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南平地区若干食品和饮水中铝含量的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南平地区33种食品、饮料、饮用水中铝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在12种食品中检出铝,范围3.17~71.51(mg/kg);在6种饮料和饮用水中检出铝,范围0.003-61.67(Mg/L);但含量均未超出国家食品卫生和饮用水标准。  相似文献   

2.
2006年4至6月,对淮南地区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kii)的重金属含量进行了测定.研究结果表明:淮南地区克氏原螯虾肌肉中有一定程度的重金属积累,Cu、和Pb的检出率为100%,Cd的检出率为87.6%.Cu检测出含量的平均值为1.88mg/kg;Cd检测出含量的平均值为0.16mg/kg;Pb检测出含量的平均值为0.67mg/kg.同种生物对不同的重金属含有不同的蓄积能力.  相似文献   

3.
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和莫尔法对不同水样中氯离子含量进行测定。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通过加入丙酮做保护剂,在最大吸收波长附近测得不同水样中氯离子的吸光度,测得自来水、湖泊水和饮用水中氯离子的含量分别为19.97mg·L-1,8.02mg·L-1,2.00mg·L-1,相对平均误差均小于1,加标回收率在98.9%-100.8%,说明实验结果比较可靠;莫尔法通过控制溶液的酸度以及指示剂的用量测定氯离子含量,测得自来水、湖泊水和饮用水中氯离子的含量分别为20.41mg·L-1,8.31mg·L-1,2.70mg·L-1,相对平均误差较大,加标回收率在91.4%-101.2%,说明实验结果较可靠,同时也说明采用该实验方法测水中氯离子的准确度较高。从实验数据的准确性和实验的简易程度,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都优于莫尔法。  相似文献   

4.
《中学科技》2012,(3):34-35
水是生命之源,最近关于饮用水中溴酸盐超标的话题吸引了很多关注,甚至有文章惊呼:“饮用水中的溴酸盐在慢慢杀人。”那么,饮用水中到底有没有溴酸盐?  相似文献   

5.
主要选用淮南9个矿区煤泥作为实验对象,采用Excel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得出结论是:煤泥有机质含量和碳含量呈明显的线性相关,Y=1.868z=0.125(以z表示碳含量,以y表示有机质含量)。煤泥中有机质含量较高,一般在35%以上,适宜作为生产生态有机肥的原料。本研究为淮南地区煤泥复配生产生态有机肥探索了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6.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健康饮水越来越多地受到关注。我对小区居民的调查发现,目前多数饮用水来源于加热处理过的自来水或纯净水。但通过经常饮用发现,反复加热的水总有一种类似蒸锅水的浓烈异味,口感不佳。大多数人凭生活经验都知道饮用重煮水或久煮水不利于健康,但并不知其原因。我上网搜集了许多资料,知道加热处理不当的水中亚硝酸盐含量超标。经怎样加热处理后的水中亚硝酸盐的含量较低?饮水机反复加热的水对人体是否真的有害?加热不到100℃的水是否对人体有害?饮用什么样的水更有利于健康?  相似文献   

7.
主要以桶装水使用时长、不同出水口、不同部位、消毒与否等因素对饮水机出水微生物含量影响进行探究.研究结果表明,桶装水启封后,饮用时间越长,桶内水以及饮水机出水中细菌含量越多,桶装水开盖后在7 d内饮用完为佳.蓝色冷水出水细菌数量较多,红色出水口接出的温水中细菌数量较少,红色出水口接出的沸水中几乎没有细菌.饮水机聪明座可能是造成饮水机二次污染的主要来源,细菌含量约占出水细菌总量的56.5%~73%.饮用水加热、饮水机消毒均可以改善饮水机二次污染状况.研究有利于人们了解饮水机的日常清洗重点,并改善饮水习惯,对日常饮水安全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综述了砷的来源及其毒性,结合目前世界各主要发达国家水质标准中砷的控制状况,研究了饮用水中砷的去除技术,进而提出了饮用水中砷的风险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9.
氟是人体重要的微量元素,对维持骨骼和牙齿健康有重要作用.适量的氟摄入对人体健康有利,但过多的摄入氟会导致氟中毒.长期饮用浓度高于1 mg/L的水将会引起氟斑牙病、氟骨病等.我国是一个典型的地方性氟中毒地区之一.所以研究高效、经济的饮用水中微量氟离子的去除方法具有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和社会意义.本文综合各类氟离子去除方法,提出应用钙盐沉淀结合活性炭法来去除饮用水中的微量氟离子,并通过实验研究了其可行性,从而得出一种有效,经济的氟离子去除方法.  相似文献   

10.
水体中溶解氧的含量变化及相关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溶解氧指溶解在水中的氧,在水中以分子状态存在,是水质好坏的重要指标之一,通常用1L水中溶解氧的毫克数来表示。对于人类来说,健康的饮用水中溶解氧含量不得小于6mg·L-1,对于水中鱼类而言,溶解氧需大于4mg·L-1才能保证其正常的生命活动。1影响水体中溶解氧含量的条件水体,不同于单纯的水。它除了包括水之外,还包括水中的植物、动物、底泥等,属于生态系统的概念范畴。因此水体中的含氧量与水体中生物群落的组成,分布等密切相关。1.1两种作用水体中溶解氧的含量受到两种作用的影响:一是耗氧作用。包括需氧有机物降解时的耗氧、生物呼吸时…  相似文献   

