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通过阅读一些好的文学作品,不仅可以吸收他人创作的经验,学习他人的创作方法和技巧,还可以从作品中积累写作思路、写作素材等.只要留心生活,留心身边的人或事,久而久之就会积累大量的写作素材.修改也是写作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步骤.  相似文献   

2.
文章从留心观察、体验生活、再现生活三个方面例谈习作素材的积累,帮助学生从生活中挖掘素材、运用素材,从而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  相似文献   

3.
小学生要“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能写简单的纪实作文”。语文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小学生作文指导应指向关注生活、实践生活、品味生活,从中积累素材,写好纪实作文,提高习作能力。  相似文献   

4.
杜耀坤 《教学随笔》2014,(10):20111+111
《新课标》要求,作文课堂要切合教学实际,贴近儿童思想实际,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感,养成留心观察事物的习惯,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学生有了较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又注重积累写作素材,学会了修改作文,写作水平一定会有较大提高,再加上教师平时多鼓励引导,相信所教的孩子一定会喜欢作文课的。  相似文献   

5.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写作要"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要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留心观察、静心阅读、用心体会,是积累丰富的素材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
黄春凤 《广西教育》2014,(13):43+53-43
作文需要积累,积累才会有创造。《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在教学中,笔者发现学生最怕写指定写作范围的单元习作。究其原因是学生对生活缺少观察,缺乏写作素材积累,特别是缺少有目的、有针对性的素材积累。要让小学生喜欢作文,把单元习作写好,教师就要引导学生有针对性地积累习作素材。  相似文献   

7.
王小军 《甘肃教育》2013,(22):34-34
一、积累生活素材。让学生有话可写积累,就是用眼睛去看,时时处处留心注意,并养成一种良好的习惯。写作不是凭空捏造,素材源于生活,一切写作都要建立在生活素材的基础上,观察生活,体验生活,让学生到生活中去,让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叩开学生写作的心弦,培养并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要想写好文章,必须重视观察事物,积累生活素材,提高观察能力,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  相似文献   

8.
《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让学生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这告诉我们写好文章必须有丰富的语言积累,只有语言积累丰富了,才有可能文思如泉、笔下生花。因此,在平时的习作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积累各方面的素材,让学生自己准备一个丰富、  相似文献   

9.
拥有作文素材是小学生写好作文的基础,本文就如何引导小学生生成作文素材,提炼出多读多听、开展活动、留心生活、敞开记忆等四条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10.
时下的小学生作文,存在缺乏习作素材的问题。本文从留心观察、躬身实践、依托媒介三个方面例谈习作素材的积累,提高小学生习作水平。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留心身边的人和事,捕捉生活中的感人细节,在阅读中积累素材,联系生活学以至用,充分利用各种媒体积累素材等手段,系统地论述了在中学作文中如何捕捉生活素材撰写出真情实感的文章。  相似文献   

12.
对教学实践中遇到的一些问题,以一线教师身临其境这一得天独厚的条件进行实证、探索,并在实践基础上理性地思考,则"处处留心皆论文".结合实例阐述教研论文的素材来源,选题时需注意的问题以及撰写中要把握好的几个环节.  相似文献   

13.
留心观察、创设场景、合作交流等方法能解决学生写作没有素材的问题。通过多阅读,积累语言词汇;多练笔,提高运用语言文字能力这两种手段,能让学生把构想的内容准确生动地表达。  相似文献   

14.
对教学实践中遇到的一些问题,以一线教师身临其境这一得天独厚的条件进行实证、探索,并在实践基础上理性地思考,则“处处留心皆论文”.结合实例阐述教研论文的素材来源,选题时需注意的问题以及撰写中要把握好的几个环节.  相似文献   

15.
丰富多彩的生活,大量的阅读材料,是习作素材取之不尽、用之不绝的源泉。作文训练在于平时勤于积累,既要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思考,开展大量阅读,又要注重勤写勤记等措施积累习作素材。  相似文献   

16.
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然而,学生在习作过程中要么难以下笔,要不就是千人一面。究其原因是因为学生的"内存"太少,缺乏习作的素材,没有源泉。那如何开掘学生的写作源泉?我认为,关键之一是要让学生学会"积累"。首先是素材的积累。学生可以通过坚持写日记,收集素材;留心课间,获取素材;结合活动,捕捉素材;偶发事件,拾得素材;节日之际,积累素材;农忙时节,获取素材;放眼自然,获取素材。其次是语言的积累。再次是写作技巧的积累,如修辞手法的积累、写作手法的积累、细节描写方法的积累和谋篇布局的积累。  相似文献   

17.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通过培养学生勤于思考、留心生活,学会观察、扩大知识面、选好材料就能提高其对生活的感悟的敏锐性,积累写作素材。  相似文献   

18.
杨小梅 《考试周刊》2011,(54):71-72
小学生作文是运用书面语的综合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学生的习作水平基本代表语文能力。作文教师不仅要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而且要培养学生观察事物和分析事物的能力。观察是说话的前提,是思维的基础,没有细致的观察,学生是不能把话说清楚,把文章写具体的。本文主要从留心生活捕捉素材、学好语文积累素材、课外阅读扩充素材、勤动笔写用好素材四个方面来谈小学生作文教学。让学生懂得生活是作文的源头,懂得勤能补拙,练能生巧,学会从生活中获取写作的素材,从平时的学习中积累素材,从而有兴趣去写,有话可写,让写作成为小学生的乐事。  相似文献   

19.
在我们多姿多彩的生活中,能引发我们写作的素材俯拾皆是,教师应首先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让学生留心观察、注重创设情境、多开展游戏,帮助学生捕捉习作素材,指导他们学会写作。  相似文献   

20.
在作文教学中,通过让学生留心生活、学好语文、进行课外阅读、勤动笔写来捕捉、积累、扩充、利用作文素材,开掘学生的写作源泉。教给学生观察生活、认识事物的方法,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摄取写作素材,提高作文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