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碳还原氧化铜实验的探讨安徽省肥东一中李克森在做初中化学H2,C和CO还原氧化铜的三个实验中,难度较大的要算碳还原氧化钢了。针对这个实验,我们在选择无定形碳的种类、温度、装置及碳与氧化铜的质量比等方面进行了精心的探讨,得到该实验最佳效果的适宜条件。现将...  相似文献   

2.
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由化学方程式计算,碳与氧化铜的质量比是:且:亚3,在实际操作中,教学参考书介绍此比例限制在1:(9~13)的范围,但经过本人反复的实验测试比较,我认为碳与氧化铜在实验中的最佳质量比的范围应为1:(10~12)。通常用普通试管进行加热,需4~5min,且还原产物中较难看到红色的钢生成,我将普通试管底加热吹薄,提高了反映速度(迅速提高反应物的温度),使该实验只需1~2min即可完成,且效果非常明显。碳还原氧化铜实验的改进@王兰$贵阳市第十四中学!550002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碳还原氧化铜微型实验的装置、方法和实验条件,并利用数理统计的方法探索了碳还原氧化铜的最佳条件。  相似文献   

4.
1.己知酸性条件下有如下反应:2Cu~+=Cu~(2+)+Cu.由于反应温度不同,用氢气还原氧化铜时,可能产生Cu或Cu_20,两者都是红色固体.一同学对某次用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所得的红色固体产物作了验证,实验操作和实验现象记录如下:  相似文献   

5.
1前言碳的还原性是碳的重要性质之一,教材中是用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来证明碳具有还原性,反应化学方程式:  相似文献   

6.
铁粉能加快碳与氧化铜反应的速率。利用有防风罩的酒精灯加热研细并混合均匀的碳粉、氧化铜粉末及铁粉,可快速把实验做成功。  相似文献   

7.
“用木炭还原氧化铜”和“用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两个还原实验虽不太复杂,但却不容易得到理想的效果。笔者对这两个实验作了改进,使实验现象明显,并容易得到成功。一、“用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实验这个实验用木炭还原氧化铜,要求看到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把试管里的粉末倒在纸上,可以看到游离态的铜。但是按照课本上介绍的实验方法,混在炭粉里的铜不容易看清楚,可以用以下两个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1.取一干燥的试管,先在试管内加入一薄层碳粉,然后将氧化铜粉末用摺叠的小纸卷盛好,倾入试管内,抖动试管,使氧化铜粉末均匀地覆盖在木炭  相似文献   

8.
木炭还原氧化铜实验是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中关于碳的还原性的实验,通过该实验的演示,学生可掌握其反应原理,初步了解还原性、氧化性的概念,为高中氧化还原反应的学习打下基础。经过实践和分析,该实验存在现象不明显、实验效果欠佳等问题。一是使用普通酒精灯加灯罩的方法不能达到实验所需的高温;二是未指明氧化铜与  相似文献   

9.
为解决木炭还原氧化铜实验存在的不足,在总结文献资料相关方法的基础上,探究木炭还原氧化铜实验的最佳反应条件.使用自制的高活性木炭粉,以酒精灯为热源,在传统的固固加热装置中进行木炭还原氧化铜的比较实验,使操作简便,实验现象明显,成功率高,有良好的课堂演示效果.  相似文献   

10.
1 前言 碳的还原性是碳的重要性质之一,教材中是用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来证明碳具有还原性,反应化学方程式: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实验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讨论了酸性溶液中亚硝酸根在玻碳电极上电化学还原是由前置化学步骤控制(CE)的电化学反应,对此反应机理,可以使用碳纳米管粉末微电极增大电极表面而加快亚硝酸根的电化学还原反应.  相似文献   

