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也说“明目张胆”“明目张胆”,始见于《晋书·王敦传》:“今日之事,明目张胆,为六军之首,宁忠臣而死,不无赖而生矣。”其意原是指有胆有识,敢作敢为。而现在则形容为某某敢于大胆、公开地干坏事而无所顾忌,一般均作贬词用了。究其实,“明目张胆”四字正是集中地概括了胆与识的辩证关系。明目者,即有眼光、有见识之意也。如果是盲  相似文献   

2.
清人叶生在《书:调和》中讲:诗人须有“才、胆、识、力”。说:“无胆则笔墨畏缩,无识则不能取舍。”(《原诗》)笔者不禁深思,无“才”如何?元“力”又如何?其实,无“才”,不能成文,更不能成诗;无“力”,则无风骨,更无艺术公力。细究这四字,个中大有嚼头。借此四字,用于杂文的写作和评论上,则是再贴切不过了。先说“胆”。写条文是需要胆量的,元“胆”是写不出杂文的。郑板桥在《偶然作》诗中大呼:“直摇血性为文章。”让人读后拍案叫好。试问,杂文若无“血性”,谈何针及时弊、激浊扬清?因此,无“血性”者——胆小怕…  相似文献   

3.
自古到今,人们用“明镜高悬”比喻官吏善于审察案狱判决公正严明。 辞书载:传说秦始皇有一面镜子,能照人心胆。《西京杂记》卷三:“有方镜广水尺高五尺九寸,……人有疾在内,则掩心而照之,则知病之所在。又女子有邪心,则胆张心动,秦始皇常以照宫人,胆张心动者杀之”。故有“明镜高悬”之说。  相似文献   

4.
纪录片难拍,纪录片中的人物片则更难拍,过去时态的东西让所有的纪录片导演都抓耳挠腮。尽管如此,我们仍然习惯于表现“过去”,而对“现在”表现得则不够大胆和深刻。结果,我们便陷入肤浅、空  相似文献   

5.
《新闻实践》2009,(12):80-80
记者不比别的职业更高尚。记者固然应当成为社会价值的捍卫者,但良知说,对其他职业人群,如教师、医生、公务员一样适用。记者也不比别的职业更低级。记者遭受暴力侵害的事情日后也难免,但“打的就是记者”一类叫嚣,则是对记者明目张胆的歧视和肆无忌惮的迫害。记者不应谋求宪法与法律之外的特权,但记者从事职业活动之时,也应当像其他职业人群一样受到法律的保护。  相似文献   

6.
杨阳 《大观周刊》2006,(16):I0007-I0007
工夫茶讲究“高冲低筛”,这是相比较而言。所谓“高冲”只是将开水锅略为提高一点,从茶壶口周围注水,使周围直至底部的茶叶同时受热。若将开水壶口临壶面慢慢注入,则壶口茶叶受热太过而周围底部热度偏低;但若说“高冲”便将水壶高高提起急促直冲下去,非但使茶苦涩,且也动作不甚文雅。合理的冲法是:沿周围逐步冲,因为沿周围逐冲能使茶味平均泡出,有人说直冲壶心是“冲破茶胆”,说得玄虚一点,“冲破茶胆”,这壶茶便全报废了。其实是因小陶茶壶是圆形的,沿壶口周围冲水,中心和边缘的茶叶也同时平均受热,所以不冲中心点是对的。  相似文献   

7.
图书市场的逆流──盗版透视朱胜龙在经济界曾流行一句话:“哪里有名牌产品,哪里就有假冒伪劣产品。”无独有偶。如今,图书市场也成了假冒伪劣产品猖獗的“重灾区”。一些不法书\商在金钱的驱动下,明目张胆地从事非法盗版活动。在国家新闻出版署明令禁止的八种非法出...  相似文献   

8.
“红河”、“大红鹰”之类,不是卷烟的牌子吗?是的,一点也不错,正像“芒果”、“黄金叶”。卷烟不是不准在媒体做广告吗?是的,更是一点也不错,《中华人民共和国烟草专卖法》规定:“禁止在广播电台、电视台、报刊播放、刊登烟草制品广告。”《广告管理条例》也有明文:“禁止利用广播、电视、报刊为卷烟做广告。”但不知别人注意到没有,“红河”、“大红鹰”之类竟出现在中央电视台的广告里。虽然没有明目张胆地出现烟盒商标,那一连推出三遍的“红河”字样大特写以及“大红鹰”弄几架战斗机超速掠过的画面,因其醒目会给观众留下深…  相似文献   

9.
明镜高悬     
当你观看古装戏的时候,都会看到在公堂上挂着一块“明镜高悬”的匾额,你知道这是怎么来的吗? 据汉朝刘歆《西京杂记》说,公元前206年,秦朝灭亡,刘邦进入秦都咸阳宫里,看到无数珍宝奇物,其中有一块方镜,“广四尺,高五尺九寸,表里有明。人直来照之,影则倒见;以手扪心而来,则见胃肠五脏;人有疾病在内,则知病之所在。如女子有邪心,则胆张心动.秦始皇常以照宫人,胆张心动者则杀之。”因  相似文献   

10.
说起“仕而优则学”鲜为人知;反之,提到“学而优则仕”家喻户晓。其实两句话皆出自《论语》。全句为“子夏曰: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句中的“仕”有“仕途”、“做官”之意;句中的“学”则有“学习”、“学者”、“学业”、“做学问”等多重意思;句中的“优”,或解释为“优秀”,或解释为“优裕”,都说得通。全句之意是:为官者,若政绩优秀或精力优裕,可为学做学问;而为学者,若学业优秀或者精力优裕,也可为官从政。“学而优则仕”在文革中,曾被上纲上线为“读书做官论”,受到批判;  相似文献   

