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摘要】城市的交通晚高峰时段是广播媒体的黄金时段之一,新闻、音乐、脱口秀等节目在这一时段竞争尤为激烈。本文主要分析了“中国之声”《央广新闻晚高峰》节目在理念、形式、内容等方面创新的亮点,旨在为晚间广播新闻节目提高核心竞争力提供可以借鉴的思路和经验。  相似文献   

2.
陈蔚 《视听界》2006,(3):90-91
无锡经济台早间新闻节目《104新闻在线》创办十多年来,始终保持平均接近8%的收听率,在本地各电台栏目中一直位居三甲之列,是在本地最具影响力和公信力的广电节目之一。总结这些年的经验,我们觉得,要办好地方广播,除了必须严守新闻纪律、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当好党和政府的“喉舌”之外,还应从四个方面着手,提升地方广播新闻的竞争力。首先是地方广播要进一步本土化。这是地方媒体相对于中央、省级强势媒体的竞争优势所在,是地方媒体生存发展的根基。要把这一优势放大,必须深入挖掘本土化概念的丰富内涵,以本地事件、人物、城市发展、街巷故事…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新闻与报纸摘要》节目,无论在形式上还是内容上都有了重大变革,从中央台的这一名牌新闻栏目人手,综合分析它的改革趋势,对于广播新闻节目的推陈出新,尤其是对于地方台的广播新闻节目的改革,具有十分积极的价值和意义,本文拟通过近期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新闻与报纸摘要》节目和江西人民广播电台《早间新闻联播》节目对比,探讨地方台广播新闻节目改革的一些方法。一、地方台广播新闻与中央台存在的差距广播新闻节目尤其是每天黄金时段的新闻节目——早间新闻,应该说无论是中央台还是地方台都同样得到了整个…  相似文献   

4.
广播新闻栏目核心竞争力包括节目内容、记者、新闻主播和节目编辑.本文将探讨早间新闻栏目如何通过提升核心竞争力,发挥广播优势,达到最佳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5.
浅议发挥广播优势 增强广播新闻竞争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筱红 《今传媒》2011,(9):131-132
在众媒体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广播新闻如何找准自身位置?如何发挥广播优势?广播要发挥其自身"快"、"伴随"、"互动"三大特点,让听众第一时间掌握最新最快的新闻动态及重要服务性信息,让听众走在路在,座在车里,做着事情都能了解天下事,让听众通过一个电话就能参与到广播新闻节目中来,只有不断的创新广播新闻报道方式,不断突破广播新闻报道角度,与听众产生互动,与媒体产生联动,才有不断增强广播新闻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6.
新闻节目是广播电视媒体的主干。形式除了"播新闻"外,"说新闻"、"播说新闻"等节目形式也如雨后春笋般的出现。新闻节目怎样创新?怎样在激烈的"视听"竞争中取胜?辽宁经济广播《大城小事》节目作了有益尝试。节目以"新闻演播+音效点评"的样式出现,可谓是  相似文献   

7.
王波 《视听界》2009,(1):105-106
面对报纸、电台这两个早间新闻领域的传统强势媒体,以及早间央视1套《朝闻天下》、2套《第一时间》的强势地位,加之对投人效益的担心,地方台早间新闻节目很难办,难坚持,一直是地方台新闻节目链条中最薄弱的一环。目前在全国有影响的地方台早间新闻节目也就是北京台的《北京您早》、东方卫视的《看东方》、辽宁卫视的《第一时间》、吉林卫视的《早安吉林》等寥寥几家。  相似文献   

8.
早间收视时段一般是指早晨6时至8点半之间这段时间。作为特定的电视早间收视时段,有着自己的特点─—“紧张”、“忙碌”、“期待”。从受众的心理需求考虑,早间时段的这一特点,也对电视早间新闻提出更高的要求,即电视早间新闻应该能够给受众提供更多最新最有时效的东西。面对这一特点,必然要求电视早间新闻要具备自己的风格─—信息量大、时效性强、灵活多变、结构紧凑。 首先,一天当中,相对于白天和晚上,早晨是紧张和繁忙的时段。 而早间时段被分割,就决定了快节奏的新闻节目才符合早间收视时段的特点以及受众的收视心理和状态…  相似文献   

9.
移动互联时代,广播的听众构成、收听渠道和生存环境发生极大变化,同时广播受众的意识和心理也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传统的广播电台一方面面临着受众的更加个性化的收听要求,同时也要面对日益兴起的互联网收听渠道个性化节目的冲击。本文以广播早间直播新闻节目《娜样栋听100分》为例,探讨广播早间直播新闻节目的个性化打造思路。  相似文献   

10.
早间时段是广播传统的黄金时段在媒体竞争越来越激烈,媒介资源大大丰富的今天,整个社会在关注媒体时常常表现出一种较为稳定的注意模式,即何时何地注意何种媒体都有固定的习惯,被广播业内称为的"黄金时间"的节目时段就是这样形成的。"黄金时间"对广播而言是收视、收听率最集中、最高的时段,受众的注意力资源极为丰富和珍贵。一日之计在于晨,人们希望在新的一天开始之际获知当天的最新信  相似文献   

