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引形象,激兴趣,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位朋友。(点击:三毛像)生(开心地喊起来):“三毛,三毛。”师:看来,同学们对这位朋友非常熟悉。是的,他就是著名画家张乐平爷爷为我们创造的三毛。(板书:三毛)师:为什么称呼他为“三毛”呢?生:因为他只有三根毛。  相似文献   

2.
读懂三毛     
三毛死了。只用了一只丝袜,这位才女就像一阵风一样走了。  相似文献   

3.
三毛的作品让人陶醉,让人感动,但她那凄楚的人生悲剧却也让人扼腕叹息。 是谁酿成了三毛的人生悲剧? 近读一篇介绍三毛的文章,终于找到了答案:她初中时的数学老师自觉不自觉地扮演了“元凶”的角色。我在责怪这位庸师之余,深感教师对学生一生影响之大,也深感自己肩负担子之重。  相似文献   

4.
三毛,这位海外文坛以至女界的“特殊人物”,竟用一种古老方式结束了自己实际仅46岁的生命。消息传开,社会震惊,人们纷纷寻问:三毛为何自寻短路? 港台新闻媒介推测三毛的死因,不外下列三说:一是死于剧作获奖“受挫”说;二是死于疾病“折磨”“误解”(误将肾病当成癌)说;三是死于感情“孤寂”“纠葛”  相似文献   

5.
三毛这位饮誉文坛的作家,她的散文,以其对生活、对亲人、对祖国的绵绵深情,赢得了广大读者的喜爱。她的散文美,主要体现在内质上,即以至真至诚至纯的感情,叩响读者的心弦。讲真话、写真情、绘实景是三毛作品的魅力所在。  相似文献   

6.
哭三毛     
三毛死了。我与三毛并不相识,但在将要相识的时候三毛死了。三毛托人带来口信嘱我寄几本我的新书给她,我刚刚将新书寄去的时候,三毛死了;我邀请她来西安,陪她随心所欲地在黄土地上逛逛,信函她还未收到,三毛死了。三毛的死,对我是太突然了,我想三毛对于她的死也一定是突然,但是,就这么突然地三毛死了,死了。  相似文献   

7.
据《北京晨报》消息,2011年是台湾著名作家三毛逝世20周年。三毛生前的挚友、台湾才子眭平携手长江文艺出版社推出新书《三毛的最后一封信》。他第一次深入解析三毛在去世前写给他的最后一封信,并首次将该信原件以及三毛生前收藏的娃娃等遗物带到大陆现场展示。眭平表示,在三毛离世的前几天,她  相似文献   

8.
哭三毛     
三毛死了。我与三毛并不相识,但在将要相识的时候三毛死了。三毛托人带来口信嘱我寄几本我的新书给他,我刚刚将书寄去的时候,三毛死了。我邀请她来西安,  相似文献   

9.
【案例1】女作家三毛自幼性情孤僻,感情脆弱,读初中时数学成绩很差。数学老师平时对三毛十分冷淡。一天,三毛做不出习题,老师便对全班同学说:“我们班有一位同学最喜欢吃鸭蛋,今天我请她吃两个。”说着就用饱蘸墨汁的毛笔在三毛眼睛周围画了两个圈.然后让三毛转身让同学看。少年时的三毛根本不知道如何保护自己,便顺从地转过身,全体同学哄堂大笑。老师等大家笑够后,  相似文献   

10.
李琪 《现代语文》2007,(3):96-97
三毛作品所塑造的“三毛”形象,具有丰富的意蕴,显示的是一种张力结构,这种张力关系体现在:在艺术创作上,三毛存在着修辞与模拟的冲突,即写的真实与活得真实的矛盾;就三毛的心灵历程:而言,也存在“流浪”形象与眷顾“红尘”的矛盾;通过文化语境的分析可以发现三毛身上所固有的精英意识与大众文化的冲撞。三毛形象集中体现了小本文与大本文双重本文交织互动的复杂情形。由此锻造出三毛形象的层次感和丰富性。  相似文献   

11.
三毛是中国文学史上无法定位的一个人物。她算不上伟大.然而在她的有生之年却一次又一次掀起席卷海内外的“三毛热”.并拥有一大批的“三毛速”。她的一生和她的文字一样美丽.却又荒凉。选取三毛的三次自杀经历为主线。贯穿全文,对三毛的人生历程进行了分析,发现三毛的人生观和价值取向对她的作品的影响,从而构建起作家和作品之间的联系。  相似文献   

12.
三毛是中国文学史上无法定位的一个人物。她算不上伟大,然而在她的有生之年却一次又一次掀起席卷海内外的"三毛热",并拥有一大批的"三毛迷"。她的一生和她的文字一样美丽,却又荒凉。选取三毛的三次自杀经历为主线,贯穿全文,对三毛的人生历程进行了分析,发现三毛的人生观和价值取向对她的作品的影响,从而构建起作家和作品之间的联系。  相似文献   

13.
2008年是作家三毛诞辰65周年的日子,距离她1991年自缢身亡已经过了17年,关于三毛的死因至今仍是一个谜。因为人们并没有在现场发现她留下任何遗书。但最近三毛好友眭澔平首度公开了三毛遗书。眭澔平说,三毛在她自杀前几天赠送给自己一本书,就是她的《滚滚红尘》,发现在里面夹了这篇文章。  相似文献   

14.
三毛的文学创作深受佛教和基督教的影响,两种宗教文化在三毛的内心聚合、笔端流淌。本文尝试把三毛的文学创作置于和宗教的交叉中,探究宗教情感对其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从三毛的性格、作品去探索她的精神世界:性格决定其追求的境界与众不同,作品反映出三毛的精神世界的变化。现实中的三毛和作品中的"我"融为一体,不可分割。  相似文献   

16.
从三毛的性格、作品去探索她的精神世界:性格决定其追求的境界与众不同,作品反映出三毛的精神世界的变化。现实中的三毛和作品中的"我"融为一体,不可分割。  相似文献   

17.
课外作业     
<正> 一天,三毛颇为得意地把课外作业交给班主任。第二天班主任把三毛叫到办公室:“三毛,你的课外作业基本上都做错了,为什么?”三毛愣了一会儿,不好意思地说:“报告老师, 昨天的课外作业是我爸爸做的。”  相似文献   

18.
我喜欢三毛     
我爱三毛的书,我喜欢三毛的写作风格,更佩服三毛这样的作家。三毛所写的书全都是她的真实生活经历。有些同学不爱看别人的自传体文字,可我不然,对陈平女士的作品十分喜爱。她的性格、脾气无一不在文章中表露出来,让人看了有喜有悲有笑有泪。三毛19岁离家,49岁回国定居下来,30年来在外行走江  相似文献   

19.
葛敏怀 《文教资料》2008,(18):24-26
台湾女作家三毛的一生是极具传奇色彩的一生.她的"精神流浪者"形象,早已随着她的作品深入人心,成为了她的人生标记.本文结合三毛的生平,用文本解析法,从三毛对自然、对情感、对人性的描写来分析三毛作品中所体现的审美特征.  相似文献   

20.
漫画大师张乐平笔下的三毛,是一个家喻户晓的儿童形象。但是近几年来,由于大量国外动画片的涌入,孩子们渐渐地疏远了三毛。重塑三毛在孩子们心中的形象,以三毛优秀的品格、良好的行为去感染幼儿,激发幼儿爱祖国、爱家乡、爱新生活的情感,具有更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