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论胡适的再造文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胡适的再造文明刘筱红关键词胡适;再造文明胡适是本世纪初中国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领导者之一,他为中国新文化的重建所设计的具体规划是:研究问题,输入学理,整理国故,再造文明。试图把新文化运动导向非政治的思想文化运动,通过文化范式的转换,来为政治的改良提供良...  相似文献   

2.
一十月社會主义革命一聲砲响,給中國送來了馬克思列寧主義,使‘中國人從思想到生活,才出现了一个嶄新的時期’,開始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為了抵制革命,抵制馬克思列宁主義,美帝国主義的走狗、杜威的門徒胡適發表了‘多研究些问题、少談些主義’、‘新思潮的意义’等一些反動文章。在‘新思潮的意义’中,胡适提出‘研究问题,輸入學理,整理国故,再造文明’的口號,來標榜他的实验主義。所谓‘研究問题,輸入學理’,就是竭力輸入集中代表了帝国主义压迫奴役勞動人民以及疯狂地侵略其他民族、国家人民的利益的反動的實驗主義;所谓‘整理国故,再造文明’,就是提倡考据,引導人們鑽到故纸堆中去,以便按照帝国主義的意图把中國文化造成半封建半殖民的‘文明’,以至‘全盤西化’的‘文明’。  相似文献   

3.
胡适并非一开始便是“全盘西化”论者,他的文化思想亦有个发展演绎的过程,早期胡适在文化问题上是持“中西汇合论”观点的。胡适主要是通过输入学理和整理国故两个途径来沟通中西文化,从而实现中西汇合、再造文明的目的,在此意义上,整理国故与输入学理都具有更新文化传统、建构新文化的深刻意蕴。但是胡适中西文化观的某些内在缺陷,使得胡适的“中西汇合论”思想发生歧异,进而显示了滑入全盘西化的指向。  相似文献   

4.
胡适在五四后期力倡整理国故,并以再造文明作为手段,历来学者褒贬不一。若仅就胡适在运动中的行为来考察其整理国故思想,实际上很难切中肯綮,文章从胡适成长及其所受教育这样一个全新视角来挖掘胡适整理国故思想的发展脉络。  相似文献   

5.
<正>胡适在《新思潮的意义》一文中曾说,他主张“研究问题,输入学理,整理国故,再造文明”。这是他的文化路线,也是他一生文化活动的几个主要方面。本文就大体从这几个方面来考察他对于中国现代文化的贡献和影响,并评价他在中国现代文化史上的地位。  相似文献   

6.
胡适1917年提倡"文学革命",1919年提出"整理国故",其反封建旧文化的思想是始终如一的,目的是"输入学理,再造文明."  相似文献   

7.
五四后期,胡适等新文化人改变了全面反传统的态度,提出整理国故的主张,其中包含着对中国传统的理智认同.整理国故的根本目的在于,通过对传统资源的开发,发掘有生机的旧传统,既为五四前期的启蒙思想寻找传统的支持,也为嫁接西方现代文化和再造文明寻找传统的根基.在整理国故运动中,新文化人发掘了明清白话小说和历史悠久的古代白话文传统,为白话文运动寻找国语范本和历史的渊源;发掘了清代汉学的考据方法和一脉相承的古代科学方法论传统,为倡导西方现代科学方法寻找传统的支持;还发掘了中国古代的辨伪学和源远流长的疑古思想传统,为整理国故运动中的价值重估和古史辨伪寻找传统的根据.  相似文献   

8.
在历史上胡适是个人们争议较大的人物。因为他主张向西方学习,有人曾说他是“全盘西化”。然而,当历史的车轮已将我们带到二十一世纪,这个信息时代的今天,如果认真玩味胡适先生的文章,尤其是《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我们便会深深地发出这样的感慨:胡适先生并非是那些人所指的“拿来主义”!他的主旨是“研究问题,输入学理;整理国故,再造文明。”他所发出的句句感言是充满理性的呼唤!  相似文献   

9.
整理国故的主要内容是校勘古籍、考辨史事。整理的对象当然包括那些传统的"高文典册",本身就有沉迷于故纸堆的"嫌疑",再加上整理国故的领军人物胡适等人一再强调其与清代汉学家在研究方法等方面的种种内在关联,事实上未能严格划清与旧学的界限,遂使整理国故与当时社会上出现的种种复古现象之间产生了难以厘清的干系,引起了思想文化界关于整理国故与文化复古现象之间关系的争论。作为"再造文明"的重要手段,整理国故对于复古现象的出现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但不能因此简单地目之为复古和反动。  相似文献   

