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老子思想对太极拳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传统文化的视角,在通过对老子思想观点与太极拳特点进行分析比较的基础上,从3个方面探讨了老子思想对太极拳的深刻影响:(一)崇尚阴柔:崇尚阴柔是老子思想的一个重要特色,他认为柔弱能够胜刚强。太极拳也是贵柔化,要求以柔克刚。(二)道法自然:老子主张“道法自然”,太极拳也具有“拳法自然”的特征。(三)辩证法思想:太极拳运动,均是以圆弧运动轨迹作为基础而表现的,体现了老子道的运动是循环往复的圆圈运动的思想。  相似文献   

2.
内家拳特别是太极拳,技击的全部基点都在于启发制人,且极为精妙。“引进落空”也好,“借力打力”也好,“四两拨千斤”也好,“沾连粘随”也好,都是待对手率先攻击,然后顺势后发制人。内家拳后发制人的理论所本,是老子“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柔弱胜刚强”的原则。坚持“后”的状态,和崇阴、法水、贵柔、守雌以及尚下、尚退等一样,都是这一原则的运用和发挥。按老子的说法,事物总要在走到极点后向反  相似文献   

3.
道家哲学思想对太极拳理论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武术是中国的传统化,其中太极拳理论的形成是以道家哲学思想为基础,其拳理拳论、风格特点和价值取向,处处体现道家“依乎天理,顺其自然”的哲学思想和“虚静,守寂不争,为而不持”的精神境界及“贵柔守雌,柔弱胜刚强”的道家风度。道家哲学思想是太极拳哲理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
老子,我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所著《老子》一书,提出"道"的思想,含有丰富的辩证法。太极拳乃中国武术之精华,在其漫长的发展过程中,汲取了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中国古典哲学的精华。老子思想的精髓:"道"、尚弱守静和柔弱胜刚强三方面对太极拳的理论体系、外形动作和技击原理三方面产生了巨大影响。文章希望能够通过对以上三点的分析论证,为太极拳习练者深化认识太极拳的特征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5.
胡鸿章 《武当》2004,(11):44-47
(2)守弱和守朴 守弱,弱者柔弱。老子说:“抟气至柔,能婴儿乎?”传统解释此经文时通常说:“你能让你的抟气炼得像婴儿一般柔弱吗?”其实不然,老子是在阐述他的命功。婴儿不是指世俗的赤子,而是指“道”的粒子凝成的“圣婴”,即命宝金丹。故老子是说:“你把抟气炼得至柔了,果然也是好事,可是你能否让他凝成命宝  相似文献   

6.
从中国传统文化的视阈看传统文化与足球风格的融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深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与足球风格的关系,探讨二者结合点,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在分析足球风格与传统文化关联性的基础上,列举了巴西、德国、日本3国传统文化与足球风格融合的成功案例,并提出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中庸之道"与攻守平衡、"善守御"与快速反击打法、"柔弱胜刚强"与控制球打法3方面的融合。  相似文献   

7.
柔力太极球运动是一项新兴研发的具有中国传统文化内涵的运动项目,本文阐释了柔力太极球运动所蕴含的道家哲学思想,特别是《道德经》中的思想智慧,得出以下研究结论:(1)“反者道之动”的主旨是“反其道而行之”,是道家高明的思维方式,柔力太极球运动主动迎球、欲进先退、上下相成、左右相照的运动方式正以此为思想根源;(2)“柔弱胜刚强”是“反者道之动”的具体体现,是道家独特辩证法的体现,这正是柔力太极球运动以柔化力、以柔克刚的运动行为的思想根源;(3)道家哲学以“无为”为方法论的总原则,其最终目的却是“有为”,即“无不为”,柔力太极球运动的每一个技术动作的接球引化都完全顺着球的运行趋势同向而行,继之根据人体运行趋势完成抛发,这种通过依道而行、顺势而为的运动方式来战胜对方的思想根源正是道家哲学的“无为而无不为”;(4)道家哲学的起点是“无”,经过一个否定之否定的发展过程,最终还要回归于“无”,即“复归于无极”,这正是从事柔力太极球运动所追求的最高境界“以无胜有”“空灵无我”的思想根源。  相似文献   

8.
武道珍言     
《武当》2011,(9):1
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万物草木之生也柔弱,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强则不胜,木强则折。强大处下,柔弱处上。——老子十三势者,拥捋挤按采挒肘靠,此八卦也。进步、退步、左顾、右盼、中定,此五行也。合而言  相似文献   

9.
太极拳虽然讲究阴阳平衡,刚柔相济,但某些传人过分强调柔弱胜刚强、小力打大力、四两拔千斤等理念,在理论与实践上都出现了片面性的不良影响。本文愿就这方面的认识与太极拳爱好者商榷,以期共同提高。一、关于偏阴偏阳道家哲学认为,"一阴一阳之谓道,偏阴偏阳之谓灾","孤阴不生,独阳不长"。刚是阳的象征,柔是阴的表现,刚与柔是一对矛盾的两个方面。没有刚,就无所谓柔;没有柔,刚亦无法存在。二者相生相  相似文献   

