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教育的真谛是传递生活的美,语文教学更应让学生体会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独特魅力,语文教师就要用"心"去传递诗歌的美,用自身的魅力去呵护诗歌的美,用诵读去点燃诗歌的美,用信息技术去激发诗歌的美。试以《春江花月夜》为例,探索教师该如何"以美释美"。  相似文献   

2.
一篇优秀的"书面表达"会让考生在高考中得到较高的分数。那么,考生如何才能写出高分英语"书面表达"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认为,考生在平时的练习时,就要加强训练文章的外在美、结构美、词汇美、句式美和衔接美。考生如果能做到这几点要求,就会在高考中取得意想不到的成绩。  相似文献   

3.
"美文"本应该是培养学生语言文字能力,带给学生美的熏陶的绝好材料,然而在教学中,貌似深刻科学的理性分析、玄乎的"说感想"模式、铺天盖地的多媒体课件、教师自身语言的"不合时宜"让我们常常感叹:教美文难,难于上青天!反躬自省,追本溯源后,笔者幡然醒悟:美文教学中,应该着重通过语言文字,将语文的工具作用与人文作用传于学生,流淌出生命快乐的灵动,架设出精神丰韵的崇高,它的教学不需要固定的模式,也没有固定的模式,要的是灵感、激情、感悟、想象力!感情朗读品美境、咬文嚼字悟美韵、添枝加叶明美意、个性创作表美情、自我提升铸美魂,一篇"美文"就能成为学生心中的一个永恒的语文经典,就能构建一片语文学习的天空。  相似文献   

4.
朗读是进入文本最有效的方法。《乡下人家》用质朴而生动的文字向读者展示了一幅田园风光的诗意画卷。在教授这篇文章时,应以"美"为切入口,引导学生在欣赏、推敲、美读中去感受语言之美、写法之美和情感之美。美文美读,上出语文课的语文味,读出美文的情感真味。  相似文献   

5.
语文课不仅要教给学生基本的语文知识,让学生掌握基本的语文技能,还要让学生具有一定的审美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整体素养。这是语文老师的责任,也是语文老师的更高追求。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途径有很多,如以作品为依据,深入挖掘作品美的内涵;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让学生自己去发现美;课外进行美文阅读等。  相似文献   

6.
"趣"是一个很重要的审美概念,艺术的审美价值表现在对"趣"的追求上。教学本身作为艺术,趣具有丰富的教学意蕴,其一是把教学理解为不断地追求美的过程,它旨在说明教学活动的自觉性、灵动性、机智性、本真性;其二是把"趣"理解为教学艺术的审美规范。教学实践既要追求教学艺术的开放性与自然性,又要强调其美学的规范性。"趣"的教学意蕴具体有四个方面:志趣是教学艺术的使动力量,是师生对人生之美的趋向;情趣是教学情境之美的展现;机趣是对教学灵动之美的表达;真趣是师生对生命本真之美的体验。  相似文献   

7.
《离骚》"五求女",一求帝宫之玉女,喻指追求上古明君如颛顼、尧、舜等;二求高丘之神女,喻指追求像"三后"那样"纯粹"的楚之先君;三求宓妃,喻指追求当世明君;四求有娀氏之佚女,喻指追求贤臣;五求虞氏之二姚,喻指追求美政。  相似文献   

8.
目前全国各高校对美育建设不够重视,导致学生欠缺美的理想、美的情操、美的品格、美的素养。推广经典诵读能推进高校美育建设,帮助学生捕捉"形象美"、感受"韵律美"、追求"情感美"、回味"意境美"、获得"理性美",追求美好的人生趣味和理想人格。  相似文献   

9.
曾景祥水彩画内容美表现在描绘了祖国大地自然山水美和人文美;其形式美主要表现在对"水"与"彩"的完美运用以及对中国传统绘画线条追求;其意境美主要表现在浓郁"湘景"和真挚感人"乡情"的完美结合。这种内容美、形式美和意境美,成就了曾景祥水彩画在画坛独特地位。  相似文献   

10.
散文是一种取材广泛、篇幅短小、能灵活地记叙情事、自由地抒发情感的文章体裁。它是一个独立的艺术空间,是一片广泛而自由的美的天地,散文被人们称之为“美文”,美在文情并茂,诗意盎然;美在有优美隽永的意境。所谓意境。现通行的文学理论在对其界定上一般认为:“它是中国古典文论的独特范畴。意境是由一系列的形象与意象构成的,但它并不追求可感官的认识效果,而是追求一种超越具体情景、事物、身心感知的,对宇宙人生更深广的体悟,所以更多的体现在抒情性作品中。  相似文献   

