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6 毫秒
1.
幼儿园故事教学模式化的危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幼儿园的故事教学存在着一个模式:教师先有表情地讲述故事,要求幼儿认真听,讲完一遍故事后提问:“故事的名称是什么?故事里有几个小动物(或人物)?”接着分段讲故事,每讲完一段后提问:“这一段里有谁和谁?他们都说了些什么?”这中间还要穿插讲解生字、词,或用字、词造句。然后,把故事连起来请小朋友再听一遍。最后提问:“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相似文献   

2.
师(出示小黑板.内容:草.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古诗《草》.先请大家默读两遍,想一想,这首诗写的是什么?不懂的地方,可以查字典. (让学生默读、查字典、思考五分钟.) 生:这首诗主要是写“草”的生长情况. 生:这首诗写的是“草”,诗中有几个词我不太理解,如“离离”“枯荣”等. 师:好,这诗的标题《草》,即是诗反映的主要内容.现在,我们共同学习第一句.“离离原上草”,这句中的“原”是什么含义?现在,先请大家用“原”字组词. 生:“原”字可以组成:原来、原因、草原. 师:对照第一句的意思,这个原字应取哪一个词才恰当? 生:应取“草原”一词.  相似文献   

3.
换词理解,就是把甲词换成乙词,然后进行比较理解。这是学生准确理解词语的好方法。例如《燕子飞回来了》一课的最后一段有这么一句:“小燕子高兴地说:‘妈妈,京生也爱学习了。”’怎样让学生准确地理解这句话的意思呢?可以把这句话中的“也”字换成“很”字,变成“京生很爱学习了”,然后让学生把它与原句比较。学生思考比较后,  相似文献   

4.
“嫩蓝的天空,几痕细线连于电杆之间,线上停着几个小黑点,那就是燕子。”这是《燕子》(第八册)一文中描写燕子停歇时美姿的句子。此句主要描写静态的远景。“痕”字更是逼真地写出了远景中电线若有若无的样子。那么,教学时怎样向学生讲清这个“痕”字呢?我是这样进行教学的。 一、在默读中发现问题 教学时,我让学生默读课文最后一小节,然后问:“你们有没有发现这一节中有什么词跟我们平常的说法不一样?”这时,学生们个个像猎人搜寻猎物一样一字一词地仔细阅读起来。一会儿,不少学生举手表示发现了问题。  相似文献   

5.
小学四年级开设地理课。四年级学生对“地理”一词是很陌生的。什么叫“地理”?地理课包括哪些内容?为什么要学地理?他们对这些问题都弄不清楚。因此,在上新课之前,必须上好地理始业课。下面是我上地理始业课的教学实况。我在黑板上写了“地理”两个字,问:哪个同学知道什么叫“地理”?有个学生答:地理就是讲大  相似文献   

6.
在深入开展“两史一情”教育的形势下,广大语文教师越来越认识到德育工作的重要性,自觉地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取得了一些进展。随着对这一课题研究的不断深入,老师们在教学实践中也提出了一些新的问题。现就其中几个带有普遍性的问题谈些个人看法。一、既然解“文”就能通“道”,为什么还要强调渗透教育的目标意识? 有人认为:课文中的“道”寓于字、词、句、篇之中,而选入课本的文章又都是文质兼美的,只要我们将字、词、句、篇讲清楚,学生不就自然领悟了其中的思想内容,并受到教育和感染了吗?为什么还要强调渗透德育的目标意识呢?  相似文献   

7.
一、推敲学习语文,自然离不开字、词、句、段、篇的学习,这是语文教学之本。窦老师执教古诗《游园不值》便紧紧抓住了这个根本,在整个课堂教学中,十分重视字、词、句的学习。她教学生理解字、词、句的意思,不是简单地就词解词,就句论句,而是让学生反复“推敲”。所谓“推敲”,其用意自然不同于一般的理解,它需要学生用心地思考、比较、品悟,这是一个思维和情感都必须积极活动的过程。窦老师在上课伊始,以贾岛的诗《题李凝幽居》引入“推敲”的典故,告诉学生学习古诗应当好好地推敲诗里字词句的意思。接着,在教学《游园不值》时,窦老师时时处处注意引领学生推敲该诗用词的精妙。如学习“应怜屐齿印苍苔”中的“印”,窦老师让学生比较为什么会是“印”,而不是“踩”;学习“怜”字,窦老师向学生讲述了叶绍翁在写这首诗时考虑是用“怜”还是用“嫌”的故事;学习“小扣”一词,窦老师让学生模拟“小扣”是怎样扣;学习“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这一句,窦老师让学生探究“满”和“一”是什么关系,并用陆游的诗《题临安初霁》中的“杨柳不遮春色断,一枝红杏出墙头”中的“遮”与“关”相比较,体会“关”的妙用。窦老师解读字词,不只是停留在对字词意思简单的解读上,而是将字...  相似文献   

