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胡勇 《采.写.编》2016,(1):299-300
通过对《人民日报60年优秀新闻选》一书中消息组成要素及结构的研究分析,作者归纳了消息组成要素及结构的一般规律,对从事新闻采访的相关人员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下面,以《人民日报60年优秀新闻选》332页"泰山核电站并网发电"一文为例,解释一下消息组成要素的含意.  相似文献   

2.
调整稿件流程管理:由一级责任制,调整为主任、主编两级责任制人民日报今年实行编采分开后,新闻版的稿件流程管理,在原有基础上进行了调整。《视点新闻》、《经济》、《政治》、《文化》新闻版的稿件选用,由过去部门主任负责制,调整为主任与主编两级责任制。这一调整,增加了主编  相似文献   

3.
章文宜 《今传媒》2014,(5):59-61
新闻建构社会现实,不同的媒体建构活动不同。本文利用框架理论,对《人民日报》和《华盛顿邮报》就"美国政府关门"事件的报道进行分析,发现《人民日报》的新闻框架单一集中,强调事件经济影响和显现的制度缺陷,带有明显的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色彩。《华盛顿邮报》的新闻框架复杂多面,且直面政府和国会的问题,呈现的事实较为客观立体。  相似文献   

4.
夏康健  徐杭燕 《传媒》2021,(8):80-83
晋冀鲁豫《人民日报》作为《人民日报》前身之一,是解放战争时期中国无产阶级新闻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回顾其创刊经历及新闻实践是党媒史研究不可或缺的一环.本文通过史料回溯,发现晋冀鲁豫《人民日报》在两年的办报实践中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始终坚持人民本色、始终坚持扎实的工作作风和良好的新闻文风,为中国共产党党报理论的形成提供了实践样本.  相似文献   

5.
文慧  聂祎 《新闻前哨》2011,(9):49-51
大众传媒是现代风险的主要建构场域。传媒在建构风险、影响公众与政府决策行为的同时,受到政治权力、商业逻辑、新闻成规等诸多因素乃至社会文化环境的影响。本文对《人民日报》2011年有关日本核泄漏事故的报道加以分析后发现,通过对议题内容的安排,对报道语言的使用,以及对消息来源有倾向性的选择、呈现与运用等,《人民日报》建构出一幅独特的、具有弱化未来核风险特色的风险图景。  相似文献   

6.
2012年,《人民日报》法人微博"@人民日报"在较短时间里引起广泛关注:2012年7月22日凌晨,微博正式开通,运营百余天(截至2012年11月末),粉丝数量突破300万.作为中国其产党中央委员会机关报的微博版,《人民日报》法人微博"以‘权威声音、主流价值、清新表达’为目标定位,以‘参与、沟通,记录时代’为责任使命,内容设计以传播《人民日报》观点和信息为主,兼顾国内外重大事件和服务类信息,并将适时组织开展微访谈、微直播、微调查等活动,关注社会热点,回应公众关切."①积累开博以来的良好经验,在对十八大的报道中,《人民日报》法人微博既在严肃性和导向性上有所坚守、又用贴近网民的语言传播着信息,并有效互动;既做到了新闻立博、又实现了观点强博.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人民日报》和@人民日报有关两会报道的内容为例,通过从新闻价值的角度进行对比和分析,研究《人民日报》与@人民日报两会报道的异同,总结两者新闻价值取向方面的特点和规律。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究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在融合发展道路上的路径和方法,为促进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协调发展,共同提高,形成良性循环提供可借鉴的意见。  相似文献   

8.
曾祥敏  何琴 《现代传播》2007,(6):121-123
2007年10月13日至14日,由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和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联合举办的"新闻传媒与社会发展论坛·2007"在中国人民大学逸夫会议中心举行. 本次论坛的主题是"中国新闻业发展现状与趋势".此次论坛的参与者包括来自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武汉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厦门大学、南京大学等院校的师生以及《北京青年报》、《中国汽车报》、《人民日报》等社会媒体的专业人士.  相似文献   

9.
黄超 《传媒》2016,(8):81-84
2015年,政府信息公开及新闻发布走向新常态,众多备受关注的民生类政策纷纷出台, “两微一端”互联网治理格局初步形成.这都为《人民日报》政策新闻带来新的舆论挑战.“发布”“解读”“跟踪”是《人民日报》在公共政策舆论引导方面的三个基本传统.其中,关注政策落实的深度跟踪报道传播效果最佳.结合重头政策阐释顶层设计、围绕重点领域介绍基层创新、把握重要节点回应群众关切、在复杂舆情中厘清五个关系、利用新兴媒体另类解读政策体现了过去一年《人民日报》对公共政策的舆论引导特征.  相似文献   

10.
许林 《新闻实践》2005,(4):F002-F002
人民日报新闻版今年以来改革力度很大,在前年、去年设立《视点新闻》、《体育》新闻版的基础上,今年又增加了《政治》、《经济》和《文化》三块新闻版。这五个新闻版已经使人民日报的脸变了,变得更好看了。下面是对近期经济新闻版一组报道的版面处理作一评析。3月15日、17日,人民日报经济新闻版分别刊登了经济部记者彭嘉陵采写的《直面煤矿安全》上下篇文章。这是一篇针对性、启发性很强的文章,而编辑的版面处理尤为值得一提。编辑在版面处理上利用"下篇提示"和"上篇回放"的视觉形式(见版面一、二),融入了"推"意识。"推",有推动、推出、  相似文献   

