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本文旨在对话剧《雷雨》新的教学方法的研究与尝试,充分利用辩论与表演等课堂教学艺术,展现话剧的魅力,提升语文教学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教学是一门艺术,将艺术注入课堂教学中去,课堂才会变得多姿多彩起来。充满艺术的语文课堂有着无穷的魅力,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尤其是对小学生而言,可以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从而打好语文基础。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从话剧、音乐、舞蹈和故事四个方面出发探讨了多种艺术形式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3.
如果把师生共同构建的语文教学课堂比作一出精彩的独幕话剧的话,那么,课前的导入就是这出精彩的独幕剧的“序幕”。因为精彩的独幕话剧是要从精彩的序幕开始的,而精彩的语文教学课堂也应该是从精彩的导入开始。唯有如此,语文教学才有可能在短短的几分钟甚至一分钟的时间内紧紧地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将学生从课外的散漫、休闲中“润物细无声”地引领到精彩的语文教学课堂中,开始短暂但却精彩、快乐的语文学习之旅。  相似文献   

4.
《邢台学院学报》2016,(3):144-148
21世纪初从艺术生态角度剖析话剧逐步进入主流艺术批评的视域。话剧的艺术生态论是从艺术生态学的角度对话剧的内外特征进行研究,在界定话剧艺术生态学的概念基础上,由内而外的逻辑关系进行剖析话剧这一艺术形式的形成、类别、表演特征、影响风格等,是崭新的艺术批评角度对话剧进行深层的剖解和系统研究。  相似文献   

5.
语文教学艺术内在与外在的特征及其功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语文教学艺术,是指语文教学的审美化。清晰性是语文教学艺术的内在特征,可感 性是语文教学艺术的外在特征。它们又分别表现出具体的一系列美学特征。语文教学艺术 具有启发动机和乐学两大功能。  相似文献   

6.
话剧是小学语文教材中比较独特的文本,它拓宽了语文学习的渠道,拓展了语文学习的空间。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些独特而有魅力的教学资源,演绎出一幕幕精彩的语文教学的"活剧"。  相似文献   

7.
正插图是一种特殊的艺术形式,使语文更加形象生动;插图是一种特殊的艺术形式,是教材内容的补充材料,丰富了课文内涵,使语文更加形象生动。新版《语文》必修教材中使用了大量的插图,有关于课文内容的名画,有与课文内容相关被拍成电影、电视剧、话剧的剧照,有作者的照片或画像,有作者亲手书写的书法手迹或作品手稿,有作  相似文献   

8.
高华 《快乐阅读》2011,(13):16-17
语文教学个性化是语文教学艺术化的表现形式,语文教师追求教学艺术个性化是实现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教学意识个性化是实现语文教学个性化的前提,语文教学个性化可以增强语文教学艺术的生机和活力。  相似文献   

9.
语文教学与艺术存在着或多或少的关联性,把艺术教育渗透在语文教学中,用绘画、课本剧表演、音乐、摄影和录像这些直观感性的东西,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让学生受到艺术的熏陶。把艺术教育和语文教育合理融合,在教学中把语文教学和艺术教育巧妙渗透,能为语文教学增添别样的色彩。  相似文献   

10.
语文教学的特殊性赋予它独特的艺术功能,而教学的艺术性正是语文老师的追求目标。语文教师正是力求通过艺术的表现形式,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本文就语文教学的艺术性提出了可操作的几点认识:导入和导出的艺术,教学过程中的问题设计的艺术,课堂节奏的艺术,教学语言的艺术和整体教学风格的艺术。  相似文献   

11.
课本剧于无声处改革语文课堂教学,优化学习环境、学习方式、学习过程,弘扬课程改革精神,增强师生互动,重视学习过程,推崇学做整合。积极引导学生“读—思—编—演”课本剧,发挥“语—文—剧”的系统效应,是对课改新意和创意的大胆探索。  相似文献   

12.
1920年代,中国现代戏剧理论中正式出现了艺术本位论,以余上沅等人的理论为代表,立足艺术本位和戏剧本位两个基本立场,对中国传统戏曲、西方戏剧进行了重新评述,并试图从现代性、民族性、艺术性等方面规划中国现代戏剧的发展方向。中国现代戏剧理论中艺术本位意识的形成,既受到西方现代主义戏剧观的影响,也是当时中国知识界对审美非功利性的认同从文学领域延伸到戏剧领域的结果。  相似文献   

