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杜宗辉 《小学生》2010,(1):41-42
1采用赏识教育转化差生 大多数班集体,都有几个不听话、好捣乱、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即所谓的“双差生”。许多班主任教育他们时,总是绷着脸、目光严厉,振振有词地逐一指出他们身上存在的种种缺点,然后一一要求其改正,并威胁如果没有改正,将报告家长、送校长教育等等。有的在教育过程中更是夹杂着“白痴”、“笨蛋”等有伤学生自尊的话语。这些班主任想用自己的威严来吓退学生,使他们变得温存驯良。但事实证明,结果往往适得其反,  相似文献   

2.
初中生中 ,差生身上的某些特长 ,大多已经在不同场合显露出来 ,只是没有被教育者发现 ,或者熟视无睹 ,不认为是特长。还有一些差生的特长没有显露出来 ,这些学生大多是具有内向心理的差生。他们因为成绩差 ,怕人瞧不起 ,在许多场合默默无闻 ,不愿表露自己的特长和爱好。这些没有表露出来的爱好 ,就是差生身上的“潜能”。要发现差生的“潜能” ,要求教育者 :第一 ,改变单一的人才观为多维人才观 ;第二 ,热爱自己的教育对象 ,发现差生的“闪光点”。观察法。观察法是指一般条件下 ,让差生心理不受压抑 ,处在自在状态 ,对他们的活动、言论等方…  相似文献   

3.
每个班几乎都有少数体育差生。这些学生主要表现为“四差二缺乏”,即:组织纪律差、身体素质差(体弱多病)、身体条件差(过肥、过矮)、心理素质差(怕苦怕累),对体育缺乏认识、缺乏兴趣。如何使这些差生及早跟上来呢?(一)提高认识,激发兴趣大部分差生对体育缺乏正确的认识,有的认为体育是“小三门”,学不学无关紧要;有的认为体育和文化课是对立的,若参加体育锻炼就会影响学习等。针对这些错误的认识,我们要对这些差生加强思想教育,用生动的事例提高他们的认识,让他们了解到体  相似文献   

4.
在班级管理中,班任们常说这样一句话:“抓两头,带中间。”“两头”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优生、差生”,中间自然就是“中等生”了。平时,班任接触最多的就是“优生”和“差生”了。“优生”是学习上的尖子,班级的佼佼者。所以,班任时时注意“优生”的一举一动,为他们提供一切优越的条件。“差生”是让班任最费神的学生,他们不仅学习差,纪律也不好,常惹是生非,给班任找麻烦。班任要想管好班级,首先要管住他们。因此,“差生”也成了班任经常关注的对象。而且有的差生并不什么都差,他们往往在文体活动中表现很优秀,为班级争得荣…  相似文献   

5.
普通教育是面向全体适龄儿童的国民素质教育。我们的教育目标是将年轻一代培养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又红又专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在改革开放形势下成长起来的新—代,与他们的父辈相比,有着许多长处,他们视野开阔,见多识广,活动能力强,接受新事物快。但他们身上也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特别是部分学生受商品经济的负面影响,在价值取向方面发生偏差,有的人胸无大志,不求上进;有的人无心读书,厌学情绪严重;有的人违规违纪,成为令人头痛的“差生”。这些学生人数虽不多,但影响却不小。任课教师和班主任在他们身上花了大量心血,但收效甚微。转变差生成为教育上的一个难题而困扰着学校教育工作者。  相似文献   

6.
每个学校都或多或少地存在着所谓的“差生”。“差生”包括知识方面的“差生”和品德方面的“差生”。究其产生原因,不外乎学生自身素质缺陷及教育关注的偏差两个原因。如何使这些学生尽快摘掉“差生”这顶帽子,与同学们共同进步、健康成长,这是摆在我们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下面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谈一下如何科学地“转差”。一、善于发现“差生”身上的闪光点,激发其上进心和自信心人各方面智能的发展是不均衡的,每个人都有自己擅长或欠缺的方面。所以学生某一方面差并不能说明他各方面都差,他一定有自己的长处。教师就要挖掘…  相似文献   

