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是新闻工作之"魂",是新闻工作者的职业道德底线!这是每一位新闻从业者最初接触新闻时必知的一个浅显道理.然而,在新闻实践过程中,依然有各式各样的虚假,失实新闻不时出现.综观这些差错,有的是职业道德问题,有的是责任心问题,有的是技术问题,更重要的是政治敏感问题.  相似文献   

2.
新闻标题的准确性是新闻立题的第一要素. 人们常说标题是新闻的眼睛,标题必须具有鲜明性,眼睛亮则传神动人,标题鲜明则文章吸引读者,这些观点无疑是有道理的.但是,鲜明性必须以准确性为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3.
《新闻与写作》重点是介绍新闻写作的方法、技巧、知识,很受读者的欢迎。但是,好的新闻作品,首先要有好的新闻内容,好的新闻内容是通过成功的新闻采访活动获得的。新闻采访是新闻写作的基础,有了成功的新闻采访,才能有成功的新闻写作。这是采访和写作关系的一般道理。当然也会出现另外一种情况,就是有了成功的新闻采访,也有了好的新闻内容,没有写出好的新闻报道。从这个情况分析,新闻写作的方法、技巧、知识,也是产生好新闻的一个重要条件。新闻采访和新闻写作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互为因果,缺一不可。但从一般的道理来说,新闻采访,占有材料,是写出好新闻的基础,而写作是加工工程。好比做米饭,大米是基础,烧饭的方法、技巧是加工制作。巧媳妇难做无米之炊,就是这个道理的形象说法。这是事实是第一性的唯物主义观  相似文献   

4.
刘玲华 《传媒》2013,(2):50-52
近年来,随着新闻事业的发展,关注普通百姓生活的新闻越来越多,产生的影响也越来越大.这类新闻受到普遍欢迎,成为电视新闻节目中最具活力、最有看点的部分.细细想来,道理很简单,因为电视新闻关注百姓,百姓自然爱看自己身边的新闻. 道理简单,不等于很容易就能做到.虽然近些年我们的新闻节目有所变化,但普遍存在的也是最突出的问题,还是离老百姓的生活不够近,新闻播音也存在这样的问题.在某种程度上,高高在上的语态、完全的官方辞令、只唯上的工作状态,使电视播音工作离群众总是存在一定的距离. 新闻播音工作如何在新时期、新形势下自觉切实地将群众观点、群众路线体现在新闻宣传实践中?满怀真情走基层,意诚心正转作风,实话实说改文风才能使新闻播音工作"接地气""长灵气".  相似文献   

5.
评论是报纸的旗帜,也是广播电视宣传的旗帜.电视是最现代化的大众传媒,让理论走进电视,是电视事业发展的需要,也是广大受众对电视节目质量提高的一个呼声.在新闻传媒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人们看电视,不仅是要获取新闻信息,了解什么地方发现了什么事,而且还要透过新闻事实,了解新闻背后蕴藏的道理,洞察它的社会意义.广大受众对新闻这种深层次的需要,也只有让理论走进电视,加强电视评论工作方能完成.  相似文献   

6.
一位新闻系教师说,中国的记者只会写没有新闻的新闻,不会写有新闻的新闻.这句话乍一听很刺耳,但细想有道理. 看看我们的平面媒体,大量版面充斥着没有新闻的新闻,包括很多空洞、无用甚至陈旧凑数的"新闻".读者逐页阅读,读得头昏脑胀,往往难以获取什么新鲜重要的信息,也感受不到多少有价值的所希望的启发.  相似文献   

7.
有人说:"会炒材料的记者也是有本事的."这话有道理,但并不全面.当记者的抓报道,原则是要有新闻.新闻的来源,一是记者从亲身感受的现实生活中发现的,耳闻目睹得来的;二是从其他渠道获得的,如听他人说的,从各种各样的材料里看到的,等等.有新闻价值的材料,是任何记者都不应忽视的.这一点我们必须认识清楚.  相似文献   

8.
什么是党报的社会新闻,新闻界虽没有明确的定义,但我们从大量的新闻实践中体会到,党报社会新闻反映的是活人活事活道理,它以生动形象、有情有节的故事而为读者广泛喜爱。从而起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与都市类报纸社会新闻不同的是,党报的社会新闻更注重新闻宣传的社会效益和舆论的导向作用.“是有典型意义的社会新闻”。这也许就是党报社会新闻的个性和特色。  相似文献   

