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西周统治者为维护统治秩序而制礼作乐,当时的礼用文字记载下来,这便是《仪礼》的来源。郑玄在为《礼》作《注》时,同时参照了今古文两种版本,斟酌取舍,择善而从,经其作《注》的《礼》就是流传到今天的《仪礼》。  相似文献   

2.
赵昭 《兰台世界》2008,(11):60-61
西周统治者为维护统治秩序而“制礼作乐”,当时的“礼”用文字记载下来,这便是《仪礼》的来源。郑玄在为《礼》作《注》时,同时参照了今古文两种版本,斟酌取舍,择善而从,经其作《注》的《礼》就是流传到今天的《仪礼》。  相似文献   

3.
胡培翚(1782—1849),字竹村,一字载屏,号竹匡、紫蒙,安徽绩溪人。嘉庆二十四年进士,官户部主事,授内阁中书,擢户部广东司主事。道光十一年去官,历主钟山、惜阴、云间、泾川诸书院,所著有《仪礼正义》四十卷、《燕寝考》三卷、《褚袷问答》一卷、《研六室文钞》十卷、《补遗》一卷等。其生平事迹可约略见于其弟子汪士铎所撰《墓志铭》及《清史稿》卷四八二、《清史列传》卷六十九  相似文献   

4.
胡培翚在撰著《仪礼正义》时常征引阮元《仪礼注疏校勘记》的校勘成果。在胡培翚撰著《正义》的过程中,阮元《校勘记》曾出现三种版本,且每种版本的校勘内容不大一致。通过对《正义》所引《校勘记》内容的检索以及与三种版本校勘内容的比照,发现《正义》所引《校勘记》之版本实为文选楼刻本,但胡氏在征引的过程中也参照了南昌府学本及学海堂本的校勘内容。  相似文献   

5.
后世流传之《仪礼》经注本,以宋代严州本为最佳,其次则为明嘉靖时之徐本,而二者之间存在版本传承关系.严州本自乾隆末年重现于世,备受学者推重,对《仪礼》研究影响颇大.阮元撰《仪礼注疏校勘记》、张敦仁所刻《仪礼注疏》以及阮刻《仪礼注疏》,皆与之有密切关系.而胡培晕撰《仪礼正义》、曹元弼撰《礼经校释》,亦多引据重刊严州本,从而使《仪礼》经注文字之校勘渐臻完善.  相似文献   

6.
《仪礼要义》是南宋哲学家魏了翁对儒家论述古代礼制的经典注释。国家图书馆所藏宋刻本,版刻精良,历经名家递藏,其学术及版本研究价值极高。此书流传抄本尤以严元照精抄本为珍稀,极具版本价值。  相似文献   

7.
本文就《仪礼》在汉代的称名逐一进行考察,还原其在两汉各种文献中的实际称名情况,为研究《仪礼》提供方便。  相似文献   

8.
胡培翚《仪礼正义》自成书以后,经历多次刊刻,形成了多种版本.现根据历史文献记载及所见现存本,考辨其版本源流,阐明各本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仪礼正义》的撰著应包括始撰、重疏之时间,胡培翚所著之篇章,胡、杨二人的补编,《仪礼正义》的最终成书时间四个方面。一直以来,学界缺少对《仪礼正义》的撰著进行研究,对胡培翚重疏《仪礼》的时间及胡、杨二人的补编情况也存有争议。结合有关材料,对该书的撰著进行考论,以补此方面的研究之不足,同时对相关争论予以辨正与厘清。  相似文献   

10.
《仪礼法》是第一部笺释《仪礼》的专著。郑玄会通今古文,旁综博采,训经文,阐礼义,纠谬误,释名物,开《仪礼》研究之滥觞。本文在前辈研究的基础上,对郑玄注《仪礼》的时间、《仪礼》的最早刊刻及历代所刻《仪礼注》之版本源流、存铁状况,均做了考辨。  相似文献   

11.
胡培翚《仪礼正义》自成书以后,经历多次刊刻,形成了多种版本。现根据历史文献记载及所见现存本,考辨其版本源流,阐明各本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本文就<仪礼>在汉代的称名逐一进行考察,还原其在两汉各种文献中的实际称名情况,为研究<仪礼>提供方便.  相似文献   

