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我国先民对宇宙和自然的观察、对人同自然关系的认识,促成了古代科学思想的萌芽,是科学前史研究的重要对象。《易传》“天行使,君子以自强不息”是古代科学观对传统人生哲学产生重大影响的生动例证。“自强不息”的精神已融入中华民族的意识。科学史是文化史不可忽视的组成部分。本文认为,上古时代由认识自然而形成的科学思想是传统哲学得以产生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2.
《庄子》的音乐美学思想应概括为“至乐自然”。“至乐自然”是《庄子》评判音乐美的标准。美好的音乐有籁乐、至乐、天乐;不好的音乐有失性之乐、屈礼之乐、不适之乐。“至乐自然”反映了《庄子》对音乐本源的认识,音乐是“道、心、物”三位一体的产物。“至乐自然”规定了音乐“和”的功能。“至乐自然”肯定“有声”、“人为”之乐。“至乐自然”揭示了音乐审美的心理活动历程。庄子是道家音乐的伟大旗手。  相似文献   

3.
徐骎 《文教资料》2013,(25):12-17
本文通过具体的文本分析和语境分析,比较爱默生和林语堂自然观的异同,从两者自然观产生的背景、对“自然”概念的阐释、对自然所持的基本态度等角度探究异同产生的深层原因。将爱默生、林语堂的自然观纳入基督教和道家文化的体系中加以考察,从而发现他们人文主义价值观的特点。  相似文献   

4.
道家音乐美学思想自诞生之日起,就与中国的音乐文化揉合到了一起,它的核心是自然、虚静,渴望达到“大音希声”的境界;通过对道教音乐、古琴、人物的具体阐述,逐层剖析,展现出道家音乐美学思想对我国的音乐文化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对史前有代表性的乐器如骨笛、埙和磬等的梳理比照,判定音乐自然观产生的上限时间大约是在新石器时代,下限在殷商时期。  相似文献   

6.
肖军 《生物学教学》2003,28(2):50-52
人类对自然的认识 ,对人自身的认识 ,以及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 ,需要经历一个从未知到知 ,从片面认识到全面认识的发展过程。长期以来 ,受“人为中心”观念的影响 ,人类破坏和掠夺自然的活动不断升级 ,导致人与自然矛盾日益激化 ,由此而产生了一系列全球性的生态问题 ,如环境迅速恶化 ,人口急剧膨胀 ,资源过度消耗等。“悲剧”提醒和告诫人类 ,不仅要关心自己的幸福 ,而且要对他人和社会负责 ,要考虑到其他生物和环境的福利。现在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必须重新认识自然 ,建立一种新型的自然观是非常重要的。新型的自然观是在人类重新审视和反…  相似文献   

7.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强调指出:“要加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教育,使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这就要求我们在教育教学中重视学生的科学自然观和科学态度的教育,训练学生从小学习全面地认识自然事物;辩证地认识自然事物;学习遇事先问“为什么”,进而从实事中求“是”,使他们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为科学自然观和  相似文献   

8.
我们知道,自然界本身的辩证法则乃是唯物主义辩证法的基石。因而对它如何认识和理解,实际上也就是对整个马克思主义如何认识和理解。西方马克思主义对传统马克思主义的批判,也正是首先从这个问题开始的。他们共同的突出特点就是只承认社会领域、思维领域的辩证法,而不承认自然界本身有辩证法则。他们有的是对此持全面地公开地否定态度。美国的胡克和诺曼·莱文就是其中的代表。菜文说,马克思讲的自然是“人化自然”、“历史化的自然”、“为我的自然”,没有离开人的自然。南斯拉夫的米·坎拉尔加也说恩格斯讲的自然是“自在的自然”,是没有人的,因而是没有意义的。另一种观点认为恩格斯的自然观是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自然观。  相似文献   

9.
根据“上古图文”与“传世文献”之二重证据体系研究发现:中国上古神话并非古人“幻想”之产物,而是先民以其“自然观念”和“自然语言”对上古“飞碟时代”之描述。先民没有与“飞碟时代”对应的“科技观念”和“科技语言”,他们以其“自然观念”和“自然语言”对之所作出的理解和描述,就形成了以比喻、形似、隐喻、暗示等“谜语”形式说出的上古“神话史”。所以“飞碟观念”正是破解中国上古“神话一谜语”的金钥匙。  相似文献   

10.
滕颖娟 《教师》2014,(34):9-9
“移风易俗,莫善于乐”,音乐是自然赋予人类的礼物,是人类最古老、最具普遍性和感染力的艺术形式之一,是人心灵跳动的声音。音乐美学家汉斯立克曾说:“诗和画等艺术是说服我们,音乐是突然袭击我们。”我国古代典籍《乐记》中就谈道:“凡音者,生于人心者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