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家教短讯     
《家教指南》2004,(3):34-35
每天一名儿童因意外而亡或残意外伤害已经成为威胁儿童生命和健康的重要原因,我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全球儿童安全网络正在联合开展“中国三城市儿童意外伤害状况和家长认知水平”调查。儿童意外伤害是我国儿童死亡和残疾的主要原因,由意外伤害引起的残废率高达26.1%,几乎每天都有一名儿童因可预防的意外伤害而死亡或残疾,这对于大多数只有一个孩子的家庭来说是难以接受的。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数据显示,在上海每10万个儿童中,就有3.45人因溺水而死亡;1.93人因交通事故而死亡。上海市导致意外伤害而死亡的…  相似文献   

2.
当今中国教育,表面上很热闹,实际上危机深重。大学的腐败与大学精神的衰退——大学失魂,在历史上都是罕见的。教育是“软”任务,它出问题,伤害在文化深层,伤害在社会未来。只顾眼前利害得失的人.只会利用而不会真正重视教育。只有重振以自由、民主为核心的现代启蒙精神,克服教育行政化、官僚化的弊端.大学才会走上正路。  相似文献   

3.
卢峰 《陕西教育》2009,(7):32-32
近几年来,许多大学生因为出现心理障碍而伤害自己和伤害他人的事件屡见不鲜。心理教育成为高等学校教育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而在我们的职业教育中心理教育却一直被人们忽视。  相似文献   

4.
现今教师对惩罚普遍存在一些错误的认识,应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如认为表扬永远比批评有力量.教师应该学会欣赏和表扬学生.而不能使用惩罚。惩罚会对学生的心灵造成伤害.是不尊重学生的人格,且认为惩罚属于传统的教育观念,这与教育的现代性与人文性相背离,甚至认为惩罚就是变相体罚。  相似文献   

5.
我们大多数教师在教育学生时.往往批评多于鼓励,甚至经常用一些刺激性的语言。以引起学生的重视。本来教师想通过揭学生的痛处.来唤醒学生.殊不知这样做会严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效果适得其反。因此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教师必须引进新的观念.新的方法来教育学生.以适应当代教育的需要。  相似文献   

6.
对当代大学生生命教育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洁 《文教资料》2010,(2):217-219
近年来,大学生轻视与伤害生命的现象屡见报端.并呈现上升趋势。开展生命教育,引导大学生寻求生命的意义与价值.学会热爱和尊重生命尤显重要且迫切。当代大学生生命教育包括爱惜生命教育与生命挫折教育.生命教育必须由学校、家庭、社会等多个舍力共同推动开展。而学校在这其中起着主导作用,将生命教育融入课程内容.将生命教育渗透到实践活动中.进行体验式教学,使学生感悟生命的价值,培养生命教育的优秀师资队伍是学校实施生命教育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7.
虚拟内疚是基于人际关系之间的心理换位基础上形成的.是由心理学家霍夫曼提出的。在日常生活中.尽管人们实际上并没有做伤害他人的事情.或所作所为并没有违犯公认的社会道德规范.但如果他们认为自己做了错事或与他人所受到的伤害有间接关系.也会感到内疚而自责。霍夫曼将这种内疚称为虚拟内疚。以区别于伴随实际伤害行为或违规行为的违规内疚。虚拟内疚所产生的独特心理体验.是促使行动者进行行为上自我调节和道德上自我教育的重要主体变量和动机变量。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青少年伤害自身或其他生命的现象频频发生。伴随着对这一现象的反思.生命教育成为一种教育思潮在世界范围内兴起。我国也在积极倡导践行生命教育,但由于传统化、社会因素、家庭环境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我国生命教育在诸多方面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不足。借鉴各国成功经验.弥补自身的缺点和不足是提高教育效果、适应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9.
《现代技能开发》2012,(3):69-69
虚拟内疚是基于人际关系之间的心理换位基础上形成的.是由心理学家霍夫曼提出的。在日常生活中.尽管人们实际上并没有做伤害他人的事情.或所作所为并没有违犯公认的社会道德规范.但如果他们认为自己做了错事或与他人所受到的伤害有间接关系.也会感到内疚而自责。霍夫曼将这种内疚称为虚拟内疚。以区别于伴随实际伤害行为或违规行为的违规内疚。虚拟内疚所产生的独特心理体验.是促使行动者进行行为上自我调节和道德上自我教育的重要主体变量和动机变量。  相似文献   