13.
艺术综合课程中戏曲内容的学习为我国艺术教育教学改革注入了新的活力,但同时也面临着许多需要深入研究的问题,应注重多角度、分层次、以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学习传统艺术形式,将分散学习与集中学习、模仿学习与学生的创造性表现、学习京剧与学习地方戏曲、课堂教学和课外兴趣小组相结合,多渠道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实现学生戏剧表演综合能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14.
古典戏曲鉴赏学是对古代戏曲的文学艺术、表演艺术等进行欣赏、理解和批评的一门学问。明清戏曲评点是中国古代戏曲鉴赏、批评的特有理论形态,它针对古典戏曲集舞台性、文学性、音乐性于一体的综合艺术特征,主要从表演和文学艺术两个层面参与古典戏曲鉴赏学的理论建构,其特点是紧密地结合戏曲文本,发掘演员情感体验、排场合理性和曲白可演等要素在戏曲舞台艺术塑造中的意义,揭示戏曲文学鉴赏中的主体性、想象性和超越性价值,从而丰富了古典戏曲鉴赏的文本及其理论内涵,地位举足轻重。  相似文献   

15.
西方文艺理论家对戏剧界定为 :戏剧文学兼及主客观性 ,因此剧作家的主观感情不能过度介入 ;戏剧文学为正在完成式时态 ,又要求剧作家对情节人物等不能过分操纵。而中国古代戏剧即南戏、杂剧、传奇的创作实践与这种理论相悖。本文指出了中国古代戏剧的结构、情境、情节 ,人物的语言、行动均与西方所谓的戏剧的特质逆向反动 ,明显表现出违反戏剧性质的反戏剧倾向 ,但中国古代戏剧却在形而上的层面上实现了戏剧的功能  相似文献   

16.
新月派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重要的文学流派,其戏剧理论主张主要散见于一些戏剧理论文章和观戏随感散文,概括起来主要有两点一是关于新民族戏剧的构想;二是对戏剧本体的思想。新月派在这两个方面都进行了一些有益的、超前的探索,对中国现代戏剧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新月派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重要的文学流派,其戏剧理论主张主要散见于一些戏剧理论文章和观戏随感散文,概括起来主要有两点:一是关于新民族戏剧的构想;二是对戏剧本体的思想。新月派在这两个方面都进行了一些有益的、超前的探索,对中国现代戏剧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对少数民族学生汉语教学问题进行分析,点出了在汉语教与学的过程中要注意的事项。汉语阅读文献蕴含着丰富的信息,人们可通过各种渠道获取和利用这些宝贵资源。指出培养汉语学习者掌握信息的能力是汉语教学的重要任务,阅读能力的培养是汉语教学的中心环节和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9.
Over 20 years of research into the use of cross‐curricular drama in secondary science has indicated that this medium enables learning of affective, cognitive and procedural knowledge. To date, academic research has tended to frame successful drama pedagogy as resulting from a Drama‐in‐Education approach, incorporating extended role plays and simulations of social events. By contrast, research has rarely focused on the scope and context of drama which is devised and used by real people in real situations. Indications from non‐academic literature and informal education practice suggest that there is a gap in our knowledge between research and classroom practice. This study focused on teachers’ own drama activities in five science lessons taught across schools in Cambridge, Kent, and Hertfordshire. Their classes spanned the ages of 12–16 in the subjects of chemistry, biology, and physics. This study explored the drama forms, teaching objectives, and characteristics by which drama was perceived to enable learning in Science. The findings revealed that drama activities were used to convey a variety of topics that have not yet been recorded in academic literature, and revealed a greater scope for the teaching abstract scientific concepts through mime and role play. These activities were perceived to develop students’ visualisation through a range of modalities, which included embodied sensation and anthropomorphic metaphors. Some features reflected the development of thought experiment skills. A pedagogic model was produced based on different levels of interactive talk and multimodal communication.  相似文献   

20.
目前师范大学中文系多数学生对于专业学习与教师职业之间的关系缺乏认识,古典文学任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并未清楚认识到与中学语文教学衔接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这不仅降低了大学课堂的教学效率,而且不利于大学生将来的职业发展。师范大学教师有必要进行深刻的反思,革新教学理念,调整教学内容,推进课程和教材建设,积极举行学科活动,使古典文学课程既能适应大学生潜在的职业需要,又能全面改善大学生的文化品质,并提升其综合素质,最终实现中高等语文教育的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