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师: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新课文(板书:东方之珠),大家读两遍!(生读)题目中的“东方”是方向;“之”在这里是“的”的意思。这个题目还有个引号(补上引号和题号)。看到这个题目,有什么要问的呢?  相似文献   

2.
片断一:(师引导学生解读课文题目)生:老师,我想给编辑叔叔、阿姨提个建议——这个题目太长了,读起来有点拗口,是不是可以把“必须”这个词去掉?师:请同学们发表意见:课题中的“必须”能去掉吗?注意联系课文内容讲出自己的理由。(生自学,合作探究,师巡视,相机点拨)生:课文里说:“这时,耳边传来爸爸低沉的声音:‘孩子,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这是爸爸对汤姆说的话,如果去掉“必须”,题目前后就不能加引号了。师:说得对。但可以把爸爸说的话改成这样呀:“你把这条鱼放掉!”生:不好!“必须”,有一定得这样做的意思。去掉“必须”,命令的语气就…  相似文献   

3.
正一、关照整体,读故事师:今天,盛老师要和大家一起来读一个民间故事,题目叫作——生:(齐答)文成公主进藏。师:这个故事,我不说什么,同学们先自己快速地读,读完之后,你要梳理一下:题目说文成公主进藏,那从课文的哪里到哪里写的是文成公主进藏的经过呢?带着这个问题先读,读完后再梳理信息。打开书,快速地读这个故事,开始。(学生自由朗读,教师巡视。)师:好,我看同学们读得都差不多了。这个故事读下来,故事的内容读得懂吗?  相似文献   

4.
<正>在语文新课标的引领下,语文教师应积极打破以往沉闷的课堂气氛,让学生自主起来,让课堂活跃起来,让语文课充满语文味。在《"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一课中,我进行了积极的探索,我是这样做的:一、导课激趣,唤醒学生学习意识片段一:1.谈话导入,引出"精彩"和"糟糕",指名读。(读出赞扬与批评的语气。)2.读一读这个题目,你发现了什么?(反义词、引号、两种截然不同的评价。)3.通过题目,你能不能猜一猜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相似文献   

5.
师:今天,我们学习<生命的壮歌>中第二则故事--<"生命桥">.看到这个题目,大家想到了哪些问题? 生:题目上为什么要加上引号? 生:"生命桥"是一座什么样的桥? 生:为什么叫"生命桥"? 师:同学们提的问题很有思考价值,请大家先自读课文,看看能不能解决这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6.
走进题目,迈出第一步师:(板书:窃读记)今天,我们要来学习《窃读记》这篇课文。别看题目只有三个字,却隐藏着丰富的信息。首先,看到这个题目时,你认为这是一篇写人的文章,还是一篇记事的文章?从哪个字看出来的?生:我觉得这是一篇记事的文章。是从记这个字看出来的。  相似文献   

7.
一、范读揭题,说出大意师:听一位老师说,我们班同学特别喜欢学寓言故事,是吗?生:(齐)是。师:那好,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寓言,题目叫《守株待兔》。下面请同学们打开课本,听老师把这个故事给大家读一遍。听的时候请同学们注意从故事中找出一句最能说明题目意思的话来。要求听清楚了吗?下面就听老师来读这个故事。(师范读课文)师:课文中哪句话写出了题目的意思?生:从此他丢下了锄头,整天坐在树桩旁边等着,看有没有野兔再跑来撞死在树桩上。师:其实,题目“守株待兔”这四个字每个字的意思在这句话里都能找到。比如“兔”就是指句子中的——生:(…  相似文献   

8.
师:今天,我们学习《生命的壮歌》中第二则故事——《“生命桥”》。看到这个题目,大家想到了哪些问题?生:题目上为什么要加上引号?生:“生命桥”是一座什么样的桥?生:为什么叫“生命桥”?师:同学们提的问题很有思考价值,请大家先自读课文,看看能不能解决这几个问题。 [评析: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让学生能主动进  相似文献   

9.
很早就想写这个题目,一直找不到切入口。谁知得来全不费工夫,作文周刊精选本《满分作文》(高中2008.7)无意间进入了我的视野。翻开这本杂志,第一篇是高考论坛——《打破不出时代热点作文题的戒律》。愣了一会儿,才明白题目的意思,但还有疑问:戒律是否该用引号?  相似文献   

