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古代保存至今的书院之中,江苏无锡的东林书院是名气最大者之一。在我国浩如烟海的对联之中,为众人所熟知,至今仍富有时代气息的,大概要数无锡东林书  相似文献   

2.
前不久,江苏省人民政府决定修复我省著名的历史遗迹──无锡东林书院。现在第一期修复工程,正在施工。修复后的东林书院,将向国内外参观者开放。东林书院是八百多年前宋徽宗时福建学者杨时建立的。杨时,号龟山,曾受学于理学家程颐。杨时在无锡讲学十八年(公元1111-1129年)。他当年讲学的场所,称为“东林书院”,一称“龟山书院”。杨时离开后,无锡人士在书院东面,建造了“道南祠”纪念  相似文献   

3.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这是明末东林党领袖之一顾宪成在东林书院讲学时撰写的一副楹联,至今高挂在无锡东林书院依庸堂屏门两侧。东林书院,我国著名的古代书  相似文献   

4.
<正>书院是古代私人或官府设立的聚徒讲授、研究学问的场所,唐宋至明清时期为最盛。中国自宋朝以来就有"四大书院"一说,但究竟哪四所书院可以称得上"四大",说法不一。在笔者看来,河南商丘南湖畔"应天书院",湖南长沙岳麓山"岳麓书院",河南登封嵩山"嵩阳书院",江西九江庐山"白鹿洞书院",江苏无锡的"东林书院",在史上是有着重要地位的。还有石鼓书院、徂徕书  相似文献   

5.
<正>江苏省无锡市东林中学,前身为私立无锡竞志女学,1905年南无锡教育家侯鸿鉴出资创建。学校东毗东林书院,西邻薛福成故居、钱钟书故居,南面无锡学宫旧址。学校以110年的历史文化底蕴、国际化的办学理念以及卓著的教育特色饮誉锡城内外。东林中学现有60个教学班,在校学生近3000人,教职工220多名,其中有市学科带头人5名、教学能手12名、教学新秀22名、高级教师78名。  相似文献   

6.
吉坛大家     
《教师》2010,(21):F0002-F0002
顾宪成 (1550-1612),明代进步思想家、杰出教育家,无锡(属今江苏)人,字叔时,号泾阳,世称东林先生。  相似文献   

7.
清代有不少著名学者在江苏的各地书院讲学。清初在江苏书院讲学的诸名师中,以李顒、陆世仪影响最大。李顒(1627~?),字中孚,号二曲,陕西西安人。理学家。曾主讲于关中书院,世称“关学”,与“北学”孙奇逄、“南学”黄宗義并称“三大儒”。康熙七年(1668年),应常州知府骆钟麟之请,南下讲学于时属常州府的无锡、江阴、靖江、宜兴等地,每期三个月,昼夜不休。后又主常州延陵书院讲席。讲学各书院时,听者云集,“即宿学名儒,亦退就弟子之列”。其讲学特点有二:一“因人而施”,“资之高下,学之深浅,诱之固各不同”;二诲人不倦,“凡有答问,穹昼夜不倦,必使其人豁然于心目之间而后已。”  相似文献   

8.
正江苏省无锡市东林小学,创建于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夏,是无锡历史上的第一所公立高等小学堂,其前身是著名的东林书院。学校秉承书院精神,在校训"勤、毅、朴、诚"的熏陶下,形成了"求真、崇美、向上"的校风。学校坚持"为每一个孩子的幸福人生奠基"的办学理念,以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为基础,确立了三大教育命题:让教育与生命相连,让教育与生活相连,让教育与幸福相连。学校通过  相似文献   

9.
钱穆[1895—1990],著名历史学家,教育家,江苏无锡人。钱穆以自学成名家。他从常州中学、私立南京钟英中学肄业后,就开始做乡村小学教师,后来做中学教师,曾任燕京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西南联合大学等大学教师,1949年离开大陆去香港,创办新亚书院;1961年定居台湾;1990年病  相似文献   

10.
<正>江苏省海门市四甲中学的前身是清朝同治七年(1868)由两江总督李鸿章等捐资创办的东渐书院,是当时通东地区唯一的官办书院,与南通紫琅书院、海门师山书院齐名。1896年,李鸿章委托范当世(当代著名书画家范曾的曾祖父)出任东渐书院山长,使书院成为当时通东地区的文化中心。国防教育是四甲中学的办学特色。学  相似文献   

