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余男 《健身科学》2014,(4):20-21
熟悉金庸的人都知道他最大的爱好就是下围棋。这个爱好在很大程度上跟他的成长环境相关:他的家乡海宁便是围棋之乡,清代围棋四大家中就有两位(范西屏、施襄夏)出自海宁。金庸有一次回忆称他小时候江浙一带的围棋之风很盛,“每一家比较大的茶馆里都有人在下棋。中学和大学的学生宿舍中,也经常有一堆堆的人在围着看棋”。金庸的祖父也极爱下棋,当时家中有一个小亭子,  相似文献   

2.
棋儒,某棋迷绰号,姓氏不详,年六十,留背头,戴眼镜,炯炯目光掩映镜片,更显一副学者风范。据说盛年时棋儒曾任某大学文科讲师,“老九”翻身的80年代初,曾在学府讲坛“侃侃而谈”,发表过“第二次文艺复兴将产生于东方中国”的高论。退休后,却很少与人下棋,据他自己说,与高手对弈须在静室,言外之意在街头地摊下棋乃是杀臭棋作乐,聊以消遣时光、逢场作戏而已。 棋儒自制一木料棋盘,用雕刀于河界刻一联曰:抚琴空城独角色,游刃洞府繁五音。上联以“智多星”孔明自比,路人皆知,只是观棋者大多不明下联何意?棋儒微笑莞尔,津…  相似文献   

3.
我爱下棋,从小就爱下棋。 刚学会下棋不久,我就知道有个叫王嘉良的棋坛高手,他是街上棋摊人们常念叨的人。下棋的人爱夸口,特别是街上棋摊的人更爱“斗嘴”,有时遇到绝杀的棋,得意的一方总会说一句:“这棋就是王嘉良来了也没救!” 说真的,王嘉良就是我和棋友心目中的纹枰圣手了。 多少年来,我追逐着王嘉良的足迹,注视着他在全国大赛中的身影。我在报上看到过他的对弈照片,细高的个,瘦削的脸,一双极有神的眼睛……。然而真正与他谋面那还是在1980年的秋天,我  相似文献   

4.
棋友小于是个经常参加市、区比赛的业余棋的和,但他下棋有个“毛病”:不管季节是冷是热,不管比赛的屋子室温如何,不管到底是真用还是做样子,反正都必须手里拿把扇子,否则下棋就没有感觉,就没有信心。以至于有相熟的棋友戏称:扇子是他的“护身符”,是他的“吉祥物”,要是哪回真忘了带了,赢棋也得走输。这话还就真被不幸言中了。前不久小于参加区里比赛的最后关键一盘棋,就因为出来匆忙忘了带扇子,总觉得心里没幐没落的,大优的棋竞走出昏着导致翻盘,成绩一下子遗失出了前八?漳皇缴峡醋疟鹑擞帜帽帜媒保涞男∮诓唤敫崭障嗍兜耐淞…  相似文献   

5.
“光头王”下棋有一大特点:能赢不赢,偏要在众目睽睽之下,杀得对方只剩下光头老将,这才得意洋洋地甩出一句口头禅:不剃光头不算赢。“光头王”的绰号由此而来。小区不少棋迷受不了“光头王”这一着,怕跟他对弈,不过“铁板头”却是个例外。虽然常被剃光头,却总是一笑了之.然后慢条斯理地说:“棋输子在,摆上再来。”时日一长,“光头  相似文献   

6.
拜师     
没想到我也能当象棋教师,收了一个比我整整大40岁的徒弟———老陈。老陈不是本地人,一年前孤身一人来到本镇,开了一家礼品店。在礼品店的后院,摆放着几张棋桌棋凳,供人们下棋之用。奇怪的是,老陈从不下棋,只是在一旁观战。棋友小李问他:“老陈,会下棋吗?”老陈微笑着回答:“只会一点点。”“会一点点可不行,小龚,你的棋下得不错,又喜欢看棋谱,有一定的理论水平,你当老陈的师父吧。”小李说道。“这个建议很好。”别人也随声附和。在众棋友的“起哄”下,我和老陈成了师徒。于是在我上夜班,白天有时间时,老陈都会骑着摩托车登门请教。我教得…  相似文献   