11.
刊登在2002年5月29日《人民日报》上的通讯《决策为何连连失误》一稿,在第13届"中国新闻奖"的评选中,被评为通讯二等奖.这是一篇涉及一个地市级党委和政府决策行为的有深度、有力度的舆论监督报道.从写作上来说,这篇通讯有以下几点特色值得学习和借鉴:  相似文献   

12.
方兴未艾的报业集团现象 改革开放,发展市场经济以来,我国报团现象蓬蓬勃勃发展很快。特别是中央、省市两级机关报,多年来陆续创办了多种新闻媒体,初步形成以机关报为核心的多品种、多功能的报团。《人民日报》社,除了办党中央机关报《人民日报》之外,还办有《人民日报海外版》、《市场报》、《讽刺与幽默》报、《新闻战线》杂志等多种报刊。还组建了自己的通讯机构,成立了出版社和新闻人才培训中心,并经营相关实业,  相似文献   

13.
"双十一"消费的火爆盛况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我国经济发展、居民消费水平提高和科技创新能力增强等多方面情况.本文以《人民日报》(海外版)有关"双十一"的新闻报道为研究对象,运用新闻框架理论和内容分析法从时间分布、版面分布、议题设置、风格框架等方面来探究《人民日报》(海外版)如何传播"双十一",讲好中国故事.  相似文献   

14.
"灾难新闻"是指以天灾人祸的孕育、发生、危害和预防等为主要报道内容的新闻。本文所论及的"灾难新闻"不仅指简单的灾情报道,更包括对灾难事件的全过程、全方位报道。本文将借鉴"合成星期"①的随机抽样方法,对1979年至2008年这30年间的《人民日报》进行随机抽样,以整篇灾难新闻报道作为分析单位,对其进行定量研究与定性分析。  相似文献   

15.
一种令人瞩目的趋向呈现在眼前:社会新闻的数量增加了,力度加大了,各家晚报自必不说,就连一向以严肃面孔与读者见面的诸多日报,社会新闻也逐渐多起来.《人民日报》推出的“读者之友”专版,每期的头条几乎都是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经济日报》扩版后,虽然没有设社会新闻专版,但第七八两个专版的重头报道,大都是经济生活里的社会新闻.这种情况的出现,一是因为报纸扩版后,容量增大了,天地广阔了,社会新闻有了一席之地;二是竞争使然.  相似文献   

16.
在新闻生产上,《武汉晚报》推行"双品牌战略"和"项目负责制",最大限度激活新闻人的潜力与活力,让新闻产生立体效应.在办报机制上,《武汉晚报》摸索出一套"新闻、活动、广告、发行"四轮驱动的办报模式.四个"一"相加,不是简单等于"四",而是相互融合,再造一个报纸发展新引擎,给报纸发展注入强劲的马力.  相似文献   

17.
董芹 《青年记者》2007,(20):90-90
大跃进时期,我国的新闻事业处于无序阶段。《人民日报》在这一时期的宣传报道主要集中于"三面红旗"即总路线、大跃进和人民公社。虽然《人民日报》的报道在服务性信息、高新技术推广等方面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总体来说,负面影响是主要的。下面以定性和定量分析的方法,从新闻的真实性、指导性、社会监测功能、"两个环境"理论等几个方面来分析《人民日报》在大跃进时期对农业的宣传报道,探讨其应有功能和应尽职责的缺失。  相似文献   

18.
邓拓是人民的新闻家,是我们值得纪念和学习的榜样.他的新闻生涯是从抗日战争时期开始的,在这之前他的才华和能力已经开显露,作为一个年轻的史学家他已经写过多篇历史文章.1937年11月7日《抗敌报》(《晋察冀日报》的前身)创刊,在1938年4月改为中共晋察冀省委机关报后,邓拓就参加到报纸的编辑工作中来了,初来时邓拓担任晋察冀日报社主任,以后又担任社长、总编辑等职.1948年6月15日, 《晋察冀日报》和晋冀鲁豫《人民日报》合并而成的中共华北局机关报《人民日报》,1949年8月《人民日报》开始作为中共中央机关报出版,邓拓受命担任人民日报总编辑,一直到1958年"反右"斗争时期被迫离开报社.离开《人民日报》后,他到北京市委的理论机关报《前线》担任主编,继续从事新闻活动.二十多年的新闻人生,邓拓为我们留下诸多宝贵的经验,也让我们深刻的了解了他高尚的人格和不屈的战斗精神.  相似文献   

19.
融合新闻报道机制不同于传统新闻的话语生成.本文以《人民日报》疫情期间在其新媒体矩阵中"小人物"的抗疫报道为例,通过网络爬虫技术抓取其微信、微博、抖音平台中的报道内容,使用内容分析法和个案分析法对"小人物"报道展开研究.研究表明,重大突发事件中的"小人物"的事迹报道能够让公众感同身受,更能激活社会共同情感,引导舆论正向发...  相似文献   

20.
《现代传播》2013,35(2)
"人民共和国党报论坛"第九届(2012)年会于2012年12月29日在上海华东师范大学举行.来自《人民日报》、《解放日报》、《中国环境报》、《新疆经济报》、《桂林日报》等业界和来自中国传媒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天津师范大学、复旦大学、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等学界的近百名新闻采编、新闻教育、新闻研究工作者围绕年会主题"党报与党和国家构建和发展现代传播体系"进行研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