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社区作为城市最基层的一级组织,是一座城市最小的准行政单位,也是新闻资源集中的地方。近年来,随着都市类报纸的日益兴盛,社区新闻也从新生事物逐渐成熟起来,方兴未艾。一些成功的报纸更是将社区新闻作为与读者拉近距离,扩大影响力的一  相似文献   

2.
万生花 《新闻世界》2010,(5):117-118
在报纸媒体与其他媒体甚至同类媒体之间竞争不断加剧的时代,报纸如何凸显其特色,抓住日益细分的市场,社区版被视为突破口。社区版服务的受众地域性强,要求社区新闻更加贴近读者,公民新闻的运用可以拉近与读者距离,能反映读者所感兴趣的事情与话题,增强报纸的可读性、生动性,也能增强读者的自主性和社区居民参政议政的热情,并促进社区的建设。  相似文献   

3.
社区是构建城市最基本的单位,社区新闻也最贴近市民的喜与忧。采写社区新闻时,为了追求贴近性,往往要深入居委会、居民家庭采访,写出来的往往是单个的人和事。社区新闻怎样走出社区的局限?2010年以来,笔者运用调查、组合、归纳的方法,在这方面做了一些尝试,力  相似文献   

4.
梁丽平 《新闻世界》2011,(10):58-60
社区新闻在我国兴起的时间不长,在繁荣的背后也隐藏着窘境。本文结合话语理论从三个方面来论述社区新闻话语的特色,即居民性、融合性、地域性,并分析其与民生新闻的区别所在。  相似文献   

5.
查理 《新闻前哨》2004,(9):34-34
2003年6月以来,《黄石日报》在民生新闻版没立了“社区新闻”专栏,并明确提出将社区新闻作为民生新闻的重点来经营,下大力气搞好社区新闻的报道,为党报进社区、进家庭创造条件。经过一年来的实践,社区新闻在“贴近”二字上下了功夫,受到了广大读的充分肯定。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报业市场竞争激烈,各级媒体采取细分受众、新闻接近性原理以及寻求差异化竞争等原则寻求突破。各报纷纷开设社区新闻版块,将社区新闻作为民生新闻的重点来经营。社区是社会结构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更是各类人群最为活跃的社会单位。因此,社区新闻以其贴近百姓思想、百姓生活、百姓心理而受到市民欢迎,形成受众与媒体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7.
社区新闻穿透力的主要特征贴 近性强.从新闻接近性原理来看,越是与读者接近的报纸,就越容易受到读者欢迎.<盐城晚报>社区新闻报道的大多是发生在社区百姓身边的人和事,也构成了市民和政府间的沟通桥梁,具有很强的贴近性,这不仅表现在时间、空间距离上的贴近,更表现在心灵上的贴近-贴近民情民意.  相似文献   

8.
社区是最贴近市民生活、最代表居民利益的平台。做活社区新闻,既是党报的一大亮点,也是党报增强亲和力的一条有效途径。本文从社区新闻的概念及特征的阐释入手,分析党报关注社区新闻的优势,并就如何写好写活社区新闻作出粗浅探析。  相似文献   

9.
社区新闻是社会新闻的延伸,社区作为城市最基层的一级组织,是新闻资源集中的地方。一年多来,平顶山市广播电视台开展的"城市第一线"栏目用事实证明,最鲜活的新闻来自基层,最生动的语言来自基层,社区新闻是个"富矿",社区新闻是一片亟待完全开发的处女地。  相似文献   

10.
城市居民社区化的发展,使得新闻传媒中一个新家族"社区新闻"应运而生,本文论述当前城市地方媒体开发"社区新闻"的必然性、重要性。同时,结合自己多年从事社区记者的经验,阐明在采写"社区新闻"体会最深的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1.
随着城市化进程和社区的成熟,社区新闻越来越受到都市报的重视,但目前都市报的社区新闻,大多零碎地出现在民生新闻和社会新闻版面,几乎没有固定的版块和专门的记者队伍,也缺乏系统的社区新闻理念支撑。地处徐州的《都市晨报》一年来不断加大社区  相似文献   

