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拉祜族作为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和灿烂的文化。在现代社会,他们传统的婚姻家庭习惯法在内容、形式和功能等方面都发生变迁,对少数民族习惯法的现代意义和价值应予以肯定。  相似文献   

2.
拉祜族习惯法及其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拉祜族习惯法是拉祜族在生存、发展的漫长过程中逐渐形成并不断新陈代谢的,是拉祜族的历史及其所处的时代的产物,它记录着拉祜族的社会政治法律制度,贯注着拉祜族的思想感情,体现着拉祜族的文化心理素质,渗透着拉祜族的宗教信仰,是拉祜族人民在一定社会历史发展阶段精神和物质生活的集中表现。拉祜族习惯法作为拉祜族民俗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变异性,它随着拉祜族社会的发展而发展.随着拉祜族精神和物质生活的变迁而变迁。  相似文献   

3.
按照摩尔根的分类方式,拉祜族亲属制度属于类别式亲属制中的马来亚式亲属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拉祜族亲属制度有向雅利安式的说明式亲属制演变的趋势。拉祜族亲属制度的研究有利于探讨其婚姻形态与家庭制度的发展历史。  相似文献   

4.
婚姻和家庭就像孪生姐妹一样,是人类社会永恒的主题,也是人类学重点关注的视角。研究少数民族社区的婚姻家庭变迁有助于更好地理解民族文化,了解民族社区人们最直接的生活状态。拉祜族是从近代才从游猎民族走向农耕民族,解放后直接跨越式的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制度,社会发生质的变迁必然会影响其他制度的变迁,包括法律、文化、婚姻家庭等。关注拉祜族社区婚姻家庭在社会变迁中的变化,对于促进拉祜社区社会的整体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亲属称谓系统是语言学和文化人类学研究的重要课题。拉祜族亲属称谓系统作为拉祜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其产生和发展的社会、历史、文化背景。拉祜族亲属称谓的特点是拉祜族的家庭结构、婚姻制度及传统观念的生动反映。通过对拉祜族亲属称谓的分析,探讨其家庭结构及婚姻制度方面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6.
拉祜族是一个跨境民族,在国外,拉祜族研究起步早,论著不少,但在国内介绍不多。在国内,建国后,随着国家重视和地方高校的学者参与研究,整理、出版了大量的文化史资料,为拉祜族的研究提供了良好的条件。20世纪90年代以前,对拉祜族的研究主要以社会形态研究为核心。20世纪90年代后,拉祜族研究得到了蓬勃发展,但亦存在着在研究对象的区位、范围、专题方面的失衡和理论建树较为薄弱等局限,必须加以改进,方有利于拉祜族研究发展。  相似文献   

7.
拉祜族的原始宗教与其传统的习惯法有着密切的关系,习惯法的产生和发展深受原始宗教的影响,习惯法的不少内容都是由原始宗教中的信仰、禁忌所构成的,习惯法又强化原始宗教意识,维系原始宗教结构,促进原始宗教功效。在建设小康社会的新世纪,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原始宗教与习惯法的互动,弘扬和提升有益的积极的内容,促进民族地区经济和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拉祜族岁时节日民俗是拉祜族先民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在改造自然、征服自然的过程中,不断总结生产、生活经验而形成并世代相传而保存下来的,为全体社会成员所认可的行为模式。它是拉祜族民俗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拉祜族的宗教信仰有不解之缘,与拉祜族的社会生产劳动密切相关,与广大拉祜族群众的生活联系在一起,并紧紧牵连着社会前进的脚步,应和着时代发展的脉搏,伴随着拉祜族社会经济的发展特别是文化心理、价值取向的改变而变迁。  相似文献   

9.
女性人口流动问题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涉及到历史、文化、经济等诸多方面。拉祜族女性外嫁既与其他地区女性人口流动有相同之处,又有其特殊的成因。研究拉祜族女性人口流动对拉祜族自身的生存与发展及当地社会的和谐稳定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拉祜族有着丰富的葫芦文化,试从现有的拉祜族史诗中的葫芦神话出发,从人类学的视角来解读拉祜族源远流长的原始葫芦文化在拉祜族的生殖文化、农耕文化和宇宙哲学方面的内涵和意义。  相似文献   

11.
拉祜族与哈尼族主要分布在云南境内,由外来原始族群经分化而形成,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成为各具特色的民族主体。因具有相同的族源等原因而使两个民族的习惯法及其价值具有诸多的相同或相似之处。文中从比较法学研究的角度对这两个民族的传统习惯法及它们的价值作粗浅的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12.
巫术是拉祜族信仰的主体内容之一,长期影响着拉祜族社会生活。时至今日,模仿巫术和接触巫术都还广泛地存在于现实生活中,并对拉祜族的文化世界产生着巨大的作用。了解拉祜族的巫术信仰.无疑会加深对拉祜族文化的理解。  相似文献   

13.
拉祜族是源流较长的民族,由于历史的、自然的、社会的等多种原因,拉祜族地区的商品经济一直处于滞后的局面.本文对拉祜族地区发展商品经济的必要性及对策作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4.
拉祜族建筑文化是拉祜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变迁是当代拉祜族社会经济发展的标志,是文化解构与重构的结果。通过把握拉祜族传统民居建筑文化的变迁规律,用文化解构与重构的方法来分析,并以此来促进对当代拉祜族经济社会发展和传统文化变迁的研究。  相似文献   

15.
《河西学院学报》2017,(3):93-99
随着拉祜族社会的现代化转型,拉祜族传统文化遭遇外来文化的冲击,文化变迁势在必行。火塘文化是拉祜族的传统文化之一,其文化变迁被视作一面镜子,影射出澜沧地区的拉祜族在现代化进程中,本民族的传统社会文化为适应生态与社会环境所作出的文化调适与变革。  相似文献   

16.
拉祜族山区在现代化媒介的推广和使用过程中存在着媒体数量不足、语言障碍、社会服务水平低、基础设施落后等困难。要克服这些困难,需要加快经济发展,树立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和模式,提高山区拉祜族居民的信息素养,同时各级政府还应继续加强对拉祜族山区信息化建设的扶持。  相似文献   

17.
拉祜族居住地位于边疆,交通不便,环境封闭,所以,较为完整地保存了各种传统信仰。至今,灵魂崇拜、自然崇拜、图腾崇拜、祖先崇拜仍然在拉祜族的社会生活中产生着较大的作用,同时,也对拉祜族的民族文化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澜沧拉祜族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通过对云南拉祜族聚居地澜沧县的二所小学的拉祜族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并与当地汉族学生及山东省济宁市学生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1)拉祜族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较山东省济宁市学生严重。(2)拉祜族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较本地区汉族小学生严重,尤其反映在孤独、恐惧和自责方面。(3)拉祜族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在学习不安,恐惧倾向,冲动倾向和总况方面,女生尤为严重。针对调查结果,本研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9.
“扩”是拉祜族岁时节日中最受重视、规模最大、内容最丰、时间最长、影响最大、地域最广的节日,“扩”不仅成为拉祜族民族意识存在的重要基础和集中反映,更是拉祜族增进社区情感,维持社会的凝聚力,是强化人们遵循社会生活赖以维系的习俗和传统最强有力的手段。  相似文献   

20.
拉祜族是西南地区的一个古老民族 ,由于其不断迁徙运动 ,最终只能定居在崇山峻岭之中 ,山区的封闭性和孤立性 ,使拉祜族产生了独具特色的农耕文化 ,形成了一系列的农耕祭仪 ,这些农耕祭仪对拉祜族社会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