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当下新闻图片造假的社会诱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闻造假一直是新闻业难以根治的痼疾.自有新闻业起,新闻造假就始终是新闻业挥之不去的阴影,而新闻业也正是在与新闻造假现象持续不断的斗争中艰难地坚守着真实性这一新闻伦理的底线,维系着社会大众的信任.  相似文献   

2.
新闻诚信是一切诚信的根基,没有诚信的新闻,大众在依赖公众传媒的信息传播中就会迷失方向,因此大家对新闻造假现象一直深恶痛绝。作为最能真实地反映现场真实情况的新闻摄影,长久以来大家十分信赖其真实性,然而在新闻摄影中却一直有造假之风,甚至在摄影界一直存在着新闻摄影的“摆拍和抓拍”之争,所以,新闻摄影造假有一定的拥趸,甚至还有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
读图时代的军事摄影面临空前繁荣的机遇,但摆拍等摄影造假现象却屡禁不止,影响了军事新闻摄影的声誉。摄影造假的现象是怎样发生的、其本质说明了什么、如何纠正这种现象,请看《反对作假,确保军事新闻摄影的真实性》。  相似文献   

4.
笔者认为:新闻失实只能防止或避免而不能“杜绝”。还是改为“防止新闻失实,杜绝造假现象”的提法为好。从最近几年来,所举行这方面的学术讨论会或在新闻刊物进行讨论,多数的提法是:如何防止新闻报道失实或如何避免新闻报道失实,这是符合客观实际情况的,这样做的效果是好的。但是,也有的单位提出“杜绝”是不客观的,是不符合实际的。如贾培信、童兵、孙旭培、卢惠民整理的在合吧举行《新闻真实性学术讨论会观点综述》中讲到:“杜绝新闻失实、造假现象,新闻单位负有最大的责仟。失实必须更正。”这种提法把新闻失实和新闻造假不加区别混同起来是不客观的。笔者则认为:“防止新闻失实”,“杜绝造假现象”是比较科学的,再加抄袭行为也应杜绝。为什么能够出现杜绝新闻失实的说法呢?笔者则认为主要原因有以下三点:  相似文献   

5.
新闻打假,教育先行.今天在校的新闻专业学生就是明天的记者、编辑、主管,他们对新闻真实性的道德坚守,对假新闻的认识和态度,对假新闻成因的分析,对如何避免、减少假新闻方法的掌握,对新闻造假相关法律法规的熟悉程度,以及对一旦新闻造假可能付出的代价的认识,无疑对他们走向新闻传播一线后如何对待假新闻有着基础性的重要影响.对新闻专业学生加强教育,可以防患于未然,将假新闻扼杀在萌芽状态,不失为一种前瞻性、预防性的措施.  相似文献   

6.
新闻摄影的真实性是这些年来同行们和广大读者常议的话题。数码时代的发展和摄影技术的不断进步,给当今新闻摄影带来了极大的便利,然而,在高时效性的同时,也为新闻图片造假提供了有利条件,加上少数作者功利心重,新闻道德意识淡薄,缺乏学习和钻研精神等,至使新闻图片造假现象时有发生。坚持新闻图片完全真实是永恒不变的原则,必须要做到真人真事,而且要求做到画面的自然、生动、鲜活、准确。  相似文献   

7.
在网络造假问题频出的背景下,文章分析了新媒体造假多发的原因,包括新媒体自身存在乱象、有人借助新媒体故意造假、网络国际化让造假有了更大的空间、过度追求新闻时效等,提出了新媒体编辑应对网络造假的策略,以期对网络环境健康发展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李琛  王之璞 《今传媒》2013,(11):54-55
随着当代社会科技的发展,许多旧年的“假”新闻大白于天下,但“有图无真相”的诚信缺失现象仍然屡见不鲜。针对这些现象,本文以国外及国内近几十年的经典新闻造假图片案例,探讨当今大众传媒视域下有图无真相现象。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新闻摄影行业得到了蓬勃发展,但是在新闻摄影的发展过程中也存在着一系列问题,例如新闻造假、新闻捏造以及模仿改抄等不利现象,而这些现象的主要实施手段就包括数字影像技术,虽然这种情况在一定程度上也促进了我国新闻摄影的创新发展,但是不可否认的是这项技术也给新闻摄影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本文就针对数字影像技术对新闻摄影的影响做一些分析,希望能促进数字影像技术在新闻摄影行业得到更好的有效利用。  相似文献   