11.
邵成武 《视听界》2006,(5):82-84
今年6月5日,央视新闻频道进行了开播以来的第四次改版,以创新的节目形态和频道形象加强早、晚间时段和周末节目的竞争力。围绕重新打造早间优势时段、整合频道资源的要求,综合性资讯节目《朝闻天下》应运而生,每天早上6点,在朦胧的晨曦中和观众一道迎接新的一天。80年代中后期,一些地方台开始尝试在早间开办新闻节目,星星之火并未成燎原之势。直到1993年央视《东方时空》的开播,一个汇集多个板块、播报形式灵活多样的新闻栏目“成功地把中国电视观众在第一时间唤醒,在早餐的时候打开电视机”。《东方时空》虽在早间时段播出,但并不具备严格…  相似文献   

12.
1993年5月1日,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开播,拉开了国内早间电视新闻节目的序幕。从此,国内各电视媒体纷纷把眼光投向早间,对早间新闻资源和本时段观众展开了激烈争夺。从中央各频道到省台,甚至不少市级台都开办了早间新闻栏目。例如央视综合频道的《新闻早8点》、经济频道的《第一时间》、北京电视台的《北京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末,随着广播媒体自身娱乐职能的增强,其它媒体的多样化,形象化等方面的优势,使得广播新闻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为了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我们应及时引入听众意识、市场意识和策略意识。 建立听众意识是广播新闻节目生存的基础 从我国受众接受媒体传播内容的习惯来看,新闻一直是重中之重。根据近几年来索福瑞的市场调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新闻和报纸摘要》节目和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  相似文献   

14.
网络时代的媒体竞争趋于白热化,新闻信息独家占有的可能性一降再降。新闻节目要想提升竞争力,就要以观点取胜、以理念取胜、以思想取胜。观点、理念、思想体现在哪里?就体现在新闻节目的视角之中。只有提升报道视角,才能办出有品位的节目,办成有品位的媒体。对广播媒体来说,这一点尤为重要。"汇天下之精华,扬独家之优势",这是很多广播  相似文献   

15.
李彬 《新闻世界》2015,(1):42-43
如今我国媒体环境不断变化,在给广播媒体带来挑战的同时,也提供了机遇。广播新闻创新节目形式,适应当前听众的媒体接触习惯是一项很重要的工作。本文主要探究了广播新闻节目当前的现状、广播新闻节目的新媒体推广手段和路径选择,为广播新闻节目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新闻立台”是我国广播电视事业本质属性的内在要求,办好新闻节目是各级广播电视台立台强台的基础和根本。如何办好早间新闻节目,早间新闻主播如何将节目把握好、呈现好、传递好,这一切都对早间新闻主播的能力和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17.
李茗 《报刊之友》2002,(4):29-30
电视还未普及时,许多人的一天是伴着电台早间时段的新闻广播开始的。那时每期节目的后半部分,总有一档叫做《报纸摘要》的,这也许就是我国现代传媒业发展之初的“媒体互动”——广播从报纸中汲取更多的新闻信息,以满足受众需求。  相似文献   

18.
如今我国媒体环境不断变化,在给广播媒体带来挑战的同时,也提供了机遇。广播新闻创新节目形式,适应当前听众的媒体接触习惯是一项很重要的工作。本文主要探究了广播新闻节目当前的现状、广播新闻节目的新媒体推广手段和路径选择,为广播新闻节目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张敏  张玫芬 《东南传播》2011,(4):118-120
当今社会人们对新闻时效性的要求变得越来越高,大众媒体对新闻事件的反映速度与其对受众的影响力基本成正比,传播速度可以塑造某一媒介的声誉,同时增强其市场竞争力。在通讯发达的今天,电话连线报道是进一步发挥广播及时性最有效的方式。它快捷、方便、高效的优势,极大地缩短了新闻事件发生与新闻播出的时间差,实现了新闻事件的第一时间播出,把新闻的时效性、首发率大大的推进和提升了一步,凸显和发挥了广播的特点。与传统的广播新闻节目相比实现了新闻播报提速,让广大听众有一种在第一时间获取新闻的欣喜和满足。随着连线报道在广播新闻中占有的比重越来越大,对广播记者在选材、策划、报道技巧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广播记者在第一时间赶到新闻事件的现场要做到眼快心快嘴快,选取新闻亮点,给听众带来精彩的报道,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广播的优势,提升广播媒体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20.
王波 《视听界》2001,(4):25-25
《东方时空》作为央视早间时段的名牌栏目,它的大改版,不仅引起了电视界业内人士的普遍关注,也在社会上引起较大反响。这给各省级卫视早间新闻节目制作者以普遍压力,迫使他们重新打量自己的节目,对早间新闻时段观众的定位与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