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4 毫秒
1.
高等教育规模的区域分布应与区域人口和经济发展水平相一致,才能最好地促进区域经济和社会的发展.长期以来我国高等教育规模在区域之间的分布存在差异,笔者使用泰尔指数作为衡量差异的标准,分别测量了在校生规模在省级区域之间和在省级区域内部相对于区域经济(GDP)和人口分布的差异程度.结论认为:省级区域之间高校在校生规模分布差异相对于经济发展水平而言相对较小,而相对于人口水平而言相对较大;省级区域之间研究生规模分布的差异程度远大于本专科生;在校生规模分布在省级区域内的差异远大于省级区域之间的差异;西部地区多数省份的在校生规模差异大于东部和中部地区.  相似文献   

2.
地方高校生均支出地区差异及其原因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1996—2006年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地方普通高等教育支出数据,估算了全国地方普通高校生均投入地区差异的基尼系数和泰尔指数,并运用两者的分解公式对其进行了系统因素分解分析。研究发现,相对于高校扩招前,扩招后地方普通高校生均投入省际分布差距呈现逐年扩大的趋势。产生这一结果的原因,主要是由于扩招后生均预算内投入省际分布差距进一步扩大引起的。另外,分区域分解分析还发现,东部地区内部差异对全国地方普通高校生均投入总体差异贡献最大,其贡献率接近60%。  相似文献   

3.
我国地方普通高校教育投入地区差异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1996-2006年间的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地方普通高校支出数据,估算了全国地方普通高校生均投入地区差异的基尼系数和泰尔指数,并运用二者的分解公式对其进行了系统因素分解分析.研究发现,相对于高校扩招前,扩招后地方普通高校生均投入省际分布差距呈现逐年扩大的趋势.出现这一结果,主要是由于扩招后生均预算内投入省际分布差距进一步扩大引起的.另外,分区域分解分析还发现,东部地区内部差异对全国地方普通高校生均投入总体差异贡献最大,其贡献率接近600%.  相似文献   

4.
高水平大学人才培养的质量投入公平性关乎我国建设“世界一流大学”、“高等教育强国”的战略实现。结合变异系数、基尼系数、泰尔指数对1999-2010年我国高水平大学人才培养质量投入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与科研投入相比,人才培养质量投入的区域间公平性水平相对较低且差距逐年扩大;与“第一梯队”高校相比较,“第二梯队”、“第三梯队”高校的质量投入公平性水平有所下降并出现分化;与质量成本相比,生均质量成本投入的公平性水平变化幅度较大,反映出一些地区的高水平大学在“规模经济”向“质量经济”转型过程中存在人才培养质量投入“掉队”的情况。  相似文献   

5.
高水平大学人才培养的质量投入公平性关乎我国建设"世界一流大学"、"高等教育强国"的战略实现。结合变异系数、基尼系数、泰尔指数对1999-2010年我国高水平大学人才培养质量投入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与科研投入相比,人才培养质量投入的区域间公平性水平相对较低且差距逐年扩大;与"第一梯队"高校相比较,"第二梯队"、"第三梯队"高校的质量投入公平性水平有所下降并出现分化;与质量成本相比,生均质量成本投入的公平性水平变化幅度较大,反映出一些地区的高水平大学在"规模经济"向"质量经济"转型过程中存在人才培养质量投入"掉队"的情况。  相似文献   

6.
地方高校本科教学质量工程项目培育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部推进的质量工程建设工作为高等院校提供了很好的教学质量与教学水平的展示平台。但相对于重点大学而言,地方高校由于自身条件等因素的限制,在项目申报工作中存在着较大的劣势。如何在劣势中找寻“相对优势”,进行先期投入,集中建设,是摆在地方高校面前的重大课题。笔者认为地方高校应确立培育的理念,并从培育机制的必要性、基本原则、基本内容、监督评估等方面进行研究与探讨。  相似文献   

