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大学与产业科研合作的权益保障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与产业科研合作涉及到的相关利益主体有大学、研究者及产业。大学与产业科研合作基于自愿、平等和互利的原则,但相关利益主体的基本权益保障是合作的前提。为确保产学科研合作顺利、有序、健康地发展,产学科研合作必须建立和完善权益保障机制,包括严密的保密机制和严格的技术合同管理机制。  相似文献   

2.
许长青 《江苏高教》2007,(2):130-133
知识产品作为一种俱乐部式的产品,既具有公共物品的属性,又具有私人物品的属性.因此,产学科研合作中的知识产品理应得到合理的保护.为推动产学科研合作健康有序地发展,我国大学与产业科研合作的产权法律机制应该在积极借鉴英美等发达国家经验的基础上,建立起完善的产权法律制度的市场机制和非市场机制.  相似文献   

3.
不管是计划经济还是市场经济都离不开政府服务职能的发挥.市场失灵客观上要求政府对经济发展进行干预和调控,政府失灵的存在表明政府在经济服务职能中的作用是有限的,"有形之手"和"无形之手"的完美结合是政府调控经济的唯一出路.我国的产学科研合作处于起步发展阶段,离不开政府的引导和扶持.政府在产学科研合作的一系列制度创新(立法)中应规范服务机制的导人,建立完善的政府服务机制.  相似文献   

4.
高职教育产学合作长效机制论略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产学合作由合作目标、合作主体、合作客体、合作职能与方法、合作环境五大基本要素所构成。高职教育产学合作的长效机制体现了合作要素的有机组合和共同作用,使要素及要素结构处于优化状态;它包括产学合作的战略导向机制、利益驱动机制、组织保障机制、项目牵引机制、政府协调推动机制和社会参与机制。产学合作长效机制的建构,需要产学合作正式教育制度、非正式教育制度及其实施制度的保障。  相似文献   

5.
文章分析了我国高职产学合作中的动力因素,以及分析了高职产学合作动力机制乏力的原因,提出了建立政府的保障机制、建立实训基地建设机制、建立就业用人机制等动力机制,指出了双赢既是产学合作的切入点,也是产学合作的落脚点。  相似文献   

6.
产学新型合作伙伴关系的国际考察:基于日本的案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学与产业的关系经历了一个历史的发展进程。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高等教育功能的扩展,市场化程度的提高,国际高等教育与产业间的关系越来越密切,大学与产业新型合作伙伴关系得以真正确立。日本科研机构呈现多元化趋势。产学新型合作伙伴关系建立的一个重要特点是政府积极参与和推动,政府致力于产学合作各项法律制度的完善,为产学合作发展建立良好的法制环境。“产官学”模式的国家政策及大学管理体制的变化推动了日本产学新型合作伙伴关系的进一步发展。产学合作突出地表现为大学开展形式多样的产学科研合作活动、大学建立风险企业、大学普遍设立TLO机构以经营知识产权、大学科技园的建设和发展。  相似文献   

7.
大学与产业科研合作内部管理运行机制的国际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研究和直接为社会服务是大学的两项重要职能。大学与产业科研合作是这两方面职能的重要体现,知识产业化对大学与企业具有双赢的作用。美、英、日三国大学与产业科研均有高度的发展,在大学内部管理运行机制上建立了比较完善的专门机构和比较完善的规章制度。我国大学与产业科研合作的内部管理运行机制的建立应该在借鉴发达国家先进经验的基础上,克服现有存在的问题,在机构设置和制度建设上力求创新,使之日臻完善。  相似文献   

8.
产学合作,是一个世界性潮流。它以其在经济、科技、教育和社会进步中的巨大作用,而日益受到世界各国政府的高度重视。产学合作的内涵十分丰富,它既包括合作教育,也包括产学双方科研方面的合作。尤其是后者,它已成为各国政府推动科技与经济有效结合,加快科技成果向生产过程转化的一项重要措施和手段。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产学合作有了长足的发展,但由于内外部种种因素的制约,产学合作的良性运行机制仍未真正建立起来,阻碍了它的进一步发展。本文旨在通过对世界发达国家产学合作情况的比较研究,并根据我国的实际,提出推进我国产学双方科研合作进一步发展的若干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9.
本文根据高职院校这些年产学合作工作的实践,详细分析了目前高职院校在产学合作中存在的主要障碍,并据此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即构建起高职教育产与学的藕合机制(结合机制、动力机制、投入机制、就业用人机制、政府的保障机制、实训基地建设机制和产学合作的评估机制),以推动高职产学合作.  相似文献   

