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们当代的精神追求,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必须重视家风的作用,通过家风建设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家风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表现,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要加强对以家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路径的探索,通过家风建设、宣传等方式弘扬民族精神,增强文化自信,在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中实现家风与当代精神的耦合,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研究中儒家文化中感恩意识内容及特征,本着"古代存在,现实需要"的原则探析儒家文化对当代青年学生感恩意识教育的价值。  相似文献   

3.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家风文化视阈下的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面临历史虚无主义肆意消解青少年对家风文化的价值认同,价值多元化持续冲击青少年对家风文化的理论自信,快速社会变化不断挑战青少年对家风文化的自觉弘扬,新媒体广泛影响青少年对家风文化的代际传承等现实困境。为此,要依托家风文化,始终坚持扬弃继承"三分法"原则,培养青少年对家风文化的理性认知;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核心立场,加强青少年对家风文化的情感认同;大力构建"四位一体"的践行体系,保障青少年对家风文化的生动实践;高度重视新媒体传播手段建设和创新,推进青少年对家风文化的广泛弘扬。  相似文献   

4.
家庭是构成社会的基本单位,家风家训是家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家风是家庭的精神内核,家训是立身处世、治家持业的智慧结晶.家风家训文化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保留了传统美德的精髓.新时代,家风家训文化又与时俱进地涵纳了新时期的价值观念.深入挖掘家风家训对当代大学生的育人价值,并提出完善优良家风家训的育人路径.  相似文献   

5.
齐鲁大地是儒家文化的发源地,儒家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核心,几千年来形成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在当今科学主义和功利主义盛行的时代,儒家文化强调"礼义",倡导"仁爱"的思想,在世界文化中的意义越来越突出。因此,通过强势的影视传媒将儒家文化传播天下,滋养世人,促进中华文明进步,也越来越重要。  相似文献   

6.
家风是一个家庭或家族的风气风貌,以隐性的意识形态存在于家庭的日常生活中。"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家风建设从自身家庭的角度上说,有利于家族和睦;从国家社会的角度上来说,有利于治国安邦。家风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传统优秀家风正在日益消减,被人们漠视,分析当代中国家风之忧患,有利于更好地树立家风意识和理念,对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7.
儒家文化与当代世界文化走向的关系的讨论,是在肯定儒家文化与现代化密切相关的前提下进行的。近现代以来,马克思主义、东方儒家文化圈及西方文化都从不同角度肯定了儒家文化的价值,证明儒家文化仍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代表们从各个角度发掘了儒家文化可资当代中国乃至世界文化利用的精华,提出了很多有新意的见解。  相似文献   

8.
"火"是人类早期理解世界、理解宇宙的最为重要的基本概念之一。人们借助"火"这一具体的认知工具来理解抽象的事物,衍生出一系列与"火"有关的隐喻。拟以莱考夫等人的当代隐喻理论为基础,从认知和文化角度对汉语和英语中与"火"相关的隐喻进行比较,并探讨其共性和个性及其原因,丰富了隐喻的普遍性和差异性微观层面的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9.
儒家文化对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以传承中国传统文化为基础,全面认识和深刻体悟儒家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之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同儒家文化的有机结合,以切实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发展与创新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0.
儒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它自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来便一直居于主导地位,且广泛而深刻地影响着中华民族历史的各个时期。中华传统武德正是在儒家文化的熏陶下逐渐发展起来的,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伦理文化。中华传统武德彰显了儒家"仁"的精神内核,蕴涵了儒家"义"的伦理精髓,富含了儒家"礼"的精神要旨,凸显了儒家重"信"的伦理观念,映示了儒家尚"勇"的仁德践履。当前,加强武德教育,对提高习武者的道德修养、培育人文精神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我一贯重视学科的传统文化因素,用优秀的传统文化教育、启迪学生的心灵,通过完善、建树学生的历史文化修养,完成历史知识与传统文化的传承。本文是通过儒家文化的拓展教学,引导学生拓宽认知领域,回归家庭及社会生活现实,反观自己的思想道德现状,达到培养学生对己对人的敬畏之心、"敏以求之"的学习作风、"温文尔雅"的言行举止的教育教学目的。引领学生传承仁义礼智信的厚德情怀,演绎温文尔雅的君子人生。  相似文献   

