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北宋景德年间,在边关豆沙关附近,有一座叫虎狼岭的山,山上有一座小庙。庙中只有一个年轻和尚,名叫济深,整日无事,除了诵经,就是下棋。  相似文献   

2.
作文兴趣课上,同学们纷纷要求老师讲故事,老师笑着答应了。“从前有座山,山上有个洞,洞里有座庙,庙里有两个和尚……”同学们静静的听着。“有一天,老和尚给小和尚讲故事。老和尚说,从前有座山,山上有个洞,洞里有座庙,庙里有两  相似文献   

3.
佚名 《学习之友》2013,(12):5-6
从前有两座山。山里各有一座庙,庙里各有个和尚,两个和尚都到山下挑水。这一挑啊就挑了6年,于是他俩成了无话不谈的好朋友。突然有一天,两天,三天。已经七天了.左边这座山的和尚没有下山挑水,右边那座山的和尚着急了。他着急地去找自己的老友。  相似文献   

4.
康南竹瓦寺     
从前,有一座山,山里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深山,古庙,和尚,都是充满神秘色彩的元素,所以我们都是这样期待故事的开始。  相似文献   

5.
一件艺术品要创作,包括一篇文学作品,需要一些条件——知识、经验、想象这三样东西。如果我们去登一座山,登山之前要知道这座山叫什么名字?上面哪儿有一座庙、有一座佛寺或者有一所道观,相传有什么高僧在里面住过,发生过什么传闻,是什么朝代建的,如何如何。  相似文献   

6.
三个和尚     
从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庙,庙里住着一群和尚。一天,住持(一老和尚)宣布对化缘科室进行改革,化缘科室的三个和尚要调出一人去工资低干活多的抬水科。为了公平,住持要用一个月的时间对三个和尚进行调查。  相似文献   

7.
前不久我读到这样一个故事。两个和尚分别住在相邻两座山上的庙里,这两座山之间有一条河,两个和尚每天都会在同一时间下山去河边挑水,久而久之便成为了好朋友。不知不觉五年过去了,突然有一天左边这座山的和尚没有下山挑水,右边那座山的和尚心想:“他大概睡过头了。”因此也没太在意。哪知第二天,左边这座山的和尚还是没有下山挑水。一个星期过去了,右边那座山的和尚心想:  相似文献   

8.
放下     
秧子 《老年教育》2008,(9):19-19
曾经听到过这样一个故事:有位得道高僧养了一只狗,狗儿的名字就叫“放下”。每到给狗喂食的时候,高僧就站在庙门口大声呼唤:“放下中——放下!”人们听了很奇怪,便问高僧为何给狗取了这么个怪名字。高僧说:“你们哪里知道,我其实不是叫狗儿,  相似文献   

9.
悦之 《高中生》2011,(27):1
我常与一位朋友品茶,于浮躁的生活中求得一丝宁静与安逸。一日,她给我讲了一个故事。从前,有两座山相对而立,两座山之间是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溪。在这两座山上,有两个小庙,庙里各住着一个和尚。这里暂且一个叫和尚甲、一个叫和尚乙吧。他们每天都会到小溪里去挑水喝。时间久了,他们就形成了一个习惯:每天都会在相同的时间里在溪边碰面,说说话。他们成了很好的朋友。这样的日子,不觉就过了2年。  相似文献   

10.
有两个和尚分别住在相邻的两座山上的庙里,两山之间有一条溪,两个和尚每天都会在同一时间下山去溪边挑水。久而久之,他们便成为好朋友了。就这样,时间在每天挑水中不知不觉已经过了5年。突然有一天,左边这座山的和尚没有下山挑水,右边那座山的和尚心想:“他大概睡过头了。”便不以为意。哪知第二天,左边这座山的和尚还是没有下山挑水,第三天也一样,过了一个星期还是一样。直到过了一个月,右边那座山的和尚终于受不了了。他心想:“我的朋友可能生病了,我要过去拜访看看能帮上什么忙。”于是他便爬上了左边这座山去探望他的老朋友。等他到达左…  相似文献   