10.
侯江 《甘肃教育》2014,(20):6-6
仅仅3个月来,就有多名儿童遭遇意外伤害。一条条鲜活的生命戛然而止,留给亲人撕心的痛苦,留给社会的反思却不能停留至此。我认为.一方面学校要有重点地教会孩子安全技能,另一方面村居、街乡镇、家长都应切实担当起培养未成年人安全意识的责任。生命教育是青少年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当融入各个学科的教育,将心理健康教育、性教育、防艾教育、安全教育等予以整合,用生命教育来贯穿,别让教育走在伤害后面。  相似文献   

11.
误区之一 :伤害学生班主任工作中最不能原谅的错误 ,最低级的错误 ,最不该犯的错误 ,莫过于伤害学生。伤害一个幼小的心灵是残酷的 ,残酷的教育必然会结出可悲的果实。班主任的首要任务 ,是保护和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学生的身心健康是学生成长的前提和基础 ,这一前提和基础一旦被破坏 ,势必贻误学生的成长 ,甚至会断送学生的未来。幼小的心灵是最容易被伤害的 ,有些班主任有意无意地陷入这一误区 ,而不能自觉地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因为有“恨铁不成钢”来为他 (她 )开脱。在新形势下 ,对伤害学生应有一个高度的认识 :首先 ,伤害学生是违法…  相似文献   

12.
学校教育中时常夹杂着负向、消极的歧视现象,易对受教育者造成身心伤害,而对构成这种伤害的歧视原因却总是被忽视。为了使学校教育工作能够和谐、有序的开展,避免教育歧视现象的发生,需要从法律体制、社会文化、教师素质等几个方面去寻求解决办法,进而实现公平、和谐的学校教育。  相似文献   

13.
教师们常说,批评是门艺术,掌握了批评教育的能力.教育就能成功一半。殊不知,表扬也是一门艺术,表扬运用得不当,也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使教育效果事倍功半。《礼记·学记》中云:“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教育教学中运用表扬,对于鞭策先进、激励后进、  相似文献   

14.
当前.时有学生暴力攻击、伤害教师的新闻报道.个别事例后果尤为严重。为此,很多教师忧心忡忡.认为教师的人身安全都难以保障,谈何教育教学。  相似文献   

15.
首先,请你最直接回答下面的问题: 1.在一群同学聚会时,你经常充当组织者的角色吗? A.否 B.是 C.不一定 2.你会记住别人曾说过的一些伤害你的话吗? A.一定会 B.不一定,视那些话对自己的伤害程度而定C.过去的就过去了,不会记在心上  相似文献   

16.
《今日教育》2011年第11期卷首刊登了于德明老师的文章《教育,岂可杀鸡做猴》,于老师在文中例举了教师“杀鸡儆猴”的一些现象,然后对这种“省事省力又省心”的做法提出质疑.认为“杀鸡儆猴”“其实就是在借教育之名.行伤害全体学生之实”,伤害了学生的心灵和自尊。读罢此文.笔者觉得其观点有值得商榷之处,不吐不快。  相似文献   

17.
现实生活中存在许多固执的人.但固执不同于偏执。适当的固执,为人平添一份可爱的“原则美”,而偏执往往容易把人生打成死结,伤害自己,也伤害他人。  相似文献   

18.
夏建军 《师道》2013,(2):32-33
教师在教育学生过程中,应该时时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特别要注意避免那些对学生造成伤害的教育方式。从人性出发.在充分尊重学生的前提下实施教育行为.给予学生充分的关心、爱护、帮助和引导。使学生保持健康、向上、乐观的心态,促进学生身懒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9.
一个班级总有那么几个后进的学生.而后进生多伴有自卑心理,心理承受力特弱。毫无疑问,这类学生的纪律很差,学习成绩有时“飞流直下三千尺”.假如老师有一点不慎,伤害了他们的自尊心,就会使他们厌学、畏学甚至产生逆反心理,不服管教。对待这类特殊的学生,教师要给予特殊教育,多加关心,  相似文献   

20.
现在,青少年生命伤害事件(伤己、伤人、伤害动物、被伤害)屡有发生,且呈现出低龄化趋势。究其原因.除了心理因素、家庭学校因素、社会环境因素以外,最直接的原因是少年儿童受知识经验的限制,尚未形成明晰的生命意识,缺乏对生命的尊重与珍惜。因此,笔者想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在“无痕化”理念的指导下,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引导学生理解生命存在的意义,使之更加珍惜生命、热爱生命、保护生命,从而提升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