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德育德”应在家庭教育中占主导地位六一小学赵秀琴家庭是孩子的第一任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教师。如果家长思想进步,品德高尚,文化素质较高,对孩于一生的身心健康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马卡连柯说过:“教育的主要基础是在五岁之前。在五岁之前,你们所做的工作,...  相似文献   

2.
《基础教育论坛》2012,(29):56-57
身为现代父母,您知道现代孩子该怎样教育吗?很多父母认为,家庭教育就是开发孩子的智力,也就是让孩子从两三岁开始背唐诗,四五岁学英语,上学后要请家教、上辅导班,成绩一定要名列前茅,将来一定要上名牌大学。似乎只有这样,父母的教育才算成功,孩子才算成才。实践证明,这是对家庭教育的极大误解,是升学教育在家庭教育中产生的不良后果。家庭教育最重要的任务应该是建筑孩子的人格长城。试想,如果一个孩子缺少对生命的认知(一遇到挫折就产生  相似文献   

3.
当谈到家庭教育观念和方法的时候,很多人自然而然就会说:“小时候,爸爸妈妈就是这样教育我……”也正是每个人都有接受家庭教育的生活经历,当自己做父母的时候,几乎不用培训,都会对怎样做父母的知识和技能略知一二。这就是说,当一个人还是个顽皮孩子的时候,就观察和习得了做父母的奥秘,并以直接或间接的方式用于20多年以后自己做父母的教育实践中,可见,做父母的观念和方法是可以“遗传”的。家庭教育经历成为孩子的一个“基因”未成年子女在组成自己的小家庭之前与父母生活在一起,这一时期,我们称之为前家庭期。从孩子出生到法定结婚年龄长…  相似文献   

4.
正很多父母认为,家庭教育就是开发孩子的智力,也就是让孩子从两三岁开始背唐诗,四五岁学英语,上学后要请家教、上辅导班,成绩一定要名列前茅,将来一定要上名牌大学。似乎只有这样,父母的教育才算成功,孩子才算成才。实践证明,这是对家庭教育的极大的误解,是升学教育在家庭教育中产生的不良后果。家庭教育最重要的任务应该是构建孩子的人格长成。因为"决定孩子一生的不是学习成绩,而是健全  相似文献   

5.
家庭教育的首要任务是心理抚养——访李玫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玫瑾教授的研究领域是研究犯罪心理学,她对家庭教育的看法及角度也较为特别。在大量的相关研究后,她的体会是,孩子出现行为问题或心理问题,如逃学、撒谎、网瘾、顶撞父母、离家出走等,多在12岁至18岁。但是这一年龄段的行为问题和相关的心理问题都源于12岁之前,并且源于父母对孩子的抚养方式。  相似文献   

6.
正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是教育的起点和基础,家长对孩子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有些人说孩子是父母的复印件,有什么样的父母就有什么样的孩子。虽然有失偏颇,但还是有些道理的。父母的言传身教将会潜移默化影响孩子的一生。我个人认为应把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有机结合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公民。我曾在一所中学从事教学工作,现在教育出版社工作,还是一个七岁孩子的母亲,在本文中结合自身的经历谈几点家庭教育的一些想法。  相似文献   

7.
家庭是孩子人生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导师,家庭教育贯穿于孩子生长生活的整个过程。父母作为孩子的表率和榜样,其一言一行对孩子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着重对家庭教育中父母言行的重要性进行分析,提出父母言行在家庭教育中有效发挥作用的相关意见和看法。  相似文献   

8.
一、家庭教育的意义 众所周知,人的成才由先天遗传素质、社会环境影响(包括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三个重要因素促成的。先天遗传素质给人的发展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良好的发育,健康的体魄,健全的心理给后天的学习和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典型的家庭教育往往是社会环境影响的一个缩影。父母是孩子重要的启蒙教师。根据教育心理学中“先入为主”的原则,父母的教育在某种意义上将给孩子的后天教育打下了深刻的印痕,孩子的素质往往成为父母素质的映象,许多身边的教育现象雄辩地证明了这一点。勿毋置疑,家庭教育作为重要社会环境范围内的部分,更有其独特的和起关键作用的意义。 二、家庭教育的特点 1.家庭教育的长期性。作为父母对子女的教育责任是贯穿自孩子出生之前的“胎教”直至自己“呜呼哀哉”之后的相当长期的过程。每个父母对子女的影  相似文献   

9.
孩子教育放在第一位是正确、科学的,孩子是祖国的希望与建设者。家庭教育影响着孩子受教育的质量和程度,但家庭教育没能跟上时代的步伐,表现出盲目、落后和不完整性等特征。究其原因,不难发现是由于在家庭教育中父母对子女的教育,现实生活中主客观原因造成家长在家庭教育中责任缺失。因此,对于父母在家庭教育中责任缺失研究极其重要。笔者采用了文献分析法和个案分析法,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研究:首先,明确父母在家庭教育中应该承担的教育责任以及对父母在家庭教育中的责任缺失表现;其次,父母在家庭教育中责任缺失的原因分析;最后,研究父母在家庭教育责任缺失的对策,从而强化父母的责任意识,建立起父母的家庭教育责任。  相似文献   