12.
张自槐 《学语文》2012,(6):15-16
【教学目标】 进一步加深对儒家文化的理解,联系实际探讨儒家"义利观"的当代价值和现实意义,增加高中生人文素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相似文献   

13.
良好的家风是高等院校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对大学生形成正确的物质观、人生观有重要意义。本文阐述了良好家风的概念,对当代大学生及其家庭的新特点进行分析,以此探究树立良好家风对当代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性,并提出提高良好家风对当代大学生教育重要性的认识、提高家庭教育水平等建议,以提高良好家风对当代大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自琉球于清光绪五年(1879)被日本吞并置县为冲绳县至今百余年间,随着日本本土文化和欧美文化的盛行,一度在冲绳占据主流的儒家文化日渐式微,冲绳的社会主流文化发生了"异位"。但是,透过日本本土和欧美现代文明主导下的冲绳社会文化,儒家文化的核心价值仍是现代冲绳社会道德准则的一个重要元素,对冲绳社会仍产生着重要的影响,与其他文化共同构筑了现代冲绳社会的多元文明。  相似文献   

15.
创始于春秋末期的儒家学派是古代中国百家中最大的学派,其文化是中国文化的主流,其思想一直处于领军和统治地位。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儒家及其学说几经沉浮,特别是在近现代,几乎遭到灭顶之灾。然而,伴随"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多元化",以及中国的快速发展,儒家文化的复兴获得前所未有的良机。反观中国当代高等院校,在传承和创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方面步履缓慢,有违自己的历史使命。迎头赶上甚至超过他国,在振兴和创新国学方面快步迈上世界步伐,当是最明智的选择。  相似文献   

16.
武卫星 《甘肃教育》2009,(19):12-12
儒家文化作为中国古代文化中的精华,儒家思想对当代学生的道德教育具有积极的意义,在人们的道德规范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我们所倡导的荣辱观、义利观、和谐观等思想观点莫不与儒家思想有关联。笔者就儒家文化与当代青少年养成教育谈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7.
任何一种制度的安排,都应该建立在特定的人性认识基础之上。中西不同的人性假定,导致了不同的治政方略和制度路径。西方政治制度理念的基本分析框架,是建立在人性恶论基础之上的权力分立和制衡思想,其基本的哲学判断是"制度高于人性";中国传统政治制度理念的基本分析框架,则是建立在人性善论基础之上的崇尚德治与集权专制思想,其基本的哲学判断是"人性优于制度"。"性善"与"性恶"两种不同的人性假定,导致了中西"德治"与"法治"不同的政治文化与政治制度设计。"德治"与"法治"分别构成了中西政治哲学的核心理念。儒家文化中的人性本善假定从民族文化精神和心理的角度看,固然提升了人们对民族文化的自尊自豪感、民族自信心以及民族凝聚力,但却对中国政治发展也产生过一些不良影响。中国传统的德治思想必须突破和超越人治的范畴,必须在私人领域和公共领域两相区分的前提下,参照西方的宪政理念与法治经验,方可为当代中国的政治建构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8.
杨兰 《天中学刊》2014,(5):23-25
在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文化转向"语境中,伯明翰学派和法兰克福学派代表着两种不同的文化批判范式。它们都试图重新恢复和确立马克思主义的总体性理论,然而,在对文化的属性、文化与社会以及文化工业的认知、评价方面,两派存在着根本性的差异。  相似文献   

19.
儒家文化的传承与理解是当代中国传统文化发展和语文学科建设的重要使命。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可以增强青少年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儒家学说肯定人的价值,给予世人关于为人处世的准则,这些准则并没有随着时代的更替而被掩盖光芒,其中关于道德的学说、关于修身的学说以及对“和”的追求,对当今道德文化教育和社会建设都有着重要的启示,因此可以将儒家文化中的优秀观点用于实际教学当中,实现语文学科的独特人文价值。  相似文献   

20.
"和"文化是中国儒家文化的集中体现,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在精神和显著特征。"和"文化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指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对"和"文化内涵及当代价值进行了深入研究,阐述了继承与弘扬"和"文化对当代经济、政治、思想和社会的深远影响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