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化是人类与其生存环境的关系的体现。生态文化与社会文化,人文文化有着本质的区别,它是在人类拯救工业文明时代生态危机的现代环境运动中形成的。生态文化传载着重要的价值,致力于人、社会和自然的协调发展。从思想认识,管理机制,教育体系及人才队伍的培养与建设等方面阐明了生态文化体系架构建设。  相似文献   

2.
生态文化的形成、价值观及其体系架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文化是人类与其生存环境的关系的体现。生态文化是在人类拯救工业文明时代生态危机的现代环境运动中形成的。生态文化是生态文明时代的价值观。生态文化以生态价值观为理念,致力于人、社会、自然协调发展,建立一种与以往的文明时代全然不同的新型关系,即人一社会一自然和谐协调,共生共荣、共同发展的关系。生态文化的体系架构分为内隐的价值理念和外显的具体样式两方面。  相似文献   

3.
生态文化是针对困扰当代人类社会持续发展的生态危机提出的一种可持续发展文化,体现了以人类长远利益为崇高目标的价值观,是人类新的生存方式。生态文明是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第三种社会文明形态,是生态文化价值和目标的体现,是人类文化发展的新阶段。生态文化教育是树立全民生态意识,转化为全民的自觉行动的重要途径和方法。高校是直接或间接地推进全社会生态文化建设的重要力量;高等教育肩负着培养建设生态化社会合格人才的重任;高校应以生态文化的理念构建大学校园文化,着力建设生态校园;高校应把传统生态文化作为生态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和高校德育教育的新课题,努力提高大学生的心性修养,以增强学生抵御不良思潮的能力。  相似文献   

4.
生态文化的构建是人类社会文化建设与发展的新取向,高等教育作为社会大系统的子系统,必将致力于校园生态文化的构筑,确保人与自然和教育环境的平衡与和谐。面对大学生网络化生存的现实冲击与挑战,大学校园生态文化的构建将从制度层面、文化层面、物质层面、价值观念等层面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5.
杨冬梅 《襄樊学院学报》2007,28(4):10-12,76
厘清生态文化的本质内涵对于我国目前的生态文化建设至关重要。生态文化是人类生态系统众多复杂关系和谐的一种生存方式。生态文化的存在性基础在于人类与其它生物共生于相异相依的系统。把“人-社会-自然”看作复合的自组织演化的系统整体是研究生态文化的方法论前提。承认自然界自身内在价值,保持人与自然和谐,倡导可持续发展是生态文化的价值观。  相似文献   

6.
人类社会文化体系中科学文化和人文文化发展的不平衡,使人类社会和经济的发展面临诸多问题,特别是自然资源和环境问题日趋严峻。新兴科学的发展在科学和人文走向统一的过程中催生了生态文化的萌芽。新课改以来的中学生物学教育已经显现生态文化内涵的雏形,在许多方面仍有提升的空间。  相似文献   

7.
生态文明是反思工业文明所带来惨痛教训的结果,是人类社会发展历程中先进的文明形态。生态文明与经济建设之间是一种辩证统一关系,与政治建设之间是一种因果与包容关系,与文化建设之间是一种交叉与重叠关系,与社会建设之间是一种相互支撑关系,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其意义重大而深远。  相似文献   

8.
发展现代林业,建设生态文明,是我国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林业发展的主导方向。构建完善的林业生态体系、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和繁荣的生态文化体系,是现代林业建设的核心任务。生态文化是人与自然关系的文化在现代林业建设中,必须高度重视生态文化体系建设,准确把握并有效协调生态文化体系与生态体系和产业体系的协调共生、依附共存、主导共荣三种基本关系,促进新形势下我国现代林业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9.
随着可持续发展观念的逐渐树立,人类已经进入一个用生态文化适应新环境、建设新社会的新时代.图书馆作为社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必然也蕴含着生态文化.伴随着图书馆的不断发展,产生了特定的图书馆文化,如何使特定的图书馆文化与生态文化有机交融,达到持续和谐发展的效粟成为值得研究的新的课题.  相似文献   

10.
丁宁宁 《学周刊C版》2010,(9):190-191
生态文化是人类文化发展的战略选择.开展生态文化建设有利于提高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建设生态文化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本文浅析了生态文化法制建设的必要性及有关建议,指出应通过完善现有法律、加强执法及配套制度等多项措施.实现从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的顺利转轨。  相似文献   

