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2 毫秒
1.
【重点提示】君子言而有信。言必行,行必果。【原文片段】(陶谦手下部将张闿杀了曹操父亲曹嵩一家,曹操为父报仇,起兵攻徐州,孔融邀刘备一起往救。)孔融迎接玄德入城,叙礼毕,大设筵宴庆贺。又引糜竺来见玄德,具言张闿杀曹嵩之事:“今曹操纵兵大掠,围住徐州,特来求救。”玄德曰:“陶恭祖乃仁人君子,不意受此无辜之冤。”孔融曰:“公乃汉室宗亲。今曹操残害百姓,倚强欺弱,何不与融同往救之?”玄德曰:“备非敢推辞,奈兵微将寡,恐难轻动。”孔融曰:“融之欲救陶恭祖,虽因旧谊,亦为大义。公岂独无仗义之心耶?”玄德曰:“既如此,请文举先行,容备去…  相似文献   

2.
孟子妻独居,踞,孟子入户视之,向其母曰:“妇无礼,请去之。”母曰: “何也?”曰:“踞。”其母曰:“何知之?”孟子曰:“我亲见之。”母曰:“乃汝无礼 也,非妇无礼《礼》不云乎?将入门,问孰存 将上堂,声必扬。将入户,视必 下,不掩人不备也。今汝往燕私之处,入户不有声,令人踞而视之,是汝之无 礼也,非妇无礼。”于是孟子自责,不敢去妇  相似文献   

3.
文言趣读     
陶侃惜谷陶侃(东晋杰出的政治家)尝出游,见人持一把未熟稻。侃问:“欲何用”人云:一行道所见,聊(随意)取之耳。“侃大怒,诘曰:“汝不田,而贼(害)人稻!”令吏执而鞭之。是事广传,是以百姓勤于农作,家给人足。(据《资治通鉴》改写)  相似文献   

4.
东方有士焉,曰爰旌目。将有适也,而饿 于道。狐父之盗曰丘,见而下壶餐以之。爰 旌目三之然后能视,曰:"子何为者也?" 曰:"我狐父之人丘也。"爰旌目曰:" !汝 非盗邪?胡为而食我!吾义不食子之食也!" 两手据地而叶之,不出,喀喀然遂伏地而死。 --《吕氏春秋·介立》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将有适也,而饿于道。 2、翻译下列句子。 汝非盗邪?胡为而食我!吾义不食子之食也! 3、你认为文中的爰旌目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屠牛吐辞婚  相似文献   

5.
一、综合法操曰:“夫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也。”玄德曰:“谁能当之?”操以手指玄德,后自指曰:“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玄德闻言,吃了一惊,手中所执匙筋,不觉落于地下。时正值天雨将至,雷声大作。玄德乃从容俯首拾筋曰:“一震之威,乃至于此。”操笑曰:“丈夫亦畏雷乎?”玄德曰:“圣人曰‘迅雷风烈必变’,安得不畏?”——罗贯中《三国演义》[简评]作者把对话描写与细节描写、景物描写和动作描写结合着写,曹操的慧眼巨睛和易露锋芒,刘备的老谋深算、惯于藏拙和善于应变都表现得活灵活现。二、对比法可…  相似文献   

6.
苏武拒降     
班固 《学语文》2004,(11):55-56,64
律曰:“苏君,律前负汉归匈奴,幸蒙大恩,赐号称王,拥众数万,马畜弥山,富贵如此。苏君今日降,明日复然。空以身膏草野谁复知之?”武不应。律曰:“君因我降,与君为兄弟;今不听吾计,后虽欲复见我,尚可得乎?”武骂律曰:“汝为人臣子,  相似文献   

7.
熟能生巧     
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颌之。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耳。”康肃忿然曰:“汝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宋欧阳修《归田录》——译文:宋朝大臣陈尧咨虽然是进士出身,却是十分喜爱射箭并且技术不凡。一天他在自家门外练习,中靶的箭相当多,十支中有八九支射中,自己大为得意。环顾四周,发现一位卖油的老…  相似文献   

