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读书人都希望有一间自己的书房,它或大或小,总能承载读书人的梦想。我家三代人书房的变迁,是新中国成立70年来时代变迁的缩影。阅读不仅改变我家三代人,还终将改变整个时代。祖父的书房陈设很简单,除了一本老皇历,就再也没有别的什么书了。父亲那时尚小,对书没有什么兴趣,只是在祖父不让他们随便进那间所谓的书房时问过祖父:你说那是书房,那书呢?  相似文献   

2.
常言道:身教重于言教。家庭教育氛围和长辈们所给予我们的潜移默化的影响,是任何一所学校都望尘莫及的,是在书本上学不到的。我年幼时记忆最深的是祖父那一面墙的大书柜。小时候没有什么玩具,家里也是空荡荡的,于是祖父的书房是我最爱去的地方。那时候我不识字,拿支笔拿张纸坐在那儿乱涂,涂累了抬眼看看祖父。他总是一动不动地坐着,手里捧着本很厚很厚的书,桌前也放着一摞书。这张“照片”一直深深地刻在我的脑海里。我现在想,那个时候喜欢盯着祖父发呆而不去吵扰他,小脑袋里一定在好奇,书里究竟有什么让他如此痴迷?直到有一天,他拿着我画得一些看不懂的符号  相似文献   

3.
还债     
1937年的春节,祖母从海姐那儿知道了祖父在抽鸦片烟的事。祖母把家事全都托给女佣陈妈,自己一家家找去,想把丈夫拉回家。祖母一直没有追上祖父。祖父临终时,两眼直直地看着祖母,牵一牵嘴角,露出笑意,嗫嚅道:"本来想叫孩子们多读点书,出一个读书人。我这么走,不说读  相似文献   

4.
鲁迅先生在谈到自己的创作时一再强调 ,他笔下人物的“模特儿”是一个拼凑起来的角色 ,“往往嘴在浙江 ,脸在北京 ,衣服在山西。”孔乙己就是这样 ,有自己生活的原型。原型一 :“孟夫子”的窃书行为。孔乙己的读书人“窃书不能算偷”的名言 ,来自于鲁迅选取的“孟夫子”这个“模特儿”。“孟夫子”是一个姓孟的穷读书人的绰号 ,他是一个败落的大户人家的子弟 ,读过书 ,但终于没有进学 ,又不会营生 ,以致沦落潦倒。他替人家抄书 ,可是喜欢喝酒 ,有时连书籍纸笔都卖掉 ,穷极时混进书房偷东西。“孟夫子”经常到鲁迅故居新台门的大书房来 ,当时…  相似文献   

5.
<正>大凡读书人,都有一个书房情怀。读书人在此或以文明志,或以文寄情,或以文自勉。对作家而言,人生的一半在看书,另一半在写书,书房既是面子也是里子,可以出世也可以入世,算是人生中非常特别的一个地方。书房之好,在于明、静、雅、趣,乐在其中。书房所承载的,与其说读书人的梦想,倒不如说寄托了读书人的种种生活状态。季羡林先生曾是北大的"藏书状元"。他的书房是相当大的,大小房间,加上过厅、厨房,还有封了顶的阳台,大大小小,共有八个单元。藏书册数从来没有统计过,总有几万册吧。在北大教授  相似文献   

6.
<正>上鲁迅的《祝福》一课时,有学生问到《祝福》中鲁四老爷书房那脱落的半幅对联是什么,这是一个读书非常细心的同学发现的一个很有价值的问题。鲁迅为什么对那半副对联隐去不写呢?鲁迅在《祝福》中对鲁四老爷书房环境的描写,特别是对书房对联的描写是大有深意的。众所周知,书房是读书人读书治学的地方,兼作待人接客之所。书房的布置集中体现了主人的兴趣、  相似文献   

7.
闲话读书     
中国人做什么都注重形式,譬如读书,稍稍有点像样的读书人,大都少不了要有一间像样的书房,置一张像样的书桌。似乎无此便不足以表明自己“穿长衫”的身价。其实大可不必要如此隆重。读书,原本是一件很平凡的事,不见得非要有一间书房一张书桌才可以读书的。  相似文献   

8.
大腕的书房     
从一个人看什么书,拥有什么样的书房,可以窥视到这个人也许有不为人知的另一面。那么,那些名人大腕的书房到底是什么样子的?  相似文献   

9.
<我的书房>(董宁文编,岳麓书社出版)是一本书房的故事.   中国的读书人是看重书房的.   研究新文学史料的专家,也是藏书家的陈子善,一直希望拥有一间书房,哪怕只是斗室、陋室也好.……  相似文献   

10.
余秋雨 《阅读与鉴赏》2007,(11):28-30,68
我当然称不上什么藏书家。好书自然也有不少,却没有版本学意义上的珍本和善本。我所满意的是书房里那种以书为壁的·庄严·气·氛·。书架直达壁顶,一架架连过去、围起来,造成了一种逼人身心的文化重压。走进书房,就像走进了漫长的历史,鸟瞰着辽阔的世界,游弋于无数闪  相似文献   