11.
生态经济是人类经济活动与生命支持体系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模式,生态经济的伦理建设对于确立当代人与自然之间的伦理道德关系以及改变人类的经济行为提供了理论前提。本文从生态道德建设、生态制度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出发,探讨了生态经济伦理建设的路径。  相似文献   

12.
生态文明是世界经济发展的主题,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要方向。在工业经济快速发展的视域下,自然生态环境逐渐呈现资源枯竭与环境污染发展态势,严重影响着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与社会体系的建设。而基于生态文明的马克思哲学是社会实践的哲学思维,能够有利于解决当前的生态问题,实现自然生态与人类社会共同发展,协同建设的目的。本文结合基于生态文明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探析我国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历程,探析马克思生态哲学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3.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始终将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思想同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际相结合,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将生态文明建设放在重要的位置,力求实现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形成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观在当代中国的最新发展,是马克思主义新的理论境界、新的话语体系。我们要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自觉地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全过程,聚焦问题导向,加强综合治理与监管,不断丰富并扩大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生态领域的内涵。  相似文献   

14.
分析研究人类进化与发展的轨迹,我们不难发现,人类过度追求表面的、短暂的繁荣与扩张,最终导致孕育和支撑其生存发展的生态环境的急剧恶化,敲响了人类社会增长极限的警钟,生态文明成为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生态文化建设成为全球人类的共同呼声。大学作为人类社  相似文献   

15.
生态文化是人类社会一种重要的先进文化,是中国先进文化的重要前进方向.在中国先进文化建设中,必须大力培育和发展生态文化.这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6.
当今,中国提出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提高到突出地位,融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各个方面和全过程,这就把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到了一个“总体性”高度。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具有世界观意义,体现了人类社会发展的终极追求。因此,这一“总体化”进程有助于我们深入反思生态中心论、生态社会主义,以及由人性危机所导致的生态危机等重大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17.
生态文化对社会全体公众的思想行为具有引导、推动、规范和约束作用,但实际上,我国在生态文化的制度设置以及具体操作上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生态法律法规不健全、生态制度形式不完善、生态补偿制度不明晰、领导干部政绩考核体系不全面。因此,我们要建立高效实用的生态文化综合决策制度,建立和完善有利于生态文化发展的法制法规,建立和实施生态补偿制度,建立和完善领导干部的环保考核制度,建立和促进生态文化建设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机制,建立和完善生态文化建设的培育制度。  相似文献   

18.
资源与环境问题,与其说是生态危机,不如说是文化和文明的危机。人类只有扭转现代工业文明的发展方向,强调生态和人文价值取向,建设绿色、循环、低碳发展的生态文明,才能解决自身困境。然而,人类社会能不能突破生态危机,走向生态文明,教育是基础,"生态人才"是关键。通过低碳绿色生态文明教育和低碳绿色环保实践等"组合拳"策略,把高校建设成"发展低碳经济、建设生态文明"的先导社区和社会模范,为打造我国"经济升级版"培养输送具有可持续发展理念和技能的"升级版人才"是我们的新责任与新使命。  相似文献   

19.
植被恢复与重建隶属于森林生态物质文化范畴,成功与否除了取决于植被改造的技术支撑,还需要森林生态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层面上文化与社会的支持。文章明确了森林生态文化体系、退化生态系统植被恢复的内涵,确立了森林生态文化建设框架内的退化生态系统植被恢复与重建的理论依据和原则,以沈溪新城退化生态系统植被恢复与重建为例,分别从森林生态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三个层面阐述可持续发展植被恢复与重建的途径。  相似文献   

20.
人类的生态文明意识薄弱和生态文化素养缺失是造成生态危机的重要原因。大学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力量,生态教育的核心和关键是生态文化素养培育。新时代高校要高度重视大学生生态文化素养培育,构建完备的培育体系,科学规划培育内容,丰富培育形式,积极优化培育环境,以生态文化为突破口,以提升青年人的生态文化素养为重要任务,与时俱进,结合新理论落实提升大学生生态文化素养这一目标,加快推进美丽中国的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