10.
一 设问导入,了解学情,揭示"岩石书"◆◆ 师:小朋友们,这节课咱们共同学习—— 生:(齐)《最大的"书"》. 师:小手伸出来跟我写课题—— (生边书空边说笔顺) 师:请一位小朋友读课题. 生:最大的书. 师:预习时,读了这个课题,你头脑中产生了哪些疑问呢? 生:最大的书有多大呢? 生:最大的书是什么? 生:"书"为什么要加引号呢? 师:你们都是爱思考的孩子.(板书问号)课文预习了,说说读了几遍.  相似文献   

11.
一、情境激趣,导入课文 师:老师请你们看一段文字和图片,看看你能从中捕捉到哪些信息,注意快速阅读,抓住要点。(在屏幕上显示关于刘伯承生平的文字图片介绍)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师:请同学们思考:为什么用“军神”这个题目。 二、初读感知,读文质疑 师:请自由朗读,要求读正确、读流利、读出自己的感受。  相似文献   

12.
在引用对话中正确使用引号和冒号一直是小学生的一个难点,也是令许多语文教师头疼的一个问题。学生在作文或给已知(需加引号、冒号)句子加标点时,往往会出现以下情况:一是漏加引号或冒号。如:妈妈对我说你可要努力学习呀!二  相似文献   

13.
正生:老师,"这个案子的‘罪犯’呢"一句中的"罪犯",为什么要加引号呢?师:你连标点符号都注意到了,真是细心人!大家可以先回忆一下引号的用法。(生交流、补充,完善对引号的一般用法的理解。)师:很好。再思考一下"罪犯"加引号的表达作用。生:我认为是表示突出强调。上文介绍完赫留金的伤情,作者用"这个案子的‘罪犯’呢"一句  相似文献   

14.
(内容:苏教版三年级上册习作7) 一听记句子,营造童话氛围 师:小朋友们喜欢听故事吗?今天老师给你们讲个童话故事,这个故事的名字叫<草地上的故事>.请同学们先跟老师一起写一写故事的题目.拿出作文本和笔,请把故事的题目写在第一行的正中间.一起读题目.  相似文献   

15.
一、读题质疑1.今天我们一起来读一个"小动物过冬"的故事,好吗?(板书课题)2.谁来把这个故事的题目读一读?3.读了题目你最想知道什么?(引导学生质疑,如有哪些小动物,它们什么时候开始过冬的,用什么方式过冬,到什么时候结束的……)  相似文献   

16.
师:同学们,我们来共同学习一篇新课文,请大家看课题。(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师:从课题中发现什么了?【课一开始,教师就利用形式较为特殊的题目,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使学生“自主”学习本课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生1:“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意思正好相反。生2:“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都加了引号。师:遇到这样的课题,你有什么问题要问?生1:什么“精彩极了”?什么“糟糕透了”?生2:为什么把“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并列在一起?师:好!让我们带着各自心中的问题,自由朗读课文,要求把字音读正确,把语句读通顺。生:(自由朗读课文)…  相似文献   

17.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小学语教材中以人物所说的话作为题目课数量比以前有所增加,这不仅丰富了课的内容,而且体现出教材改革的一种趋向。笔拜读了《这些题目也应该加引号》(载《小学教学研究》2001年第l期)一以后,认为以人物语言作课题还是不宜统一加上引号,加不加引号应该从课的内容和人物特点出发,因而异才对。  相似文献   

18.
九年义务教育小语第六册《“你们想错了”》这篇课题目加了引号。与之配套的《教师教学用书》第116页的教学建议中也提出布置“课的题目为什么加上引号”的预习题。联系课内容可以知道,题目加上引号,是因为这是中方志敏同志说过的原话。  相似文献   

19.
在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中,如何采用“读、议、讲、练”的教学方法来提高学生解答应用题的能力,谈点体会。一、读是基础读题的目的是为了正确地理解题意。学生只有认真读题,才能对题中的关键词、句有准确的理解。例:修路队25人,5天修路6250米,照这样的速度,如果再增加5人,要修路15千米需要多少天?1郾初读:把题读通,明确题目中讲的是什么事(修路),用的是什么单位(人、天、千米、米),分清应用题的层次(分两层)。2郾重读:把题目读懂,读完后能准确地找出题中的条件和所求问题并简单摘录:(25人邛5天邛6250米,30人邛?天邛15000米)3郾理解性地读:把题…  相似文献   

20.
听过一堂高一的作文讲评课,题目是"我与______告别",要求写成记叙文。我的感慨颇深。当老师在黑板上写下这个题目时,同学们大都嗤之以鼻。师:(看出了同学的不屑)看到这个题目,你们的第一念头是什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