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封面人物     
《记者摇篮》2005,(3):6-6
辽宁人民广播电台经济台的《轻风夜话》是一档夜间谈话类节目,主持人沈霞通过热线电话与听众共同探讨听众在生活中遇到的种种问题。节目开播十一年,沈霞赢得了广大听众的交口赞美,在社会上产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影响力。沈霞先后荣获辽宁省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辽宁省优秀共产党员、辽宁省学雷锋先进个人、辽宁省首届新闻标兵、辽宁省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2004年由沈霞主待的《轻风夜话》节目荣获中国广播电视新闻奖广播社教节目奖十佳公共栏目奖。2003年《轻风夜话》节目被中广学会评为全国经济台十佳栏目,2001年沈霞获得了“金话筒”提名奖。按广播界一位老前辈的话讲,沈霞早就赢得了听众心目中的“金话筒”,省里一位主要领导说:“沈霞是最好的党委书记,是最好的思想政治工作者,是最好的社会心理医生”。广播电视总局局长徐春光在2003年12月全国广播影视工作会议上表扬辽宁电台《轻风夜话》节目是深受老百姓喜爱的,在社会上具有广泛影响的知名品牌节目。2004年4月21日《中华新闻报》头版头条以《情牵广播心系听众》为题,报道了沈霞的事迹。  相似文献   

2.
十载春秋,十载真情。辽宁人民广播电台经济广播《轻风夜话》节目在走过的十年路上,用真诚和友谊,用知识和力量,与听众架起了一座希望的桥梁。主持人沈霞大姐以平民视角、智慧头脑和菩萨心肠,赢得了听众的厚爱。回首十年路,当我们去欣赏《轻风夜话》日趋理性的成熟,当我们去感受热情里洋溢的时尚,我们就会深切地领会那份神奇,那份热度不减的魅力。  相似文献   

3.
刘杨 《中国广播》2005,(5):41-42
辽宁人民广播电台经济频率节目主持人沈霞以一档夜间谈话节目《轻风夜话》和听众热线交流,为广大听众“解心疑”、“减心痛”、“除心病”。12年来,沈霞全心全意为听众服务,办节目始终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办听众之所盼。使《轻风夜话》成为名牌栏目,荣获中国广播电视新闻奖首届十佳公共栏目奖。她本人也深受听众朋友的喜爱和信赖,听众亲切地称她为“沈  相似文献   

4.
王晶 《记者摇篮》2010,(7):63-63
《轻风夜话》节日是一档夜间谈话类节目,每晚20点30分在辽宁广播电视台经济广播播出,节日一直以为听众解疑释惑,提供心理咨询,化解内心冲突,弘扬主旋律为宗旨。节目形式主要是接听听众的热线电话,回答听众发来的短信,这种一对一的交流,为听众提供了宣泄不良情绪的平台,同时主持人在与听众交流、探讨中,引导、启发听众提高认知能力,帮助听众构建和谐心理,起到促进社会和谐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王沈霞:辽宁人民广播电台主持人。王沈霞同志15年如一日主持夜间新闻谈话节目《轻风夜话》,与收音机前成千上万的听众真诚对话,为他们排忧解难。  相似文献   

6.
刘蕾 《新闻世界》2010,(8):122-123
广播的发展与听众的需求催生了广播夜话节目,历经近二十年的发展与探索,广播夜话节目方兴未艾,并一度成为高收听率节目。然而,目前广播夜话节目也面临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这将成为制约该类节目进一步发展的瓶颈。本文着重从节目自身及听众两个视角出发,深入分析夜话节目普遍存在的问题,探究其新的发展空间,提高广播夜话节目的传播效果,发挥其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张跃 《声屏世界》2003,(11):34-34
主持人直播形式在一些地方电台的广泛运用,增强了广播的活力,消除了广播与听众的距离感,广播在听众心中不仅可敬而且可亲。但在听众欣喜地拨打热线参与节目时,广播剧却不知不觉地在许多电台销声匿迹了。笔者以为,作为深受听众喜爱的广播剧无论是现在还是将来,都应该是广播节目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不该被一些地方台淡化。回顾广播文艺史,可以看到广播剧在传播真理、弘扬正义、普及科技、娱乐听众等诸方面均发挥了积极作用。从早期新华广播电台播出的《兄妹开荒》《夫妻识字》,到广播剧创作高峰期,中央台录制的《四渡赤水》《便衣警察》《普通…  相似文献   

8.
过去各个台不被人看好的午夜时间,由于开办了一大批谈话节目而形成新的收听高峰,例如:天津台的《悄悄话》、北京白的《燕山夜话》,广州电白的《零点1+1》、东方广播电白的《相伴到黎明》、杭州白的《孤山夜话》等节目开办之后,都拥有相当一批听众。我们南京经济合的《午夜心桥》节目属于漫谈式交流的谈话类节目。这个节目播出后不久,在南京地区引起轰动,享有较高的知名度,深受南京听众所喜爱。众多听众以上“桥”与主持人倾谈一席为快,四年来,“桥”热不衰,收听率始终保持在10%以上,听众达数十万。《午夜心桥》的谈话内容很广…  相似文献   

9.
2001年1月1日,新疆人民广播电台综合广播《金土地》节目诞生。这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媒体中唯一面向农业、农村、农民,每天不问断播出的对农节目。节目运行7年来,始终关注“三农”,服务“三农”,围绕“三农”开展一系列广播活动,不仅吸引了听众,扩大了广播影响力,还成为新疆听众最喜欢的广播节目之一。  相似文献   