8.
【原文】子路见孔子,子曰:“汝何好乐?”对曰:“好长剑。”孔子曰:“吾非此之问也。徒请以子之所能,而加之以学问,岂可及乎?”子路曰:“学岂益哉也?”孔子曰:“夫人君而无谏臣则失正,士而无教友则失听;御狂马不释策,操弓不反檠;木受绳则直,人受谏则圣,受学重问,孰不顺哉?毁仁恶仕,必近于刑。君子不可不学。”子路曰:“南山有竹,不柔自直,斩而用之,达于犀革。以此言之,何学之有?”孔子曰:“括而羽之,镞而砺之,其入之不亦深乎?”子路再拜曰:“敬而受教!”——《孔子家语子路初见篇》  相似文献   

9.
恶人为邻     
韩非 《现代语文》2004,(3):10-10
韩非有与悍者邻,欲卖宅而避之,人曰: “是其贯将满矣,子姑待之!”答曰: “吾恐其以我满贯也。”遂去之。故曰: “物之几者,非所靡也。”——先秦《韩非子》  相似文献   

10.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一)爰旌目死于义东方有士焉,曰爰旌目。将有适也,而饿于道。狐父之盗曰丘,见而下壶餐以铺之。爰旌目三铺之然后能视,曰:“子何为者也?”曰:“我狐父之人丘也。”爰旌目曰:“譆!汝非盗邪?胡为而食我!吾义不食子之食也!”两手据地而吐之,不出,喀喀然遂伏地而死。(《吕氏春秋》)  相似文献   

11.
子路见孔子。子曰:“汝何好乐?”对曰:“好长剑。”孔子曰:“吾非此之问也,徒谓以子之所能而加之以学问,岂可及乎?”子路曰:“学岂益也哉?”孔子曰:“夫人君而无谏臣,则失正;士而无教友,则失听。御狂马不释策,操弓不反檠。木受绳则直,人受谏则圣。受学重问,  相似文献   

12.
[原文] 优旃者,秦倡①,侏儒也.善为笑言,然合于大道.秦始皇时,置酒而天雨,陛楯者②皆沾寒.优旃见而哀③之,谓之曰:"汝欲休乎?"陛楯者皆曰:"幸甚."优旃曰:"我即④呼汝,汝疾应曰诺."居有顷,殿上上寿呼万岁.优旃临槛大呼曰:"陛楯郎!"郎曰:"诺."优旃曰:"汝虽长,何益,幸雨立.我虽短也,幸休居."于是始皇使陛楯者得半相代⑤.始皇尝议欲大苑囿,东至函谷关,西至雍、陈仓.优旃曰:"善.多纵禽兽于其中,寇从东方来,令麋鹿触之足矣."始皇以故辍止.二世立,又欲漆其城.优旃曰:"善.主上虽无言,臣固将请之.漆城虽于百姓愁费⑥,然佳哉!漆城荡荡,寇来不能上.即欲就之,易为漆耳,顾难为荫室⑦."于是二世笑之,以其故止.居无何⑧,二世杀死,优旃归汉,数年而卒.  相似文献   

13.
超级模仿秀     
孙权劝抄(盗版自《孙权劝学》)初,权谓吕蒙,曰:“汝今当差生资质,不可不抄!”蒙辞以抄袭危险。权曰:“吾岂欲汝为抄袭高手邪!但应练习,防备考试。汝言危险,孰若吾?吾常抄袭,自以为大有收获。”蒙乃始就抄。逢抄袭高手肃(鲁肃),与肃比试,肃惊曰:“汝抄之才能,非复差生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便刮目相待,大兄何知抄之晚乎!”肃遂跪地,拜师而别。★黄山君重庆市潼南县上和中学无题(盗版自李商隐《无题》)学习时难考亦难,交头接耳字条传。字词注音小抄尽,选择阅读暗号现。交卷只求答案改,差生应觉考场寒。重点此去无多路,资料带上为探看。★…  相似文献   

