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朴锋春 《教育评论》2020,(5):162-168
英国"跨国教育"(TNE)在保持和提升其全球声誉、文化影响力、国家软实力等方面持续发挥着重要作用。面对单边主义、贸易保护主义的兴起,以及英国"脱欧"的诸多不确定性因素等压力,英国将会继续大力推进"跨国教育"出口。英国"跨国教育"出口的未来发展趋势有助于推动中英两国之间的教育文化交流,也将会给我国的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提供更多机遇与更好平台。  相似文献   

2.
"脱欧"将导致英国高校研究经费和国际学生减少与科研人员流失,引发新一轮全球学生和人才流动,以及全球大学排名格局的变化.英国政府和高校如何应对"脱欧"对其高等教育的重大影响,将进一步影响英国和国际高等教育的发展.中国应借"英国脱欧"之机,适时制定出台高等教育国际化新政策.  相似文献   

3.
2019年入春以来,国际风云变幻最离奇、曲折的莫如英国"脱欧"。虽已进入攻坚阶段,但主要因为国内政府和议会间的种种矛盾和分歧迟迟未能解决,首相特蕾莎·梅的"脱欧"宏愿能否达成依然生死未卜。但它作为时政新闻,引入中学历史日常教学,引导学生近距离深入了解和学习教材内相关知识,却可称得上是绝佳范例。"脱欧"问题所反映出的政府即首相和内阁等,与议会(主要是下院)的关系也正是选考考试内容"责任内阁制的形成及其作用、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的核心所在。  相似文献   

4.
正1862年9月11日,美国著名小说家欧·亨利出生。他被誉为美国短篇小说之父,也是享誉世界的短篇小说大师,与莫泊桑以及契诃夫并称"短篇小说三巨匠"。被誉为"曼哈顿的桂冠诗人"欧·亨利本名威廉·西德尼·波特,在其生活49年的短暂一生中,大部分时间是十分困顿的。他早年曾经做过药剂师和银行的职员,还曾编辑出版过杂志,也当过新闻记者,时常混迹在小酒馆、小客栈、公园、贫民窟,所以他笔下对小人物的描写十分生动。  相似文献   

5.
在中缅疆界变迁过程中,曾经存在"既不属中,也不属缅"的若干地方,是为"瓯脱"地。在中缅国家关系互动历史背景下的边疆变迁过程中,有的"瓯脱"地为中方所有,有的则为缅甸控制,并在双方划界后固定下来。中缅间"瓯脱"地的最终归属结果反映了双方力量(包括近代缅甸主权流失后的第三国力量)消长情况,说明边疆地区的稳固不仅与国内的政治形势密切相连,同时也受外部世界的干扰,至今亦然。  相似文献   

6.
正短篇小说的魅力就在于作者运用独特的视角与巧妙构思,在方寸之间让读者领会人生的奥妙和哲理性,并留下一连串难以言说的休止符。读《欧·亨利短篇小说选》,我们能从"欧·亨利式结尾"品味"含泪的微笑",以此获得一拍三叹的效果。在20世纪美国文坛上,欧·亨利式的短篇小说艺术可谓独树一帜,作为与俄国的契诃夫和法国的莫泊桑齐名的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大师之一,他被看成是"美国现代短篇小说之父"。《欧·亨利短篇小说选》汇集了《爱的牺牲》《麦琪的礼物》《警察与赞美诗》《咖啡馆里的世界公民》  相似文献   

7.
“三环外交”和战后初期英国的欧洲政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战后初期,英国在对外关系方面尤其是在处理对欧政策上,采取了以英联邦和英美特殊关系为基石的“三环外交”政策,藉以重温昔日大国的荣耀,充当欧洲乃至世界霸主,然而,“三环外交”政策带有浓重的理想主义色彩,英国在其外交实践中付出了沉重代价。  相似文献   

8.
第十八章帝国主义的殖民体系殖民地半殖民地宗主国(二五八)在政治和经济上丧失国家独立自主权利,受别的国家统治和压迫的国家,叫做殖民地。如朝鲜曾经是日本的殖民地,印度曾经是英国的殖民地,印度尼西亚曾经是荷兰的殖民地等等。今天世界上还有许多地区,仍然是处在殖民地的地位,被帝国主义国家残酷地掠夺和奴役着。如尼日利亚、塞浦路斯等是英国的殖民地,阿尔及利亚、马达加斯加等是法国的殖民地,关岛、萨摩亚群岛等是美国的殖民地……。  相似文献   

9.
张华东 《安康学院学报》2012,24(3):30-32,37
"脱域"概念是由英国当代著名社会学家安东尼·吉登斯最先提出的,但早在100多年前,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就曾有过类似"脱域"的思想。他们的研究既有相似之处,又存在着很大区别。《共产党宣言》中所隐蕴的"脱域"思想,对于当前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
二战后,在美、日、欧三边关系中,一直是美日、美欧较强,而日欧的联系较弱。为了改变这种局面,池田政府采取了对欧接近政策。这既是局部调整对美政策的需要,也有利于改善日本的国际政治地位和经济环境。池田政府和英国签订了《日英通商航海条约》,英国放弃对日援用关贸总协定第35条;同时,日本还加入了发源于欧洲的经合组织,资本主义世界日美欧三足鼎立的局面初露端倪。  相似文献   

