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郭天民图书封面设计中的色彩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乐 《东南传播》2011,(3):106-107
封面设计在书籍装帧设计申占据着举足轻重的位置,而封面的色彩又是各种视觉元素中的重要内容.色彩使图书具有强烈的视觉识别特征,它往往超越了图案和文字,是人们对事物的第一反应,影响人们对图书的第一印象.郭天民的封面设计作品频获嘉奖,在业界享有盛誉.本文旨在通过分析郭天民封面设计中色彩的运用,发掘规律,为封面设计者和图书编辑提...  相似文献   

2.
对设计中的误导现象辨析方楚娟图书的封面是图书的外部形象,是引导读者的第一媒体。在整个图书出版过程中起着不可缺少的作用。但它又具有从属性,受到图书内容以及编辑、作者、发行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因此,在书籍装帧过程中,各方面的因素往往对图书封面设计起着或大...  相似文献   

3.
科普图书封面设计要突破传统设计的刻板印象,增强图书封面的生动性和吸引力。色调、文图、装帧是图书封面设计的关键要素,不同要素的完美契合能够实现好的视觉效果。主题创意就是在这些要素基础上融入科普图书主题内容,以适洽的方式和全新的思路呈现出来,以增强科普图书的魅力。  相似文献   

4.
现代图书装帧设计是一个整体设计的概念,是决定图书结构和形态的手段.它包含了图书的开本大小、纸张材料、印刷方法、装订形式以及封面、环衬、扉页和正文版式等设计.图书装帧中具有决定影响和最重要作用的还是图书的封面设计.一方面,图书封面给予读者的是最初、也是最直观的印象,除了图书内容之外,封面是引起读者购买图书欲望的最重要的因素,也是能够给读者留下长久印象的因素;另一方面,封面也是设计者最能充分发挥艺术想象力、施展艺术才能的园地.  相似文献   

5.
封面,是图书的"脸",这张"脸"的美丑,反映了图书的内在与格调,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图书的命运.除美丑的判定标准之外,对这张"脸"的评价,还有其特定的行业标准.也就是说,图书的封面,不但要设计得美观,还要符合图书的产品特性,遵从图书行业的规范,才算是"能出来见人的脸". 对于封面设计者来说,往往更多关注的是封面的美丑,或者说封面是否吸引读者,而对封面是否合乎标准,处理是否妥当并不在意,有的封面设计者将行业规范视为束缚封面设计的枷锁,为了眼前的小利而置之不顾,更有甚者,为了使封面抓人眼球,施展各种手段,不惜将良知也抛在一边.这是对读者极大的不尊重,也是对图书的不敬.  相似文献   

6.
图书封面的字体设计是一门独立的艺术,在封面设计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文章以民国时期书刊封面字体设计为例,从以丰富多彩的字体进行封面设计,字体与图像组合进行封面设计,字体与封面材质、工艺结合进行封面设计三个方面,对字体艺术在书刊封面设计中的运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荣西 《出版广角》2021,(10):56-58
现代社会,读者的阅读水准不断提高,这就要求图书封面设计和图书内容必须达到"内容与形式相统一",以适应纸媒和互联网的双重要求.封面设计者在展现医学类图书严谨和特殊性创意时,既要深化医学图书的意境美感,也要拓展意象空间.封面设计者应主动赋予封面主题现代化表达,达到瞬间抓住读者视线,提高读者的阅读兴趣,促使读者切实感受到知识获得感.  相似文献   

8.
黄秀琴 《出版参考》2015,(15):56-57
得细节者得天下,对管理者如此,对图书编辑也是如此.行业成就未必靠"大事",信息时代"细节"决定成败,同样细节做好了,图书的生命力就强了. 一、细节小影响大 在编辑图书的过程中,细节不仅包括字词句标点符号,同时还包括书名、版式设计、封面设计、字体字号、用纸类型、封面装帧、出书时机以及印刷环节等.只有这些细节处理好了,图书编辑才有可能取得成功,图书存活的周期才有可能更长.  相似文献   

9.
正中国当下更多的美术编辑都还是具有较高的艺术理想,他们所面临的困惑实际上和很多出版人所面临的困惑别无二致。记得有一年,王立群先生在他的博客里义愤填膺地贴出了两本图书的封面:一本是他的新书《大风歌:王立群讲高祖刘邦》;另一本是《大风歌:刘邦是怎样炼成的》,作者署名乌龟道人。从封面的颜色、构图等封面设计因素看,后者显然借用了前者的艺术创造。在图书内容同质化的今天,我还想从艺术创作的角度来谈一谈图书封面的设计,因为我相信,中国当下更多的美术编辑都  相似文献   

