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高园 《青年记者》2008,(8):38-39
两会作为时政新闻的富矿,齐鲁晚报把握住了机遇,在其中掘得不少好料。事实证明,重大的时政新闻是老百姓想看的,好看的时政新闻是老百姓乐看的,都市类媒体在时政新闻上大有可为。  相似文献   

2.
刘征 《视听界》2007,(2):53-54
空洞、枯燥、乏味、呆板、单调,往往是老百姓数落时政新闻常用的字眼。在很多老百姓看来,这样的时政新闻是给领导看的而不是给老百姓看的,因为不“实在”。同样在许多时政新闻记者的眼里,自己俨然成了“御用记者”,只要服务好领导,群众满不满意无所谓。其实,时政新闻最实在,因为如今时政与百姓的生活联系得越来越紧密。怎样才能把时政新闻做成“实在新闻”?  相似文献   

3.
正时政新闻是关于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新近或正在发生的事实的报道,主要表现为政党、社会集团、社会势力在处理国家生活和国际关系方面的方针、政策和活动。而民生新闻则反映人民生计,关心市民生活,在内容上主要关注的是普通老百姓的生存状态与生存空间。从宏观上看,时政新闻和民生新闻似乎没有什么大的关联,时政新闻多反映的是党和政府政治生活中的重大事件,民生新闻则反映的是普通老百姓的喜怒哀乐。可是从微观上看,二者却有着必然的联系,我国党和政府的重大决策,都是以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为出发点、落脚点,因此,时政新闻在报道党  相似文献   

4.
云彬 《新闻窗》2012,(5):61-62
时政新闻是有关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国内民主政治生活以及涉及国际政治、国际关系的报道。作为地方电视台立台之本的时政新闻,在新闻传播中不仅可以当好党和政府的喉舌,也可以在党委政府与老百姓之间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但是从多项调查显示的结果来看,地方时政新闻形成的一些固定模式,严重影响了时政新闻的可看性,一成不变的模式令观众看后味同嚼蜡。  相似文献   

5.
广播记者要增强时政新闻的可听性就要从报道的指导思想、写作内容和创作手法上下工夫. 一、报道的指导思想要从民生、民意、民情出发.广播听众对时政新闻报道内容的要求往往是与自己生活息息相关的人和事,而一些电台的时政新闻报道多为会议新闻报道,内容停留在程序上、会场上,造成百姓对时政新闻的厌倦和反感.其实,各级党委、政府召开的会议都有与老百姓生活相关的"民生"内容.如果在报道会议新闻时,记者、编辑多留意会议上什么是老百姓关注的,哪些是老百姓感兴趣的内容,将关注点放在与老百姓密切相关的内容上,你想不让老百姓听,他还和你急呢!  相似文献   

6.
时政新闻是关于党和国家政策方针、政治生活等的新闻报道,比如,党和政府的会议和领导人活动就是常见的时政新闻。时政新闻的权威发布,体现着国家的声音和意志,也和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对老百姓的影响也是最大的,所以,时政新闻常常占据着报纸的头版头条和电视新闻节目的头条时段。但是,长期以来,我国电视时政新闻都过于“严肃”、“高调”,导致老百姓对之只能“敬而远之”、“怨而弃之”。  相似文献   

7.
时政新闻主要是指党和国家权力部门及其机关的重大活动和会议的报道。时政新闻本来应该是老百姓关注度非常高的新闻。但是,在当前,特别是在县级电视台,时政新闻仿佛成了地方政府的传声筒,其内容空洞,形  相似文献   

8.
赵庆康 《新闻传播》2013,(12):115-116
新闻与人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从理论上来说,新闻就是对新近发生的事实进行详细的报道,它的特性就是通过各种途径向人们传递信息。本文主要是将时政新闻与民生新闻结合在一起,从老百姓关注的角度出发,以促进时政新闻的民生化,为老百姓办实事。  相似文献   

9.
"时政新闻"由于关系到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大政方针、发展方向以及老百姓的切身利益等原因,往往占据着媒体的重要位置,报纸的头版、广播和电视的头条也大多是时政新闻.时政新闻写得好,就会起到良好的宣传效果,使党和政府的利民政策及时下达,造福群众,反之,则会使市民出现理解误差,甚至造成不必要的恐慌.因此,如何写好时政新闻,对一名记者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0.
目前的各类新闻中,什么类型的新闻离老百姓最远呢?答案是时政新闻。每天的各类新闻中,什么类型的新闻与老百姓最近呢?答案也是时政新闻。这看似一个悖论,但现实就是如此。从上个世纪80年代最早一批晚报,再到上个世纪90年代的都市报热潮,一个耐人寻味的现象就是,一旦杀出一条  相似文献   