7.
差生更需要信任与温暖龚红武班主任最头痛的是班上的差生,他们每天都要把大量的时间花在这些差生身上。尤其是在普通中学里,差生成群,班主任常常忙得吃不上一顿安生饭,睡不上一个安稳觉。有谁能计算出,班主任每天在差生身上究竟花费了多少心血呢?!但差生不一定永远...  相似文献   

8.
转化差生是当前素质教育的一项细致复杂的重要工作,它不仅是一门艺术,也是一门科学。作为一名班主任,若能巧妙地运用“四镜”窥探差生的心理状态,全面细致地了解和研究其思想、学习、生活等规律,找出症结,“临床会诊”,就一定能产生积极灵验的效应,得到令人满意的收获。一用“通光镜”一分为二者差生。所谓差生大都是些思想素质较差或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其中有些学生身上优点和缺点明显均锋。对于这些差生,我们绝不能放任自流,应该用“平面通光镜”一分为二地看他们。对他们的成绩和优点,要充分地加以肯定,在此基础上,进行得…  相似文献   

9.
苏婷 《山东教育》2005,(1):124-124
“我是一名中等生。老师把关注的目光都投给了”差生,希望的眼神又全停留三好生身上。我们这些中等生真的很寂寞。有时候,我会有个傻傻的想法:每当我坐在孤独寂寞的角落里望着老师给差生耐心地讲题时,我真嫉妒他们!假如我也可以坐在老师旁边,老师能单独给我讲讲什么,哪怕是轻轻地问一起:  相似文献   

10.
【失落篇】 “我是一名中等生,老师把希望的眼神停留在优秀生身上,又把关注的目光都投给了差生,我们这些中等生真的受到了冷落,我们很孤独。每当老师把赞赏的目光投向优秀生的时候,我真羡慕他们;每当我望着老师耐心地和差生谈心,给差生讲题时,我真嫉妒他们!  相似文献   

11.
在二十多年的英语教学过程中,每届都碰到英语学习上的差生。怎样做好差生的转化工作,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是摆在教育工作者面前一个古老而常新的课题。一、对症下药,解心灵之“结”,树立差生学英语的信心在平时和差生谈心中,我了解到他们基础差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的是因为刚刚学英语时重视不够,导致后来跟不上班;有的虽然下了不少功夫,但方法不当,最终收效甚微;有的只是从兴趣出发,具有很大的随意性和盲目性,一遇困难挫折就丧失兴趣和信心。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差生同样具有进取心,自尊心,他们渴望进步。所以,要想转化这些差生,就得消除他…  相似文献   

12.
杨霄 《内蒙古教育》2004,(11):46-46
一、评价的出发点是发现学生的优点。每一个学生都有优点和缺点,差生也不例外。然而,长期以来,我们的许多老师,往往只看到差生的缺点,而无视他们的优点和潜能。对比,作为教师来说,能不能换一换思路呢?例如,认真地分析每一个差生的优点、缺点和特长。其实,在差生中也有一些突出的优点,比如,他们中有的性格开朗,有一定的号召力;有的头脑简单,但乐于完成老师交给的任务;有的在文体方面有特长……我们要睁大眼睛看他们的优点、闪光点、特长和潜能,并按照他们的不同特点,为他们创造用武之地,施展自己的才能。  相似文献   

13.
柳文茂 《河北教育》2002,(12):11-11
后进生即通常所说的“差生”,一般是指在某方面或某些方面表现不好或不够好,由于后天原因造成的品德行为、学习成绩或心理倾向差的学生。实际上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差生”这个词并不可取。把这个词强加于某些学生身上,是不公平的。因为每个学生身上,都有“差生”的行为,只是程度不同。有的多些,有的少些。例如,学习成绩差的学生,有可能思想品德好,团结同学,热爱劳动,关心班集体,乐于助人;有些学习成绩优秀的“优生”,学习成绩好,但可能不关心集体、不爱劳动。这就是说,表现较好的学生也有“差生”行为。前苏联的布隆斯基指…  相似文献   