11.
麦克米伦的对欧政策之所以发生转折,是为了适应国际局势的变化和挑战,从而着手调整英国传统外交模式下的比重和次序,以维护不列颠的大国形象和地位,正是因为决策的出发点和关注点仍然未脱“三环”的窠臼,因而尽管麦克米伦在主观上作出超越传统“三环外交”模式的抉择,但在外交实践中还是兼顾既往的利益关系而不自觉地落入了俗套。由此可见,即使以灵活机动称的英国实用主义外交策略也一时难以应对传统事物对变革的固有影响。  相似文献   

12.
<正>"如果不是中国已经通过了中、亚、欧高铁网络的提案,用世界上最快的列车建成世界上最大的高铁网络听起来简直就像一个梦。""中国是否将让美国的高铁网络(如果它曾经获得建设)看起来像是一套玩具火车?"这些来自《科学美国人》的句子不无醋意和惊讶之情。近日来,外国媒体对中国拟将建成贯穿17国的三条高铁网络一事给予了高度关注。如同当年中国建设三峡  相似文献   

13.
2013年1月23日英国首相卡梅伦发表了布隆伯格演讲,演讲申明英国将谨慎处理与欧盟之间的关系,英国留在欧盟或者退出欧盟的决定权将交给英国民众。2015年4月保守党为获取更多选票,在竞选宣言中承诺于2017年年底前举行英国脱欧公投。2015年5月8日,保守党赢得大选,脱欧公投也正式进入日程。2016年6月23日英国脱欧公投正式开始,经过15个小时的投票最终脱欧派以51.89%的支持率赢得了此次公投,这也意味着英国结束了自1973年以来43年的欧盟历史。英国为何脱欧,究其原因是十分复杂的,文章将从英国的外交政策,英国主权意识与疑欧主义的传统,欧债危机与欧盟难民危机的现实因素三个角度来分析英国退出欧盟的原因。  相似文献   

14.
2012—2013年度《课堂内外》全彩高中大型主题征文曾经,被打上"非主流"标签的"90后",在2012年的夏天,如开闸的洪水般,开始汹涌奔腾进这个世界里——从高中到大学,他们真正成人了,第一批"90后"们开始正儿八经地操弄这个世界来了!曾经被指斥为"小P孩"的他们,来了,世界从此又将发生怎样的变化?2008年1月,"90后"的第一个18岁成人礼来临,《课堂  相似文献   

15.
英国的高等教育世界闻名,在提高英国国民素质和把英国建设成为世界强国方面都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在研究英国高等教育发展的经验,分析英国高校走出"象牙塔"、服务区域发展成功之道的同时,结合河北省的具体情况,提出了河北省高等院校为区域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服务的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6.
正2014年9月18里,苏格兰举行独立公投,以决定是否脱离英国成为—个独立的国家。英国的全称是"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围","大不列颠岛"上包括英恪兰、苏格兰、威尔士,历史上这三个地区都是独立的国家,1707年5月1日,苏格兰与英格兰合并成为大不列颠联合王国。即使同为一个国家,苏格兰也一直保留着自己的迷人风情,他们最有名的就是格子裙和风笛。经过300多年的漫长历史,面对英国今天衰退的经济和话语权,苏格兰的"独立"选择,也让人对这个曾经的"日不落帝国",跌宕起伏的历史唏嘘不已。  相似文献   

17.
改善薄弱学校、推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是当前世界各国基础教育面临的共同问题。近年来,英国为提升学校的质量和标准,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通过伙伴关系尤其是连锁和联合的形式在发展学校网络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英国"连锁学校"的实践为其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就我国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而言,无疑可以从这种新的学校组织形式中吸取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18.
英国是政党政治和议会政治的发源地,也是世界上较早确定、实行两党制度和最早实行议会选举制度的国家。在英国,这两种制度可以说是"生死相依":两党制是议会制度长期发展的产物;议会选举是两党制运行的具体方式和制度安排,它保证了两党制度的稳定;议会选举制度受两党制的保护,反过来,在两党制受到威胁的时候该选举制度也会面临被变革的命运。2010年英国大选很好地体现了这两项制度之间的这种逻辑关系。  相似文献   

19.
正搭建起开放、灵活、突破时空的全新公共学习服务平台,是国家开放大学自成立之初即着眼的重点。开放理念"对学习者开放、学习地点开放、学习方法开放、观念开放",是1969年英国创立开放大学典礼上的口号,也一直是英国开放大学的治校名言,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英国开放大学以其卓越的科研质量跃居英国大学的前三位,拥有广泛而先进的科研体系和世界知名的学者,其模式为世界各国所仿效。许多国家把推进终身学习作为提升人力资源优势、应对全球化挑战的基本国策。  相似文献   

20.
近代以来,原本"以中华为是"的日本传统文明观,先后经历了"脱亚入欧"、"脱欧归日"和"脱日入美"的三次转换。尽管每次"转换"都具有某种"质变"的意义,但新文明观的确立并不意味传统文明观的泯灭,当"入欧"、"入美"取得成效之时,往往也是"发现"传统、试图再造日本式"新文明"的起点。日本的文明观转换留给世人的重要警示是:逆境时知耻而后勇,与时俱进以调整和更新落后观念,则后进者可以奋起直追;顺境时不骄不躁,理性地看待自我和他者,则国家、民族可以长盛不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