7.
下彩棋     
一天,我跟一位雅号“硬硬”的棋友在棋摊开始了拉锯战。“硬硬”的名字叫杨君,他下棋有两个特点,一个是嘴硬,一个是棋硬。嘴硬是指他一旦输棋后,总会找到各种理由为自己辩解,  相似文献   

8.
以棋求亲     
民主德国有个叫希乔贝克的小城镇,真称得上是“棋镇”。在这个山镇子里,不论是白发苍苍的老人,还是稚气未脱的小学生:不论是身强力壮的男子汉,还是苗条秀丽的姑娘,人人爱好下棋。为了培养孩子们下棋的兴趣和本领,镇上的中小学特设了“棋课”,请镇上高明的棋手传授棋艺。不但如此,该镇的姑娘甚至把棋艺高低作为选择未婚夫的一个重要条件。当一个小伙子打算向未婚妻提出成亲的要求之前,他得先同女方的父亲下一盘棋,如果他赢了,非但不会使老人不快,相反会因此而受到垂青,因为他已经通过了这不寻常的“考试”,用事实证明了他是一名出色的棋手。如果  相似文献   

9.
谢锐 《新体育》2009,(3):39-39
棋界中拥有一颗童心的棋手不少,日本有武宫正树九段、王铭琬九段,韩国有曹薰铉九段,中国则有俞斌九段,当年人送他“儿童团长”之称,带着常吴、罗洗河等一拨小屁孩下棋、摆棋,乐在其中。2007年底他担任围棋女队教练后,依然不改“儿童团长”本色,寓教于乐,教棋树人。  相似文献   

10.
回首金陵杯     
唐伟明 《围棋天地》2005,(12):67-67
1994年“金陵杯”围棋比赛上我与当时很有冲劲的年轻棋手林锋相遇,当是他还是职业初段,现在已经是职业六段了。此前与林锋很少下棋,对他的棋不是很熟悉,但是知道他的棋很有朝气和力量。因此,赛前我也做了充分的准备。  相似文献   

11.
我们敬爱的陈毅同志生前十分关怀并积极倡导围棋事业。他经常说:“下棋是个很好的文化体育运动,在我国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下棋有益于人们的身心健康,对促进国际间的文化交流,促进各国人民间的友谊都有意义。”1962年冬他还亲笔写下了难忘的诗篇:“纹枰对坐,从容谈兵。研究棋艺,推陈出新。棋虽  相似文献   

12.
戴耘 《围棋天地》2004,(18):55-55
很多下棋者都有这样的经历:在实战中,面临一个茫无头绪的局面,往往是“第一感”给我们提供了思考的头绪和框架,有时甚至是意想不到的好棋。那么,这种宝贵的“第一感”究竟是如何获得的呢?我们在多大程度上可以信赖“第一感”?  相似文献   

13.
赢来的健康     
春节过后,父亲突然迷上了下象棋,可小区附近没有棋摊可供他一试身手,他便想到了在网上和人家一分高下,经常在QQ的游戏大厅里找人对弈. 父亲的象棋水平一般,而网上又藏龙卧虎,所以他经常成为对方的手下败将.尽管大多数人都认为下棋就是一个“乐”,不管是输是赢,哈哈一笑就过去了,可父亲一贯好胜心很强,输了棋心里就相当不痛快.如果再有一两个赢棋的人发帖子嘲讽他是“臭棋篓子”,父亲就更是气得不行. 父亲的身体本来就不大好,本来指望下下棋修练一下心境,如果再这样又是着急又是生气下去,他的健康肯定会出问题.母亲劝了两次,让父亲别再下棋了,可他完全听不下去,无奈之下,母亲给我打电话,让我劝劝父亲,免得他因为下棋气坏了身体.  相似文献   