10.
从提高“造假成本”入手遏制虚假新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飞锋 《今传媒》2006,(4X):39-40
目前,全国新闻界都在大张旗鼓地围剿虚假新闻,但假新闻还是层出不穷。在形形色色的虚假新闻中,有些是因为客观因素或作的作风、水平等原因造成的,但也有相当一部分完全是作凭空杜撰、人为制造的。他们之所以公然造假,无非都是利益驱动,名利使然。因此,加大对新闻造假的惩罚力度,提高他们的“造假成本”,不失为一种打击造假行为,遏制虚假新闻的有效办法。  相似文献   

11.
付中静 《编辑学报》2017,29(4):401-404
分析PubMed数据库中撤销的造假论文的特征及学术净化效果.发现近10年间撤销造假论文433篇,分布在25个国家,日本最多,美国次之,其次是德国、印度和中国.造假论文分布在178种期刊上,主要涉及数据、图片造假.造假论文数量大致是逐年增长.撤销主体主要是作者、主编、编辑.造假论文撤销前后年均被引频次差异显著(P<0.05).揭示了撤销的造假论文的主要分布特征及对学术界的净化效果.造假现象的严峻形势希望能够给研究者以警示,并强调作者、编辑在学术环境净化中的主体作用.  相似文献   

12.
翟战 《新闻世界》2013,(10):91-93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新闻造假,笔者认为有两种情况,一是不采而写,通篇捏造;二是作风浮躁,渲染夸大。防范新闻造假,应该从自律和他律两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3.
新闻策划是许多新闻媒体的日常工作之一,但不少媒体在进行策划的过程中,常常会出现策划过度,导致新闻造假的出现,本文结合笔者几年来的工作经验,从三方面介绍了如何防止新闻策划变成新闻造假。  相似文献   

14.
袁德渠 《新闻传播》2010,(6):111-112
随着科技水平的提高,图片造假成为传媒界的痼疾。“周老虎”现形暴露出新闻图片生产领域存在严重弊端,本文通过分析新闻图片造假的类型及根源.探寻新闻图片打假的方法与途径。  相似文献   

15.
数码时代的到来给新闻摄影的发展带来了技术革命,为提高新闻摄影的时效性和传播性作出了巨大贡献.与此同时,数码图像便捷的后期处理方式使得新闻摄影的真实性受到越来越多的质疑,许许多多的新闻摄影造假事件正践踏着新闻摄影的灵魂.  相似文献   

16.
如今报刊上,造假或谓之为"摆拍""启发""加工"过的新闻图片日趋增多. 2006年8月7日,世界新闻摄影界发生了一件大事:路透社郑重宣布撤回先前发布的920多张新闻图片.为什么?因为一个名叫阿德南·哈吉的黎巴嫩自由摄影记者,向路透社提供的图片发表后遭人举报造假,并被证实.  相似文献   

17.
如今报刊上,造假或谓之为"摆拍""启发""加工"过的新闻图片日趋增多. 2006年8月7日,世界新闻摄影界发生了一件大事:路透社郑重宣布撤回先前发布的920多张新闻图片.为什么?因为一个名叫阿德南·哈吉的黎巴嫩自由摄影记者,向路透社提供的图片发表后遭人举报造假,并被证实.  相似文献   

18.
3位函授学员的习作总体来说不错,题材紧扣部队的中心,反映了部队的训练、人才培养等工作,具有一定的新闻价值。值得赞赏的一是作者都选择了现场抓拍.这是一种很好的采访作风。作为刚刚步入新闻摄影门槛的学员.从一开始就坚持深入实际、现场抓拍的原则.这对于今后从事新闻摄影工作非常必要。近来新闻摄影界连续出现“打假”行动,说明造假之风对新闻摄影界影响严重.这不光是后期电脑制作造假的问题,摆布导演、组织拍摄更是造假,而且是从采访拍摄的源头造假,是更为恶劣的行径。在这样的背景下,这3位函授学员的采访作风就显得尤为可贵。  相似文献   

19.
随着数码摄影相机在新闻摄影中的广泛应用,近一个时期各种造假、拼接的数码新闻摄影作品不断充斥于报纸版面,为一些职业操守沦陷的新闻摄影工作者开启了方便之门,新闻摄影的真实性受到了严峻的挑战.  相似文献   

20.
目前,全国新闻界都在大张旗鼓地围剿虚假新闻,但假新闻还是层出不穷。在形形色色的虚假新闻中,有些是因为客观因素或作者的作风、水平等原因造成的,但也有相当一部分完全是作者凭空杜撰、人为制造的。他们之所以公然造假,无非都是利益驱动,名利使然。因此,加大对新闻造假者的惩罚力度,提高他们的“造假成本”,不失为一种打击造假行为,遏制虚假新闻的有效办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