10.
法治素养是创业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大学生在创业过程中存在法律风险应对能力弱、法律帮扶需求高、风险发生范围广等情况。高校法律风险教育边缘化、政府配套法律服务政策片面化是大学生创新创业法律风险防范能力不足的根本原因。政府、高校、社会三方应有效联动、互相配合,从政府主导健全法律帮扶政策机制、学校补齐创业法律教育短板、社会形成多方主体帮扶合力三条路径出发,加强创业法律风险防范课程教育、建立创业法律风险防范实训课堂、提供创业法律风险定点援助咨询、进行创业法律风险动态评估检测,进一步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法律风险防范能力,构建良性循环的创业支持生态。  相似文献   

11.
浅析产学合作的结合点与运行机制黄义武产学合作是实行教学、科研、生产三结合办学模式的一条有效途径。要深人持久地开展产学合作,必须找准产学合作的结合点,建立灵活有效的运行机制。本文试图从分析产学合作的内外部关系及其结合点入手,来探讨产学合作的有效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12.
坚持“产学结合、校企合作”是办好高等职业教育的必由之路。如何建立新型产学合作模式以及产学合作的运行机制与保障机制,以达到学校和企业的“双赢”,从而实现最佳效果,是目前教学改革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3.
建立顶岗实习的长效运行机制是目前产学合作教育工作中的重点与难点,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根据浙江经济发展实际及学院所服务的企业规模、分布特点,积极探索校企合作的机制创新,建设了地区产学合作工作站,在建立顶岗实习长效机制,深化工学结合教学模式,打造有实效、高水平的企业兼职教师队伍,构建高校为企业服务从而巩固校企合作的双赢机制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4.
校企合作是高职院校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要确保校企合作健康蓬勃的发展,关键是要形成有效的运行机制。目前,高职院校的校企合作还处在初级发展阶段,要促进校企合作向纵深发展,需要建立政府主导的动力机制、互惠双赢的共享机制、共同发展的调控机制、制度完善的保障机制、科学完善的评价机制等良性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15.
产学合作是推动产业创新与教育发展的有效手段之一。目前,我国高校的产学合作已经有了基本路向和初步成果,但深度合作及长效机制构建仍需不断实践与深入研究,只有促进产学合作政策机制、运行机制和评价机制互相渗透、互相支持,最终才能构成完备的产—学合作生态系统,促进其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6.
实习是职业院校一项重要的教学活动,每年有上千万的学生进入实习单位实习,实习生规模较大,实习安全风险居高不下,学生权益受侵害后维权难现象普遍。引入保险机制是转嫁实习安全风险的首要选择,国家相关政府机构已经将实习责任保险制度作为防范和化解实习安全风险,保障学生合法权益的重要路径。因此,有必要梳理实习安全责任风险的防范路径,厘清实习责任保险推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建立实习责任保险保障机制,推进实习责任保险制度的健全和完善。  相似文献   

17.
高校产学研合作制度是一种可以合理配置、优化产学研合作各方资源,带有一定的约束性和惩罚性,可以防止各种机会主义,能够指导人们对自己的行为做出合理预期,并能在通过合作使各方获益的同时,推动高等教育、科学研究、经济发展的协调机制。高校产学研合作制度设计应坚持自主全面、利益互惠、规范合法的原则。加强高校产学研合作制度应协调各方运行机制,健全组织制度,建立以政府资金为引导、民间资本为主体的资本筹集和循环机制,设计产权制度,完善中介机构组织发展的法律保障机制,完善信用体制,规范分配制度,建立符合市场经济的责任制度,完善风险投资与防范制度,强化统一的推进制度。  相似文献   

18.
校企合作至关重要,以建筑业为例,建立大学生创业就业导向的校企合作运行机制,主要是构建政府及建筑行业主管部门的运行机制、建筑类高校的运行机制、建筑企业的运行机制、校企合作双方的对接机制和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19.
企业创新主体的机制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企业创新主体的机制构建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内容之一,其构建可从微观和宏观两方面入手,微观机制构建就是在企业内部构建一个促进创新活动的人才管理机制、创新运行机制和成果转化机制,形成不断推进企业创新的动力机制;宏观机制构建就是在全社会范围内构建一个有利于企业创新活动的知识产权保护机制、政府扶持机制和全民创新的长效机制,给企业提供一个不断催生创新的保障机制,一个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20.
创业教育实践育人是我国一系列政策文件强调的高等教育重要内容,党的二十大报告再次强调高等教育应重视“产教融合”。据此,创业教育实践教学校企合作共同体运行机制的构建既是高等教育实践所需,也是政策所向。本文基于创业教育实践教学校企合作基础薄弱、前提准备不足、关系松散等问题,提出应注重合作“互利共赢”的前提和运行机制的构建,深挖合作利益来源,构建校内共同体,调整人才培养体系;构建协同机制、保障机制和考核评价机制,以利于服务创新发展;创新平台建设,服务行业企业和地方经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