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张振宏 《中学教与学》2008,(2):35-38,48,F0003
一、(每小题2分,共24分) (一)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1-4题. ①我这题目,是把<礼记>里头"敬业乐群"和<老子>里头"安其居,乐其业"那两句话,断章取义造出来的.我所说的是否与<礼记>、<老子>原意相合,不必深求;但我确信"敬业乐业"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 ②本题主眼,自然是在"敬"字、"乐"字.但必先有业,才有可敬、可乐的主体,理至易  相似文献   

2.
竹简<文子>二次论及"经",四次提到"传",学者多据此认为简本<文子>当时已称"经",且分为上经、下经两篇;甚或认为简本<文子>包含了"经"、"传"、"说"三部分.上说皆可商榷.考之典籍可知:简本<文子>中的"经"非指<文子>本书,而是指<老子>;"传"也是指他书,具体何指,文献阙而难征.竹简<文子>的出土表明,先秦时期<老子>本书虽未题以"经"名,但已被他书尊称为"经",取得了事实上的"经"的地位.  相似文献   

3.
<七哀诗>是汉末的乐府新题,唐人吴兢在<乐府古题要解>中说:"<七哀>,起于汉末."据现有资料记栽,王粲始作<七哀诗>,但是否为其始创,无从考辨.关于"七衰"名称的含义说法不一,本文试从佛教与中国文化的结合方面论证其含义,进而分析<七哀诗>内容的变化.  相似文献   

4.
李定广先生回护旧说,认为拙文<正诠>释"博徒"、"四异"为"褒美之词","观点虽新却失真","属断章取义的曲解",并认为刘勰在<楚辞>的评价上"存在深刻的矛盾".笔者立足于<辩骚篇>文本的精细解读,反省自己,参酌时贤,据理商榷,多层次、多角度、全方位论定"博徒"、"四异"仍是"褒词".刘勰将"博徒"与"英杰"对喻<楚辞>,正好体现了<楚辞>"四同"、"四异"思想与艺术的审美特征.此乃刘勰理想的创作原则与境界.故刘勰力荐<楚辞>为后世诗赋创作之典范.<辨骚篇>"博徒"、"四异"终究是"褒词".  相似文献   

5.
一、试卷结构与考查内容 2004年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化学部分(鄂、湘、渝、川四省市卷,以下简称"试卷")包括12道题,在题型、题量、题序等方面与<考试大纲>及大纲后的样卷吻合.满分为108分,与110分有2分的出入.  相似文献   

6.
2004年,全国共有15套高考卷横空出世,蔚为大观,作文题更是百花齐放.几个月前,<中学语文教学>编辑部搞了一个评选"最满意高考作文题"活动.笔者几经筛选,最终给福建卷高考作文题投上了庄严的一票.意外的是,在2004年第12期<中学语文教学>刊登的黄蔼北<给2004年高考作文题排座次>这篇文章中,福建题的"座次"太低.  相似文献   

7.
<正>一、引言培养学生的"四基"核心素养,是新课程标准初中数学教育的终极目标.在课堂教学中,恰当地采用"克隆"变式教学,是实现"四基"目标的有效举措.数学知识存在内在联系.不少数学题也是息息相关、一脉相承的."一题多变"、"一题多解"、"多题一解"等"克隆"变式教学模式,以一道题为依托,不断进行"克隆"变式,把许多的知识点贯穿在其中,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呈现出来,有利于课堂教学.笔者尝试以一道普通的二次函数题为载体,"克隆"变换出十三道二次  相似文献   

8.
<守财奴>(人教版高中语文第四册)课后练习第三题把<死魂灵>中的乞乞科夫与<儒林外史>中的严监生、<悭吝人>中的阿巴公、<威尼斯商人>中的夏洛克等相提并论,都判为守财奴形象,这对学生是个严重的误导.  相似文献   

9.
人教版高中<语文>第四册收录了唐传奇<柳毅传>.教参说其主题是"对包办婚姻作了愤怒的批判,表达了婚姻自由的理想"(课本第202页),具有反封建的意义.基于这个思想,教材的课后练习中有这样一道题:"课外阅读<柳毅传>全文,并以今天的理念评价文中的爱情描写."我认为这两点都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10.
一次听一位教师执教作文<我最尊敬的一个人>,主要环节如下: 1.教师读<才华横溢的老师>,引出文题<我最尊敬的一个人>. 2.教师逐步列出四个步骤:审清题、知要求、选好材、列提纲,然后详细指导,井指出作文前要做好这样的充分准备.  相似文献   