14.
文言趣读     
一呆役押罪僧一呆役押罪僧赴州府,临行恐忘其事,细加查点,又自编二句云:“包裹雨伞枷,文书和尚我。”途中时时熟记之。僧知其呆,以酒灌醉,剃其发以枷套之,潜逃而去。役酒醒曰:“且待我查点:包裹雨伞,有。”抚颈曰:“枷,有。”见文书,曰:“亦有。”急惊曰:“和尚何之?”顷之,摸其光头曰:“喜得和尚尚在,然”我“何以不之见?”(选自《笑林》)  相似文献   

15.
[原文] 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  相似文献   

16.
鸩说     
鸩与蛇相遇,鸩前而啄之。蛇谓曰:“世人皆毒子矣。毒者,恶名也。子所以有恶名者,以食我也。子不食我则无毒,不毒则恶名亡矣。”鸩笑曰:“汝岂不毒于世人哉?指我为毒,是欺也。夫汝毒于世人者,有心啮人也。吾怨汝之啮人,所以食汝示刑也。世人审  相似文献   

17.
赤壁之战,曹操损失惨重,狼狈逃回许都。操心有不甘,次年又挥师百万,南下渡江。欲直取建业而后图四川,孙刘两家亦出兵十万固守建业。时中秋将至,操因思虑制胜良策,夜不能寐,遂秉烛读书,不觉伏案成眠。门外忽现一人,隐隐约约,莫可辨认。操因问曰:“来者何人?安敢私闯吾宅?”“阿瞒小儿,吾乃汝父是也!”操大惊,忙伏地叩见:“小子不才,不知父亲深夜来此,有何见教?”操父曰:“皆因汝又将造下大孽,令吾不得心安也!”操诚惶诚恐:“父亲不妨明示。”“吾儿,汝何苦屡屡出兵,攻彼孙刘二人耶?”操不敢答,良久,乃徐谓之曰:“今天下大乱,四方割据,群雄并…  相似文献   

18.
卓厚宝 《新高考》2005,(4):10-10
东方有士焉,曰爰旌目。将有适也,而饿于道。狐父之盗曰丘,见而下壶餐以铺之。爰旌目三(食甫)之然后能视,曰:“子何为者也?”曰:“我狐父之人丘也。”爰旌目曰:“喜!汝非盗邪?胡为而食我!吾义不食子之食也!”两手据地而吐之,不出,喀喀然遂伏地而死。  相似文献   

19.
祭弟文     
罗小军 《中学文科》2004,(10):45-45
爱弟大姨父之子,生于八九年,十岁夭折。呜呼表弟!汝其辨乎内而讷于言者也,奈何不以天年卒而遗恨汝父兄?汝之纯明淳朴,奈何不业姨父之家乎?姨父性苛严,虽无才学,愿汝能读书,厚望于汝,而汝竟早夭,何以遂汝父之愿乎!吾尝教汝读书,习至司马光砸缸救人之事,吾言曰:“司马光有高人之行,有独知之虑。故后能成名。商君有言‘疑事无成,疑行无功’,处事须当机立断,为人不可狐性多疑。”汝疑而问曰:砸缸虽智,然缸大皮厚,水浊又深。掷小石则不坏缸,掷大石则石亦伤人,且缸皮脱落,锋利如刀,不为上策。”吾故无言以对。汝父指汝而骂曰:“孺子不可救!书中圣…  相似文献   

20.
古文今解     
[古文] 张耳、陈馀,皆魏名士.秦灭魏,悬金购两人.两人变姓名俱之①陈,为里监门以自食.吏尝以过笞陈馀.馀怒欲起,张耳蹑②之,使受笞.吏去,耳乃引馀之桑下,数之曰:"始吾与公言何若?今见小辱而欲死一吏乎!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