13.
以N-甲基咪唑和氯乙醇、聚乙二醇为原料,合成出含羟基的小分子离子液体.然后接枝到聚环氧氯丙烷上,制备得到一类长侧链的聚醚离子液体.考察了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和反应物配比对聚环氧氯丙烷接枝率的影响;用红外光谱和元素分析对聚醚季铵盐结构进行了表征.较佳工艺条件为:摩尔比n(PECH):n(离子液体)=1∶1.5,反应时间6小时,反应温度为70℃.  相似文献   

14.
利用XRD,TPR和活性评价等手段,研究了NiO/γ-Al2O3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对CH4与CO2转化制合成气催化活性的影响.在本实验条件下,采用浸渍法和焙烧温度为400℃制备的NiO/γAl2O3(ω=0.113)催化剂,在反应温度为750℃和空速为2500h-1下,对CH4和CO2重整反应会显示良好的催化活性.本文还对催化剂抗积炭性能作初步讨论.  相似文献   

15.
研究金刚石砂轮磨削单晶硅片时的表面磨削温度 .针对平形砂轮和杯形砂轮两种不同平面磨削方式所产生的表面磨削温度特点进行了比较分析 .对砂轮粒度和磨削深度对这两种平面磨削方式的表面磨削温度的影响进行了试验研究 ,得到了一些有意义的试验结果和结论  相似文献   

16.
综述了近期固相研磨合成反应方面的一些新进展和典型反应类型,并讨论了固态研磨反应的机理和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7.
以CaCO3 和CaHPO4 ·2H2 O为原料 ,研究羟基磷灰石合成过程中混合料在水介质及高速球磨条件下发生的机械化学作用 .混合料球磨 1h可合成结晶良好、含碳酸根及磷酸氢根的羟基磷灰石 ,其化学组成与由骨水泥水化而成的羟基磷灰石相同 ,颗粒呈球状或短棒状 ,粒径分布范围为 2 0— 10 0 nm .  相似文献   

18.
研究采用机械力化学技术制备了吸附性能良好的活性炭。试验采用Plackett—Burman(PB)实验设计和Box—BehnkenDesign(BBD)设计法对影响活性炭碘吸附值的6个条件进行筛选优化。PB实验设计与统计学分析表明酸屑比、研磨时间、活化温度、磷酸浓度是影响活性炭碘吸附值的四个关键因素。以碘吸附值为响应目标,对四因素进行BBD设计,并经响应面法优化分析得到影响活性炭碘吸附值的二阶模型,确定了机械力化学技术制备磷酸活性炭的较优操作条件为:酸屑比2.00,研磨时间22min,活化温度406℃,磷酸浓度20%,活性炭的碘吸附值达1195.23mg/g。  相似文献   

19.
固相反应制备纳米氧化铜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CuCl2·2H2O、Cu(NO3)2·3H2O与NaOH为反应物,在室温下通过固相化学反应合成CuO纳米粉体的两个反应体系,用透射电镜(TEM)和X射线衍射(XRD)对产物的组成、大小及形貌进行表征.结果表明:经室温固相化学反应所制得的CuO为单斜晶纳米CuO.另外,还从研磨方式、反应配比、反应体系、分散时间、及表面活性剂用量等方面对影响产物粒径大小及分散性的因素进行了探讨以下为所得结论的简要介绍:①反应速度是影响粒径大小的主要因素;②反应配比对产物的均匀程度及分散性有影响;③超声波分散可改变颗粒的分散程度;④表面活性剂的加入对改变颗粒的分散性有明显作用,其用量对粒径大小的影响存在最佳值.  相似文献   

20.
以石灰、磷石膏为主要激发剂,采用化学激发、水热激发、机械磨细三位一体的粉煤灰活化处理方法能显提高低等级粉煤灰的早期及28天活性.在这种方法处理的粉煤灰中加入少量的减水剂可制备高品质、高掺量、低成本水泥混合材,掺量为40%、50%、60%时,可分别配制52.5、42.5、32.5级粉煤灰水泥,并能增加水泥石的致密度,降低孔径和孔隙率.也是优质的混凝土掺合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