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美与真不同,美学不是认识论,美即是美感;同情是欣赏美的途径;鉴赏力是属于主体自身的产生美的能力。这三层层递进,形成一个整体,构成了休谟的主体性美学。我国学界长期Wu于自然主义视野,对休谟美学作了错误的解读。  相似文献   

2.
浅谈美学教育的基本特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揭示了美学的基本范畴,借鉴了中外美学界百家争鸣的精神,阐释了美学教育要适合素质教育的要求。同时,鉴于美学教育的价值和生命力,希望它能深深植根于具有中国特色的理论土壤中,对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采明建设产生愈发深远广泛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美学范畴是美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美学同其他科学一样,是范畴和规律的体系。因此,研究和掌握美学范畴不仅对理解什么是美和美感具有理论意义,而且对提高审美创造能力和审美教育效果也具有实践意义。什么是美学范畴?是关于美的范畴还是关于美感的范畴?在我国美学界是一个有争议的课题。我们认为,所谓美学范畴,是关于美的范畴,它是人对现实审美关系中客观事物的审美  相似文献   

4.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4年第4期发表朱立元先生《走向实践存在论羡学》一文,提出“实践存在论美学”的命题和理论架构,在美学界产生很大的反响。章辉博士在《学术月刊》2005年3期发表《告别实践美学》一文,就实践羡学以厦实践存在论美学展开学术争鸣,引起美学界的广泛关注。他们所论关涉到当前关学研究的热点和前沿问题,为了促进讨论的深入和学理化,我们特立专题刊发复旦大学中文系文艺学博士生一组争鸣文章,以飨读者。[编者按]  相似文献   

5.
1980年以来美学原理著作概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世纪80年代至今美学研究经历了80年代的“美学热”和90年代的美学转型,美学研究高潮迭起,美学著述也颇为丰富。笔者运用统计学的方法对这一时期的美学原理著作进行了综合考察。既进行了时间上的分段描写,也进行了类型学的研究。从而探询出各阶段美学原理体系的特点、美学界的兴趣和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6.
目前学界一致认为中国古代是有美无学,而西方一直是有美有学。其实,无论是中国美学还是西方美学,都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历史更替、时代推移而不断演进和变化的。我们不仅要继承中国古代美学思想的优良传统,而且要借鉴全球的美学思想,从中吸取有益的东西,用来丰富和发展自己的美学,做到多元化。  相似文献   

7.
后实践关学以实践美学的代替者出现于中国学界,使中国美学见证了现代性。但后实践美学并不是建立在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以及中国百年现代性文化和中国当代艺术审美的经验之上的,因此,后实践关学不是原创性的中国美学,而是移植的西方现代美学。当其进入美学原理,由于古典主义的体系构造方法,后实践美学罔顾全球化时代民族审美文化的差异,忽视了关学话语的异质性,导致美学知识域的缺损。  相似文献   

8.
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庄子美学思想愈发受学界重视并得到广泛而深入的研究。本文从庄子美学的整体风貌、庄子美学理论体系的建构、“美—美感—艺术”式的庄子美学架构、庄子具体的美学论题和庄子的人生美学精神等几个方面展示了近二十年间庄子美学研究的现状,并作出适当的评价。  相似文献   

9.
学界对江西诗派的形式美的研究取得了众多成果,主要从诗歌出发分析诗歌的美,而较少从美学的角度关照江西诗派诗歌的美学意义。关于江西诗派形式美的研究,也取得了众多成果,但从美学看,江西诗派诗歌中哪些属于形式美,江西诗派研究中所说的形式美和美学中的形式美是否属于一个概念,对这些问题目前学界关注甚少。本文致力于以康德的形式美学关照江西诗派诗歌美的原因和目的。  相似文献   