12.
湖州晚报细化民生新闻,增加社区新闻版,呈现媒体直接面对受众、受众成为新闻主角的“圆桌对话”方式,受到了社区工作者和居民的欢迎。两年多来,湖州晚报社区新闻版记者真正“下沉”到基层,挖掘了一批湮没在寻常百姓家的独家新闻。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都市类报纸纷纷开辟社区板块,报道最贴近老百姓的新闻。笔者认为,通过口语化、故事化的表达方式,可以将社区新闻讲述得令读者更爱看。  相似文献   

14.
社区作为城市最基层的一级组织,是一座城市最小的准行政单位,也是新闻资源集中的地方。近年来,随着都市类报纸的日益兴盛,社区新闻也从新生事物逐渐成熟起来,方兴未艾。一些成功的报纸更是将社区新闻作为与读者拉近距离,扩大影响力的一个重要手段,当然这也是增加发行的一个重要手段。因此,在可以预见的时间里,社区新闻一直会是报纸内容的重要方面,前景十分广阔。本文将重点讨论社区新闻记者及其采访活动中的基本问题,力图展示社区新闻采访活动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15.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城镇化建设速度的加快,社区的内涵与外延发生了变化。社区新闻是关系民生、为党和政府的规划、建设、决策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本文对社区新闻的产生、社区新闻的重要性、社区新闻的来源与分类进行了分析,对记者如何抓好社区新闻提出了自己的见解,让社区新闻在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社区新闻的出现,标志着新闻传播区域进一步细化,从国际、国内、本埠直接"挺进"到社会组织的"腹地",比近10年来沿用的"市井新闻"更加微观,也更为贴近传播主体和受众。打一个比方,社区新闻的传播就像一台"微创手术",通过社区这个"小切口",让受众探视到社会万象。  相似文献   

17.
民生新闻是报道大众生活事实、以大众为收视对象的新闻模式。因而贴近感是构成民生新闻与民众相关的要素。地域上的贴近。身边的人物和事情上了电视,当然会让当地民众感到新鲜。哪怕是家长里短、街谈巷议,都会让民众兴奋。但这种兴奋显而易见不会持久,因为地域上的贴近是相对的,也是需要媒体巧妙拓展的,不能机械地理解地域贴近。媒体要抓住“贴近”做文章,制造涟漪效应。为了达到使受众有地域上的贴近感,要注意两点:一是把远在天边的事情叙述得近在眼前。现在的世界开始步入地球村时代,因特网使民众与周围世界的远近亲疏,不再单纯地是地理距…  相似文献   

18.
县级电视媒体民生新闻弱化原因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庆华 《视听界》2006,(6):97-97
如果仅仅论电视媒体与观众的地理距离,处于最基层的县级台无疑是有优势的。但在最贴近受众、最令观众欢迎的民生新闻上,县级台却是被弱化的。民生新闻突破了上情下达、正襟危坐、一脸严肃的“综合新闻”模式,电视镜头的视角放平,反映老百姓身边的事情。在电视新闻的传播中,来自百姓的信息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丰富。令人遗憾的是,在各大电视台以民生新闻贴近受众的同时,作为最靠近民众的县级电视台,新闻节目基本上还是沿袭过去的形式、内容,其贴近程度远远不如地市、省台和央视。县级电视台民生新闻弱化的原因是多重的,笔者试对其作一初探。原…  相似文献   

19.
“关注民生、体察民情、倾听百姓话语、传递民意民声”是民生新闻的一个特征,它与党中央提倡的“以人为本”、新闻“三贴近”基本一致。正是在这个大环境下,《南阳日报·社区新闻》版应运而生。在编辑《社区新闻》版的过程中,笔者深切地体会到,记者、编辑必须要有民生视角、民生意识、民生情怀,才能做好民生新闻,才能让民生新闻成为报纸的亮...  相似文献   

20.
社区新闻往往都是"芝麻绿豆"的小事,新闻价值不大,受关注程度不高。其实,社区新闻不仅可以与社会新闻一样引起轰动效应,而且还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温润广大读者的幸福生活。一、驻扎社区办公,挖掘新闻素材为社区版面写稿,如果仅靠通讯员来稿办社区版面,那么不是把社区版面办成晚报中的"日报",就是办成了"老头老太太版"。在各个社区"芝麻绿豆"的十分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