11.
为了弄清《淮南子》的文道关系,对《淮南子》之“道”作“形而上”和“形而下”的阐释。就形而上来说,《淮南子》之“道”是本体之道,《淮南子》称之为“一”;就形而下来说,是指具体的自然、社会中万物特殊的规律、法则。同时,《淮南子》也认为文艺是人的精神情感的表达,而人之“情”来源于人之“性”,“性”又本于“道”。这样就圆通地阐释了文道的关系,在本体论的视域中,赋予文艺以形而上的依据。把文、情、道纳入到一个统一的体系中,在中国文论史上第一次尝试性地进行儒道文艺观的融合,对后世的文艺思想有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介绍《淮南子》中关于宇宙的论述,这一在中国沿用两千多年的宇宙演化生成论,与现今最流行的大爆炸宇宙理论有相似。根据《淮南子.天文训》中有关天高测量的方法,对应于现代数学知识进行了科学演算,论述《淮南子.天文训》中测量天高的三种方法,证明了《淮南子.天文训》中使用的数学方法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3.
《淮南子》一书中在社会控制方面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探讨。无为是《淮南子》的根本主张,就社会层面而言,其无为的概念有两方面的意义,一是现实社会控制的总原则,二是理想的社会控制状态。《淮南子》提到的社会控制的主要手段有仁义、礼乐、法、鬼神、舆论。《淮南子》认为,用礼、法作为控制社会的手段是不得已的办法。因为礼、法本身是有缺陷的,如果运用不当不仅起不到好的效果,反而会起到很坏的作用,事与愿违。在《淮南子》看来,仁、义是礼法能够实施的保障和前提和基础,没有仁作为内容,法只能徒具形式而不能真正长期有效地发生作用。仁不仅是普通人守礼,遵法的前提,更是统治者自我约束的内在保障。  相似文献   

14.
《淮南子》以"道"为核心,在人文教育观点方面有独特的见解,在提升人性境界、阐释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实现社会价值和深化人的主体性的教育思想等方面作了精辟的论述。《淮南子》在人文教育思想方面实质上强调了人性教育,突出了朴素的人本教育思想,强调了有为人生观,涵盖了人文精神的核心价值。  相似文献   

15.
《淮南子》对法家思想及实践所造成的历史教训有着深刻的反思。对"势"、"法""、术"等法家思想,《淮南子》在批判中有所扬弃,并且以理性的政治态度进行了汲取和融合。以法家思想及实践作为政治思考的参照物,《淮南子》着眼于"治道"与"治术",构建起了"多元并存,理性融会"的混合型政治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6.
《淮南子》将养生看作是人生价值的实现,其中有许多与音乐相关的养生学观点,尤其是通过对音乐的有与无、内与外及其与人的关系的论述,揭示了音乐与养性、养神及养德的关系。本文通过对《淮南子》中有关音乐的存在本质、音乐与人之关系及其相关内容的梳理,探究其中的音乐养生学思维及音乐养生思想的当下意义。  相似文献   

17.
《淮南子》是先秦老、庄思想在汉代的总结和发展。它继承道家的自然中心主义传统,以自然为中心并从自然的大视角下来考察宇宙、社会和人生。《淮南子》提出自然价值观,从个体事物的角度看,价值是主观的、相对的,人不是价值评判的标准,万事万物各自可作为评判主体;提出"物无贵贱",说明个体事物也存在着工具价值,万物以自己为目的,从整体无贵无贱的价值观来破除那种以个体贵贱、是非观为价值观的偏狭观点;《淮南子》的自然观念中体现了自然的创造性。  相似文献   

18.
秦汉时期的《淮南子》以"民者,国之本也"为其民本思想的中心观点,提出了一系列的安民、利民、富民的政策措施,来落实其民本思想。《淮南子》中的这些民本思想,不仅在中国传统的政治思想文化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而且对当今的社会主义廉政文化建设也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改革开发程度的日益加深,道德价值多元化,道德冲突日益激烈;成教德育工作受到严峻的考验。本尝试从古人的智慧中挖掘出一些重要的思想,以给当代的德育工作提供启示,《淮南子》强调道德教育应循性而教、以神化人、重视心灵沟通以及率先垂范等思想对成教德育工作具有宝贵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20.
关于"垓下"的位置,今人主要有两种观点:一种承袭《史记正义》的观点,认为垓下在今天的河南,具体又可分为"陈下说"(今河南淮阳)和"苦县说"(今河南鹿邑)。另一种则坚持《汉书.地理志》的观点,主张垓下在今安徽灵璧东南。本文通过对不同观点论证过程的分析评议,指出"垓下"的位置仍应以《汉书.地理志》的记载为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