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500名初中生施测学业自我概念问卷、青少年学业情绪问卷,以探讨初中生学业自我概念、学业情绪对其学业成绩的影响模式。结果发现:(1)除了语文自我概念与消极高、低学业情绪以及学业成绩相关不显著外,其他变量之间都显著相关;(2)学业情绪和学业自我概念各维度都能够显著预测学业成绩;(3)学业自我概念的各维度能够显著预测积极高、低唤醒度学业情绪,但语文自我概念并不能显著预测消极高、低唤醒度学业情绪。因此研究得出结论:学业自我概念和学业情绪是影响学业成绩的重要因素,数学和英语学业自我概念对学业情绪的影响需要获得更多关注。  相似文献   

2.
中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发展特点及其与学业自我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索中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发展特点及其与学业自我的关系,随机选取初一到高三学生592人,用主观幸福感量表(SWB)和一般学业自我量表(G-ASCS)进行调查,结果发现:(1)中学生主观幸福感及其各因子(学习满意度、生活满意度、正性情感、负性情感)年级差异显著.在主观幸福感以及学习满意度和生活满意度上,初一年级的得分明显高于其他年级,其他年级之间大都没有显著差异.在负性情感上,初一年级的得分明显低于其他年级,其他年级之间没有显著差异.在正性情感上,初一、初二年级明显高于高中各年级,初三年级明显高于高一年级,其他年级之间没有显著差异.(2)中学生学业自我各因子与主观幸福感以及主观幸福感各因子的相关都显著.其中学业自我各因子与主观幸福感、正性情感、学习满意度和生活满意度呈显著正相关,与负性情感呈显著负相关.(3)中学生学业体验和学业能力对中学生的主观幸福感整体以及主观幸福感各因子有较强的预测力,预测力在0.19-0.38之间.  相似文献   

3.
采用控制圈问卷和主观幸福感简易量表对345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探讨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发展特点及控制圈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结果显示:大学生的性别和专业在人际控制、社会政治控制、生活满意度和健康感受上差异显著;控制圈的三个维度与正面情绪显著正相关,与负面情绪显著负相关,人际控制与生活满意度、健康感受显著正相关;个人效能和人际控制感对总体幸福感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所以,大学生的控制圈影响他们的主观幸福感。  相似文献   

4.
对303名中学生进行追踪研究,采用交叉滞后研究方法探讨学业自我概念和学业成绩的关系。研究发现:中学生学业自我概念总体正向积极,且女生具有显著的学段差异,初中女生高于高中女生;学业自我概念与学业成绩之间是相互预测的关系,但存在学段的差异,唯有初中阶段才是双向预测。有鉴于此,要全面认识学业发展的意涵,利用学业自我概念与学业成绩相互促进的作用以促进学业发展,同时重视二者关系的学段差异。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工读生主观幸福感与社会支持的关系,本研究采用《总体幸福感量表》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对河南省工读生96人、普通学生141人进行调查.结果发现:工读生的主观幸福感显著低于普通学生,其社会支持状况也显著低于普通学生;工读生主观幸福感各指数与社会支持各维度均有显著的相关;高、低社会支持组被试几乎在主观幸福感各指数上(除松弛与紧张外)均存在显著的差异;主观支持、客观支持和支持利用度能较有力地预测主观幸福感.这说明工读生的主观幸福感与社会支持存在显著的相关,不同属性的社会支持对主观幸福感的预测作用不同.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讨中学生自我概念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以及应对方式在其中所起的作用,采用田纳西自我概念量表、简易应对方式量表和主观幸福感问卷,对四川省6所中学的895名学生进行调查,得到867份有效问卷.结果表明:积极自我对主观幸福感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消极自我对主观幸福感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应对方式在自我概念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中起着部分中介作用.结论:自我概念不仅直接影响主观幸福感,且通过应对方式间接影响主观幸福感.  相似文献   

