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历史纪录片《毛泽东》体现出鲜明的纪实品格追求,表现为长镜头和同期声以及现场采访方式的大量运用、以历史事件当事人的口述再现历史过程、解说词叙事功能的增强、对历史和现实的关系进行形象化再现等,以记录真实的历史、塑造立体的人物形象,该片在历史文献片创作史上具有重大的创新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2.
中国市场化年代的文学叙事有个突出特征,就是文学被市场化意识形态所统一而形成了市场叙事,市场叙事的叙事意识与市场化的现实生存意识保持着一致。任何一种文学叙事都只能在一定程度上逃离意识形态化,问题在于,怎样追求文学叙事与现实的想象性关系。在市场化年代的文学情境中,认识历史精神和意识形态的基本点,就是找到个体话语与历史话语、个体生命态度与人类总体自由的融合点。意识形态叙事本来不一定与历史叙事、精神叙事、人性叙事分离,文学叙事是历史活动与历史精神的同时叙事,历史与文学的结合也应该是历史与精神一体化的叙事。  相似文献   

3.
教育叙事研究是近年来受到普遍重视的一种教育科研方法,它被广泛运用于教育研究领域。然而人们对于教育叙事研究仍存在误解。从叙事研究的历史考察、其与教育叙事的区别以及如何去做教育叙事研究来看,教育叙事与教育叙事研究的本质区别就在于其具有的研究气质。  相似文献   

4.
叙事视角,主要是指叙事者观察并讲述事件或故事的角度。对于历史著作的历史叙事来说,多视角相比较单一视角似乎有着更多叙事功效。文学作品的历史叙事视角,相比较多人物视角叙事,从固定的一两个人物视角叙事似乎更成功些,这也许是文学与历史在叙事上重人、重事的不同特点所产生的必然结果。作为视觉艺术的电影,其叙事视角很难严格限定在某一两个人物的眼界范围。但是,与历史著作稍异而与文学作品相同,电影艺术对历史叙事视角的独特选择,不仅仅是作者的叙事策略而已,它还对观众的审美感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文学叙事与历史叙事比较的理论基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学”与“历史”作为两种叙事形式,其联系与区别一直引起人学的争议。本试图梳理学术史上有关学叙事与历史叙事的不同表述,旨在确立二比较的理论基点。论首先分析了“历史”概念的二重性及“历史哲学”的演进过程,在此基础上借助于对西方思想史上不同流派尤其是新历史主义学观点的回顾,探讨历史与学在叙事趣味、虚构方式上的类同及叙事特征、言说内容上的差异。作指出,学叙事与历史叙事的重合与分野,应能为学研究提供新的更为开阔的方法论视界。  相似文献   

6.
美国著名印第安裔女作家莱斯利·希尔科在其作品中通过口述传统、神圣典籍和神话故事力图保存自己的文化和历史,同时将印第安传统文化元素与现代西方写作技巧相融合,将部落文化与当代主流文化相结合,通过叙事方面的"第三空间"来反抗殖民者的权威,构建自己的文字复兴策略。  相似文献   

7.
史诗是彝族人民重要的历史文化载体和精神文明源泉,在彝族人民现实生中具有重要的社会地位和历史地位。比较诗学是一种属于比较文学研究理论方法的视角和研究范畴,具有跨语言、跨民族或跨国家、跨学科和跨文化等特征。结合西方口头诗学、叙事学和比较诗学等理论视角和研究方法,全面对彝族史诗叙事程式的研究。叙事程式贯穿于每部彝族史诗叙事传统中,是彝族史诗演述过程中重要的叙事模式,是一种史诗内在的叙事机制和叙事传统,具有一定的文化意蕴和叙事价值。因此文章以比较诗学的视角探讨彝族史诗叙事程式类型、史诗叙事程式特征、史诗叙事程式内涵和史诗叙事程式价值等。  相似文献   

8.
“文学”与“历史”作为两种叙事形式,其联系与区别一直引起人文学者的争议。通过梳理学术史上有关文学叙事与历史叙事的不同表述,将能够确立二者比较的理论基点。本文在分析“历史”概念的二重性及“历史哲学”演进过程的基础上,借助于对西方思想史上不同流派尤其是新历史主义学者观点的回顾,探讨历史与文学在叙事趣味、虚构方式上的类同及叙事特征、言说内容上的差异。文学叙事与历史叙事的重合与分野,为文学研究提供了新的更为开阔的方法论视界。  相似文献   