11.
自懂事起,我就喜欢看书,不管什么书,抓到手里就死死不放。因此,拥有一间自己的书房,是儿时以来最大的奢望。在我的脑海里,这个书房不要求装饰得如何精  相似文献   

12.
只要是读书人,一说到书,立马就来了精神。买了一本好书,自己左翻右翻爱不释手,遇上了同道便连连推介,甚至半夜三更还要打电话给臭味相投者。做了一个书架,高兴;买了两个书柜,高兴;新装修的房子有了一面墙的书虎视眈眈,别提有多神气了;拥有自己的书房,自己就是皇帝,墙上的书都是后宫佳丽啊。这就是读书人、爱书人最真实的生活写照。最近一本名为《书之趣》的新书由珠海出版社出版,它记录的就是那些为书痴狂的人和事。流沙河搬家,什么东西都让人搬,惟有书要自己一个人扛。有一个叫钟芳玲的女士,因为爱书,背着一个包满世界跑,拜访了一个又一个…  相似文献   

13.
在成长过程中,有诸多乐趣一直伴随着我的读书生活。在读书的时候,我好像并没有什么明确的目的,只是想做一个快乐的读书人,在书中畅饮生活。  相似文献   

14.
书斋絮语     
蝉鸣三绿,伏夏已消了大半。午后的书房,分外清爽。独坐在书桌旁,泡上一壶普洱,重新拿起上午没有看完的杂志。书房云者,其实非常勉强,因为它还兼作卧室或者说就是在卧室里挤上了一张书桌、两架书橱而已。对于那种布置精巧、职效专一的书房,不是没有过向往。但刚开始时是限于条件,只能将它停留在想象里;到后来,整日与书混居在一起,终  相似文献   

15.
总在行色匆匆,就让我采一缕书香,伴我前行。书是什么?是穿过云层穿过光阴慢慢在走的那一轮夜空中的明月吧。展开书卷,就这样清明了读书人的眼睛。就这样,欣然于这每一次与书的约定。书是什么?每一次,与你相逢,就这样遥遥地和你相和,就这样静静地听……  相似文献   

16.
刘会然 《师道》2007,(8):102
自懂事起,我就喜欢看书,不管什么书,抓到手里就死死不放.因此,拥有一间自己的书房,是儿时以来最大的奢望.在我的脑海里,这个书房不要求装饰得如何精美华丽,也不需要什么恢弘大气,只要能放下一张书桌,一个简易的书柜和一张床便足已.……  相似文献   

17.
瞬间的感动     
暑假,照例蜗居,这样的状态由来已久,近些年基本如此。 阳台上有我的书房,因我没有所谓的书房,书籍无处摆放,见阳台留有空处,就设置一张方桌,摆上要看的书,权作书房。  相似文献   

18.
丢书的滋味     
读书人怕丢书,因而对书的呵护不亚于对生命的呵护。但不管怎样地呵护,丢书总是不可避免的。每当我发现哪本书不见了,就一连几天魂不守舍。而尤其是至爱的书失落了,那种心情用悲痛欲绝来形容也一点不过分。我乃一介书生,—直与书相依为命。曾经拥有很多书,也曾经丢失很多书。年轻时喜欢读诗,我的藏书也以诗歌居多,但那时正在外求学漂泊不定,没有固定的地方供这些诗们安身。待到工作了,有了自己的书房和书橱,但这些诗们不知不觉已流失过半了。这已流失的有我至今提及仍痛彻肺腑的几本,如《莎士比亚十四行诗》、《西方爱情诗选》和《叶赛宁诗选》等。  相似文献   

19.
我是五星红旗在祖国的上空升起后的第四年出生的。时光如箭,从牙牙学语到与书结缘,从认真读书到讲台教书,不知不觉已走过人生的大半,“四舍五入”,也应算50年。回首与共和国一起走过的岁月,最令我激动的事,是80年代后,我一个普普通通的教师之家,居然也搬进了“三室二厅”的新楼房,实现了我梦寐以求的夙愿——有了一间书房。做教师做学问的人,谁不盼望有一间书房啊!我高兴得恍如梦中。愿天下读书人都有自己的书房!我的三千多册藏书终于各得其所,4个大书橱满满当当。一有时间,我就走进书房,扎进书堆,展卷捧读,含英咀华…  相似文献   

20.
结识文字     
听说,木匠的儿子会使斧头,铁匠的儿子会抡榔头,秀才的儿子会耍笔头。我想,这话多少有点道理。可是,我当“儿子”的时候,家里没有匠人,没有秀才,乡下方圆十里没有一个读书人,一丝儿文气都没嗅到。我家倒也有过纸上印字的本本,一本是族谱,一本是皇历,由伯祖父锁在木箱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