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朱光潜《诗论》以诗歌“音律”为中心,阐发了系统的声音诗学思想,其声音美学思想联系中国传统诗论,指出了克罗齐“直觉说”“表现说”的理论缺陷,构建了“情趣、意象、声音”三位一体诗学观。《诗论》提高了声音在诗歌中的地位,对当代诗歌写作、诵读、教学及研究具有重要启悟意义。  相似文献   

2.
王国维、朱光潜的悲剧理论对于西方悲剧理论均有所采撷和运用。王国维的特点是执着于叔本华的理论,朱光潜则兼采了西方各家各派学说中合理性的因素,融合为自己一家之说。在思维方法和具体研究范式上,王国维体现出西方“哲学美学”的解读模式与逻辑分析话语的典型特征;朱光潜则运用“心理学美学”的研究思路,具体地、自下而上地总结悲剧的审美规律。  相似文献   

3.
关于诗意语文⊙诗心,不安分的心;诗,拿来安心的地方。⊙不读《词话》,不得话词;不读《诗论》,不得论诗。(注:《词话》指王国维先生的《人间词话》,《诗论》为朱光潜先生的扛鼎之作。)  相似文献   

4.
现代美学奠基人朱光潜是我国现代美学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之一,也是第一个在中国广泛介绍西方美学的人。早在上世纪三十年代,他就编写出版了《悲剧心理学》《文艺心理学》《谈美》等几部美学专著。朱光潜也是我国现代比较美学和比较文学的拓荒者之一。他的《我与文学及其他》《诗论》等著作都是在对比中西美学思想的基础上,来探讨中国诗歌的特点的。  相似文献   

5.
对于文学的审美特性,中国传统的文学理论(诗论、文论),一般都着眼于从文学(诗词)的那种言近旨远,言尽意不尽的审美蕴含方面立论,所谓“兴趣”、“神韵”、“意境”或“境界”等等说法,就是对这种审美特性的一种准现象学的描述或概括。在近代以来西方美学由“自上而下”转换到“自下而上”,着力于审美活动中美感经验的分析这一背景的参照下,或“取外来之观念,与固有之材料互相参证”,或。移西方文化之花,接中国文化之木”从而对诗美——“境界”问题做出较深入的研究,堪称“双璧”的,当属王国维与朱光潜。王国维明确标举“境界”,将其作为概括文学审美特性的统摄性范畴,承前启后,开新风气之先,功不可没;而朱光潜在其《文艺心理学》、《诗论》等力作中,则紧紧抓住“在美感经验中我们的心理活动是什么样”这个中心环扣,对“境界”进行了条分缕析,以近现代在西方得到长足发展的审美经验理论来观照中国文学理论,无疑提供了一个积  相似文献   

6.
朱光潜美学思想论纲张大明朱光潜是现代美学大师。其主要著作有《文艺心理学》、《谈美》、《变态心理学》、《悲剧心理学》、《诗论》、《我与文学及其他》、《谈文学》、《克罗齐哲学述评》、《谈美书简》、《西方美学史》等等。他的美学体系及其特点,他的美学与现代文...  相似文献   

7.
张新 《大学生》2020,(1):46-47
朱光潜的《诗论》中有一节是对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的"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的讨论,王国维认为"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着我之色彩;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  相似文献   

8.
用“人生美学”来概括朱光潜的美学思想特征,有机整合了朱光潜将的美感心理研究、诗论研究、谈关与后期的马克思主义美学等几个板块,是一个重要突破,也对认识中国美学的民族特色起到了深化作用。但要准确理解朱光潜的“人生美学”,还必须到中国传统的人生境界与人生美学思想中进行探源性研究,才能更加全面与深入。  相似文献   

9.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中国古代文论的现代转换作为一剂医治中国文论"失语症"的良药被广泛的热议与研讨。中国古代文论的现代转换牵涉到"如何转换?","怎样转换?"的问题。在现代,王国维《人间词话》、朱光潜《诗论》、宗白华《美学散步》给我们提供将古代文论转化为现代批评话语的方式:融会中西、贯通古今。当代学者提出了古今对话的策略,使古代文论通过古今对话、现代阐释重新焕发活力。  相似文献   

10.
朱光潜的诗歌美学观点集中体现在《诗论》等著作中。有三个显著特点:学贯中西,运用比较法和西方美学理论分析中国诗歌;将诗论研究放到中国诗歌史的纵线上思考其关节点;辩证法的灵活动用。  相似文献   

11.
[作者档案] 朱光潜(1897~1986),安徽桐城人,现代著名美学家、文艺理论家。著译丰厚,其代表性专著《悲剧心理学》、《文艺心理学》、《诗论》、《谈美》、《西方美学史》、《谈美书简》等,都是融贯中西的经典。他精通英语、德语、法语和俄语,翻译了大量西方美学专著,最主要的有柏拉图的《文艺对话集》、黑格尔的《美学》、莱辛的《拉奥孔》、爱克曼的《歌德谈话录》、维科的《新科学》,为我国美学研究和文艺理论研究铺平了前进道路。他提出“美是主客观的辨证统一”的观点,为我国现代美学建设,为我国的马克思主义美学体系和文艺理论体系建立做出重要贡献,被誉为“美学一代宗师”和“美学老人”。  相似文献   