9.
搞新闻工作的人,一切要从事实出发,"所见"是第一位的,"所状"是第二位的.先有事实发生后有状况描写.但是"状"有实"状"与虚"状"之分.所谓实状,是实打实的描摹事实,而所谓虚状,则是采用分析综合的手段,进行联想,既通常人们所说的合理想像.虚状描写的作用是更好地再现新闻,表达新闻事实所蕴含的道理,表述记者的新闻思想.  相似文献   

10.
20多年前,刚刚跨进新闻大门时,就看到一本新闻书中这样写道:中国新闻前辈范长江认为,记者要有健全的人格. 这句话我在心中铭记了20多年,随着我在新闻活动中遇到越来越多的各种复杂情况,越觉得范长江的话道理深刻.如果一个记者没有良好的人格,就不可能有高尚的职业道德.  相似文献   

11.
新闻也是一种信息,努力增加新闻的信息量是广大新闻工作者所追求的。一些同志认为,要增加新闻的信息量就得多写短新闻,在有限的版面和节目时间内,增加新闻的条数。这虽有一定的道理,但新  相似文献   

12.
江坪 《新闻实践》2011,(4):39-40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新闻工作者都明白这个道理。而今为什么又提出这个问题,重申杜绝虚假新闻,捍卫新闻真实?因为客观情况发生了变化: 在一部分新闻人当中职业道德缺失,浮躁作风显现;  相似文献   

13.
陈昊 《记者摇篮》2009,(5):43-43
新闻评论与新闻报道的最大区别在于,新闻报道是将新闻事件原滋原味地告诉受众,而新闻评论则是通过对新闻事件的评述阐明某种道理。新闻评论的价值通常表现为作品题材重大、说理透彻和强烈的新闻性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4.
用事实说话是新闻写作的特点。这一特性规范了新闻作品不同于理论文章:它不是通过论证来阐明道理,而是用事实本身的意义来说明道理。也规范了新闻作品不同于文艺作品;它有真实的门牌号码,是真人真事,不允许合理想象,不允许张冠李戴。怎样用事实讲话? 可以归纳成四种方法;选择法、概括法、描绘法、浓缩法。下面就新闻写作的选择法做些探讨。选择法,是指在搜集材料时要注意挑选有新闻价值的事实;在动笔时要选择最佳新闻角度去表现。新闻价值是评价新闻素材重要与否的标  相似文献   

15.
精品与人品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新闻媒体的急速增加,新闻竞争形势日益激烈,读者、受众对新闻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多出新闻精品既是客观形势的迫切要求,也是新闻媒体自身发展的迫切要求.“创名牌、出精品”已成为我国新闻界同仁的共识.新闻要多出精品,对新闻工作者自身的素质要求更高.在诸多方面的素质中,新闻工作者的人品显得尤为重要.所谓“作文先进人”、“文如其人”、“文章是作者为人气质的表现”,正是这个道理.  相似文献   

16.
《新闻联播》改版了。看了几天,感觉怪异。央视发言人不承认这是改版,而称为“编播方式的尝试”,也许有些道理。因为就播出的新闻而言,并没有什么大的变化,最大的变化是,领导人的活动报道和会议新闻几乎不见踪影了.  相似文献   

17.
一位新闻系教师说,中国的记者只会写没有新闻的新闻,不会写有新闻的新闻。这句话乍一听很刺耳,但细想有道理。  相似文献   

18.
现实生活如一座百宝山,丰富多采。有的记者、通讯员可以从中采写出引入注目的新闻来;有的却一无所得,或得之甚少。什么道理呢?这里有个新闻敏感问题。新闻敏感是记者发现新闻的能力,也是所有新闻工作者必须具备的  相似文献   

19.
数字技术给新闻摄影带来的隐患 科学技术是把双刃剑。有人曾预言,数字技术的运用将会葬送新闻摄影。这话虽嫌偏激,但有一定的道理。  相似文献   

20.
美国新闻学者约斯特说:一个不善于辨别色彩的人,不能成为一个好画家;一个不懂节奏的人,不能成为音乐家;同样,一个没有新闻敏感的人,也不可能成为一个新闻记者,起码不能成为一个好的记者.可见,新闻敏感对于新闻工作者十分重要,它直接关系着新闻报道的成败、优劣.笔者回顾自己两篇获新闻作品的采写过程,对这个道理感触尤为深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