10.
实践美学与生命美学的论争是二十世纪中国美学界自五六十年代美学大讨论、八十年代“美学热”以来出现的又一次重要的理论争鸣。对此次论争的情况和意义的梳理是迫切而必须的。实践美学与生命美学的论争与世界性人本主义美学相呼应,承续中国古典人学美学的传统而成为中国人学美学的两种当代形态,并在对话和互补中实现了历史性的汇流。  相似文献   

11.
金庸:一个传统文化审美神韵的自觉追求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一个有着广博传统文化知识修养的传统型的中国知识分子,金庸的审美意识中明显带着以儒家为主流的传统文化观照的倾向,这种审美倾向体现在他的武侠小说创作中,不止于表层的古典历史知识的罗列,更体现在他对侠文化的深层的精神层面的拓展中。金庸笔下的郭靖等儒侠形象,无不洋溢着金庸对传统文化审美神韵的自觉追求及其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2.
作为特殊的文学样式,童话不仅契合了儿童的精神世界,也为儿童的审美提供了生动有趣的对象。教师应该充分发挥童话的美育功能,把童话作为实施幼儿审美教育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3.
审美教育是实施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学科中包含了许多丰富多彩的审美教育的素材,实施起来便捷而有效,既能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又能净化学生的心灵,增强善恶美丑和是非的辨别能力。  相似文献   

14.
通常认为中国的审美现代性是审美独立意识与工具意识之间的纠葛。而实际上中国审美现代性至少有四大范式性道路,即审美工具主义、审美独立主义、审美娱乐主义与审美批判主义。由于中国独特的社会现代性进程,这四大范式的命运各不相同。  相似文献   

15.
孔子与亚里士多德都是伟大的教育家,他们是东西方美育的奠基人。二者都认为美育对人格的形成有重要影响,但是影响的侧重点有所不同。“中庸”是孔子和亚里士多德伦理学的重要原理。同时也是他们美育的标准。  相似文献   

16.
桂林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又是具有2110年的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悠久,诗赋楹联、摩崖石刻、宗教文化、民族风情等人文资源与自然山水相得益彰,符合人类的审美愿望,极具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17.
声乐表演艺术是人类心灵对世界感应的产物,是以歌唱声音为物质材料的人类精神唤醒及生命升腾的展开形式,它以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展示其审美功能与价值,克分体现了人类情感表现的自我创造与追求。歌唱者只有从歌唱声音、音乐感觉、情感表现、艺术形象等方面去领悟和体会歌唱艺术的独特魅力。把所有关的审美感受和情感体验倾注在歌唱之中,把关的声音与情感融为一体去揭示作品的思想内涵和情绪,才能使声乐表演艺术富有生命力,并产生震撼人心的艺术效果。文章从声乐艺术心理学角度出发,运用音乐美学的思想和方法,对声乐表演艺术的审美特征进行了探索性的研究。  相似文献   

18.
审美体系与日常体验有密切联系,审美体验以日常体验为基础,并能对日本体验起补偿作用。审美体验与日常体验可以相互转化。日常体验转化为审美体验有两个条件:一是自我反思和保持角色距离,二是把要概念具体化,表象化。  相似文献   

19.
红歌兴起是我国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人们群众对中华优秀民族精神的一种盼归。红歌具有深厚的群众基础,是人民群众对革命年代斗争精神的缅怀和纪念,是我们时代的精神食粮,体现了时代的主流价值观,实现了教育与娱乐的有机结合。从审美价值看,红歌内涵丰富,体裁多变;创作简洁,旋律优美;演唱阵容庞大,形式多样;能有效培养审美感知力,增强审美观念。  相似文献   

20.
《儒林外史》和《围城》两部讽刺小说都自觉接续了小说喜剧性的传统,同时未忘对社会人生的严肃思考,形成了悲喜剧交融的审美品格。但在构成小说喜剧性元素的丰富性方面,《围城》显然远远超过了《儒林外史》,在讽刺之外,充分运用了滑稽、幽默、机智等多种喜剧元素,增强了作品的喜剧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