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张琰 《陕西教育》2009,(12):49-49
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发现,每次考试后,教师与学生都有一大堆遗憾,许多题目讲过了、做过了、甚至考过了,有的还不只考过一遍,最终还是错了,拿不到分数。为什么会这样呢?这主要是学习时所产生的知识漏洞。那么,如何弥补这些漏洞呢?整理“错题集”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法宝,特别对初三学生的总复习更具有实效性。  相似文献   

2.
在教学第一线经常见到这样的现象:“哎,这种类似的题目已经讲过好几遍,学生还是不会”,老师抱怨。学生也苦恼:“为什么做的时候自己不会,老师一讲就能听懂呢?”家长更纳闷:“孩子学得很苦,为什么成绩还是不理想呢?”学生不能将所学知识与题目要求建立及时而准确的联系,不能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那么,如何通过解决以上问题,使学生逐渐生成历史知识迁移能力呢?笔者认为应该做好以下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3.
期末统考很快就要进行了,笔者先在班内进行预测,结果发现有的学生很简单的题目都不会做,该记的东西也没有记住.有些问题虽然已经讲过很多次,却仍有学生没有弄懂;有的题目已经让学生练习过好多次,可是仍有学生不会做.真的感到很无奈!为何有的学生一点就通,可是有些学生却屡教不会?跟他们理论没少讲,例题没少举,方法没少教,可他们就是理论听不懂,例题学不会,或方法不会用!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这种情况发生呢?笔者认为,那是因为有的学生  相似文献   

4.
俞和军 《小学生》2009,(4):32-33
牛初心从三年级开始成绩行情出现大面积"熊市",学习成绩指数每况愈下,引得爸爸妈妈寝食不安。主要表现为对题目不是不会做,而是太粗心。尤其是那些老师讲过的题目,有的甚至讲了三、四遍的题目照错不误,讲的时候听得懂,讲过以后还是不会做。在学校老师训话不断,在家里爸爸妈妈唠叨不停。由此,患者出现情绪低靡、食欲不振等症状。  相似文献   

5.
新课程下,教师必须在有限的课堂上完成规定的教学任务,因此改变原有的授课方式,优化课堂教学是当务之急,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在多年的教学中,我有一个问题:在数学课上,有的题目已经做过、讲过好几遍,这些题目在  相似文献   

6.
有不少数学教师都曾有这么一种体会.课堂上已经把概念和定理讲得非常详细、清楚了,但是一做作业,不少学生仍然是错漏百出。为什么老师刚讲评过的题目.学生还是不会做呢?到底是教师没把问题说清楚.还是学生根本没有理解教师的讲课呢?课堂效率如此低下.课堂的有效性教学远远不能达到理想要求。  相似文献   

7.
梁小桥 《家长》2013,(1):37-38
一次我和儿子铁锤说起我的朋友给他小孩讲数学题,如果讲过三遍小孩还不明白,他就火了。铁锤听后说:“他讲了三遍都没给孩子讲明白,他自己不检讨,凭什么和孩子发火呢?” 一道题你会做是一种能力,不仅自己会做还能让别人也懂,这又是一种能力。 讲题前事先做好功课 有的家长事先不做功课,不了解孩子在这道题中的问题具体出现在哪个环节,拿过来题目就讲,几遍下来,孩子依旧是一头雾水。所以给孩子讲题前的准备工作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8.
正一、发现问题有的题目老师已经讲过几遍,但学生还是做错;有的学生上课听老师讲课听得很"明白",但到自己解题时却依然无从入手;有时在课堂上等老师把某一问题分析完时,常常会看到学生拍脑袋:"唉,我怎么会想不到这样做呢?"二、分析问题出现上面问题的根本原因是学生做完习题后很少进行反思,不能对知识系统和数学方法进行归纳。因而,预防错误和纠正错误,就贯穿于数学教学和  相似文献   

9.
在英语考试中,许多题目老师讲过、考过,有的还考过好几次,可不少考生还是照错不误,得不到分。这些错题的背后,往往隐藏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产生的漏洞。那么如何弥补这些漏洞呢?整理错题集绝对是一个好方法。  相似文献   