11.
王金 《青年记者》2005,(3):67-67
元月17日,中央电视台“新闻调查”栏目以“失衡的媒体”报道了湖北一家晚报记假新闻工作之名对存在违规收取学生费用的学校进行明目张胆地索取高额钱款的事情,看后令人咋舌。这倒不是因为那些记勒索钱财的现象,而是那些参与调查学校违规乱收费的记在得到数额不等的款项后,竞将本该为群众减负的呼吁之声变成了为学校歌功颂德的溢美之词!  相似文献   

12.
古人有“一字褒贬”、“一字之师”、“一字千金”之说。说的是孔夫子、吕不韦写诗著文,字斟句酌,用辞精辟严谨的故事。现在的新闻报道,一字师没有了,一字千金也从所未闻。但常有以一个字为中心议题或主题思想的文章。如十年动乱,一片喊打,大小报纸,顺风托势,长短文章一律的以“斗”字为题。什么“斗”则进,“斗”则灵,不斗则退,不斗则修,年年“斗”,月月“斗”,天天“斗”,篇篇有“斗”字。似乎工不必做,地不用种,学也不要上,只讲一个“斗”字,一切财富便可自天而降。结果呢?为“四人帮”推波助澜,斗得全国大乱。  相似文献   

13.
刚刚看到了某都市报3月19日的一篇报道,题为“县委招待所暗娼出没,主管称无人敢查保证安全”.这篇报道被多家报纸转载,在各大新闻网站上也转载了。记者报道的是,河南省鹿邑县的县委招待所明目张胆地容留暗娼。记者暗访之后,向当地相关部门作了通报,引起公安等部门进行处理。  相似文献   

14.
“盖 帽”是篮球比赛中的术语 ,意思指一方准备投球时 ,被另外一方将球打掉。在新闻界也有类似现象发生 ,一些媒体为了追求经济收入 ,不得罪广告商 ,将富有新闻价值的有关客户的负面报道扣下不报 ,我在这里姑且称之为“广告盖了新闻的帽”。都称“盖帽” ,但是两者却有很大的不同 ,篮球被“盖帽”后 ,裁判会判重新发球 ;但是在媒体界 ,没有裁判 ,没人会说媒体犯规 ,这一粒“球”从此便成“游魂”。毋庸讳言 ,“广告盖了新闻的帽”在目前各地媒体竞争激烈的市场中非常普遍 ,有的媒体明目张胆地宣扬 ,“一切为了广告” ,“新闻要给广告让路”…  相似文献   

15.
如此广告     
笔者近日在一份地级党报的征订广告中见到这样一句广告语:“新闻报道向订报密集地区倾斜,多订报多发稿。”心里不禁一阵嘀咕:“报台利益咋就这样明目张胆地和新闻报道掺和到一起了呢?” 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今天,新闻报道受制于媒介利益的现象时有发生。不少媒体对广告商、赞助商、订报大户,哪一路“神仙”都不敢得罪,“多栽花、少栽刺”成为某些报台拉拢“关系户”、提高报台经济效益的武器。  相似文献   

16.
美国一贯宣扬自己是个新闻自由的国家。Freedom House组织在1999年和2000年作过关于各个国家新闻自由程度的调查。也就是所谓的 Press Free-dom Survey。把被调查的186个国家分为三大类型:新闻自由的国家、新闻部分自由的国家和新闻不自由的国家。其中当然把美国列为新闻自由的国家,而我国却是“新闻不自由”的国家。侵犯新闻自由是美国经常用来加在别国头上的罪名。可如今,美国政府却明目张胆的侵犯了新闻自由。1、限制有关阿富汗的报道,破坏新闻报道的平衡性。9月21日,美国国会向美国  相似文献   

17.
才胆识力     
大凡人无才则心思不出,无胆则笔墨畏缩,无识则不能取舍,无力则不能自成一家。大约才、识、胆、力,四者交相为济,苟一有所歉,则不可登作者之坛。四者无缓急,而要在先之以识,使无识,则三者俱  相似文献   

18.
说起盗版软件,人们的第一反应一定会联想到微软。“村”里有多少10元一张的Windows 98还真是数不清。不错,微软确实苦大仇深,但是在中国饱受盗版之苦,损失最惨痛的莫过于设计出版界熟悉的Adobe公司了。一套几千元的PhotoshopPageMaker在街头小贩的叫卖声中就变成了10元。 业界人士谈起盗版多是谈虎色变,其实说“盗版猛于虎”还是高估了它的实力因为它毕竟不敢明目张胆地贩卖。把盗版形容为“狼”比较合适;四处游荡,无孔  相似文献   

19.
一、要立志。“发愤读书,何必择地?何必择时?但自问立志真不真耳。”二、要有识。“有识则知学问无尽”;“文浅而亦获虚名,尤不可也。”三、要有恒。“学问之道无穷,而总以有恒为主”;“人而无恒,终身一无所成”;“看书不必求多,亦不必求记,但每日有常,自有进境。”四、要专一。“求业之精,别无他法,日专而已矣。艺多不养身,谓不专也。掘井多而无泉可饮,不专之咎也。”五、要善于“从师”。“凡人必有师,若无师则严惮之心不生”;“凡从师必久而后可  相似文献   

20.
自2009年年底以来,足坛扫赌打黑行动已持续了一年。其间,打黑报道铺天盖地,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受众的需求。但是不得不指出,在众多的打黑报道中,虚假新闻之泛滥,简直到了明目张胆、登峰造极的地步,“今天造谣,明天辟谣”成为打黑报道的一大乱相,化名、匿名甚至故意杜撰“爆料人信息”,更是司空见惯、屡见不鲜。足坛在打黑,那么由谁来治一治打黑中的涉假新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