10.
“整理国故”与五四新文化运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长期以来,“整理国故运动”被视为一股反动的思想逆流迭遭物议,批评它背离了五 四新文化的方向。而实际上,“整理国故运动”作为五四新文化运动孕育的产物,不仅没有与之相 背离,而且还是它在学术文化领域的延续和深化,进一步有力地推动了中国现代学术转型。具体 说来,在研究态度与目的上,胡适等人主张用“评判的态度”去“整理国故”,“还他一个本来面目”, 这一思想明显继承了五四新文化的理性批判精神;而在研究对象与方法上,他们也倡导以一种 “平等的眼光”扩大“整理国故”的范围,并号召“以科学的方法整理国故”,这一见解更充分弘扬了 五四新文化的民主科学精神。与此同时,“整理国故运动”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现实意义也作出了 积极肯定的评价,由是超越了简单一元的文化替代论,极大地深化了五四新文化运动对中西文化 问题的认识。  相似文献   

11.
在新文化运动时期,以胡适为中心的整理国故论争中,新与旧、中与西之间的对立与对话又一次集中地呈现出来。整理故国运动是胡适等人对“如何成一新中国之新文明”的集中思考。  相似文献   

12.
"国学"一说,产生于西学东渐、文化转型的历史时期。国学被称为"中国学""汉学""国故""国故学",狭义上指经史子集古代文学、文化典籍,广义上指"中国过去的一切历史及文化"。国学中蕴含着深厚的文化资源和华夏先民的情感特征,  相似文献   

13.
胡适的治学目标是"研究问题,引入学理,整理国故,再造文明"。细想去,层层递进,环环相扣,渐次理出了新文化运动以来的中国文化发展路径,竟是为之叫奇。生活之于人,既是客观存在,又是主观感受。每一个生活画卷的展开,元不向人现出新颖的一面:若是习惯地看去,它也本该如此,无甚可究之处;若是细细地想去,它终究是  相似文献   

14.
1927年胡适因为竺可桢的文章《论以岁差定四仲中星之年代》一文发表而写信道贺。在信中胡适由《尧典》中星谈到了日本汉学家对于中国古代天文史的研究,继而提及《左传》真伪问题。从历法等科学的角度考据和辨伪《左传》,契合胡适所倡导“利用自然科学供给我们的一切工具,整理一切可逢着的史料”的整理国故的原则,这也是胡适关注、扶持科学发展,用科学方法服务于文学、史学发展的有力佐证。  相似文献   

15.
胡适对 2 0世纪中国史学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他的《中国哲学史大纲》以及他一生都在倡导的“科学方法”和“整理国故” ,都对中国史学的发展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胡适在现代中国思想文化史上的重要地位曾经并未得到正确评价。他在文学革命、实证主义、自由主义、民族文化反省、整理国故等各方面的建树令人惊叹。“发现胡适”的同时,会看到他在现代中国思想文化史上的越来越引人关注的形象和地位。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国故"的释名、学者对"整理国故"的不同态度和胡适整理国故的目的和方法及其实践效果等方面,全面、系统地论述了"整理国故"之争的前因后果,指出胡适对中国古籍用科学方法作出的全面整理,目的在"化玄妙为平常",用以"打鬼".本文并指出整理国故的正、负面效应及其现实意义,澄清了这次争论的种种迷雾.  相似文献   

18.
鸦片战争之后 ,西方文化挟船坚炮利而来。在顽固派的诘难下“中体西用”论孕育而生 ,然而随着“西用”范围的扩大 ,冲破“中体”之限全面改造社会的思潮已势不可挡。胡适正是站在这个文化革新的前列 ,他以“重新评估一切价值”的勇气试图“再造文明”。胡适的文化思想内容丰富 ,集中体现在文明———文化的整体观、文化的进化观与文化的惰性论、文化心态与文化改造的途径等方面  相似文献   

19.
胡适在五四时期参与的文学论争主要有两类:新文学建设论争和文化政治论争。新文学建设论争中,胡适以学者的态度、试验的精神倡导“历史的进化的文学观”,创作、理论虽不乏幼稚和欠缺,但推进了整个新文学运动发展,胡适本人也因此暴得大名;在以“问题与主义”之争和“整理国故”论争为代表的文化政治论争中,继续秉持学者作风的胡适却成为新文化的“叛逆”。此间胡适论争角色变化的原因不是因为他思想、学术的倒退,而是时政潮流选择的变化,文学和文学论争的标准常常是在文学之外的。  相似文献   

20.
"整理国故"与五四新文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整理国故”所蕴含的存疑与平等意识,明显地汲取了五四民主精神;“整理国故”所采用的实证主义方法,体现了五四的科学精神;“整理国故”与“文学革命”有机互动,深化了“文学革命”的内涵;“整理国故”的思想主旨是创造新文化;“整理国故”虽有偏差,但其本质与主流同五四新文化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