7.
为探究高中生的生活满意度、学业自我概念与学业成绩的关系,选取了高一至高三年级的872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发现:(1)在ASLSS上,女生的得分普遍明显高于男生,男生仅在学业满意度上的得分显著高于女生,在ASCS上,男生在学业能力知觉上的得分显著高于女生,而女生则在学业成就价值上的得分显著高于男生;(2)高中生在ASLSS与ASCS上,大致表现为,随着年级的增高,生活得越来越不愉快,对学业的认知与评价也日趋消极;(3)在ASLSS之中,学校、学业、家庭、环境以及自由等层面的满意度均能正向预测高中生的学业自我概念,另有学业、学校和家庭三个层面的满意度均能正向预测高中生的学业成绩;(4)高中生的学业自我概念不仅会直接影响其学业成绩,且在生活满意度与学业成绩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8.
对惠州市20所乡村学校的1236名初中生展开问卷调查,探索教师教学策略、学生学业自我概念与学生生物学成绩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教师教学策略、学业自我概念能够显著正向预测学生的生物学成绩,学业自我概念在教师教学策略与学生生物学成绩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初中聋生社会适应行为与主观幸福感状况及两者之间的关系,本研究采用主观幸福感量表和中学聋生社会适应量表对145名在校初中聋生进行调查。结果发现:初中聋生主观幸福感的总体情况好于中等水平;初中聋生社会适应行为总体状况低于中等水平;在社会适应行为的四个维度中,学业能力、寻求社会支持、亲社会行为与生活满意度、正性情感存在显著正相关,与负性情感存在显著负相关;学业能力是生活满意度与正性情感最主要的预测因素,且起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具有跨年级的稳定性;寻求社会支持、亲社会行为也对生活满意度起着正向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0.
调查与考察北京市流动儿童的受教育状况及其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结果表明:流动儿童的受教育状况在各指标上均低于城市儿童,且对流动儿童的心理健康产生一定的影响。教育资源指数显著正向预测流动儿童的主观幸福感,显著负向预测内、外化问题行为;师生关系满意度显著正向预测主观幸福感和自尊,显著负向预测内化问题行为;师生冲突性显著正向预测外化问题行为,显著负向预测主观幸福感;师生支持性显著正向预测自尊;学习效能感显著正向预测主观幸福感和自尊;学习自信心显著正向预测自尊,显著负向预测内、外化问题行为;学习兴趣可显著负向预测外化问题行为。对流动儿童教育问题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1.
流动儿童受教育状况及其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调查与考察北京市流动儿童的受教育状况及其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结果表明:流动儿童的受教育状况在各指标上均低于城市儿童,且对流动儿童的心理健康产生一定的影响.教育资源指数显著正向预测流动儿童的主观幸福感,显著负向预测内、外化问题行为;师生关系满意度显著正向预测主观幸福感和自尊,显著负向预测内化问题行为;师生冲突性显著正向预测外化问题行为,显著负向预测主观幸福感;师生支持性显著正向预测自尊;学习效能感显著正向预测主观幸福感和自尊;学习自信心显著正向预测自尊,显著负向预测内、外化问题行为;学习兴趣可显著负向预测外化问题行为.对流动儿童教育问题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大学生学业情绪与心理弹性、主观幸福感三者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心理弹性问卷、学业情绪问卷及总体幸福感量表对26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大学生的学业情绪与心理弹性、主观幸福感均存在显著相关;心理弹性在学业情绪和幸福感间起到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为探讨情绪智力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采用 《情绪智力量表》 与 《青少年学生生活满意度量表》 对贵州师范大学60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问卷有效回收率约为95%.研究结果表明:大学生情绪智力分别在是否独生子女及是否担任过班干或院校学生会干部上差异显著(t=2.553,p<0.05;t=2.747,p<0.01);生活满意度在是否担任过班干或院校学生会干部上差异显著(t=3.800,p<0.001);情绪智力与主观幸福感呈现显著正相关(r=0.454,P<0.01);大学生情绪智力对主观幸福感具有一定程度的正向预测作用(R2=22.5%).  相似文献   