13.
《仪礼》诸篇礼毕,行礼之人必有所当得,故有取脯与归俎之仪,旨在尊宾,明其得礼。然取脯与归俎之方法、数量及所用礼器等行礼仪节,历来礼家诸多争论,而近世研究者甚少,终未成定论。取脯应只取一脡脯而不连及笾,归俎应实于篚而不以俎,如此正符合“礼器不以遗人”之思想。  相似文献   

14.
元敖继公受宋代疑经思潮影响,志在取郑玄礼学而代之,所著《仪礼集说》存在改疑经文、隐窃注疏、自逞私臆三大问题,这使得《仪礼》经注的完整体系变得支离破碎。虽清代学者中已有人对其进行批驳,但终未能扭转敖书混淆视听的局面。时至今日,随着礼学研究的复兴,对敖继公《集说》弊病的全面揭示和系统条辨显得越发迫切和重要。如果不能深切认识到敖书的确不可从,则其说仍会给当今学术研究带来不必要的困扰。所以对敖继公《集说》的确定性评判,在《仪礼》研究正本清源的层面有着显著意义。  相似文献   

15.
胡培翚《仪礼正义》卷帙繁富,内容充实。在创作过程中,他广泛征引各种文献,可查的就达338部。笔者通过《正义》征引文献的特色和征引范围得出《正义》征引文献的总体情况反映了胡培翚治学特点的结论,并指出《正义》在征引文献方面也存在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16.
陈功文 《图书情报工作》2010,54(21):140-148
清代是《仪礼》学研究的高峰期,《仪礼》文献数量繁富,占整个古代《仪礼》学文献总数的45%。清代《仪礼》学文献研究独具特色:一、践履《礼》学思想,适应朴学思潮;二、自上而下对《仪礼》学研究的重视;三、《仪礼》学研究成果超轶前代。  相似文献   

17.
<仪礼>是一部记载先秦时代礼制和社会习俗的重要典籍,由于其文辞艰涩难读,研究者不多,而近20年来,研究<仪礼>的综合性著作和论文不断涌现.本文从社会学、文献学、语言学等方面对近20年来<仪礼>的研究成果作一梳理评价,指出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进一步深化研究的建议,以期为今后的<仪礼>研究提供一个参考.  相似文献   

18.
19.
龙晓添  萧放 《文化遗产》2016,(3):104-111
儒家礼仪文献为中国长期以来的礼仪实践提供了基本的前提,是礼仪研究的重要参考资料。从《仪礼》到《家礼》,历代有关礼学的著述,讨论丧礼、丧服的篇卷众多。这些经典的丧礼记述,成为丧礼知识传承的重要依据。《仪礼》化俗成礼,制定了一套复杂的士大夫及以上阶层的礼仪制度。且成为后世制定礼典,传承礼制的基本依据。而随着时代的发展,《仪礼》不能满足更广泛的社会需要,朱熹试将《仪礼》化繁就简,尝试在更大范围内推行儒礼,《家礼》又逐渐成为后世礼书的基本模板。《仪礼》、《家礼》作为儒家重要礼仪文献都呈现出一脉相承的丧礼书写特点:以"慎终追远"为丧礼的基调;以别亲疏、贵贱为制礼的基本原则;倡导有节制的、周全的情感表达。  相似文献   

20.
笔者据2012年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影印宋刊元明递修本仪礼经传通解》,用《再造善本》影印丁丙旧藏本校对,逐叶调查此版每一叶的补版情况.经过分析,指出元代前期的补版属于单纯补修,内容未经修订,而元代中后期的补版经过规范化校订,版面变化较大.但元代中后期补版未尝直接取代原版及元代前期补版,于是产生原版、补版混配的情况,因而导致误脱、误重现象.明代补版对原版、补版混配的情况进行合理的调整,基本消除了这些误脱、误重现象.此版历经元代西湖书院、明代国子监的收藏管理,是官版递修本的一个典型.本文说明这几百年间,不同时期掌管版片的人员进行不同整理的情况.本文也指出,朝鲜活字本以较早印本为底本,日本刻本是朝鲜活字本的翻版.本文对原版、补版的认定较以往学者更精准合理,影印本读者核对本文分列的刻工名,很容易掌握不同时期补版的风格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