11.
2011年下半年开始,很多观众看电视新闻节目时发现:向来以国家领导人活动作为头条的《新闻联播》居然在头条说起了草根老百姓的生活,新闻中多了一份对普通民生的诚意情怀;向来以宏观报道为主的时政新闻里多了  相似文献   

12.
时政新闻是新闻报道中很重要的组成部分,具有非常鲜明的政治色彩。目前,地方电视台在时政新闻的报道中多数还是以程式化的模式呈现。但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促使人们把关注的重点放在贴近老百姓生活的相关新闻中,使得地方电视台的时政新闻陷入了收视率普遍偏低的尴尬境地。针对这种现状,地方电视台要对时政新闻进行创新,并以民生视角对相关政策法规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13.
地市报在报业竞争中,地方新闻应该是个优势。为此,很多地市报实施了新闻本土化策略,着重关注以下几方面的报道: 一是改进时政报道。本地时政牵动全市百姓的利益和未来,老百姓关心时政新闻,政府也希望通过媒体让群众了解,与群众沟通。关键是要在政府与群  相似文献   

14.
我从业三年来,曾经跑过社区新闻,目前在跑时政新闻。两年时政新闻跑下来,不能说有多少收获,不成熟的感受倒是有一些。时政新闻有很强的政治性、政策性和敏感性,要反映党委政府的政治主张以及重大战略决策和举措,在报道尺度、时机选择等方面都要慎重考虑。这里,我就不再赘述这些内容,只想说说时政新闻记者的群众意识。把心扎下去有人认为,时政新闻和老百姓离得相对较远,多数情况是参加会议、传达  相似文献   

15.
谢燕林 《新闻世界》2013,(10):173-174
人们常说一篇成功的新闻作品,需要“七分采访,三分写作”。县级电视台记者的优势在于在基层,更贴近民生,可以更真实地反映基层群众的生产生活情况。那么在当今全社会都关注民生的大环境下,作为时政新闻记者,如何让时政新闻贴近老百姓,使老百姓更喜闻乐见呢?  相似文献   

16.
周云波 《新闻窗》2014,(5):36-37
时政新闻作为电视新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展现的是国家政治生活中新近或正在发生的事实的报道,时政新闻成为老百姓通过电视了解国家方针政策、重大活动的风向标、指南针。因此,观众一般会将电视新闻中的时政要闻定为各类信息的首选,对时政新闻的镜头也有了更高的要求。而作为时政新闻中出现得最多的会议新闻,如何拍摄、运用怎样的画面语言才能将时政新闻拍好拍活,让广大观众更好地接受,这是有一定难度的。作为一名在电视台第一线工作10余年的时政记者,熟练掌握这类题材拍摄就显得尤为重要,下面几点是我长期在工作中总结的几个需要注意的方面。  相似文献   

17.
晚霞  南杰 《新闻采编》2009,(6):45-46
都市类报纸发展到今天,对时政新闻的重视程度可渭一家赛过一家。甚至可以这样讲,看一家报纸是否当地的主流媒体,那就要看它对时政新闻报道得好坏,因为,报纸的影响力和公信力在很大程度上是靠时政新闻建立起来的。而对时政新闻报道的好坏直接取决于时政记者的素质高低。更由于时政新闻很多情况下是从会场上得来,因此,时政汜者需要练就的一项基本功就是开会。  相似文献   

18.
杨阳 《新闻窗》2008,(4):41-41
时政新闻是新闻报道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和百姓生活息息相关。但是一段时间以来,时政报道并不是很受读者欢迎。原因何在?主要是在时政新闻报道中,忽视了受众的需求,致使读者不愿读、不愿看。因此,时政新闻必须有所突破,必须在贴近和生动上下功夫,站在民生角度报道好时政新闻。  相似文献   

19.
胡润斌 《青年记者》2012,(18):26-27
时政报道从来没有像今天这么热过.随着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和进步,以时事、政治领域新闻为对象的时政报道越来越引起老百姓的关注.它所承载的信息集重要性、时效性、广泛性于一身,影响整个社会机体的运行,直接关联着老百姓的生活.时政报道的好坏直接决定了一家媒体的地位和影响力.进入新世纪以来,媒体的时政报道不断创新,不断突破,从报道内容到报道形式不断嬗变.本文以羊城晚报2000年以来全国两会报道作为范本,解读这种嬗变,以期启迪新的探索.  相似文献   

20.
结合全国两会和青荣城际铁路开通这两个在全国和省内备受关注的时政大事,我想分享一些利用新媒体做好政经新闻的新手段. 使用大数据是我们近年来常运用的手段,它能把高高在上的时政新闻搬下来,让老百姓感受到数据的魅力.2015年是大众网第7年参与全国两会报道,对大数据新理念、新技术、多种表达方式的应用,让我们这个地方新闻网站的全国两会报道,更加可读、可视、可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