14.
“博”彩     
街头巷尾,休闲茶馆,午后或是黄昏,抑或是某个雨后的清晨,我们能经常年到棋人聚在一起.也经常能看到下棋博彩之人。博,很容易让人想到赌博,这是一个人对于生命如戏的态度,但是一个“博”字同时也可以理解成拼搏,一种对于生命的不妥协,不放弃。而“彩”自然“金”也。  相似文献   

15.
本届“理光杯”比赛用时规则成为了亮点。在规定时间里一定要下满多少手棋是沿袭国际象棋的用时规则,对于这样一个新规则一定是有人欢喜有人忧。一些棋感好平时下棋快的棋手对此十分适应,而那些习惯于思考的棋手则在用时上显得很被动。以下两局棋都出现了这样的情况,两位年轻棋手分别挑战两位中坚棋士,结果年轻棋手在新规则的比赛里显得游刃有余,最终双双获胜。  相似文献   

16.
大家都知道,下棋的人,最不喜欢看棋的人在一旁多嘴多舌,随意支招。双方对养,各自胸有成竹,纸上谈兵,运筹帷幄,指挥麾下,驰骋于一方棋评,最忌旁观者多语。缘由每着棋,必要考虑周全,棋者自有各自的招数、棋路,而观棋者支招时,你一言我~语,八仙过海,各显其能;棋者在众人联噪之F,必先乱了方寸.一着不慎,满盘皆输。故观棋会,大多缄口不语,虽旁观者清,也自心中有数,静观其变罢了但也有少数多言者,实在把握不住四己,观棋时随意评说,陶叨不已,实为观棋之一忌也。巾件相到约里与“现约”,其理大致相同世钓者.或垂绝I…  相似文献   

17.
棋迷俱乐部     
天书棋谈一、棋与烟棋馆中多数烟雾缭绕,激战正酣时尤甚,然而棋瘾大过烟瘾,想下棋苦无对手时我曾自己和自己下。且戒烟者有之,戒棋者难寻。烟民慨叹吸烟之诸多害处后总说戒过几次几次,棋迷即便下棋误事捶胸顿足仍旧死不悔改。吸烟和下棋皆被妻子埋怨,升级至家庭战争则多是为棋。或美其名曰:“下棋可以开发智力,修身养性。”不过沉迷之借口而已。然而若让我成棋,杀我头也不干。二、打棋邻居有局麻将,夜晚甚是吵人,无法打谱兼入睡。后不知何故竟撤了。探听原因,云:“楼上有下棋者通宵达旦,实在影响打牌……”我敬佩不已,遂登楼…  相似文献   

18.
杨新援 《围棋天地》2004,(24):53-53
自有了宽带网,电脑操作水平不见长进,下棋的机会却多了不少。由1级至1D,甚至2D,竟然也带来了一份喜悦。然而,在2D的位子上总是不能持久,经常上了又下。进了又出,近千盘棋下来,还是反复不已。这把年纪,看来是不可能长棋了。也就是个“网上业余初段”而已。  相似文献   

19.
围棋俱乐部     
版主棋儿: 有读者问棋儿:“冒昧问一句,棋儿你会下棋吗?” 棋儿当然会下棋,不懂棋就不可能热爱《棋艺》,不懂棋就不可能理解棋迷内心的那份狂热。棋儿也曾挑灯夜战,可棋儿是女流之辈,很难有下够的时候。原因有三:之一、对手难寻;之二、没时间;之三、不可夜不归宿。 棋儿可是一地地道道的棋迷,棋儿现在自封为棋迷休闲俱乐部版主,各  相似文献   

20.
薛大侠轶事     
说起薛大侠,在我县棋坛可谓棋人尽知,他酷爱象棋,棋风挥洒自如,如行云流水,似天马行空.颇有江湖大侠之风,故戏称薛大侠。薛大侠下棋,棋风端正。从不悔棋。“下棋如人生。”他如是说。走了的一步棋好似人生的一个行动,绝不能反悔。如果走错了。那要付出被动、失子甚至失败的代价:同样,人的一生中,无论你追求什么总要付出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