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破解媒体商业化谜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商业化的媒介环境中我们的记者是谁?20年前,那个时候一个新闻工作者确实是社会的良知,是在满足人们的知情权;是政府的舆论监督的工具,同时也是监督工商企业的工具.今天如果媒体变成商业化的企业,我们的记者职业如何定位?在商业社会里记者就是一个为养家糊口,四处奔波的人.为什么这样讲?他可能是非常忙碌,他非常忙碌是忙碌什么呢?要忙碌一个封面文章,要忙碌一个独家报道,因为媒体老板很清楚,媒体要追求利润,以最低的投入、最低的成本获得最大的效益.  相似文献   

2.
由记的职业特性引起的工作倦怠,是新闻业内人士容易忽视的问题。当我们以人关怀的眼光关注这群忙碌的记的时候,就会发现这种现象实实在在地摆在那儿。我们必须关注记的心灵生活和精神健康,采取应对措施,激活人的潜力和开发人的知识资源,使记保持良好的精神风貌。  相似文献   

3.
过刊装订的最佳时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期刊装订是图书馆每年或隔年必须要做的工作,而什么时候装订期刊最为合适呢?这个问题也许被很多人所忽视,不就是等过期刊积累到一定的量及工作人员比较方便的时候进行吗?若是这样,就会给以后的期刊保存、管理带来“后遗症”。在这方面笔者深有体会,早几年本馆在元旦前送一批过刊到装订厂,由于装订厂拖延时间,直到清明前后才装订完毕。当时倒没有发现有什么问题,直到第二年春夏之交,这批期刊全都发霉了,而馆内的其它期刊却安然无恙。为此隔几天就要用干布把霉擦掉,给管理人员增添了极大的麻烦。  相似文献   

4.
有人说,2003年是中国的期刊年。继2002年网络投资热潮过后,大笔的资金转而注入传统媒体.其中尤以期刊界为最。而在诸种期刊中.女性杂志是中国期刊市场成熟最早的一种杂志类型,增长速度很快,总体水平有较大提高,也逐渐有市场细分的趋势。国外知名女刊纷纷进入中国,同时本土的传统女性杂志纷纷改版.一场期刊界大战正如火如荼。当读图时代来临的时候.这些女性杂志无疑是一面在风中猎猎招展的旗帜。  相似文献   

5.
说不清是喜欢研究,还是怀旧,人们对旧书摊里的老期刊总是爱不释手、恋恋不舍,喜欢收藏的人,也盯住了老期刊。在本世纪初期的时候,回头来寻觅上个世纪初叶的事物,多少带有一点文化乡愁的意味。 由辽宁画报出版社出版的《老期刊收藏》(谢其章著)向我们展示了20世纪初叶中文期刊的面貌。中文期刊诞生不过二百年,它经历了中国近代史上数次风云变幻,记载了历史  相似文献   

6.
2005年在忙碌中悄然而去,计划在2005年年底拜访的几个公司的CIO都因为忙得四脚朝天而无暇谋面。大家都在忙着2005年总结与2006年的计划,就在我几乎采访无门的时候其中一个CIO——Adrian张约我在星巴克喝咖啡,浓香的咖啡让两个劳累一年的IT人在寒暄之后突然间无话可说。  相似文献   

7.
高虹 《出版经济》2000,(5):17-19
期刊曾有过非常辉煌的历史,特别是80年代初,期刊的品种和印数都大大超过了以往的任何时候。然而在80年代中期以后,尤其是进入90年代,由于电视的普及,电子游戏、电脑、网络的出现,传统的四大媒介:广播、图书、报纸、期刊都受到了不同程度影响和挑战。期刊进入了一个充满激烈竞争的主战场。  相似文献   

8.
工作,有忙碌的时候,也有闲暇的时候;事业,有成功的时候,也有失意的时候。回想这么多天来,常常失意常常不平,感觉自己对事业的追求总是受各种条件的制约不能顺利实践,感觉人生的不如意似乎总在身边环绕。于是,常常在想,什么最可贵?也常常在想,我们每天都在做些什么?在追逐着什么?  相似文献   

9.
田久玲 《新闻与写作》2006,(11):M0002-M0002
在报刊市场竞争激烈。新闻传播信息量近乎爆炸的今天,如果一本期刊能够在读者手中停留多次。并吸引住人去悉心品味其中的文字、图片,那它就一定是本很有功底的优秀期刊了。《新闻与写作》就是这样的一本期刊。  相似文献   