14.
以Z省42,643名八年级学生为被试,考查学生感知的教师自主支持、数学焦虑对数学学业成就的作用机制,并探索上述机制在不同能力水平、不同性别群体间的差异。结果表明:教师自主支持对学生数学学业成就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数学焦虑在教师自主支持和数学学业成就之间起到部分中介作用;上述作用机制在不同能力水平、不同性别学生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对教学的建议有:在课堂教学中给予学生充分的教师自主支持;及时关注学生的数学焦虑情绪,并通过适当的教师自主支持予以消解;关注教师自主支持、数学焦虑对数学学业成就作用机制的群体差异。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以上海市示范性高中高三学生为研究对象,对高三学生的主观幸福感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做初步探查。结果表明:示范性高中高三学生的主观幸福感属于中等略偏下水平,学业成绩对高三学生主观幸福感影响较大,高三学生主观幸福感的性别差异与学校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通过对464名高二学生问卷调查,考察了高中生学业情绪、学习策略与数学成绩的关系。结果显示:数学成绩与数学自我概念、积极情绪、元认知学习策略成显著正相关,与消极情绪成显著负相关;高兴、自豪与认知、元认知策略成显著正相关,生气、焦虑、无助、厌倦与认知、元认知策略成显著负相关;情绪、学习策略、自我概念和环境因素可以显著...  相似文献   

17.
有留守经历高职生主观幸福感与自我价值感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有留守经历高职生主观幸福感特点及其与自我价值感的关系。方法:采用主观幸福感指数量表及自我价值感量表对238名有留守经历高职生进行测量,并与250名无留守经历高职生对照。结果:(1)有留守经历高职生主观幸福感和自我价值感均处于中等偏上水平;(2)有留守经历高职生主观幸福感在性别、年级、专业和经济状况等维度差异不显著;在性格和是否担任学生干部维度差异显著,外向学生主观幸福感显著高于内向学生,学生干部的主观幸福感显著高于非学生干部;(3)有留守经历高职生主观幸福感略低于无留守经历高职生,但差异不显著;(4)自我价值感与主观幸福感呈显著正相关,个人取向一般自我价值感和社会取向特殊自我价值感显著正向预测主观幸福感,其中个人取向一般自我价值感预测力更强。结论:性别、年级、专业和经济状况不影响有留守经历高职生的幸福感,性格、是否担任学生干部以及自我价值感对主观幸福感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8.
为考察教师支持对西藏藏族初中生学业自我概念的作用及影响机制,研究采用教师支持量表、学业自我概念量表、心理弹性量表和幸福感量表对西藏自治区666名藏族初中生进行调查。研究结果发现,教师支持对藏族初中生学业自我概念的直接影响不显著;心理弹性在教师支持与藏族初中生学业自我概念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幸福感调节了心理弹性与学业自我概念的关系。进一步分析发现,当藏族初中生幸福感水平高于2.37时,幸福感才能调节心理弹性与学业自我概念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采用《核心自我评价量表》、《青少年生活满意度量表》、《快乐感量表》及《幸福感自我评定量表》,随机整群抽取济南市某中学初一、初二的395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探讨初中生核心自我评价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结果发现:核心自我评价与主观幸福感关系密切,核心自我评价能显著正向预测总体生活满意度、积极情绪和总体幸福感,能显著负向预测消极情绪,解释量在14.9%~36.1%。核心自我评价能够预测主观幸福感,这提示教师与家长应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帮助初中生提高自信心、形成内归因风格,以提高其主观幸福感。  相似文献   

20.
青少年幸福感作为非认知领域最重要的参考指标之一越来越受到国内外学者、家长、政策制定者和社会的重视和关注,但我国关于幸福感对学业素养内隐机制的研究相对阙如.本研究基于北京、上海、江苏和浙江四省市学生参加国际学生评估项目(PISA2018)的测试结果,运用分层回归方法分析比较幸福感及幸福感各维度对学生阅读、数学和科学素养的影响和预测效应.研究发现:(1)学生幸福感对阅读、数学和科学素养均有显著的积极影响,且学生幸福感各维度(心理、认知和社交)均对学生学业素养有显著的积极影响和正向预测效应;(2)学生幸福感对阅读素养的影响最大,数学素养次之,科学素养最弱;(3)学生社交幸福感对学生阅读和数学素养的影响和预测效应最强,而对于科学素养来说,学生社交幸福感和心理幸福感的影响和预测效应相同;(4)学生积极感受、自我效能感、学校归属感和家长情感支持对学生阅读、数学和科学素养均产生了相对稳定的积极影响和正向预测效应,其中家长情感支持的影响和预测效应最强.对此,文章提出以下启示与建议:提高我国青少年阅读、数学和科学素养的重要做法之一在于加大对学生幸福感的关注力度,加强对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和情绪控制能力的培养,同时注重学校内部风气建设,建立家校间的良性沟通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