12.
朱光潜将布洛的“距离的矛盾”系统化为一个普遍适用的文艺批评的标准,但从文学史和文论史来看,这一标准并不完善;而钱锺书立足于王国维的“不隔”说,借助美学上的传达理论,推绎出的文学价值判断的标准可以补朱光潜的不足。  相似文献   

13.
生日随感     
明天,便是我十五岁的生日了。父母问我要什么?我答道:“《朱光潜全集》!”朱光潜,是我知道的中国名人最早之一。儿童时,只知道朱光潜是个美学家,却不理解美学为何物。前几年,我在整理旧书时,发现了一本父亲时的《美学向导》,橙红色的封面,由李泽厚主编,记得头一篇便是朱光潜关于美学的寄语。又看了那本书上朱光潜的《什么是美学》及李泽厚的《美学》,才粗略地了解了美学的含义,也初  相似文献   

14.
“关感即直觉”理论可以说是朱光潜先生美感经验分析中的基础性理论,这一理论融合了西方近代美学思想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文艺心理学》这部著作中,朱光潜先生从“形象的直觉”开始谈起,融入“距离说”和“移情说”,多角度对作为关学体系核心的审美经验进行了阐释。这里我们主要从朱光潜先生确立自己早期美学思想和文艺思想的立足点之“形象的直觉”这个角度对朱先生的审美经验进行剖析。  相似文献   

15.
“悲剧”这一美学概念最早由西方介绍到中国并被运用于文学研究,是从王国维《〈红楼梦〉评论》开始的.王国维在大量吸收叔本华哲学、美学思想的基础上,结合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并对其进行继承和改造,形成新的悲剧美学思想.主要从人生痛苦本质的描绘——“真”、无用之用的审美观——“善”、彻头彻尾的悲剧——“美”三方面分析《〈红楼梦〉评论》中的王国维悲剧美学思想.  相似文献   

16.
从王国维1904年6—8月于《教育杂志》连载论文《红楼梦评析》开始,中西比较诗学研究已有百年历程。在这一历史进程中,鲁迅、周作人、王国维、朱光潜、宗白华、郭沫若、钱钟书、王元化等人,为中国比较文学的发展和打通中西文化作出了卓有成效的贡献。学贯中西的他们或是“照着讲”或是“接着讲”,在继承、叛逆中构建自己的诗学理论:  相似文献   

17.
抗日战争时期,朱光潜发表了数十篇文学批评文章和出版了《诗论》等学术著作。这些论著从总体上反映了朱光潜强调文学的现实性和真实性、注重民间文学的研究和中西文论相结合的文学批评思想,标志着朱光潜美学和文学思想的转变,即从单纯的研究西方美学和文学理论向中西方美学和文学(诗学)理论结合起来进行研究的转变,从研究经典作品、经典理论向研究大众作品、民间文艺作品的转变。在这个转变的过程中,朱光潜逐步建立起自己的抗战文学批评体系,即"抗战的大众的文学批评体系"。这个体系以中西方传统美学理论为基础,紧密结合抗战实际,从民族危亡和国家前途来开展文学批评,它来自中华民族的全民抗战,又为了中华民族的全民抗战,深化了朱光潜"为人生的艺术"的思想,使其转变为"为大众的艺术"的文学批评理论。  相似文献   

18.
提到朱光潜的《诗论》,人们总是习惯地称之为“中国现代美学史第一部系统的诗学理论著作”,认为它主要是为了指导新诗写作的。“现代”一词,总是和“新”、“西方”联系在一起,带着灵光;也往往和“古代”相对峙。《诗论》中运用了不少的西方心理学的概念,如“直觉”、“知觉”等,以及西方美学的理论,但所解析的对象、所证明的学理,更多的是属于中国旧诗。如果说是为新诗创作开路,为何作者的关怀总落在旧诗上?如果说是单纯为了介绍西方新学,作者又为何花大量篇幅在中国诗本身的讨  相似文献   

19.
王国维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美学家、评论家。其主要著作有《(红楼梦)评论》、《古雅之在美学上之位置》、《人间词话》、《宋元戏曲史》等。作为中国美学史上学贯中西、饱览古今的著名学者,王国维的美学思想及影响,可以说至今还无人企及。王国维的美学思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生活的本质是“欲”、“美在形式”、“悲剧美”、“古雅”观等。  相似文献   

20.
朱光潜美学的传统文化渊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朱光潜美学尤其是诗论的传统化渊源上看,其以情趣为本的诗境论、对诗境中情与景关系的论述、其审美趣味、对儒家理想-和与序精神的继承以及对王夫这诗论的发挥等可以看作化对朱光潜美学观念具有非常明显影响的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