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国际保理是由保理商向出口商提供的一种集资信调查、贸易融资、会计结算、财务管理、坏账担保为一体的综合性的国际贸易结算方式,研究该业务面临的法律风险及防范措施是成功开展此业务的首要条件之一。在开展和应用国际保理业务过程中,保理商面临着应收账款债权、协议履行、法律适用方面的法律风险,出口商面临着款项被索回与反转让、信用额度被取消或被缩减的法律风险。保理商应当通过签订保理协议,加强对应收账款债权的保护,做好对进出口商的资信调查,规范和完善法律适用规则和纠纷解决机制,出口商应当通过充分地了解进口商的诚信问题,拟定严密并符合国际惯例的买卖合同条款,全面切实地履行买卖合同和保理合同。  相似文献   

2.
徐雪青 《考试周刊》2007,(40):151-152
文章对国际保理业务存在的进口商、出口商及保理商等的信用风险进行分析,并就如何防范风险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3.
文章试图从法律的角度对于国际保理业务中保理商面临的风险进行研究,主要从债权转让方面、保理协议的履行过程以及法律适用等方面分析,进而提出防范措施,以促进国际保理业务在中国的积极开展。  相似文献   

4.
国际保理兼具融资与担保特性,为出口企业增强出口提供保障,但出口保理商由于国内和国际保理规则不明而在实践中面临大量风险。我国《民法典》第十六章专章规定了保理合同,化解了保理法律关系界定不明、未来应收账款转让效力问题和多重保理权利冲突等导致的相关风险,但目前出口保理商仍面临应收账款转让公示方式不明、与第三人权利冲突以及国际保理欺诈等法律风险,故出口保理商应针对性地在保理合同中引入保证条款和优先权安排、重视资信调查、明确国际保理合同法律适用以及规范保理协议,以建立法律风险防范机制。  相似文献   

5.
国际保理作为一种新兴的贸易结算手段,能较好地为中小出口企业解决安全收汇和资金占用问题。我国中小企业国际保理业务存在着对国际保理业务缺乏了解,法规建设滞后,国际保理业务人才缺乏,国际保理费用过高等4方面问题。应加大对国际保理业务的宣传,促使中小企业尽快转变观念,加快我国有关国际保理业务的法律体系的建立,加强专业保理人才的培养。  相似文献   

6.
国际保理和信用证业务是国际贸易中两种主要的结算方式。而国际保理作为服务于出口商的有效竞争工具,在国际贸易结算中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与国外迅猛发展的保理业务相比较,我国的保理业务起步较晚,发展也十分缓慢。因此,我们要加大宣传力度,提高保理业务在客户中的认知度,不断提升我国银行国际保理业务的服务水准,加强国际保理专业人才的引进和培养,造就一支高素质的保理从业人员队伍,建立、健全国际保理业务的法律规范及基本操作规程,加快保理业务的规范化、法制化建设,使我国的出口企业提高国际贸易的竞争能力。  相似文献   

7.
随着国际市场竞争的愈演愈烈,国际保理业务得到了迅猛发展,成为各国出口商加强国际市场竞争力的有效手段。但是,在我国,国际保理业务起步晚,发展较缓慢,存在许多问题。因此,我国政府和商业银行应该采取有效措施,大力发展国际保理业务。  相似文献   

8.
国际保理业务的核心法律问题是债权(应收账款)转让.在债权转让中,债务人可能对受让人提出抵消权抗辩.虽然世界各国都明确规定了抵消权,但是其具体规则还是有所区别的,有的对抵消权限制严格,有的则相对宽松.无论如何,债务人(进口商)得以法定抵消权或者合意抵消权来对抗受让人(保理商)的应收账款请求权.抵消权的存在使保理商面临较大的法律风险,世界各国国内法之间、国际规则之间以及国内法与国际规则之间的较大差异则更增加了法律风险的复杂性.为降低抵消权法律风险,保理商可以采取的相关防范措施主要有:在出口保理协议中,保理商要求供应商(出口商)承诺和保证,在供应商和债务人(进口商)之间不存在能够引起债务人提出抵消抗辩的任何事由;协议安排债务人放弃对保理商的抵消权抗辩.  相似文献   

9.
加快国际保理业务的发展是我国商业银行面对国际金融新形势的必然选择,也顺应了当今国际贸易发展的要求。但目前我国的保理业务仍处于探索阶段,与外资银行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如何采取措施弥补不足,提高保理业务的竞争能力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将来应收账款债权能否有效转让,这在国际保理业务中是一个无法回避的重大问题,各国立法及判例对这一问题的规定不尽相同,尽管《国际保理公约》、《国际保理通则》及《联合国国际贸易中应收账款转让公约》皆允许将来应收账款债权的转让,但是,这些国际规则或者缔约国较少、或者仅是没有法律效力的国际惯例、或者尚未生效,因此,对将来应收账款转让的指引尚缺乏普遍性。这样,将来应收账款能否顺利转让就变得不确定了,保理商在国际保理业务中将面临这方面的法律风险。为了防范这一风险,保理商应当严格审查基础交易,要求供应商作出相关承诺;约定将来应收账款让与的冲突法。  相似文献   

11.
至2008年6月,人民币汇率已破7大关,使得我国出口产品的竞争力明显减弱,外贸企业的利润大幅减少,这不仅抑制了出口积极性,同时也加大了出口企业的外汇风险.出口企业应该积极进行产品结构调整、运用出口信用保险、推动市场多元化、实施"走出去"战略才能缓解人民币升值的压力.  相似文献   

12.
出口信用保险对一国的对外贸易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我国的出口信用保险起步晚,在发展的过程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与发达国家有很大的差距.作者阐述了我国出口信用保险发展的现状,从法律制度、保险意识、承保范围以及信息化等四个方面说明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
信用证是我国主要的国际贸易结算方式,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出口企业和相关银行却面临种种风险。其中商业、融资、电子商务等环境下的风险可通过出口信用保险来化解。出口信用保险以其特有的作用给出口企业和银行在收汇过程中增加了一道安全网。发展和完善出口信用保险,有利于提高出口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促进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信用风险管理薄弱、信用水平低、商业信用不发达是应收账款投资产生风险的基本原因.提高应收账款的周转率,减少投资风险,必须加强相应的防范措施——制定合理的信用政策,积极利用应收账款管理新方式如:应收账款抵借、让售、置换资产等。同时,加强应收账款日常控制,建立、健全应收账款的内部控制制度。  相似文献   

15.
国际保理业务因其融结算和融资为一体的特点,已经成为当前国际贸易结算的新型方式和工具。加入“世贸”后,发展保理业务应该成为我国进出口企业、金融业增强国际竞争能力的一项重要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16.
浅议出口信用保险在我国的发展现状和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出口信用保险在西方已经是较为成熟的险种,是促进外贸出口的重要政策性金融工具。而在我国,出口信用保险只有短短二十年的发展时间,无论是法律规制还是业务实践都不成熟。我国应充分借鉴国外的先进成熟经验大力发展出口信用保险,健全相关法律,加大支持力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