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梅兰芳(1894-1961)这个名字与中国京剧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报刊上曾经提出过这样的问题:20世纪没有梅兰芳,中国京剧会是什么样了?梅兰芳一生致力于京剧艺术并同其他京剧老一辈艺术家合作编演了《霸王别姬》、《西施》、《洛神》、《宇宙锋》、《太真外传》、《凤还巢》等十余出精彩纷呈、流传至今的梅派名剧,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梅兰芳表演体系。梅兰芳作为京剧艺术的一代宗师,他的表演和艺术创作反映了中国传统古典艺术的思想原则,其辉煌的艺术成就不仅影响和培育了几代戏曲表演艺术家,而且以梅兰芳为代表的中国戏曲表演体系已成为…  相似文献   

2.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江泽民,于1994年12月27日在纪念梅兰芳、周信芳诞辰100周年时在中南海怀仁堂举行的座谈会上发表讲话,倡导弘扬民族艺术,振奋民族精神,江泽民说,京剧是我们民族艺术的瑰宝。新中国成立以后,梅兰芳、周信芳等一代京剧艺术家继往开来,推陈出新,使  相似文献   

3.
1994年年底,在中国纪念梅兰芳、周信芳诞辰100周年的盛大纪念活动中,被誉为“新中国第一大青衣”的杨秋玲与荣获“梅兰芳金奖”的李维康,粉墨登场,主演了《凤还巢》、《四郎探母》、《杨门女将·探谷》、《蝶恋花·古道别》,让人一睹两位从梅派艺术中吮吸营养的女京剧艺术  相似文献   

4.
京剧名角     
《滇中文化》2007,(4):52-53
梅兰芳、程砚秋、荀慧生,尚小云,是我国京剧旦角;行当中四大艺术流派的创始人,被誉为“四大名旦”。  相似文献   

5.
梅兰芳是中国杰出的京昆旦角表演艺术家,享有国际盛誉的戏剧大师.他在50余年的舞台生涯中,勇于革新,精心塑造了众多优美的妇女艺术形象,积累了大量优秀剧目,发展了京剧旦角的表演艺术,形成了一个具有独特风采的艺术流派,世称梅派.他与程砚秋、尚小云、荀慧生并称“四大名旦”.他还是最早将京昆艺术推向世界舞台的先行者.梅兰芳的艺术成就,在中国戏曲艺术史中占有承前启后的显著位置,成为中国戏曲艺术体系的代表和标志.  相似文献   

6.
上海市戏曲学校优秀的京剧梅派青衣教师。生于安徽桐城,少年时期就酷爱京剧,初学老生,入复旦大学就学后改学青衣,担任复旦大学京剧社的总干事,礼聘了当时富连成科班老前辈梁喜芳、律喜云来社任教。1928年他在学校体育馆初演“玉堂春”,因嗓音酷似梅兰芳,响堂和力度胜似尚小云,使内外行大为震惊。1930年毕业后,在南京盐务署任文职,1932年秋天与著名国画家谢稚柳联袂北上访梅,由同学引见,到北京梅宅拜访,梅兰芳与他一见如故,相见恨晚。  相似文献   

7.
“梅兰芳金奖大赛”是当前中国艺坛一次高水平的大赛,是继两年前纪念徽班进京200周年演出之后,中国京剧界又一次盛大的活动,是当代京剧艺术家和数以千万计的热爱京剧艺术的观众共同创造的一幅杰作.它将在中国京剧艺术发展的历史上留下辉煌的一页.京剧,是中国的国粹,是5000年灿烂的中华民族文化在舞台上的缩影和结晶.以梅兰芳为代表的中国京剧艺术家,不倦地吮吸着丰厚的民族传统文化的营养,不懈地吸收着中国戏曲艺术800多年积累的精华,经过几代人的艰  相似文献   

8.
刘长耽二L;uCh。ngyu辛维赝’Winners of Met Lanfang GoldenAwardCompetition InFe*。l产Char。cters Category杨淑泻Yang ShuruiWinners of Mel【anfang Golden Award CompetitionIn Female Characters Category梅兰芳金奖大赛——旦角组获奖者  相似文献   