10.
太极拳与伦理哲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姜智 《中华武术》2002,(7):28-29
一、从太极拳修炼的“运劲之功夫。先化硬为柔”,从“柔”之属性析老子“无为而无所不为”的无为人生。太极拳起步修炼要求人们全身放松,内心清静,以柔软的姿势去原有的拙劲、蛮力。通过这个“柔”的手段“无欲以观其妙”(老子言),太极拳以“无欲”的方式,求它的最高境界,其实人间万象也是如此。  相似文献   

11.
胡鸿章 《武当》2000,(5):49-50
《道德经》之训诂释译的著述,历代络绎不绝,至今仍在翻新。20世纪50年代曾有一次解评《道德经》的争辩,按王力当时的见解认为,“现在有人说:‘如果他认为老子是唯物主义的,那么他注释的老子就是唯物主义的老子,如果他认为老子是唯心主义的,那么他注释老子就成了唯心主义的老子’”(《龙虫并雕集》)。《道德经》怎能任意解释呢?诚如明&;#183;憨山释德清所说:“搜诸注释,皆以己意为文,若与其角,则其义愈晦……是以注乃人人之老庄,非老庄之老庄。”(《老子道德经解&;#183;序》)愈注离老子的原意愈远了。  相似文献   

12.
傅京生 《收藏》2006,(12):42-43
袁武先生是一位处理画面黑、白、灰“视觉交响”效果的高手,仅以他的《老子出关》和《羲之爱鹅》中的“灰调子”为例,即可见出他的匠心独运之高妙——画作中,有以泼墨法表现的大块的“灰调子”,如《老子出关》中的天上的云,《羲之爱鹅》中的芭蕉;也有以淡墨通过一笔一笔的色勒构成的“灰调子”,  相似文献   

13.
趁火打劫     
原文:敌之害大,就势取利,刚决柔也 译文 敌人遭受到大灾难或处于严重危机时,就要趁势对其采取武力去夺取胜利,这往往是强者迅速击败身处厄境之敌的最佳策略,也就是刚强取决于柔弱的道理。  相似文献   

14.
孔德 《武当》2014,(11):51-52
(接上期)第六十八章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争〕,善用人者为之下。是谓不争之德,是谓用人之力,是谓配天,古之极。【释解】在本章开讲之前,我们先要讲讲老子在本章首句所讲到的“士”。本章首句说,“善为士者不武”,显然对“士”是赞评有加的。而后三句“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善用人者为之下”,虽然不再用“士”,但意思显然是与“士”相关联的。  相似文献   

15.
王立则 《收藏界》2013,(2):116-117
倔强,词典释为:“性格刚强不屈,坚持自己的想法和做法,不为外力所改变。”  相似文献   

16.
段嵘 《围棋天地》2006,(16):88-89
象眼尖穿忌两行,飞柔制劲。飞笼柔弱之处,劲处可敌其劲。 马步镇逼常单跨,软扳硬冲。有弊扳以避后,无病冲而图长。 以上棋谚,说的是“刚”“柔”“软”“硬”,围棋干变万化,需要顺势而为,“刚硬”未必有力,“柔软”也不等于懦弱。[编者按]  相似文献   

17.
老子思想的哲学理论基础,是围绕“道”而展开的。在以客观规律为内涵的“道”的基础上,“自然无为”是老子管理思想的核心,自然无为和辩证管理思想的结合衍生出了具有老子特色的管理思想和管理艺术。“无为而治”不是消极的不作为,而是为了实现“无为而无不为”。无为而治的管理想想,包含丰富的合理内涵,对于政府管理领域具有重要的现代意义。  相似文献   

18.
许银川1993年折桂封王后的两年间,经过各种大赛战火的洗礼,使他的比赛经验、心理素质以及棋艺水平均得到了磨炼与提高。在上海以5胜2和首捧“嘉丰房地产杯”、在哈尔滨以2胜5和巧揽“高科杯”、在广州2胜4和卫冕“五羊杯”、在桂林4胜3和勇夺“银荔杯”。昔日的“少年姜太公”已经跃升为一名万众瞩目的巨星,与他的师兄吕钦并称为“岭南双雄”而扬名天下。  相似文献   

19.
吉尼斯     
得分之最:44分“大狗”格伦·罗宾逊雄鹿126:118股子弹篮板2最:27个巴克利火箭94:89胜凯尔特人三分球之最:7个热队南斯拉夫球星丹尼洛维奇热队99:75胜尼克斯新“三双”:安东尼·马森黄蜂队前锋14分、10个篮板、10次助攻黄蜂97:89胜超音速最低谷分:魔术队以57:84负于骑士队差距最大:步行者以门7:80胜灰熊47分最差球队:奥兰多魔术队,没了哈达威5战皆负最佳教练:丹尼·安吉,太阳队主教练,在门连败之后接任,成绩为4胜2负。最差球员:罗德曼,公牛队输的3场都和他的情绪有关。吉尼斯…  相似文献   

20.
中国古代儒家、道家学说中有着丰富的和谐思想。孔子的“以德治民”、孟子的“民为贵”、老子的“自然和谐”、“无为而治”都充满了和谐思想。儒家道家学说中的和谐思想既有积极意义,也有消极影响,对今天构成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无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