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0 毫秒
1.
刘淑香 《山东教育》2004,(29):35-36
“3 X”高考模式决定了高中教学必须多角度、全方位地构建学科间的知识网络体系,这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提高文综应试水平的重要手段和途径。那么在历史学习中,如何进行历史与政治学科的有机结合,达到预期目的呢?  相似文献   

2.
新高考改革指出要全面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提高素质教育水平。以高中历史学科为例,历史教师应在高三专题复习教学的过程中着重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提高史料分析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文字表达能力等各项能力,将各专题内容进行科学呈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高考命题由知识立意、能力立意转变为素养立意,教师需要培养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以及人文精神,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相似文献   

3.
张济锋 《考试周刊》2013,(21):149-149
<正>纵观近年新课程标准卷文综高考历史学科试题,材料新,情境新,信息容量大,能力立意要求高,试题的规范性、科学性日益提高,而历史学科成绩每况愈下,成为制约文科学生高考成绩提高的一大瓶颈,也成为教师教学的一大困惑。究其原因,我认为,关键问题在于学生缺乏历史学科的基本素养。所谓历史学科的基本素养是指学生学习历史的基本素养和能力,概括地说包括学生基本历史知识贮备、科学的学科思维、正确的观点方法和较强的学科综合能力。从目前高考看,历史学科考查对基本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学科思维的潜力,注重考查在科学史观指导下运用学科思维和学科方法分析问题、  相似文献   

4.
刘淑香 《历史学习》2003,(10):29-30
“3+X”高考模式决定了高中教学必须多角度、全方位地构建学科间知识网络体系,这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提高文综应试水平的重要手段和途径。那么,在历史学习中,如何进行历史与政治学科的有机结合,达到预期目的呢?一、运用唯物论,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纵观近几年的高考题目,很多都涉及到分析历史现象的原因、评价和影响。解答此类题目,需用到历史唯物论。掌握好这一点,能更迅速、准确地抓住要点,解答题目。现结合实例说明。例1:材料一契丹旧俗,事简职专,官制朴实。……至于太宗,兼制中国(指得幽云十六州后,统治区域扩及中原),官分南北(官制…  相似文献   

5.
学科渗透是指在一定条件下,以学科为基础,破除学科壁垒,知识的交叉综合,涉及两门和两门以上学科的科研或教育活动。但当前中学历史教学的现状是以单一学科为中心,割裂了学科间、知识间的内在联系,难以实现历史学科的教育功能,难以培养学生跨学科综合能力,即历史思维能力。这一教学现状与新高考改革要求是背道而驰的。笔者在参加广西师大教育硕士学习期间,结合自身的教学体会,对这一课题进行深入细致的探讨,认为学科渗透式教学是培养历史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随着新高考改革的不断推进,教师们越来越注重学科素养、关键能力和综合创新意识的培养.文章以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课《"转危为机"——罗斯福新政》为例,以高考评价体系和STEAM教育理念为指导,结合历史核心素养在高三历史复习教学中的渗透方法,建议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注重研读指导性文件、综合多学科知识、以思维导图为工具、以史料实证为主体建构知识体系以及注重引导学生具备应有的社会责任感和人文追求.  相似文献   

7.
随着现代科学综合趋势的加强,对人才的知识深度和广度的要求不断提高。作为基础教育的关键阶段——高中教育,如何培养学生的知识贯通能力和创新思维,已是每一位中学教师的重要职责。现在在中学各学科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交叉和渗透的现象也日益普遍。历史课本来就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课程,近年来历史学科高考中综合能力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这就要求我们中学历史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历史思维时,  相似文献   

8.
林长春 《辅导员》2014,(15):99-100
正历史不是孤立的,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先后相承的密不可分的一幅立体画卷。当前,新课标下的文科综合考试对历史学科综合能力的要求"就是对历史现象联系能力的要求,主要表现为对历史现象的横向联系,纵向联系和学科联系的能力要求"。历史科高考的命题又是以能力立意为主导,注重历史知识的内在联系,搭建古今中外、纵横交错的立体知识系统。因此,在高三备考复习中就必须加强历史知识的纵横联系,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具体的历史基础知识,引导学生认识了解历史发展过程中  相似文献   