9.
欧洲新移民小说中的历史叙事主要包括对文革的反思、对历史文本的戏拟和重构以及以个体经验改写历史的尝试。这一叙事或从个人化和日常化的经验视角,或以消解的反讽的叙事立场,不同程度地表达了对宏大历史叙事的怀疑、颠覆和解构。它与中国大陆现当代文学的历史叙事构成了一种承续、互补和呼应的关系,具有独特的历史价值。  相似文献   

10.
在历史叙述中,以个体经验为基础的私人叙事(Private Narrative)与以群体抽象为基础的宏大叙事(Grand Narrative)构成了一对相互紧张的对应关系。尽管从理论上说二者并不必然相反,但由于宏大叙事居于强势地位,经常(当然不是任何时候)具有一种强迫性,所以往往构成对私人叙事的侵犯、涂抹、覆盖或清除,使自己成为惟一的历史记忆或历史叙事,结果必然会造成历史记忆的缺失。  相似文献   

11.
历史在莫言的创作中占有很大的份量。在这些关于历史的叙述中,莫言既有着传统作家的历史责任感,又有着先锋作家的区别于宏大叙事的个人化观点。莫言对民问在历史语境中的失语状态有着清醒的认识,所以试图通过对民间历史的言说来反叛所谓正史的话语言说霸权,甚而解构历史为一部政治寓言。  相似文献   

12.
每一个社会都通过在其历史书中做出的强调,建构自己命运的学说.经由文本分析发现,<中国历史>教科书叙事的母题是"革命/反动"--其表征是朝代更替、结局是"五阶段论"史学框架的规范性完戍.这种目的论制导的历史叙事,通过整体认知方式、线性进化观和大通史写作手法,并配以大事年表和表象插图,彰显出"五阶段论"的趋势论情结,传播了一种政治信仰教育的要旨,即要受教育者弄明白"我们从何而来--现处何地--将奔向何方".依循这-母题,历史叙事中还夹裹着各式情感炼金术,以陶冶受教育者的进退观、善恶观、生死观、义利现及敌我观,厘定其情感编码与价值秩序.由此,国家命运的学说建构于历史书中,而历史的再现则服从并服务于国家政治.  相似文献   

13.
大河电视剧是日本最具代表意义的历史题材电视剧类型。在50年的发展历史中,大河剧形成了顺叙的时空安排、戏剧式的情节进展、保守的节奏设计这一稳定的叙事模式。大河剧的语言表达具有一种抒情性与纪实性相交、戏剧化与文学化相融的风格。同时,大河剧采用了全知全能视角和内视角的叙述视角。崇尚洁净的民族性格、惜生崇死的日本物哀、匮乏的历史资源与对历史的过度消费是促使大河剧叙事模式形成的文化机制所在。  相似文献   

14.
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文坛出现了一大批与传统历史小说风格迥异的“新历史小说”,在叙事视角上,它们以人性、文化等边缘化的视角取代政治视角;在叙事内容上,以边缘性人物和题材为描写重心;在叙事原则上,竭力张扬艺术虚构;在叙事态度上,由严肃庄重走向游戏与调侃;在叙事结构上,以个人化叙事代替宏大叙事。  相似文献   

15.
中国古代"成一家之言"的史学理论对当代文学史写作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集体写作存在矛盾与困难,影响了当代文学史写作的发展;个人写作改变了当代文学史写作模式,同时表现出一定的局限.洪子诚和陈思和的文学史著作是新时期30年里具有重要影响的当代文学史著作,体现了"成一家之言"的学术精神,也暴露了一些引人深思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朱光潜的《西方美学史》对此后国内西方美学史教材的编著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其表现之一是国内编著的西方美学史教材一直沿用叙述史的历史书写范式。这种历史书写范式在貌似客观公正的历史叙述背后隐藏着悖论,对美学教学和研究具有明显的桎梏性作用。西方美学史教材编著者应该根据史学理论的发展,从叙述史转向问题史,编写更多具有创新意识与理论反思品格的教材。  相似文献   

17.
自1990年代以来,当代诗歌叙事性特征日盛。立足于中国新诗史,对比现代诗歌与当代诗歌中的叙事性特征,指出叙事在当代诗歌中作为一种修辞手段和探索途径,使当代诗歌表现出日常生活化、情感隐蔽化、对象小不点化等特征。对当代诗歌的叙事性特点进行分析,有利于对中国诗坛做一次阶段性的总结与前瞻性的观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