10.
任晓锋 《传媒》2006,(2):65-67
随着我国文化体制改革和期刊产业化的不断推进,人们越来越认识到:期刊具有“双重性”特征。一方面,期刊是意识形态内容的物质载体,任何时候都具有意识形态的属性;另一方面,期刊是一种物品,具有商品属性。  相似文献   

11.
东视的意义     
东视的意义胡智锋“风从东方来,东方清新的风;风从东方来,东方青春的风……”,当韦唯《风从东方来》的歌声一遍遍响起的时候,我仿佛又走近了那个座落在大上海七重天的年轻生命,仿佛又看到了那些既陌生又熟悉的面孔,仿佛又融进了那既紧张忙碌又使人振奋的氛围之中,...  相似文献   

12.
素质,对事物而言,是指其先天的性质;对人而言,则是指从事某种职业或某一岗位的人员所应具备的基本素养。人的素质有先天和后天之分。编辑的素质是指编辑在编辑工作中应具备的各种条件和基本能力的综合表现。在我国,期刊编辑出版工作,是整个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一个构成部分。因此,政治、政策、法律素质是不可或缺的。期刊编辑是宣传教育工作者,精神文明的建设者,因而期刊编辑又应具备较高的道德素质。编辑期刊是一种理性的、科学的工作,这就要求编辑具有健全的心理素养,有健全的心理素质。知识结构是期刊编辑文化素养的核心,所以…  相似文献   

13.
建国以来,中文期刊的出版量不断增加。1979年出版1200多种,发行量超过“文革”前的最高纪录,达到76,000万份。近几年在调整中不断发展。随着期刊出版量的变化,图书馆期刊工作量也不断变化。粉碎“四人帮”后的几年,期刊工作量是个明显的上升趋势。以黑龙江省图书馆为例:1977年共订期刊710种,1980年为1701种,1982年高达2620种。一切事物的发展都是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期刊工作也不例外。当期刊出版量很少,对社会对读者影响不大的时候,图书馆自然也把期刊工作放在可有可无的位置,派一、两个人管理就不错了。但是,当期刊出版量逐年激增,社会上和读者都刮目相待的时候,图书馆难道还能熟视无睹、置若罔闻吗?所以,  相似文献   

14.
面临即将到来的新世纪,国内期刊界似乎格外忙碌,一种备战新世纪的氛围正在蔓延,全国期刊市场已经出现蓬勃竞争的总态势。 一是“新”期刊造势劲头十足。这几年面向市场诞生了一大批“新”期刊。正由于是新创办,所以非常看重造声势。如《作文大王》就是在经过周密的策划和声势浩大的宣传之后,以号称100万册首印数进军中小学生  相似文献   

15.
于平安 《出版参考》2007,(5X):36-36
法国人爱看书更爱看杂志。法国期刊研究所2007年3月5日公布的调查结果显示,世界上阅读期刊最多的是法国人,2006年,法国期刊研究所以170杂志对24万人进行了抽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97.2%的法国人平均每月阅读一种杂志158.9%法国人每天都看一种杂志。法国全国有57种杂志,每种的读者都超过200万人。  相似文献   

16.
本刊记王立纲:请问,万众日刊的编辑制作一共有多少人在忙碌?一天出一期,一般是每天的什么时间开始工作?什么时间完成?它的出版流程大致是怎样的?  相似文献   

17.
在期刊走向市场,接受日益严峻的市场挑战的时候,能否编辑出高品质、有生命力、有竞争力的期刊,刻不容缓地摆在了期刊发展的第一位.编辑主体在期刊编辑过程中,直接制约期刊生成,具有积极能动的作用.从某种意义上说,什么样的编辑出什么样的期刊.编辑的素质再高,也要将他的水平体现出来,最终落实到办刊的实践当中.期刊本身即是编辑智慧的结晶,是编辑思想及素质的综合产物.  相似文献   

18.
不知什么时候忙碌的日程表已经容不下固定的广播时间,只有坐在出租车里才能分享一下司机师傅的调频快乐!  相似文献   

19.
怎样审稿     
怎样审稿纪小龙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因而在中国迈向2l世纪的时候,发展科学技术已成为迫切需要,其中,科技期刊则是发展科技的必备条件,因而,办好科技期刊的意义是深远的。常言道,质量是期刊的生命。固然期刊的质量是由编辑、审稿、印刷三方面组成,但审稿则是中...  相似文献   

20.
三月,开“两会”、听“两会”、看“两会”、读“两会”,堪称这一时期是中国人政治文化生活的焦点。而三月,对于参与报道“两会”的记者来说,则是忙碌、兴奋而又有压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