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刘娟 《新闻世界》2009,(9):68-69
《实话实说》开启了电视谈话节目的序幕,《一虎一席谈》则代表了电视谈话节目的一个新高度。本文从《实话实说》与《一虎一席谈》在选题、谈话模式以及节目中人的魅力几个方面的比较中探讨我国电视谈话节目的嬗变。  相似文献   

2.
一、文章对《实话实说》节目过于苛求 《实话实说》节目是中国大陆迄今为止最为成功的谈话类节目,也是大陆电视发展历史上的一个重大突破。《实话实说》节目为我国电视界启动了新的发展空间,探索了平民百姓参与大众媒体传播的新的方式。近几年来,各地相继出现了许多类似的节目,对荧屏繁荣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文章认为《实话实说》“并非典型的电视谈话节目”,并提出了作者的谈话节目模式(见第三自然段),这实际上是一种脱离实际生活的学究想法。原  相似文献   

3.
陈于 《视听界》2011,(5):100-100
《实话实说》是央视于1996年3月16日播出的一档谈话类节目,比美国王牌谈话节目《奥普拉脱口秀》晚了10年。在《实话实说》红火的10年间,谈话类节目呈爆发式增长。然而,2009年9月26日,《实话实说》告别了观众。这样一档金牌节目,中国谈话类节目的先锋,缘何仅仅存活了13个春秋?  相似文献   

4.
转型期的电视屏幕可谓异彩纷呈,在经历了综艺晚会热、纪录片热和纪实电视剧热之后,又出现了电视“谈话热”。中央电视台以综艺型的谈话节目《十二演播室》为发端,经过访谈型的谈话节目《焦点访谈》,而后又推出了论辩型的谈话节目《实话实说》。尤其是《实话实说》的出现,标志着中国电视屏幕终于有了纯粹的电视谈话节目,它把真正意义上的电视谈话节目展示给了观众。在中央电视台“一枝独秀”的示范效应下,电视谈话节目这朵荧屏奇葩在全国各地竞相开放。如今全国各省级电视台几乎都有了类似《实话实说》的电视谈话节目,可以说荧屏兴起…  相似文献   

5.
韩小洁 《今传媒》2005,(7):24-25
不管是和晶还是阿忆主持的《实话实说》,都无法再与崔永元主持的该节目媲美;而崔永元走进了《小崔说事》的演播厅后似乎也没有创造另一个《实话实说》的奇迹。崔永元和他主持的《实话实说》成了一个无法攀越的高峰。无论是《实话实说》的成功与衰退,还是《小崔说事》的平淡出场,都潜含着一定的传播学的原理。一、以受众为中心的传播时代的到来《实话实说》较好地体现了电视节目的交互式特点,并为谈话类节目开创了好的样式《。实话实说》为普通观众提供了一个民间话语交流的平台,为国人提供了一个独特的公共话语空间,节目的民间立场与平民走…  相似文献   

6.
一敏 《新闻大学》2000,(1):73-73
一、文章对《实话实说》节目过于苛求 《实话实说》节目是中国大陆迄今为止最为成功的谈话类节目,也是大陆电视发展历史上的一个重大突破。《实活实说》节目为我国电视界启动了新的发展空间,探索了平民百姓参与大众媒体传播的新的方式。近几年来,各地相继出现了许多类似的节目,对荧屏繁荣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7.
中国的电视谈话节目起步较晚,从最早的《东方直播室》(东方电视台,1993年)算起来不过七、八年的时间。有全国性影响的电视谈话节目《实话实说》的出现更是90年代中期以后的事情。由此之后,中国的电视谈话节目可谓方兴未艾。据统计,全国各电视台已有这类节目上百个。《实话实说》,《荧屏连着我和你》、《有话大家说》、《谈话》……这些平实的栏目名称凸显了电视谈话节目的主要特  相似文献   

8.
周敏 《传媒观察》2011,(2):47-49
电视节目的时尚风潮不断变化,当选秀节目风潮渐退,第二轮婚恋交友节目开始主导高收视率的时候,曾经风靡一时的谈话节目早已淡出人们的视野。2009年9月26日,国内第一档电视谈话节目《实话实说》播出最后一期节目;而《实话实说》的模仿对象——《奥普拉秀》也宣布将于热播25年后的2011年9月9日告别荧屏。  相似文献   

9.
尾随中央电视台《实话实说》荧屏谈话节目在各 级电视台蜂拥而现,因其节目质量不尽如人意,受到了不少来自观众专家的批评,但“谈话节目”这一形式却受到专家的好评。 需要思考的是,电视人对谈话节目的特性、优势,究竟认识多少?在一轰而上跟进《实话实说》时,  相似文献   

10.
2009年9月26日,随着《实话实说》最后一期节目的播出结束.这档见证了中国电视谈话节目的产生与发展的节目终于走到了尽头。尽管此前中央电视台也有其他栏目在改版中被淘汰出局,但是此次《实话实说》的停播却带来了不小的议论,不仅是观众表示关注,不少媒体和网站也纷纷参与其中。  相似文献   