14.
我国的许多学者和教师对学生班集体作好、中、差分类,将思想道德品质差和学习差的学生均视为“差生”,但对“差生”的界定并没有科学的标准。因此,有的教师把违法、犯罪的学生视为“差生”;有的教师把调皮、不听话的学生视为“差生”;有的教师把学习成绩一贯差的学生看作“差生”。我们认为,“差生”标准模糊,不确切、不科学,只会伤害一些学生的自尊心,  相似文献   

15.
我校地处边远山区,是一所农村中学,学生中差生占有一定的数量。过去,教师对这些差生抱着一种“恨铁不成钢”的态度,或是不分青红皂白训斥一顿,或是冷言冷语地挖苦一番,或者“耐心”地劝导一阵,但到头来,差生的学习成绩还是不见长进。针对这种状况,我广泛地和差生接触,发现他们中有的人是认为自己天生的榆木脑袋,不是学习的料子,就是拼上命也难把学习搞上去;还有一些人认为自己在学习上下的功夫已经不小了,学习成绩仍  相似文献   

16.
作为一名教师,工作中最难、最苦的差事就是对差生的教育工作。所谓差生就是后进生,有的表现为成绩差,有的表现为思想落后和行为习惯差,有的二者兼而有之。对于差生的教育方式多以生、冷、硬、顶和围、追、堵、截的方式为主,差生会不同程度地受到师生的冷落、漠视甚至诋毁。这样做的结果无疑会使差生更差。我们要用“天生你才必有用”、“因材施教”、“以心育人”的教育理念,对差生高看一眼,用真心去理解他们,用感情去温暖他们,用好办法去疏导他们,这样差生势必会得以转变和提高。  相似文献   

17.
对于正在成长的青少年来说,由于天资的差别,家庭环境、社会环境、以及个人努力的程度不同,势必也会有很大的差异,所以,在一个班级里,“差生”的出现和存在也就并不奇怪了。尽管他们有的学习成绩差,有的思想品质差,但他们也都是一个个喜欢美好,向往美好的人,也是我们社会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有时候尽管看起来似“不可雕的朽木”,但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不应放弃对他们做出努力和希望,应该本着对社会、对家长,对学生负责的态度,用赏识的眼光和“春风化雨”般的爱心去温暖、感化他们,使他们这些弱苗迅速补充营养,树立信心,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8.
尽管现在大家对“差生”的提法有很多异议,认为这种叫法给一部分学生人为地贴上了标签,打击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伤害了他们的自尊,于是用“学困生”来代替“差生”。叫法变了,实质并没有改变,由于家庭因素、孩子自身的发育发展等种种原因,每个班级都存在着“学困生”。有时“学困生”确实令我们教师挠头,他们有的成绩很差却不思进取,该完成的作业不完成,上课该认真听讲的时候却做小动作;  相似文献   

19.
徐超 《华章》2011,(26)
在任何学校的任何班级,总会出现我们通常说的“差生”,在班级管理中,最让人费神的是这些“差生”,我们一般都称为“后进生”,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学习成绩差、纪律散漫、不求上进,对于我们农村中学来说,他们人数不少,影响也很大.所以,如何走近后进生,帮助他们走出“泥潭”,对他们进行转化,是一个班级管理成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0.
“马太效应”是科学家罗伯特·默顿提出的,在“马太福音”第二十五章有这样两句话:“凡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多余。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在学校里,好学生倍受称赞,可以获得好的学习条件,而差生则往往受到冷遇或歧视。这是马太效应在学校教育中的反映。学校中的马太效应并不是很容易消除的,但我们可以用“教师期望的效果”来削弱它,即是说教师要抱着热诚喜爱的心情来对待差生,恳切期待他们进步,悉心帮助他们学习。这样过一段时间之后,这些差生的情况就可能发生好的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