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电视作为受众最多、影响力最大的大众传播媒介之一,其影像化、直观化、迅捷化、通俗大众化等特征相当鲜明。利用电视对精英文化进行传播和推广,扩大了精英文化的传播范围和影响。但同时,也正是这些特点,使得电视在向大众传播精英文化的过程中,对精英文化有所消解。这种消解是值得关注的。提升电视文化的品质,  相似文献   

2.
文化与媒介息息相关,可以说媒介传播并塑造文化,文化影响了媒介传播。人类社会中无论是精神文化、物质文化还是其他体育、艺术文化等等形式都离不开大众传播媒介的传播。特别是与大众文化密切相关的城市文化浸染着媒体的发展。单从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介形式来看,媒体发展深深地影响着其所在城市的"建筑文化""城市本土风俗"。本文以纸媒《哈尔滨日报》所传播的相关内容作为分析范本研究其传播过程中对哈尔滨城市文化的影响与塑造问题。  相似文献   

3.
随着大众传播时代的到来,大众传播媒介工具的介入,给民俗文化带来全新的存在和传播介质,并成为民俗文化新的寄居场域。在媒介化社会中,民俗作为原生态文化与民间社会生活的双重复合体,其生存形态与传承方式在不同程度和层面上发生变化。在大众传播视域及媒介传播现实中,民俗文化的话语构建在不同维度、不同语境中会产生不同的话语序列,具有不同的意义生成。  相似文献   

4.
数字化时代以批量生产复制的图像内容宣告一个新的视觉文明的到来,我们正从一个以语言文字为中心的文化向以图像为中心的文化过渡.现代社会日益被图像和符号所包围,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方式,大众传播媒介,特别是以影像为主要内容的电视媒介加速了这种效果的释放.电视不仅担负着视觉文化的传播者角色,也是建构者和缔造者.视觉影像塑造了一个媒介主导的现实和电视构筑的文化,图像传播表征了一种新的视觉文化:图像成为建构和理解当下社会文化状态的必然手段,成为构成文化中群体的主导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5.
影视媒介作为大众传播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功能的发挥对广大受众乃至整个社会都有着巨大的影响作用。影视媒介带给人视听享受的同时,也承担着价值观培养、情感教育、文化传播等深度功能。本文试图以纪录片《含泪活着》为例来探析影视传播的深度功能。  相似文献   

6.
邵奇 《新闻大学》2002,(2):70-72
电影与电视作为视听结合的大众传播媒介,对受众的冲击力强于单视或单听的传播媒介。随着科学技术发展和现实社会的需要,早于电视问世的电影其综合影响力不仅远逊于电视,其受众面也小于单视(报纸)或单听(广播)的大众传媒。本文试图从传播学的角度分析电视对电影的冲击以及电视如何传播电影从而扩大自身利益。  相似文献   

7.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中提出文化自信的理论,电视媒介作为大众传播的主力军肩负着文化自信与文化自觉的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融合背景下电视媒介的文化自信与自觉是新媒体生态环境下电视以文化融合为核心展开的自信塑造与自觉创造.在此过程中会存在诸如媒介技术的影响,受众流失的冲击等方面的问题,但是作为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阵地,电视媒介应当积极探索践行文化自信的有效途径,将文化自觉意识贯穿于自身发展的始终,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落地生根.  相似文献   

8.
林嵘 《青年记者》2002,(9):49-50
作为大众传播媒介,电视已经影响到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作为视觉艺术,因其具有强烈的感染力,也成为当代社会中最具影响力的大众文化传播形式。同样电视对于儿童的成长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下面就电视文化对儿童的影响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相似文献   

9.
影像资料的历史文化价值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类传播发展经历了不同的传播阶段,每一次传播革命都使历史记录具备较之以前更加完备的表述方式。同时,影像技术的产生,使得我们能够利用记载人类历史活动的影像资料,通过电视媒介,将生动、鲜活的历史以一种新的视角呈现给人们。影像资料和大众传播的结合,进一步密切了档案管理与大众传播和社会文化建设的关系,对我们今天的文化建设将发挥积极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0.
王玉兰 《今传媒》2005,(11X):23-24
电视作为覆盖面最广、渗透力最强、传播效率最高的现代大众传播媒介,所提示的“拟态环境”已经成为“软环境”,正在对国家安全和国际关系发生着前所未有的作用。在跨国传播中,对受众的“现实观”真正起到潜移默化的“培养”作用,形成“社会倾向”并进而影响国际关系和国家安全的,是那些与强势经济、强势政治紧密相连的强势文化。因此,建立既有文化底蕴、又有全球传播视野和国家安全高度的电视传播与国家安全理论,就为电视传播研究提供了新的角度、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范明献 《新闻界》2007,(1):73-74
人际传播是人类社会最普遍、最频繁、最常见的传播类型。不同于大众传播、组织传播、群体传播,人际传播是个体间的亲身传播,是个人与个人之间的信息传播活动,具有直接、双向、互动的特点。电视传播,虽然身为大众传播媒介,但作为视听合一、声画并茂的电视媒体,正如同学者所言:“迄今为止,电视是所有大众传播媒介中最便于展现人际交流的媒介”。  相似文献   