11.
电视谈话节目策划三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立风 《现代传播》2006,(3):147-149
如今,打开电视机,寻找一档谈话节目是太容易的事。十年前,作为电视谈话节目“开山鼻祖”的《实话实说》,今天已不再独领天下,从中央台到地方台,电视谈话节目内容在拓展,形式在翻新,逐渐形成了叙事型谈话节目、辩论型谈话节目和讨论型谈话节目三种较为稳定成熟的谈话节目类型,当然还可以划分为日常性谈话节目、社会性谈话节目、娱乐性谈话节目以及情感性谈话节目等等。代表性节目如中央台的《实话实说》、《对话》、《相约夕阳红》、《艺术人生》、《讲述》;北京电视台的《国际双行线》、《夫妻剧场》、《荧屏连着我和你》;上海台的《有话大…  相似文献   

12.
张时 《新闻传播》2006,(5):58-58
电视谈话类节目,在国外也称talk show,在我国一般是以1996年3月开播的《实话实说》为电视谈话类节目产生的标志。此后,越来越多的电视台引进了谈话节目这一节目形态,越来越多的节目类型采用了电视谈话的形式。在我国众多电视谈话类节目中不乏精品,比如《实话实说》、《艺术人生》、《面对面》、《超级访问》等等。  相似文献   

13.
电视“脱口秀”节目,源于美国,本为“TALK SHOW”,在欧美受到相当的欢迎。它其实是一种电视谈话节目,因而我们译之为“脱口秀”,既谐音,又生动、形象。在中国内地,称得上“脱口秀”节目开山鼻祖的当属中央电视台王牌栏目之一的《实话实说》。《实话实说》从1996年3月16日开播至今,已经走过了9个年头。从摸索起步到极度辉煌再到逐渐黯然,《实话实说》的确经历了太多太多。  相似文献   

14.
1992年东方电视台《东方直播室》的开播意味着中国电视从此出现了一种新的节目类型——电视谈话节目,至今中国电视谈话节目已经走过了十余年的历程,经过《实话实说》《对话》《艺术人生》《超级访问》等许多优秀节目的共同努力,这个原本源自于国外的节目样式终于在我国扎  相似文献   

15.
自中央电视台的谈话节目《实话实说》走红以后,全国各家电视台的多档节目纷纷效仿,各类谈话节目如雨后春笋般层出不穷,形成了继"综艺风、益智风"后的第三股电视风潮。在"谈话风潮"之初,谈话节目以其选题新颖、风格真实、现场活跃、内容贴近生活等特点赢得了大量的观众。特别是中央电视台的《实话实说》已经成了“标志性”的谈话节目,其创办之初,  相似文献   

16.
江怡平 《视听界》2005,(1):51-53
我国的谈话节目脱胎于美国的Talk Show,90年代随着《实话实说》的热播而日益兴盛起来。之后很多电视台都设立了自己的谈话节目。这些节目从谈话的对象和内容来看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以普通群众为嘉宾,谈论的多为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或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话题和内容,比如《实话实说》、《当代工人》、《有话大家说》等;  相似文献   

17.
从倾诉者到倾听者──从《实话实说》看主持人的角色转换主讲叶延滨整理曾祥敏──从《实话实说》看主持人的角色转换近年来,我国的电视节目有了较大的变化,以《实话实说》为代表的谈话类节目把观众请进演播室,让观众与主持人进行面对面的交流,直接参与节目的制作。自...  相似文献   

18.
1996年异军突起的谈话节目《实话实说》,为中国电视吹进一缕清新和煦的春风,引领了谈话节目新潮流,在全国掀起了一股“谈话旋风”。《实话实说》开播5年多来,有如此强劲不衰的发展势头和巨大的吸引力,其成功要诀何在?笔者认为,《实话实说》经过5载春秋的磨洗、积累、思考、提升,形成了自己鲜明的个性风格,那就是:机智幽默,平  相似文献   

19.
张红军 《新闻知识》2004,(10):40-42
自1996年《实话实说》开办以来,许多专家学就预测未来的中国电视将是谈话节目的天下。从中国电视的现实来看,从1996年至2000年四年间,中国电视谈话节目获得了空前的发展,掀起了轮轮热潮。《实话实说》的成功,为电视谈话节目在中国的发展提供了一个范例。一时间,全国各地电视台纷纷抢建谈话节目。从《化视点》、《读书时间》、《精彩时分》、《朋友》、《影视同期声》到《当代工人》、《相约夕阳红》、《对话》、《面对面》《讲述》、《艺术人生》,单是中央电视台的谈话栏目就数不胜数。  相似文献   

20.
电视谈话节目作为电视台重要的节目类型,深刻地影响着观众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中央电视台于1996年3月6日开播《实话实说》开辟了人际交流的新空间,成为全国影响最大的谈话类节目。在《实话实说》的影响和带动下,各省市电视台纷纷开办谈话类节目。一时间大江南北,“家事国事天下事”尽付笑谈中。然而谈话节目由于本身独特的节目形态,决定了谈话节目的制作是一次性完成的,之后就只能做减法,或删减或放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