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卢英  王丽 《四川教育》2008,(4):26-28
一,资料交流,感悟生活中按比倒分配的重要性 生1:做馒头需要水、面粉和酵母,这些原料按2:3:0,5来配制,才能做成好吃的馒头。配制时如果面粉加多了,馒头就是“死”的,非常难吃;如果水加多了,馒头就是稀的,不能做成形;如果酵母加多了,馒头就是黄的,同学们注意,馒头一定要按比例来做,不然就不好吃了。  相似文献   

2.
一、谈话导入师:你们今天早上吃了什么呀?生:我吃了面包,喝了牛奶。生:我早上吃了稀饭和鸡蛋。生:我喝豆浆,吃鸡蛋和包子。师:XX同学,你早上吃什么的?生:我没吃早饭。师:你们觉得她没吃早饭这种做法好吗?生:不好,肚子会饿的,还会头晕。师:听到了吧,今后每天都要吃早饭。老师早上买了馒头和豆浆吃。馒头大家都吃过,但有谁见过做馒头的过程呢?(学生一时间沉默了。)  相似文献   

3.
<正>包子本不叫包子,追根溯源,它最初是以"饼"的名义出现的。明代周祁《名义考》中介绍:"蒸而食者曰‘蒸饼’,又曰‘笼饼’。"中国人吃"蒸饼"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战国时期。明代黄一正《事物绀珠》中提到:"秦昭王作蒸饼。"三国时,经诸葛亮之手,包子有了另一个名字——馒头。据晋人笔记记载,诸葛亮率军南渡泸水讨伐孟获。根据当地的习俗,大军渡江之前必须以人  相似文献   

4.
蒸馒头咯     
小海爱吃妈妈做的馒头,但当他知道馒头是用面粉做的时,他觉得妈妈肯定使用了魔法。面粉怎么都捏不到一块去,没有魔法怎么会做成馒头呢?周末,妈妈早早地叫小海起床,让他见识了做馒头的“魔法”。  相似文献   

5.
做馒头     
我喜欢吃馒头,也很喜欢做馒头。今天,妈妈说:"咱们一起做馒头吧!"我马上拍手赞成。妈妈首先和好一大团面粉。我拿了一小团面粉,然  相似文献   

6.
接手三年级一班,有同事说:"这个班的学生不错,只有一个叫王潇伟的,顽皮得很,每次考试,他都要拉下平均分很多,他的品质,也不怎么好……"   走进三年级一班教室,我在黑板上写下自己的名字,简单做了…下介绍,然后说:"我们班有五十二名学生.老师把爱分成五十二份给大家,希望每一位同学,都能一样地努力.你们说好不好?"学生齐声答:"好--."……  相似文献   

7.
在一次习作课上。老师给同学们出了一个命题作文,题目是《我的梦想》。这个作文不难写,大家都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了。有的同学写,将来要做个老师,当个辛勤的园丁;有的同学写,将来要做个医生,救死扶伤;还有人说要做科学家,为人类做出更大的贡献。这些学生都博得了老师的称赞,老师给他们都批阅了一个大大的“A”。  相似文献   

8.
一、教师对学生的评价 案例:教学北师大版语文第二册《老 树的故事》一课,因为不少字都是以前生 活中常见的,学生听读、自读之后,我就 说:有的同学已经认识了本课的生字,能 不能当小老师教教大家?大部分学生跃 跃欲试。有位同学在教大家"礼服"两个 字时,边比划边说:"大家看嘛,'礼'这半 边把'电视'的'视'那一半换成这样,好 像一个人在行礼呢。'服'是'月字旁'跟  相似文献   

9.
正在管建刚老师的作文指导课《学做一件家务》的作文讲评环节,有这样一个片段,令人印象深刻。师:看看这个同学把锅头洗好了吗?生:没有。师:对,因为他洗锅头时出现了"小插曲"。(板书:发现小插曲)写作文,"发现小插曲"非常重要。比如:一位同学早上上学,上了公车就一路绿灯来到了学校。另一位同学刚要上车,忽然发现自己没穿校服,就跑回家穿校服;上了公车以后,又老是遇到红灯;终于快到学校了,又遇到堵车。前面那位同学一路顺风,没有"小插曲";后一位同学遇  相似文献   

10.
<正>《林黛玉进贾府》节选自《红楼梦》第三回,是全书序幕的一个组成部分。在我带着学生一起梳理贾府人物关系的时候,有学生提出了一个疑问——"为什么王熙凤可以在荣国府当家"。当时就有学生冲口而出:"因为贾母喜欢她!"底下的同学哈哈大笑,我趁机就问了:"仅仅因为这个就可以吗?大家想想那是一个什么样的年代哦?是不是仅凭‘我喜欢’就可以成功的?"我又问那个同学:"你为什么认为荣国府不能是王熙凤当家呢?"于是大家七嘴八舌地探讨起来。以前教这篇文章总是把重点落在人物的塑造上面,好像从没有认真地思考过这个问题。于是在学生的  相似文献   

11.
<正>高一时,为使学生在充分感知教材的基础上,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我在教读鲁迅的《祝福》最后小结时做了如下处理:师:今天继续学习鲁迅小说《祝福》(在黑板正中写了两个大大的"祝福",在其右下方添了一个句号)。大家说说看,这句话表示什么含义呢?生:表示这篇小说告诉读者一个关于"祝福"的故事。师:很好,哪位同学来复述一下这个关于"祝福"的故事?  相似文献   