9.
赵珩 《世界文化》2012,(6):38-39
清代的营业性演出和戏园同治、光绪前后,是京剧走向鼎盛的时期。我们今天常常说戏剧演出的行当有生旦净末丑,但在清末的时候,主要是以生角挑梁,没有以旦角挑梁的。真正说到旦角挑梁,还是在梅兰芳以后,因此,就出现了所谓前三鼎甲、后三鼎甲之说。前三鼎甲就是程长庚、余三胜、张二奎,后三鼎甲是谭鑫培、孙菊仙和汪桂芬。当时北京舞台上可以说是名家荟萃,各个行当都有顶尖出色的人物,世代相传,如杨小楼就是杨月楼的儿子,梅巧玲则是梅兰芳祖父,所以说京剧的繁荣和家族的传承有很大关系。  相似文献   

10.
最负盛名的中国京剧艺术大师梅兰芳先生(1894-1961),在数十年的艺术生涯中,从艺术到为人等各个方面,都让戏曲界内外的人敬服。总括他的德艺双馨,可分为以下几方面。艺术上真知灼见艺术家,多是精心于改进革新,从不保守的;否则成不了艺术家,更难成为一个艺术流派的创始人。梅兰芳先生不仅具有艺术家这样的共性,而且在艺术见解方面更有独到之处,在改革创新方面先人一步。所以梅先生的艺术,可以代表中国的京剧艺术乃至整个戏曲艺术,可以形成体系。早年,京剧没有时装戏,梅先生于1913年起便相继演出了根据北京实事编写的时装戏《…  相似文献   

11.
(1953年3月苏联戏剧界人士为梅兰芳访苏演出举行的座谈会发言纪要[续完])A·塔依罗夫:我觉得,对于我们来说,极其重要、极其珍贵的是我们看到了,一切关于中国戏剧的通常观念,如关于戏中的程式化,关于戏中布景和象征性的动作等,所有这些仅仅是一个庞大体系的细节,而其本质完全在另外方面.  相似文献   

12.
72岁的张君秋是我国京剧艺术界硕果累累的老艺术家.他工青衣(京剧中的女角色),男演女.在1990年,年已古稀的张君秋竟在纪念徽班进京200年演出的开幕式上,扮演了一位三国时期(公元220—280)新婚燕尔的年轻郡主孙尚香,被中国观众当作一件隆重的盛典来对待.早在1919年,著名京剧艺术大师梅兰芳首次出访日本,继而访美、访苏,已经把京剧男旦特有的婀娜身段、俊美的扮相、美妙的歌  相似文献   

13.
为配合2008北京奥运会,体现“人文奥运”精神,营造和谐欢乐的社会氛围,文化部于3~10月,在北京、青岛、上海、香港等6地组织奥运重大文艺演出活动。上海《中华鼓舞·龙之声》、芭蕾舞剧《花样年华》、话剧《商鞅》、越剧《红楼梦》、儿童剧《田螺姑娘》、昆剧《班昭》、京剧《孙悟空大战盘丝洞》7台剧目受文化部邀请分别在北京天桥剧场、梅兰芳大戏院等剧场演出。  相似文献   

14.
北京市戏曲学校是一所培养中国戏曲艺术人才的专科学校,于1952年在著名京剧艺术大师梅兰芳等人积极倡导和扶植下建立.40年来,它继承了戏曲“科班”的训练传统,并积极吸收现代教育科学化、系统化的教学方法,形成了一整套独具特色的管理体制和训练模式,在培养戏曲艺术人才方面做出了突出的贡献.自50年代起,该校先后开设了京剧、昆曲、评剧、曲剧、杂技、木偶、歌舞以及舞台美术设计等专业,为社会输送了1700余名各类舞台艺术人才;其中重点学科的京剧表演专业,就培养了500余名毕  相似文献   

15.
一对儿真人般大小、神采熠熠、栩栩如生的京剧人形——项羽和虞姬,作为京剧大师梅兰芳代表剧目《霸王别姬》中的主要人物,由天津钟鸣京剧人形创作室制作完毕并被运往德国第二大海港——不来梅市,于中国“狗年”春节之后在其修葺一新的“海外博物馆”进行展示。其实,此番并非京剧人形首次踏出国门。自这一艺术品种面世以来,便先后在波兰、巴西、捷克、德国、日本等国家轮番展示.所到之处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和极大兴趣。所不同的是.这次赴德国的展示属于永久性“定居”。  相似文献   