11.
白淑杰 《现代语文》2008,(5):117-118
儒道两家在美学领域的终极追求都是"和",由于两家哲学观、文艺观的不同,在美学领域对"和"的追求存在明显的差异性.儒家尚"中和",要求美善统一,追求尽善尽美.道家求真尚朴,追求超功利的"大美"、"至美".儒道两家在追求"和"的过程中,即对立统一又互融互补,彼此起到了纠偏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刘清惠 《现代教育》2011,(Z1):27-27
中华经典诗文是古代圣贤思想、智慧的结晶,是我们民族文化的瑰宝,千百年来传唱不衰。诵读它,可以修养身心,内健外慧,启智育德;诵读它,可以让人认识美、领略美,享受快乐人生。教育专家认为,"道德""情操""品性""气质"等人文素养,很难"教成"  相似文献   

13.
张丽钧 《上海教育》2011,(22):58-58
教育之美,是人间大美。“追求美”的教育意味着,教育要追求美;追求“美的教育”则意味要懂得教育之美,理解教育之美,并执著于教育之美。追求美的教育就是要以对教育美的理解,实现教育对美的追求;以教育对美的追求丰富与完善教育之美。  相似文献   

14.
<正>美——总是为人们乐意醉心追求的.我们追求"江山如此多娇"的自然美,抑或是悦目的图画,动听的乐章、精妙的诗文……然而,数学——自然科学的皇后,也蕴含着与诗画一样美丽的境界.罗素曾言:"数学,如果正确地看,不但拥有真理,而且也具有至高的美."但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那种"快节奏、大容量"的"题海  相似文献   

15.
<正>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职校生也不例外。但受到社会环境、影视传媒、网络信息等因素的影响,职校生在追求美的过程中必然存在一些问题:一是追求美却不善于辨别美。职校生常常把"新""奇""特"视为美,甚至以丑为美。二是只追求外在美,不追求内在美。职校生往往认为仪表漂亮就是美,不懂得内在心灵美和气质美的魅力。所以,许多学生刻意修饰外表,校园内出现了"奇形怪发""奇装异服"的现象,各种"校园禁令"也就应运而生了。职校生仪容仪表方面的问题究其根由,是审  相似文献   

16.
上海市闵行区七宝明强小学致力于建设"和美课堂",丰富学生的"七彩童年"。"和美课堂"追求课堂教学各要素的和谐统一,强调课堂是师生共同体验与成长的场所,促进教师与学生、主体与环境、教学内容与方式的和谐统一。该校追求教学内容结构之美、设计开放之美、资源生成之美及生命涌动活力之美,建设探  相似文献   

17.
新课程改革国家规划的普通高中语文必修课之"阅读与鉴赏",编选了占教材总量71%以上的古今中外文学精美作品以及10篇科普、演讲、新闻类文章作品和9篇自然、社会、文艺学论文名篇等。这些文化气息浓郁、思想内容深邃、语言极具魅力、形象感人的精品(姑且称为美文),启人智慧、开人心窍,给人以美的享受。而美读美文,是最好的引擎或抓手。  相似文献   

18.
"受教育"就一般意义上讲就是"接受教育",从两个极端意义上讲就是"忍受教育"和"享受教育",但需要说明的是,"忍受教育"对人的一生来说并非完全是坏事."接受教育"有顺其自然的平淡意味,"忍受教育"有忍受教育之枯苦酷的负面意味,"享受教育"可谓"真""善""美"的统一."真"追求正确地认知人与世界,使人走向真实远离虚假;"善"追求对行为意义的高远阐释,使人走向高尚远离平庸;"美"追求对审美意象之气韵、神韵的领悟,使人走向高雅远离低俗.一句话,"受教育"的终极价值追求就是实现人的智慧存在,让人能早日过上"真""善""美"的精神生活.  相似文献   

19.
学校课程的变革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江苏徐州市振兴路小学在"兴美特色课程"的引领下,积极探索基于兴美文化的学校课程体系构建与实施策略,通过构建兴美物型文化,打造兴美校园;凝练兴美精神文化,培植学校"三美"文化生态;探寻"振民育德向美而兴"的路径,凸显学校个性化育人追求,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兴美特色课程中"中绽放独特的美。  相似文献   

20.
"受教育"就一般意义上讲就是"接受教育",从两个极端意义上讲就是"忍受教育"和"享受教育",但需要说明的是,"忍受教育"对人的一生来说并非完全是坏事."接受教育"有顺其自然的平淡意味,"忍受教育"有忍受教育之枯苦酷的负面意味,"享受教育"可谓"真""善""美"的统一."真"追求正确地认知人与世界,使人走向真实远离虚假;"善"追求对行为意义的高远阐释,使人走向高尚远离平庸;"美"追求对审美意象之气韵、神韵的领悟,使人走向高雅远离低俗.一句话,"受教育"的终极价值追求就是实现人的智慧存在,让人能早日过上"真""善""美"的精神生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