7.
采用人均GDP、GDP和人口指标对2000年以来山东省区域经济差异进行定量测度,运用绝对差异、相对差异和泰尔指数来描述区域经济差异程度,可以得出结论:山东省区域经济的绝对差异一直在不断扩大,相对差异基本呈缓慢缩小趋势,各区域内部的经济差异是造成山东省总体区域差异的主要原因。从四大区域的比较上看,鲁西北的经济差异程度最大,鲁中地区次之,山东半岛地区的经济差异下降幅度最明显,鲁南地区的经济差异水平最低,但近几年有较明显的上升趋势。最后为缩小区域经济差异提供一些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8.
该篇将四川省21市州分为成都、川南、川东北、川西部四大经济区域,并利用四川省2000—2010年各市州GDP和人口数据,首先采用标准差和变异系数分析四川省区域经济发展绝对差异和相对差异情况,然后运用可分解性质的泰尔指数对四川省各区域经济发展总差异、区域间差异、区域内差异进行计算和分析。通过分析标准差后发现四川省区域经济发展的绝对差异正在不断扩大;而经过变异系数和泰尔指数分析发现四川省区域经济发展的相对差异呈现倒"U"型特征。其中四大区域间经济差异和成都经济圈经济差异对四川省区域经济发展差异贡献最大,并呈逐年下降趋势。最后讨论了四川省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收敛情况后发现四川省区域经济发展差异是收敛的。  相似文献   

9.
基于2015-2021年全国31个省区市的数据,采用泰尔指数、全局Moran指数、局部Moran指数、冷热点分析以及核密度估计对我国中等职业教育规模的区域差异、空间集聚结构与演进态势进行测度与评价。结果显示:第一,我国中等职业教育规模存在合理水平的差异,且差异程度轻度提高。第二,我国31个省区市中等职业教育规模存在正的空间自相关,两极分化趋势明显;高-高集聚模式主要集中于中部地区与部分西南地区,低-低集聚模式主要集中于东北地区与西部地区;热点区主要分布在山东、河南、安徽、江西、广西,冷点区分布在内蒙古与新疆;全国中等职业教育规模整体空间结构相对稳定,东南沿海地区空间格局变动较为活跃。第三,全国整体、高值区、中值区与低值区的中等职业教育规模水平保持平稳;全国的两极分化现象逐步弱化;高值区与中值区的内部差异小于低值区内部的差异,且高值区与中值区的内部差异在逐步减弱。  相似文献   

10.
何谓现代化?科学家规范了8大指标,即工业化水平指数,信息化水平指数,竞争力水平指数,集约化水平指数(包括单位GDP的能源消耗、单位GDP的废弃物、全员劳动生产率等),全球化水平指数(开放程度、资本流动等),生态化水平指数(城市化水平指数城乡比应达到7比3),公平性水平指数。这8大指标分别属于动力、质量、公平三大项。而在制定现代化实现程度的过程中,通常还要借助于如下3项辅助标准实施判断。1. 人口的总量、规模、是否趋于稳定,即人口自然增长率是否接近“零增长”;人口的素质是否有很大的提高,例如全国平均受教育年限可否达到中等发达…  相似文献   

11.
随着社会居民生活水平提高、优质教育服务需求上升和教育成本增加,高校学费水平上涨已成为常态。文章以浙江省宁波市8所公办普通高校为研究对象,从社会居民生活水平和高等教育办学成本两个维度,构建学费调整指数,考察近年来地方公办普通高校学费调整状况。研究发现,学费占城镇居民生活水平、高等教育服务成本的比例不断下降,趋于理性;社会居民对大学学费表现出较强的负担能力,政府也投入了较大的财政力度。然而,学费调整过程中我们仍需重视不同类型高校学费差异性的体现,高校学费调整监督的加强及通过学费调整保障高等教育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12.
以山西省107个县域为基本的研究单元。首先,利用泰尔指数分解了2000-2010年山西县域人均GDP的总体差异。结果显示:县域经济发展水平的总体差异处于不断增加的趋势,地市间发展水平的差异显著大于多数地市内部县域间的差异。其次,对山西县域经济发展的空间相关性进行了分析,并采用空间滞后模型进一步分析了导致山西县域经济发展在空间上存在巨大差异的深层原因,模型结果显示:城镇化进程、工业化程度、农民生活水平和政府财政支出水平是影响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最后,给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GDP这个概念已经为越来越多的人所熟悉,也成为了各级政府体现政绩的一项重要指标。然而由单纯追求GDP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也逐步显露出来,比如资源的过度利用和浪费,环境的逐步恶化,生态的加剧破坏,项目的重复建设等等。伴随着科学发展观和和谐社会理念的提出,人们对GDP有了更为科学、理性的认识,“绿色GDP”等一些新的理念也随之提出,在考评政府业绩时,也不再以GDP的高低来作为衡量的唯一标准。相对于经济领域的GDP而言,教育的“GDP”——升学率,仍然居于一统天下的位置,对于学校、教育部门甚至地方政府而言,仍然是教育评价的主要标准。  相似文献   