9.
中考文科综合实行开卷考试的目的在于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适应开卷考试的需要,必须构筑起历史知识的网络体系,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知识的迁移能力。然而,世界历史在时间上跨度大,在空间上涉及范围广,在内容上涵盖政治、经济、民族、军事、文化等。面对如此庞大繁琐的世界历  相似文献   

10.
《考试周刊》2020,(32):145-146
时空观念是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之一,是学生历史学习的基础能力,是学生建构知识体系的有效工具,也是高考考查的核心内容之一。因此,在高三历史复习中,研究时空观念在高考客观题中的考查方式,便于学生分类训练,提升其高考应对能力,培养其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1.
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是当今学校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大课题.教学不仅仅是给学生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学科能力和开发学生的智力,以及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历史学科的能力就是一般能力在历史学科中的具体化.  相似文献   

12.
几年来,历史高考已从应试型考试逐渐过渡为能力型考试。在历史高考复习中,考生首先必须重视历史基础知识的掌握,离开了基础知识的掌握,就不会形成历史学科的能力培养,所以,历史高考复习时必须做到知识和能力并重。  相似文献   

13.
侯海阳 《辅导员》2010,(10):J0019-J0019
高考是一个人一生中最重要的考试之一,历史又是文科考生必考的重要学科,因此它在文科考生中很受重视。那么,历史学科到底考查学生什么呢?笔者以为历史高考主要考查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养。  相似文献   

14.
纵观历届历史高考题就会发现:历史高考命题通过运用新材料、创设新情境,考查学生把握历史发展基本脉络的能力,考查学生的阅读和概括能力、分析和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等综合学科能力。因此,需做到以下三点:一是以教材为载体,全面掌握基础知识;二是整合教材,将所学知识专题化、系统化;三是精选试题,重点训练,掌握技巧。  相似文献   

15.
随着素质教育的改革,高考历史考核已经越来越趋于基础化、能力化,从偏题、难题转变成简单适中,并且能体现学生能力的试题。高考是对学生历史知识综合的考察,高三历史复习要做到全面性、有效性。在高三历史复习中,对已学的历史知识做到查漏补缺,全面掌握历史知识,才能在历史高考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相似文献   

16.
一、历史高考对信息解读能力的要求 中学历史课程标准(高中)对学生学科能力提出的要求是“在掌握基本历史知识的过程中,进一步提高阅读和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通过对历史事实的分析、综合、比较、归纳、概括等认知活动,培养历史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课程标准,2004年高考历史科考试大纲将要求进一步细化:“对材料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的整理,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充分利用有效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有关问题进行说明、论证”。  相似文献   

17.
新课标高考文科综合历史试题注重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整体性把握和综合分析,注重考查学生知识迁移,多层次、多角度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历史教育新理念。新的考试方式要求我们进一步改革历史高考复习的模式和方法,本文就高考历史备考复习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8.
尹平仔 《江西教育》2003,(16):21-21
随着素质教育及高考综合能力测试的全面推行,跨学科综合比重有越来越大趋势,尽管如此,目前高考综合测试仍以学科内知识综合为主,学科间综合所占的比例很小。因此,提高学生综合科的解题能力,应把单学科知识和学科内的综合放在头等重要的位置,只有夯实单学科的基础知识,强化学科内的综合能力,才能在跨学科综合中正确完成知识的迁移。下面,我想从历史科的角度来谈谈提高学科内知识综合能力的几点认识。一、重视历史结论历史结论是人们对特定历史内容的一种理性认识和判断,是人们研究和阐释历史之见解的结晶。近年来,历史结论越来越成为高考考查…  相似文献   

19.
一、当前历史学习情况分析 伴随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中学历史教学从侧重知识的掌握转向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及情感态度价值观并举的三维目标,重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历史意识。对此,学生普遍感到学习要求高、难度大。而近年全国高考文综I卷加大了能力考查,以致历史试题的难度大大加强,历史学科得分率明显下降(总分100分的试题,平均分为40来分)。高考文综试卷能力要求高、得分低的现象,反过来又使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学习增添了畏惧感。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高考文科综合的历史试题越来越突出对学生的能力考查,可以说"能力考查"已成为历史学科试题的鲜明特征。如今的高考历史试题已经基本上不直接考查课本知识了,而是转向以教材为依托为背景,运用新材料,创设新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