10.
广播电台除了新闻节目以外,大量的是广播专题节目。广播专题节目如何吸引住听众?能不能把每一次节目都办成精品节目,靠精品节目来吸引听众呢?拿湖北电台来说,五个频道的节目时间加起来,每天播出100多个小时。如果要求编辑记者把每一次节目都办成题材独特、角度新颖的精品节目,显然是不切合实际的。但是,如何把我们每天播出的大量的主题和内容一般化的这些节目,办成听众喜欢听、听了还想听的节目,这是在今天激烈的媒体竞争中,我们广播人不容回避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薛琪  力闻 《今传媒》2010,(8):128-131
广播夜话节目在全国许多电台都有开办,例如福建台的"大蓬夜话",湖北台的"今夜不寂寞",以及陕西台的"长安夜话"等,都很受听众的欢迎和喜爱,也取得广泛的口碑和一定经济收益。不过,夜话节目在收获掌声和鲜花的同时,也遭遇发展的瓶颈,现就此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2.
陶丽 《新闻爱好者》2010,(9):139-139
广播夜间谈话节目是主持人与打进热线电话的听众以广播电台为平台,就情感、婚姻、家庭、事业、道德及生活琐事等内容进行交流的一种节目形态。河南电台信息广播夜间谈话节目《聊寄心事》本着"以人为本"的主持理念,节目开播3年来,总共播出了近1100期,  相似文献   

13.
现在,许多广播电台大都办起了“夜话”节目,诸如《夜色阑珊》、《相约今宵》等等。这些直播节目如果办得好,既能与听众进行思想上的沟通和情感上的交流,同时又能“释疑解惑”,开启心智。因为“夜话”节目大都涉及恋爱、婚姻、家庭,特别是夫妻情感等,所以节目有相当数量的听众。从某种意义上说,  相似文献   

14.
人们常说广播最吸引受众的是热线参与类节目,但如何将热线节目打造成品牌,特别是用热线节目带动一个广播频率走上品牌之路,是广播编辑和主持人经常思考和探索的问题。地处西北内陆的兰州人民广播电台的编播人员在与众多媒体的竞争中。不与拥有优势资源的中央和省级大台盲目攀比,也不因其他广播节目的成功模式而跟风模仿,而是着眼于本土受众的文化经济现状和生活需求,倾力打造《听众接待室》(市民热线)、《行风阳光热线》、《天天说法》(法律热线)、《兰山夜话》(情感热线)等四档热线节目。  相似文献   

15.
刘志  李琳 《中国广播》2007,(10):51-53
建军80周年之际,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军事节目《国防时空》栏目的编辑们期望以此为契机,用声音档案打造一档具有影响力的广播精品,于是有了10集特别节目《背负着民族的希望》。节目播出后,受到业界和听众广泛赞誉。  相似文献   

16.
张斌 《新闻前哨》2004,(9):77-77
广播电台的经营包括广告经营、节目经营(在节目市场上进行节目买卖)、资本经营和多种经营(即跨行业经营)。广告经营是广播经营的重中之重。既然是经营,就得有营销观念,就得讲市场规律。 一、广播的营销模式是二次销售 广播的一次销售是指电台制作节目产品,随着节目的播出,产生听众群。二次销售是指电台将产生的听众群的  相似文献   

17.
《神州夜航》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2005年精心推出的大时段午夜互动谈话节目,每周一至周五凌晨0:10至1:30播出。它是每天生活的最后品味,是每日情绪的最后梳理,也是情感的午夜秋千。《神州夜航》一反传统夜话节目的轻曼飘忽,着力推出成熟的、具有独特生活经历和生命感悟的的男女主持人,以十足的个性掌控着节目的总体风格。《神州夜航》强化听众与节目的沟通互动。  相似文献   

18.
薛琪  力闻 《报刊之友》2010,(8):128-131
广播夜话节目在全国许多电台都有开办,例如福建台的“大蓬夜话”,湖北台的“今夜不寂寞”,以及陕西台的“长安夜话”等,都很受听众的欢迎和喜爱,也取得广泛的口碑和一定经济收益。不过,夜话节目在收获掌声和鲜花的同时,也遭遇发展的瓶颈,现就此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9.
广播夜话节目曾经是听众参与度最高、电台“影响力”最大的节目类型之一。从上世纪90年代至今,已经历了一个螺旋式发展的过程。作为一种节目类型。它正经历着一场从形式到内容、从单一到多元、从疏导到渗透的发展变化。变化不是死亡,发展才是永恒的动词。本文结合笔者的工作实践,对广播夜话节目的兴起、发展兴盛、现状作了分析,并预期走向,对现实修正途径提出了自己的思考和观点。  相似文献   

20.
舒馨 《视听纵横》2010,(4):61-62
虽然电视心理咨询节目或许更广为人知,比如中央电视台的《心理访谈》以及曾经热播的上海生活时尚频道的《心灵花园》等,但事实上最早的媒体心理咨询节目是由广播开端的。自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全国许多省市台相继开播的“夜话节目”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应该算是早期的心理咨询类节目,面对听众在人际关系、婚姻家庭、升学就业、职场压力等生活中的烦恼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