11.
无意中听到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得道的高僧养了一只狗,名字就叫“放下”。每到给它喂食的时候,高僧就会站在庙门口,大声呼唤:“放下、放下、放下!”周围的人们很奇怪,就问高僧为什么给狗取了这么奇怪的名字,高僧说:“你们哪里知道,我其实不是叫狗儿,而是在叫我自己,提醒我自己放下俗事呢!”  相似文献   

12.
自责     
从前有座山,山里有个庙,庙里有一个和尚……这个小时候的摇篮故事你还记得吗?故事新说,听听王成给我们讲新故事啦!  相似文献   

13.
前不久我读到这样一个故事。两个和尚分别住在相邻两座山上的庙里,这两座山之间有一条河,两个和尚每天都会在同一时间下山去河边挑水,久而久之便成为了好朋友。不知不觉五年过去了,突然有一天左边这座山的和尚没有下山挑水,右边那座山的和尚心想:"他大概睡过头了。"因此,他也没太在意。哪知第二天,左边这座山的和尚还是没有下山挑水。  相似文献   

14.
蟋蟀练武     
树林王国里有一座和尚庙,庙里有一个小和尚,叫做磕头虫。这只磕头虫可不一般,他去过少林寺。话说有一天,一场巨大的洪水把磕头虫冲到了一座山脚下,这山就是嵩山。嵩山上就是少林寺,少林寺里部是会功夫的和尚。  相似文献   

15.
《今日教育》2011,(12):52-52
有两个和尚分别住在相邻的两座山上.两座山之间有一条溪.于是这两个和尚每天都会在同一时间下山去溪边挑水.久而久之他们成为了好朋友。这样时间在每天挑水中不知不觉已经过了五年。突然有一天左边这座山的和尚没有下山挑水.右边那座山的和尚心想:“他大概睡过头了。”哪知道第二天左边这座山的和尚还是没有下山挑水.第三天也一样。  相似文献   

16.
有个公司招聘,考题是把木梳卖给和尚。甲上山跑了三座寺庙,游说和尚买他的梳子,引来和尚的责骂和追打。下山途中,甲遇到一个小和尚一边晒太阳,一边使劲挠着头皮,他灵机一动,递上木梳。小和尚用后满心欢喜,于是买下一把。乙去了一座名山古寺。由于山高风大,进香者的头发都被吹乱了,他对住持说“:蓬头垢面是对佛的不敬。应在每座庙的香案前放把木梳,供善男信女梳理鬓发。”住持认为有理,那山上共有十座庙,于是住持买下了十把木梳。丙到了一个颇具盛名的深山宝刹。丙对住持说“:凡来进香参观者,都有一颗虔诚之心,宝刹应有所回赠,以作纪念,保佑…  相似文献   

17.
最好的老师     
林周颖 《小火炬》2020,(12):34-34
瘦瘦的个儿,阳光的笑脸,走路时两脚生风,浑身上下透着活力,他就是我的数学老师——黄老师。他绝对是最好的老师。“从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庙,庙里有些和尚,大和尚给小和尚分馒头,一个小和尚两个,两个小和尚四个……”正当我们觉得故事老套时,黄老师停下来说:“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循环小数。”黄老师总是能用特别的方式提高我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学习体积时,他让某位女生站起来,指着她说:“我把她拉长了,体积会不会改变呢?”  相似文献   

18.
两个和尚     
<正>有两个和尚住在相邻的两座山上的庙里。两山之间有一条溪,两个和尚每天都会在同一时间下山去溪边挑水。不知不觉,已经过了五年。突然有一天,左边这座山的和尚没有下山挑水,右边那座山的和尚心想:"他大概睡过头了。"便不以为然。哪知第二天,左边这座山的和尚,还是没有下山挑水,  相似文献   

19.
俗话说“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其实这是错的,和尚一般不住在庙里。寺、庙、祠、观、庵是有区别的。在梵语里,“寺”叫“僧伽蓝摩”,意思是“僧众  相似文献   

20.
山上有两座和尚庙,甲庙的和尚经常吵架,互相敌视,生活痛苦;乙庙的和尚和和睦睦,个个笑容满面,生活快乐。于是,甲庙的住持好奇地前来请教乙庙的小和尚:你们为什么能保持愉快的气氛呢?小和尚回答:因为我们经常认错!甲庙住持正疑惑不解的时候,忽见一名小和尚匆匆由外归来,走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