10.
祁刚 《文教资料》2011,(13):145-146
3—6岁这个年龄段,是孩子性格塑造的最重要时期,可塑性最强,因此,父母应充分认识这一阶段教育的重要性,正确进行家庭教育。本文围绕孩子撞到桌子这一事件进行分析,对中、日、美三国父母的做法作比较,在指出我国家庭教育的不足的同时,强调从小培养孩子的责任意识的必要性及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家庭教育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常有年轻的父母来提出这样那样的问题。我想,在答复这些问题之前,为人父母者首先应当明白自己的孩子究竟是什么。第一,他是一个人。孩子是作为人生到这个世界上来的。这一点应当没  相似文献   

12.
《家教指南》2006,(10):38-39
中国家庭教育网报道,有的父母以为宝宝才1岁半就会背10首唐诗,长大后语文成绩就一定很好。2岁宝宝能从1数到100,长大后就会成为数学家!于是,就大幅度地向孩子灌输知识。其实,这些家长已经犯了宝宝智力开发的禁忌,这种最大限度地开发宝宝智力,是在扼杀他将来对学习的兴趣。父母们应该知道:3岁之前的孩子,其大多数能力的发展处于人一生中发展最快的敏感期,父母给的信号刺激越多,孩子相应能力的挖掘就越多,所以父母的确应该在这个时期抓紧对宝宝的智力开发。但父母应该从婴幼儿的心理发展规律和心理年龄特征出发进行教育,采用的内容和手段可“略为提前”一点,千万不要忽略他们正常的生理和心理发展的健康,拔苗助长。  相似文献   

13.
做了多年的家庭教育工作,发现由于太敬业,以至于把关注点一直放在父母如何教育孩子这件事上,忽视了父母与孩子是人,而不是机器这一事实。其实家庭教育不是父母对孩子的单一的关系,家庭教育的成功也不可能只是孩子的成功。成功的家庭教育,应当是全家人的大丰收。  相似文献   

14.
家庭教育在现代教育链中越来越凸现出它的重要性,因为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儿童成长的摇篮,它是儿童出生后的第一个生存环境。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任教师,进行教育是父母义不容辞的责职。再说,最初的教育是从胎教开始的,家庭教育在孩子的一生中起着早期教育中奠基作用,孩子在进入社会之前,有一大半时间是在家长身边度过的,每时每刻都在接受家  相似文献   

15.
家庭教育是在家庭生活中,由家长(主要是父母)对其子女实施的教育。家庭教育,是大教育的组成部分之一,是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基础。它亦是终身教育,它开始于孩子出生之日(甚至可上溯到胎儿期),婴幼儿时期的家庭教育是“人之初”的教育,在人的一生中起着奠基的作用。孩子上学后,家庭教育既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又是学校教育的有益补充和延...  相似文献   

16.
关颖 《中华家教》2012,(9):22-23
父母与孩子关系是否融洽,决定家庭教育的效果。作为家庭教育的主导者。父母在处理与孩子相关的事情中应尊重孩子的参与权,这是化解亲子冲突的根本。  相似文献   

17.
<正>家庭教育的目的是顺应孩子的天性,让孩子真实、快乐地生活,长大后在社会的各种思潮中牢牢把握自己。父母带给孩子的家庭教育是孩子成长的导向,是孩子进行各种能力和素质学习的榜样,也是孩子价值观、人生观树立的标准。本文从一对德国父母对于孩子的家庭教育入手,分析总结德国家庭教育的成功和可借鉴之处。德国幼儿教育提倡的口号是:培养  相似文献   

18.
当前农村家庭教育现状与对策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郭阿苏 《青年教师》2007,(11):54-56
自从人类社会产生了家庭,家庭教育便也随之产生。这种教育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一起,构成了人类所接受的全部教育。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教育的状况如何,往往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孩子对父母天生有着  相似文献   

19.
《考试周刊》2019,(89):19-20
家庭是孩子成长发展的重要场所之一,其中父母的言行对孩子的影响极其突出。父母的言行教育作为家庭教育的重要表现形式,在现实情况下存在着较多的问题,这些问题一方面限制了家庭教育的发展,另一方面也不利于孩子的身心发展。对此,本文就新时代家庭教育中父母言行的意义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而后进一步对父母言行影响的策略进行探究,旨在提高家庭教育对孩子的积极作用,让孩子在充满爱与自由的家庭环境中得到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20.
美国家庭教育的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然而长期以来,我们的社会却一直十分重视教师素质的提高,而忽视了对父母的专门培训,因而在我国的家庭教育中存在很多薄弱环节。本文通过对美国家庭教育几个方面的介绍,希望可以使我国的家庭教育从中得到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