10.
有些科学教师不太重视习题讲评课,认为上这种课不必像上新课一样费心备课。如果真是如此,为什么又有很多教师抱怨学生做过讲评过的题目仍一错再错呢?上习题讲评课前,到底该做些什么工作呢?本文试图就习题讲评课的备课要素与广大同行作一个粗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11.
很多教师都有这样的体会:许多题目讲过了、做过了、考过了,有的还不只做过一遍,但学生还是会做错,这些错解的背后,往往隐藏了学习过程中所产生的漏洞.那么如何弥补这些漏洞呢?我认为,除了指导学生整理易错解题集,我们教师也可以在教学过程中适时运用学生的错解题教学,提高课堂效率,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下面就是本人的一些初步探讨,与大家一起分享.  相似文献   

12.
什么是错题集?错题集就是我们把做错的“好”题目按一定的顺序和层次整理到自己准备好的笔记本中,这些题目都是来自我们平时的家庭作业、课堂作业或阶段检测。把错误的习题从讲义或试卷上“剪切”下来,“粘贴”并整理编辑在笔记本上。也许大家都有这样的体会:每次考试后,教师与学生都有一些缺憾,许多题目讲过了、做过了、甚至考过了,有的还不只考过一次,最终还是错了,拿不到分。为什么会这样呢?这主要是因为我们知识结构的残缺和认识上的盲点造成的。要克服这一弊病,最佳的方法就是建立一本错题集。  相似文献   

13.
在中学阶段,能掌握、理解教材上的基本史实可以叫懂,能在此基础上做好题目叫会,能把掌握的各种史实融会贯通叫通。经常听到有老师这样批评抱怨学生:“这个内容都已经讲过做过多次了,你怎么还做错呢?”其实有些问题学生懂了不一定会,会了不一定通。下面以辛亥革命为例。谈谈在历史教学中怎样通过“导”,让学生走活懂、会、通这三步棋。  相似文献   

14.
正在日常英语学习中,很多学生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很多题目做过、考过、老师也讲过了,有的题目甚至还考过、讲过不止一遍,但是,最终还是错了,学生会疑惑这到底是为什么。实际上,在这些错题的背后,往往隐藏着学习过程中产生的知识漏洞。那么,我们该如何弥补这些漏洞呢?有句名言说得好,"失败乃成功之母",但凡善于总结失败教训的人,往往比别人多一些接近成功的机会。学生整个学习的过程,本质上也是一个不断改错的过程,  相似文献   

15.
郝晓玲 《中学教研》2009,(11):39-41
1问题的提出 在教学工作中,我们常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包括专业上的和教学上的,其中有这样2个问题尤为突出:(1)学生:“我上课听得懂,书也看得懂,做题却做不出,看看别人的答案似乎又明白了”;(2)教师:“讲过的题目学生会做,但难以做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问题出在哪里呢,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这样的现状,又该如何解决这样的问题呢?  相似文献   

16.
每次考试后,教师与学生都会有一大堆遗憾,许多题目老师讲过了,学生做过了,甚至考过了,还是错.错误虽然是不可避免的,但是在考试中少出错甚至不出错是师生不懈的追求.在考试中怎样才能少出错甚至不出错呢?首先对待错误一定要"严逮",  相似文献   

17.
沈秀林 《考试周刊》2011,(78):227-227
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我总会有这样的困惑:许多题目都做过了,有的甚至做了好多遍,可学生还是会出错。我常想,究竟是我讲得不到位,导致学生没有掌握,还是其他原因?我针对意义类题型进行了一次从错题人手,并对之分析。  相似文献   

18.
在教学中,常有老师感叹:例题不仅是讲了。而且是反复讲了,可是题目稍作变化.学生又不会解了,学生的解题能力就是得不到提高!也常有学生埋怨:题目做了千万遍,数学成绩却老是不见提高!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相似文献   

19.
在实际教学中,常听到不少学生感叹:数学课能听懂,作业却不会做.更有的感叹:曾做过的题目过了一段时间或换一下条件、结论又不会做;特别对于新型的题目就无从着手,问题出在哪里呢? 1 问题的透视从学生方面讲,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 在知识、概念的理解上,模糊不清,易混易错  相似文献   

20.
大大小小的数学考试以后,常常看到有的同学大呼小叫:我这道题本来会做的,可惜这里错了,那里忘了云云.大家有没有想过,为什么老师常常讲的题目,有的同学还是常常会错?静下心来一想,这也难怪,我们平时做题,可能有同学或老师在一旁提醒,可考试时是正儿八经的一人一桌,考场严肃得很,气氛一紧张,考生难免会出错.如何在数学考试中尽量减少失误,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水平?除了心态放平以外,还有什么好的应试技巧呢?笔者在此献上一计,美其名日:“廿字诀”,在考试的时候可以经常地提醒自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