14.
当前东北地区高校教师队伍中高层次人才流出现象出现较为频繁,造成这种人才流出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客观因素也有主观因素。客观因素主要是在地域、平台建设、政府投入及待遇水平等方面,东北地区均与发达地区相差甚远,尚未达到人才需求标准。主观因素则是高校和人才都缺乏契约精神,互信缺失;同时南方经济发达地区一些高校为满足自身学科需要引发"抢人大战",带来伦理失序,从而造成人才流出。因此,解决此问题既要求地方政府加大投入、支持地区高校发展,又要求高校的人才工作树立正确的伦理规范,增强诚信意识,真正做到以人为本,强化高校自身伦理责任,倡导公平正义,全力以赴打造一个切实尊重人才、重视人才的人文环境,增强人才的身份认同感、学术归属感,维护高校公平、正义的学术伦理秩序,让大学在办学之道的正轨上运行,使高校人才工作重新在教育规律及伦理规范下行则逾远,而行远逾强。  相似文献   

15.
文章利用人均GDP指标,运用变差异系数、基尼系数和泰尔指数三种方法对广东省1995年到2004年的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趋势进行探究。利用泰尔指数的可分解性把广东省总的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分解为珠三角、东西两翼和粤北山区三大区域之间的差异和各区域内部差异并分析各部分对总区域差异的贡献份额。研究发现,1995年到2004年间广东省的区域经济差异持续扩大,而广东省的区域经济差异主要来源于三大区域之间的差异和珠三角内部的差异。  相似文献   

16.
我国地方高等教育财政投入存在生均预算内教育经费投入少、教育经费来源结构不合理、省域之间地方高校经费投入差异大等问题。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是:以省级政府为财政主体.加大教育财政投入;加大中央财政转移支付力度,提高中西部地区地方高校投入;设立地方高等教育拨款委员会,提高教育经费支出效率。  相似文献   

17.
全面审视投入-产出过程中区域经济增长的非均衡性,须对产出增长中的要素投入贡献和技术进步贡献作出识别,以明确区域经济增长的效率差异。在测算1978年以来我国省际全要素生产率(TFP)的基础上,综合运用差异测度方法和泰尔指数分解方法分析了区域技术进步和资本积累的效率差异,以揭示区域经济增长效率的非均衡性。分析表明,初始改革对地区生产效率的激励是非均衡的,地区间差异对全要素生产率的非均衡性贡献度较大。  相似文献   

18.
由教育部组织的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是高校扩大社会影响,提高教育质量的一次难得的机遇,但对于扩招幅度大,政府投入较少,基础相对薄弱的地方高校而言,在与重点院校共同发展中困难重重,尤其是教学经费投  相似文献   

19.
本文使用2004-2011年省级面板数据,对我国普通高中生均预算内教育经费的变动情况进行了描述性分析,并建立计量模型考察了社会经济因素、财政和教育财政因素以及人口因素对于生均预算内教育经费的影响。研究发现:第一,地方经济发展水平越高,政府的生均投入就越高;第二,地方财政支出与政府生均投入呈现出显著正向关系;第三,政府财政支出用于教育的比例对政府生均投入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第四,普通高中政府生均投入随着普通高中学生规模的扩大而减少。  相似文献   

20.
中国居民健康水平的地区差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预期寿命来反映居民健康水平,应用变异系数、极值差率和泰尔指数等方法考察我国居民健康水平的地区差异变动,同时按不同区域对泰尔指数进行了分解,从而考察了居民健康水平地区差异的构成,最后对我国居民健康水平的地区差异进行了σ收敛和β收敛检验。结果表明,居民健康水平差异主要表现为东中西三大区域间的差异,经济发达地区居民健康水平高于不发达地区,同时居民健康水平差异呈现明显缩小的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