12.
星期天,妈妈很忙,让我试着包饺子。我嫌包饺子太麻烦,便和了些面粉,做成一个个漂亮的馒头。准备放到锅里蒸时,妈妈看见了,说我这样是蒸不出馒头的。我不信,偏要蒸蒸看。妈妈说:好吧,我就赔上一斤面粉,让你长长见识!  相似文献   

13.
常思齐 《作文》2022,(42):10-11
<正>昌建广场附近有一家早点铺,店主姓黄,安徽人,四十来岁。外公、外婆每年都去他的店里加工年馒头(有些地方叫包子,我们当地叫馒头),一来二去,家里人也就和他熟识了。一开始,我觉得黄师傅这人挺普通:长得普通,穿得普通,说话也普通。可是在观赏了他做馒头的手艺后,我对他是“大写的佩服”。“为什么每拉一次面饼您都要往上面撒点儿面粉呢?”我扮演着早点界的“傻白甜”。  相似文献   

14.
小狗汪汪     
小狗汪汪最喜欢吃包子,什么馅的包子他都喜欢吃:肉馅、豆沙馅、豆腐馅、萝卜馅……汪汪吃起包子来可香呢! 因为汪汪喜欢吃包子,所以他整天缠着妈妈说:“妈妈,我要吃包子。”可妈妈哪有那么多的钱呀?这么多的孩子,一会儿要买这样,一会儿又要买那样,因此,妈妈经常叹气说:“唉!如果我哪天真的有了许多钱,一定会买很多的面粉和包子陷,包好多好多的包子,让我们汪汪吃个够。” 冬天的一个夜晚,汪汪做了一个很美的梦,他梦见神仙爷爷给他送来了许多的面粉,妈妈用这些面粉做了许多包子,全家人吃都吃不完,汪汪吃得直打饱嗝。可当汪汪一觉醒来的时候,却什么都没有了。 汪汪觉得很失望,他穿上衣服,轻轻地推开门,奇迹出现了:哇!屋顶上、草地上、树上,到处都是白白的  相似文献   

15.
<正>一、回归学生的真实生活在《品德与社会》教学中,我尽力做到把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与学生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在教学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我们一起长大》中《夸夸我的同学》这个话题时,从"我"引向他人,引导学生发现同学身上的优点,由衷地赞赏他人,吸取他人的长处,并从中感受到愉悦。我通过本课教学,帮助学生体会每个人都有自身的优点,学会真诚地欣赏别人的优点,  相似文献   

16.
教《公输》一文时,我设置了这样一个问题:谁能PK掉墨子?这一问就如一块石头,掷到平静的湖里,顿时激起阵阵涟漪。学生讨论了起来,七嘴八舌地想方设法去"对付"墨子。看得出,这个问题引起了学生的浓厚兴趣。师:请第四组的同学来做墨子,第五组同学做楚王,下面辩论  相似文献   

17.
<正>一、课堂实例观察与思考片段一在一节《平行四边形》复习课中,教师给出三个练习题,组织学生进行合作讨论.A组:老师布置任务,该小组只有3个人,水平差不多,在讨论谁代表小组全班发言.B组:该组的一位同学,思维敏捷,做题速度快,边做边报答案,其他同学,为了跟上"进度",就把答案抄到自己练习本上.C组:该组有4位同学,且大家学习状况都不理想,对于解决第三题均有障碍,讨论未果,开始说闲话.[思考]虽然合作学习是一种好的教学组  相似文献   

18.
永远的歌声     
<正>在一节音乐课上,我正教同学们唱歌曲《让我们荡起双桨》。突然,合唱中夹杂进了哄笑声。我回头一看,发现坐在前排的一名同学正面向大家顽皮地挥动着双手。我的第一反应是这个同学在捣乱。我镇定了一下,走到他身边轻轻地说:"咦,你先别急着坐下。"然后,我让大家停止合唱,问道:"刚才这位同学在干什么?"大部分同学都很严肃,只有几个同学回答道:"在  相似文献   

19.
【案例】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每逢佳节倍思亲》(一名学生在黑板上写"扶老携幼"等词语,写完后,师生评议。)师:他不仅写得全对,而且我看他写的时候一笔一画可认真了,每个字都端端正正,漂漂亮亮,掌声送给他。(鼓掌)师:刚才老师看的时候,发现有两位同学写错了。我们看一下这个"幼"的  相似文献   

20.
苗永新 《中国教师》2010,(23):60-61
<正>日前,我去某地参加一个规模较大的"生态教育"经验交流会,在该地某所学校观摩了"生态课堂"教学后,我想在校园里随便看看,一边走一边心里思索着课堂上的某些事情。在经过一组正在做游戏的学生旁边时,几位同学突然停下来立正着向我问好:"领导好!"第一位同学说;"欢迎领导到我们学校指导工作!"第二位同学说;"领导您辛苦了!"第三位同学紧接着说。我猝不及防,赶紧回了声"同学们好"就匆匆离开了。没走几步,又遇到了一组同学,还是如此这般一番。心里一阵困惑,参观校园的兴致一点儿都没有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