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司法实践中,针对刑法第93条国家工作人员的范围问题时有争论,国家工作人员范围的界定在刑事立法与刑法适用中有重大价值。本文从分析国家工作人员的界定标准、委派的含义、国家机关的范围等角度入手,最后廓定国家工作人员的具体范围,以期能对刑法第93条做出正确的理解与适用。  相似文献   

2.
司法独立是实现正义的前提和基础。司法独立,是司法机关在运用司法权的活动中,根据法律的要求,在法律赋予的职责范围内,充分而且是义不容辞地承担起法律赋予的神圣而又不可推卸的义务,并且这种运用司法权的权利非司法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不得享有,其他人均不得干涉司法权的行使。我国进行司法体制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是实现真正司法独立,这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有赖于司法体系的认真实践,更需要国家在制度创新方面进行正确的顶层设计。  相似文献   

3.
司法工作人员包庇黑社会性质组织的行为构成徇私枉法罪的关键点,在于司法工作人员在刑事诉讼过程中利用其手中的司法职权实施了包庇黑社会性质组织的渎职行为;具备黑社会性质组织成员身份的司法工作人员包庇、纵容黑社会性质组织应当数罪并罚。  相似文献   

4.
1997年刑法规定的介绍贿赂罪,是指向国家工作人员介绍贿赂,情节严重的行为。对介绍贿赂犯罪,无论在刑法理论研究或司法实践中都未引起足够重视,但是,这种现象并不表明司法实践中不存在介绍贿赂罪的案件。准确理解和正确运用介绍贿赂罪,对于惩治和预防介绍贿赂罪具有理论和实践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5.
论国家工作人员的法律认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依据1997年修改的新刑法对国家工作人员的界定和解释,就当前司法实践中争论较多的国家工作人员的范围、从事“公务”活动的含义以及如何界定“其他依照法律从事公务的人员”等问题,作了具体的分析和探讨,并提出个人的见解和建议。研究本课题对于加深对新刑法的理解,统一理论认识,指导司法实践,推动经济改革,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玩忽职守罪主体的界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玩忽职守罪的主体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关于在国家机关中从事公务的人员的判断,刑法理论界存在着公务论与身份论的论争。随着公务员制度的建立和干部人事制度的变革,界定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不应仅以身份论,而应以其是否从事国家机关的公务活动来衡量,并认为国家机关以合同、协议等形式聘用的临时人员从事执法活动时,若利用职务之便实施犯罪,应以国家机关工作人员适用法律。有关立法、司法实践基本采纳的是以公务论为依据来认定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  相似文献   

7.
司法庸败是与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要求背道而驰的,它影响了法律的正确实施,导致了公平和正义的退位.整治腐败行为,保持司法体系的廉洁,推进司法改革,从制度上保证司法机关依法独立公正地行使审判权、检察权,在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司法体制改革主要是在我们现有的司法制度基础之上,完善司法职权的配置,使司法行为更加规范,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一个公正高效权威的司法,确保我国相关的立法、执法、审判机关在为人民服务的时候能够公正公平,按原则按制度的履行国家赋予他们的立法权、检察权与审判权。而人民法院作为司法体制改革的主体之一,也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主要力量之一,承担着重大的社会职责使命。改革的内容主要表现在各级司法机关对于相关工作人员思想政治工作的加强。司法改革背景下加强基层法院工作人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能够提高司法审判的质量和效率。本文就体制改革背景下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行相关研究,以期提高基层法院工作人员的思想政治觉悟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9.
根据修订后的新刑法第九十三条对国家工作人员的有关规定,结合刑法理论和司法实践,国家机关人员应包括国家机关中从事公务的工作人员和"以国家工作人员论"的国家工作人员两部分,其本质特征就在于"从事公务",因此,"利用职务之便"是国家工作人员职务犯罪客观构成的本质要件,也是国家工作人员职务犯罪与普通犯罪的根本区别所在.  相似文献   

10.
目前 ,在我国司法实践中 ,存在的司法不公以及司法腐败等现象 ,其中一些司法人员的素质低下是原因之一。法律专业的大学生是未来的执法者 ,加强对他们素质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在思想上要明确实现司法公正对法官素质提出的要求司法公正是人类进入文明社会以来 ,为解决各类社会冲突而追求或持有的一种法律思想和法律评价 ,司法公正具有实体公正和程序公正两个方面的含义。所谓实体公正是指裁判在认定事实和运用法律方面都是正确的。就程序公正而言 ,是指法律程序自身或法律实施活动过程本身的内在优秀品质。实现司法公正要求执法者必…  相似文献   