12.
文化记忆在社会化过程中形成,是文化得以发展和传承的重要因素。大众传媒以独特的方式对文化进行提取,成为传承民族文化记忆的重要载体。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的热播,凸显了在当今媒介商业化背景之下,电视媒介通过唤起文化记忆,达到经济效益和文化效应双赢的传播效果。本文从文化记忆角度对媒体使命予以关照,探讨了电视文化传播的人文价值取向、对文化的维系和构建、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相结合的三种策略。  相似文献   

13.
出于维护美国全球利益的动机,布热津斯基深入思考了大众传播媒介对美国社会的全面影响,认为电视等媒介造成了社会的失控与混乱.这一论述对当下中国的传播现实同样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4.
张永 《新闻世界》2014,(5):79-80
在娱乐至上的当下,部分大众传媒为了迎合受众的喜好,从节目设想、制作、内容、语言等各个层面一味"草根化",无限放大大众传播媒介的娱乐功能。但是,大众传播媒介更需对社会的发展起到传递信息、文化传承、舆论监督等作用。电视媒体作为大众传播媒介,必须肩负社会功能,不应该一味迎合部分受众的不良品味,更不能偏离道德底线,需要找好定位,贴近生活,贴近受众,充分传播大众文化,起到舆论引导的正向作用。  相似文献   

15.
高吉强 《新闻传播》2012,(4):161-162
电视媒介作为一种大众化媒介,固然有其社会教育、文化娱乐、信息服务等社会功能,但不能否认的是,文化的传播与传承无疑也是电视传播的一个重要功能,而电视艺术片作为一种重要的电视节目形态在美学价值的探求、文化价值的开拓等方面无疑起着重要的作用,刘郎作为电视艺术片方面卓有建树的创作者,以其充满哲思的独特视角、充满才情的表述方式,创作出了一大批张扬写意、注重情采的电视艺术作品,本文试图以刘郎的电视艺术作品《西藏的诱惑》为例,从作品的整体风格、视听语言的具体运用等方面对其电视艺术作品的艺术风格和文化价值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16.
电视作为大众传播媒介,以强劲的传播优势渗透到人们日常生活的各个领域。随着电视文化的诞生、电视节目译制也随之产生,并且在翻译领域里逐步形成了其基础理论和研究体系。电视是时代的产物,作为大众传播载体、作为新型的文化形态,电视不仅走进了生活的各个领域,而且为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情感交流创造了前所未有的广阔空间。尤其是在56个民族的大家庭中电视节目的译制显得更为重要。正确认识电视译制的重要性,研究电视译制工作将成为我们电视译制工作者不可推卸的责任。  相似文献   

17.
何宏颖 《东南传播》2010,(8):113-114
文化工业理论是法兰克福学派的重要批判成果,但是人们常常误认为这个理论的提出只是阿多诺等法兰克福成员精英情结的表现和对大众传播的恐慌,他们所持是一种纯粹捍卫精英文化的立场。然而,本文认为阿多诺提出文化工业理论一个更重要的原因是他们深刻发现文化工业利用技术(如大众传播媒介)欺骗了大众。因此,结合阿多诺提出文化工业的背景,文章对阿多诺提出的文化工业理论中的大众传播进行分析,从而具体解析文化工业理论中的大众传播,为当下的传播时代提供理论工具。  相似文献   

18.
电视传播常常因为其大众传媒的通俗性和传播的市场性,要做到雅与俗、叫好与叫座兼得似乎较难。而最近,央视播出的一部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却因为同时得到了社会精英和普通大众的共同认可,挑战着电视文化的传统价值体系,证明着雅与俗之间并非有一道不可逾越的鸿沟,也证明着随着教育的普及和国民综合素养的提高,社会精英与普通大众之间已经很难截然划分,更证明着电视文化本身可以在大众传播的渠道中,完成传播知识、沟通情感、创造共识的重要作用。应该说,《舌尖上的中国》的高收视  相似文献   

19.
大众传播媒介对于我们社会的文化是一个特别重要的方面。特别是电视这个传播速度快、范围广的新型电子视听媒介在我国的出现,推动了人们对大众传媒及其传播方式本身的研究。对经由大众传播媒介承载,而为无以计数的人们所享有的大众艺术的研究,就不能不在整个大众传播研究中占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20.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电视的人口覆盖率迅猛增加。电视文化,这一现代文明的产物,成为当代社会文化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成为当代大众传播媒介中一个十分活跃的文化种类。电视文化以其传播快速、声画兼备、覆盖面大、传播广泛等等优势,展示独具的魅力与风采,成为人民大众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受到社会各阶层的普遍欢迎。电视文化的特点:1.时效性电视传播的主要物质基础是电子技术设备,具有电子传播的特点,传播速度极快。电视节目的电子制作时间也很快,特别是直播节目,制作的时间,就是传播的过程、观众收看的过程,有很强的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