10.
丁玉娴 《今传媒》2023,(5):74-77
图书的封面设计是涵盖材料、技术、艺术等领域的综合性文化创意活动。大部分图书的封面设计方案主要由出版社的美术编辑以及专业设计公司负责,也有一小部分图书的封面设计是由编、著者自己提供方案或成品。作为图书封面设计的管理人员,因为图书封面设计的来源复杂,在符合出版规范的前提下,如何一以贯之地保证设计的水平和质量,是管理人员必须面对的一个现实问题。本文从图书封面设计的质量、版权、周期、用户管理等方面,对图书封面设计管理工作进行了阐述,并提出了相关策略,旨在为提高图书封面设计管理工作水平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詹蔷 《编辑之友》2010,(11):84-86
装帧设计是增强书籍关注度,进而促进销售的重要手段之一.封面设计则是图书装帧设计中最为重要的一环,是视觉设计的"急先锋".封面设计不仅是内容的外在体现,也是刺激读者购买的广告手段,应做到内容和形式的高度统一.青春文学作为目前图书市场的重要力量,其封面设计风格形式多样、各有长短.怎样的封面装帧有利于青春文学将内容最大程度的外在化,从而带动更大的购买热潮,值得探讨.  相似文献   

12.
刘凯 《出版参考》2013,(12):29-30
封面,是图书的"脸",这张"脸"的美丑,反映了图书的内在与格调,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图书的命运。除美丑的判定标准之外,对这张"脸"的评价,还有其特定的行业标准。也就是说,图书的封面,不但要设计得美观,还要符合图书的产品特性,遵从图书行业的规范,才算是"能出来见人的脸"。对于封面设计者来说,往往更多关注的是封面的美丑,或者说封面是  相似文献   

13.
图书封面体现了设计者对图书内容精神的深度把握,也是设计者自身思想世界的自然呈现.在数字化技术主导的“读图时代”,图书封面审美迫切需要一场范式变革,图像学为这种变革提供了重要的理论范式.图像学视域下的图书封面审美,通过“历史的重构”和“方案的重建”两条路径,重新构建起图书封面设计的图式网络,力图回到作品本身而实现对图书封面的整体解读.  相似文献   

14.
黄爽亮 《出版参考》2023,(7):71-72+82
书名设计对图书封面的作用不可忽视,它是封面设计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成功的书名设计不但可以准确地传达图书的特性,优化图书封面,而且还能给读者带来视觉的愉悦,让封面阅读成为美的享受,提升图书的吸引力和竞争力。为了提高书名设计水平,使图书封面获得良好的视觉传达效果,本文从书名设计中常见的问题入手,对制约和影响书名有效性的因素进行了分析与探索,结合成功的书名设计案例的表现手法,提出书名设计要以图书内容为本,传承与创新相结合,让美的书名为图书封面增添光彩。  相似文献   

15.
书是设计出来的如果你在中青社美编室工作一段时间,就会发现他们对图书编辑出版全过程的参与程度,远比我们想象的要深入得多、广泛得多。他们早已改变了美术编辑坐等文字编辑发稿通知再设计封面的被动局面,而是从确定选题、了解了书稿内容,便开始参与书籍的形态的策划。这种策划不只是局限于封面设计,而是对书籍编辑出版过程的广泛参与,从开本、装帧规格、出版形式、内容构成、文字与图像的配置、全  相似文献   

16.
郑晓 《出版广角》2015,(14):84-86
本文以笔者参与编辑设计的"第二届'紫金奖'文化创意设计大赛作品集"系列图书为例,结合实践总结方法,尤其是在封面主题图像的精准定位和优质呈现上,对纯粹的封面设计进行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7.
对图书而言,封面是展示给读者的第一要素.封面如同人的衣饰,可以从中读出很多东西.但是,一个成功的封面设计,不仅仅是让读者欣赏的,其实用性也占据相当重的分量.如何使二者和谐统一、相辅相成,是每个计算机图书封面设计者都需要考虑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对图书而言,封面是展示给读者的第一要素.封面如同人的衣饰,可以从中读出很多东西.但是,一个成功的封面设计,不仅仅是让读者欣赏的,其实用性也占据相当重的分量.如何使二者和谐统一、相辅相成,是每个计算机图书封面设计者都需要考虑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出版社重视图书的装帧设计,不少精装书还外加包封,这是一种讲究的装帧形式。包封亦称护封,目的是用以保护书籍和起美化的作用,包封也印有书名和卷次、著译者、出版社,以及介绍内容的宣传文字等。这种装帧在国外出版的精装书也是很普遍的。图书馆入藏时往往将包封取下后上架(将包封上的宣传文字或作者简介剪下后贴在封面背面)。因此,这种装帧的封面设计仍是不能缺少的(至少在书脊或封面上要印上书名、作者)。 近时出版的一些硬纸(不是硬板纸)封面的图书也用了包封(因为没有与封面粘在一起),也许是一种改进。然而设计者往往只注重包封设计,而忽视了封面设  相似文献   

20.
本文结合校对实践,详细总结了图书封面校对的工作重点;强调校对时应着意封面内容与扉页、版权页内容的一致性,以及对封面设计规范化的校对要点;提出出版流程中应对付型校样和封面同时进行终校的建议,以确保图书封面零差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