11.
《刑法》对国有企业、从事公务、委派等核心词语没有具体的司法解释,造成司法实践中争议较大。特别是国家出资公司中国家工作人员的身份确认,尤显复杂。国家出资公司是否属于国有公司、公司人员是否是委派、是否从事公务等因素都会影响其工作人员的身份定性,进而影响到其犯罪行为是否属于公职职务犯罪类型。根据立法精神和司法实践经验,国家出资公司中国家工作人员应该注重国有资本代表权的本质。对于实践中国有资本参与公司人员身份的认定,需要根据国有资本方面着手审查认定是否属于职务犯罪。  相似文献   

12.
公务犯罪又称职务犯罪、国家工作人员犯罪或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犯罪,是指依法执行公务的人,利用职务之便实施的犯罪。在国外又被称为公职人员犯罪、公务人员犯罪、公务员犯罪、白领犯罪等,同时又和职业犯罪、经济犯罪、身份犯罪、行政犯罪、法人犯罪等概念有一定的交差或混合。概念的混乱对理论研究和司法实务都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而比较分析之后,我们可以发现,公务犯罪的概念最具有科学性,采用公务犯罪的概念可以减少许多不必要的争议,更有利于对国家职能和国家公务的保护。  相似文献   

13.
职务犯罪是国家工作人员滥用、亵渎国家公权力的犯罪,它严重危害了国家政治和经济秩序,甚至危及政权的稳固。在我国刑事立法和司法体制的现实语境下对职务犯罪实行轻刑,既不符合我国反腐倡廉要求也不符合刑罚发展规律。职务犯罪轻刑化损害了法律权威,阻碍了司法公平正义的实现,我们要从理念、立法、司法、监督等多个角度和层面努力遏制职务犯罪轻刑化倾向。  相似文献   

14.
浅议司法公正与司法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司法活动是一种国家活动,它以国家的强制力为后盾,具有独立性、中立性、公正性、终局性等显著特点,并由国家规范其活动制度.文章从改革司法体制弊端、清除司法腐败和建设高素质法官队伍等几个方面,简要提出进行司法改革,实现司法的公正.  相似文献   

15.
策划人语:职务犯罪,是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便利进行的非法活动,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法定职责,破坏国家对职务行为的管理活动,依照刑法应当受到刑事处罚的犯罪行为的总称.  相似文献   

16.
司法不作为是指司法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依法负有履行义务且有履行义务的可能性,但却在程序上不为任何行为的司法活动样态.然而《国家赔偿法》的赔偿范围并不包括此类侵权行为。沿着我国各种诉讼程序的运作轨迹可以发现,司法不作为主要表现为程序启动状态的不作为、程序过程中的不作为及程序未终了的不作为等形式。  相似文献   

17.
司法是社会稳定的调节器,是调节社会矛盾的最后手段。司法公正是司法的灵魂,是依法治国的基础和保障。近几年来,司法工作人员的职务犯罪在刑事案件中凸显,不仅直接侵犯了公民的人身、民主等权利,而且给政府的公信力造成了极为恶劣的负面影响,对法治的危害极为严重。因此,通过对司法工作人员职务犯罪的特点及其发案原因的实证研究,进而提出预防、遏制司法工作人员职务犯罪的对策就显得尤为迫切和必要。  相似文献   

18.
挪用公款罪共同犯罪的主体要件为两个以上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主观要件为共同挪用公款的故意:客观要件为犯罪主体之间实施了挪用公款的共同犯罪行为。它的表现形式有三类,一是国家工作人员共同实施,二是国家工作人员与公司、企业人员共同实施,三是国家工作人员与非国家工作人员共同实施。对这三类行为的定性应根据行为主体在共同犯罪中的作用,是否利用职务便利等情况分别处理。挪用公款罪的共犯认定应根据刑法总则关于共犯的原理和相关司法解释来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19.
司法是社会稳定的调节器,是调节社会矛盾的最后手段.司法公正是司法的灵魂.是依法治国的基础和保障.近几年来,司法工作人员的职务犯罪在刑事案件中凸显,不仅直接侵犯了公民的人身、民主等权利,而且给政府的公信力造成了极为恶劣的负面影响,对法治的危害极为严重.因此,通过对司法工作人员职务犯罪的特点及其发案原因的实证研究,进而提出预防、遏制司法工作人员职务犯罪的对策就显得尤为迫切和必要.  相似文献   

20.
一般认为土司司法活动在清雍正改土归流以后逐渐消亡,但从冕宁的司法档案来看,一直到清末,冕宁的土司还在流官的管理下,参与地方的司法活动。活动内容涉及组织土兵维护治安、参与审判与调解、协助缉拿逃犯,但土司的活动受到国家的监控,这是清代少数民族混居地国家通过土司管理民族事务的最好体现,也是流官与土官管理、协助、配合共建社会秩序的现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