11.
马平 《考试周刊》2013,(40):1-1
<正>《大学英语四级考试大纲》指出"完形填空部分的目的是测试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即理解篇章和使用词汇和语法的能力。CET-4采用的完形填空题是:"在一篇题材熟悉、难度适中的短文(约220250词)内留有20个空白,每个空白为一题,每题有四个选择项,要求考生在全面理解内容的基础上选择一个最佳答案,使短文的意思和结构恢复完整"。  相似文献   

12.
<正>分析2007年到2018年高考全国文综卷思想政治试题,材料题共有48道108问。对比这些材料题的构成和解答,可以清晰地看到我们日常教育教学存在的问题,尤其是高三备考阶段的备考理念、备考方式、备考内容、备考手段与高考要求之间的差距。为切实贯彻落实教育部考试中心提出的"一体四层四翼"考试原则,把广大师生从题海战术中解脱出来,真正  相似文献   

13.
<正>本文以2020年金华市一道中考选择题为例,谈谈如何挖掘题中隐含信息,引导学生寻找知识关联,从不同视角进行一题多解.一、试题呈现题目如图1,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拼成"赵爽弦图",得到正方形ABCD与正方形EFGH.连结EG,BD相交于点O,  相似文献   

14.
<正>高考复习备考,就英语学科特点而言,猜题估题是不科学的,扎实的基础知识训练,提高应对能力,以不变应万变才是硬道理。下面,笔者谈谈备考建议。一、正确认识"四个关系""四个关系"指"教学大纲"、"教材"、"考试说明"、"考题"四者之间的关系。其一,"教学大纲"是教学的依据,对教学目标要求、原则、方法、考试及各个不同的阶段的教学内容都作了全面而具体的规定。其二,"教材"是落实"教学大纲"各项要  相似文献   

15.
<中学语文教学>2009年第1期刊登了严建军老师的文章<关联词语位置的四种情况--兼谈两道高考题的正误>,严老师深入研思2008年两道高考病句题,认为一般的高考复习资料、常见的语法教材和2008年高考试题答案对关联词语位置的判定过于简单化,并以精心选取的22个"典范的近现代和当代作品中的例句"为佐证,分为四种情况,逐一对不同类型的复句中的关联词语位置作了细致分析,得出结论"复句中诸分句的主语不论是否为同一主语,关联词语都可以在主语前或者之后".  相似文献   

16.
<正>一、近两年四川省高考语用题梳理、探究梳理探究近两年的四川省高考语用题,可以发现如下特点:1.试题稳中有变,题型较为丰富多样。两年四道语言运用题,涉及1(2013)以"如何与陌生人交往"的主题对某老师进行访谈而设计三个访谈问题;2(2013)运用排比和反问修辞手法进行续写(材料为名著导读中人物);3(2014)给《汉字字形演变表》  相似文献   

17.
刘洪强 《天中学刊》2010,25(3):82-84
<歧路灯>的创作并非只参考了明代<型世言>中的一些情节,它至少还汲取了宋代沈俶<谐史>中的"四明戴献可"篇的养分,"四明戴献可"中的义仆"杨忠"与<歧路灯>中的义仆"王中"的名字十分相似就是最大的确证.因此,<歧路灯>曾经参考过<谐史>与<型世言>,但<型世言>在国内"佚失了近四百年",李绿园看到是应该是<型世言>改编本--<幻影>、<三刻拍案惊奇>与(别本)<二刻拍案惊奇>等.  相似文献   

18.
<正>2020年温州市数学中考压轴题秉承立足四基、素养立意、突出能力的原则,倡导教学走出"题海"、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的理念.问题以四边形为背景,融合平行线、特殊三角形、相似三角形、一次函数和方程等初中数学核心知识,将函数与动点完美结合,蕴含动静关联,三小题四问环环相扣、层层深入,为我们的教学带来诸多启示.  相似文献   

19.
陈荣超  骆思梅 《现代语文》2005,(7):54-54,57
<语文课程标准>一个重要的理念就是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对于课文的学习,新课标实验教材语文版<语文>选文后"思考和练习"第一题是实现上述目标的重要途径.此题的设置和处理,在教学环节当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20.
郭素媛 《现代语文》2005,(10):21-23
<孔雀东南飞>最早见于南朝陈梁之际徐陵编的<玉台新咏>,原题为<古诗无名人为焦仲卿妻作>.后来宋人郭茂倩的<乐府诗集>将其辑入<杂曲歌辞>,题作<焦仲卿妻>.因此诗以"孔雀东南飞"一句起兴,所以人们常称此诗为<孔雀东南飞>.后来元朝人左克明辑<古乐府>,明朝人冯惟讷辑<古诗纪>,以及其他由明清人编辑的许多古代诗集都对此诗予以收录.各本文字略有出入,最短的也有一千七百六十五字,所以被王世贞的<艺苑卮言>誉为"长诗之圣",沈德潜的<古诗源>则称其为"古今第一首长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