16.
京剧旦角,著名表演艺术家。原名焦淑贞,又名李雪莹,满族。出生北京。1933年考入北平市私立中国高级戏曲职业学校,师从王瑶卿、吴富琴、律佩芳、尚小云等学戏,工旦角。与侯玉兰、白玉薇、李玉芝并誉为“四块玉”。1940年毕业后组织“如意社”,自任社长并担任主要演员。1941年春节首次来沪演出,连演36天,场场爆满。此后拜赵桐珊、梅兰芳、苟慧生、于连泉等为师。1942年起,先后参加马连良的“扶风社”、李少春的“起社”和周信芳的“移风社”,  相似文献   

17.
北京,人杰地灵,是一个历史悠久而朝气勃发的美丽城市。雄踞燕山群峰的长城与拔地而起的现代建筑群遥遥相望,起源京郊纵连五大水系的古运河与四通八达的高速公路相依为伴,金碧辉煌的紫禁城以及星罗棋布的王府、园林、寺庙、皇陵等历史遗迹与五光十色的繁华街市交相辉映。这块神奇的土地曾哺育了曹雪芹、鲁迅、梅兰芳、齐白石、老舍、曹禺等许多蜚声中外的文化名人。深厚殷实的历史底蕴、精美丰饶的历史文化遗存、极富魅力的京味文化神韵、对世界优秀文化的强劲吸纳力、时代变革和首都地位赋予文化自身的旺盛生长力以及众多高水准的文化机…  相似文献   

18.
1995年初冬,海河之滨的天津城笼罩着浓郁的京剧艺术氛围,街头悬挂的形形色色京剧脸谱展现出国粹风采,6家剧院连台好戏锣鼓喧天,海河两岸沿线搭台的票友清唱、彩唱引来戏迷云集,与京剧相关的展览与联欢热闹非凡,构成了一条色彩斑斓的京剧风景线。这座古时“天子之津”的华北名城迎来了中国京剧史上空前的盛大节日——首届中国京剧艺术节。这是200年前徽班进京孕育出京剧以来的一次展现京剧艺术风采的盛会,是继1990年举行的纪念徽班进京200周年活动、1994年底到1995年初举行的梅兰芳周信芳诞辰100周年纪念活动之后的又~次振兴京剧的重…  相似文献   

19.
最初的渴望开在梦中的枝头闪烁玉石的光泽新月初升的时刻淡淡柔光洒满芬芳的梨园历史厚重的石门被开场的锣鼓嘭嘭敲开浣沙的西施与醉酒的贵妃多情的白娘子和惨烈的虞姬纷纷复活于现实的舞台柔软的巾帕抖落梅的暗香纤细的指尖挑起兰的飘逸唱、念、做、打间一段段凄美的故事被你演绎得潸然泪下或急或缓的台步能丈量出历史的长度吗于悲喜交加的剧情中深深感悟人生如戏戏如人生张馨月艺术简历:北京京剧院梅兰芳京剧团主要演员之一。工青衣、花衫,宗梅派。1997年拜梅葆玖为师,在梅派表演艺术上有更进一步的提高;1998年考入中国戏曲学院表演系,先…  相似文献   

20.
丹钦柯(会议主持人):我想,还是由我们尊贵的客人先开始吧!(鼓掌)梅兰芳:我要感谢在座的各位,使我有机会来莫斯科,并有可能在这里演出.我要感谢热情友好的接待.我特别高兴的是,今天诸位相聚一堂,谈一谈对我们剧团演出的印象,提些宝贵的意见,以便今后能加以利用,并根据我们在莫斯科的见面,力求有所创新.(鼓掌)丹钦柯:对于我们来说,最珍贵的是看到了中国舞台艺术最绚丽多彩、最精湛完美的体现,也就是中国文化给全人类文化所带来的最高雅、细腻、精美绝伦的艺术.中国戏剧就其准确性、鲜明性来说,是以其完美的、绝妙的形式展现了自己的民族艺术.对于我们戏剧界的代表人士来说,自然是获得了许多宝贵的东西.我从未曾想过,舞台艺术能够达到这样最为辉煌的技巧,它把深刻的表现力同极大的手段的经济性融为一体.C·特列基扬科夫:关于梅戏我已说了很多,写了很多,因而已难以再补充什么.但我觉得,梅剧团在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