11.
作为中国近代高等教育史上书院复活现象之一的无锡国学专修学校,始终坚持以培养国学专门人才为主,以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复兴国学为己任,在承续传统书院精神、融合现代教育学制上有着成功的探索和不凡的贡献,被誉为"传统书院的现代转型"的典范.文科研究生教育必然是基于文科自身发展规律的专业化教育,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无锡国专便类似...  相似文献   

12.
每次到无锡去东林书院都要去东林小学,每次去东林小学也都要去东林书院,因为这古代的书院和现代的小学原本是一体的,尽管数年前无锡地方政府专门建了新校舍,将小学迁出,但在东林小学依然可以感受到浓郁的东林之风,当年东林学子秉承的“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精神今天仍然是东林小学的主要办学宗旨。  相似文献   

13.
唐文治先生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教育家和国学大师,在他主持无锡国专的30年时间里,他把中国传统书院和西方大学办学制度进行了有机结合,把无锡国专办成了传统书院向现代大学转型的典范,形成了无锡国专独特的教育管理模式,并从中折射出唐文治鲜明的高等教育思想和办学理念,这给当今的学术界和教育界留下了很多值得认真思考、研究和借鉴的东西。  相似文献   

14.
名山在古代多与书院有缘。庐山有白鹿洞书院,嵩山有嵩阳书院,岳麓山有岳麓书院,就连人们不多提及的江苏西南部的茅山,也有一个茅山书院……  相似文献   

15.
无锡国专是中国现代高等教育史上由传统书院转向现代大学的成功范例.在33年的办学历程中,无锡国专以相对独立的办学资源、紧密和谐的导学关系、与社会现实的密切联系传承了中国传统书院制,并以与时俱进的学术品质、强烈的传统文化本位意识和以人为本的办学导向促成了"书院制"的现代化重构,不仅在中国学术史、教育史上留下重笔,也启示我们...  相似文献   

16.
福娃迎奥运江苏无锡丁燕婷丽丽学运动山东潘辰月中国欢迎你江苏无锡臧倩怡我们的乐园江苏无锡徐子雯我运动我快乐江苏无锡沈庆华我们的校园江苏无锡何佳柠五鼠迎奥运甘肃兰州尹文泽儿羽毛球比赛广东英德王静福娃运动甘肃兰州朱倩倩2008年绘画PK大赛作品选登~~  相似文献   

17.
江苏省南菁中学创建于1882年10月27日,至今已有一百零五年的历史,它的前身是江苏学政黄漱兰创办的南菁书院。1886年学使王先谦在书院增设书局,编印了《皇清经解续编》,共1430卷,编入专著209部,是研究经学史的重要文献,该书在美国纽约市立图书馆、哥伦比亚图书馆、圣约翰大学图书馆等都还保存着。书局还刻印了《南菁书院丛书》、《南菁讲舍文集》、《南菁札记》、《南菁文钞》等,均有较高的学术价值。书院以学者黄以周、华蘅芳等为山长,培养了一批学术界知名人士,例如南洋公学(今上海交通大学)无锡国专校长唐文治先生、《孽海花》的原作者金松岑先生、上海医学书局创办人丁福保先生等。辛亥革命时期的先烈、李大钊同志的老师白毓昆,也是南菁书院的毕业生。  相似文献   

18.
大师的道路钱穆[1895—1990],著名历史学家、教育家,江苏无锡人。钱穆以自学成为名师大家,他于常州中学、私立南京钟英中学肄业后,就开始做乡村小学教师,又做中学教师,后来任燕京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西南联合大学等大学的教师。1949年,他离开内地去香港,创办新亚书院,1961年定居台湾,1990年病逝。  相似文献   

19.
暨阳书院设于江苏江阴,著名学者卢文弨和李兆洛曾先后担任院长,他们对暨阳书院做出了重要贡献,暨阳书院因他们而名声大振。  相似文献   

20.
东林书院在江苏无锡,又名龟山书院。宁政和间,学者杨时“从京洛南旋,侨寓于此”,并聚诸贤讲学。元至正间废为东林庵。明了历三十二年(1604年)顾宪成、顾允成兄弟于城东旧址重建。院户有中和.丽译、依庸三堂。中和堂祀孔子。院左修道南祠,祀杨时及宋明诸贤。书院重建后,顾宪成“偕同志高攀龙、钱一本、薛敷教、史孟励、于孔兼辈讲学其中”。一时学者周仁在此聚会,雍容一堂,“士大夫抱道忤时者,率退居林野,闻风响附,学会呈不能容”,为”吴中自古未有之盛。”书院所订《东林会约》,首列孔子、颜渊.曾参、子思、孟子语录,明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