8.
对同一个问题,由于学生思维方式的不同,就会出现不同的提问内容。如《美丽的小兴安岭》一课的教学,学生围绕“阳光千万缕”一句的质疑就展示了多种不同层次的思维方式的问题:有的问:“什么叫‘千万缕’?”这是以“什么”为形式的直问;有的问:“阳光无处不在,为什么会出现‘千万缕’?”这是以“为什么”表达的深问;有的问:“既然千万缕的阳光能射到草地上,  相似文献   

9.
作文教学     
一、小学作文教学的目的是什么? 作文是学生思想水平和文字表达能力的具体体现,是字、词、句、篇的综合训练。学生的作文水平是衡量语文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志。因此,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0.
去年,在我们地区的语文预考中,有一部分学生将《谋攻》里面的“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的“殆”字解释为“失败”,当然,要是意译这句原文,也算不错,但试题的要求是填上与现代汉语相当的词:“危险”(“殆”字的本义),因而失了分。这究竟是个什么原因呢?是因为古文中一词多义的词太复杂,难以掌握吗?不尽然。问题主要在于我们有些教师在解释古文中的  相似文献   

11.
教学过程:一、谈话激趣,导入课题1.教师板书“心愿”,引导学生理解“心愿”,并让学生说说自己有什么心愿。2.你们想知道月亮有什么心愿吗?3.补充课题,教学课题中的生字。请大家看老师写课题,仔细看老师是怎么把“亮”字写漂亮的。谁来当小老师,告诉大家要把“亮”字写漂亮应该注意些什么?学生书写练习:在书上田字格中描一个,写两个。“亮”字原本读四声,但在“月亮”这个词中读轻声。读词:“月亮”。4.齐读课题。读完这个课题,你想从课文中知道什么?(学生可能会说:月亮的心愿是什么?月亮的心愿实现了吗?月亮为什么有这种心愿?)(设计意图:从…  相似文献   

12.
身体健康是人健康的基础。小学阶段是形成人们正确的身体锻炼的思想观念、方法和能力的重要时期。小学体育教育教学要在其中发挥基础性的作用:为什么教、用什么教、教什么、怎样教?这是小学体育的重要问题。我们的主要目标就是要“教会学生学习”、“教会学生求知”、“教会学生健康”、培养学生从小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  相似文献   

13.
看了许多优秀的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感觉教师对教学目标、教学手段以及主要教学过程的设计让人耳目一新,受益匪浅。但每当把一篇教学设计看到最后,总有一些遗憾——教学设计的最后一个环节“课堂小结”大多以一个“略”字了之。这一个“略”字说明了什么?为什么要“略”?是不言而喻,还是无关紧要?  相似文献   

14.
一、抓住主干,添枝加叶。在进行组词、抄句练习时,教师可通过启发,让学生具体说出每个句子的前因后果,为以后书写由句扩段打下基础。如练习“读一读,抄一抄”: 花种花王京种花。歌唱歌亮亮唱歌。字写字小云写字。可设计谈话:王京在什么时候种花?种的什么花?花开了后好看不好看?亮亮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唱歌?为什么唱歌?唱得怎么样?小云写什么字?怎样的态度写字?写的字好不好?  相似文献   

15.
在课堂教学中,笔者认为可采用以下几种方式设疑。一、超前式设疑在教师讲授之前的学生预习或自学阶段设疑,确定学习目标,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所设问题宜浅显。如:预习《江城子·密州出猎》这首词,可设置这样几个问题:1、在朗读时划出你认为最精彩的词语,并思考这些词为什么会打动你?2、分别用两个字来概括词的上阕二、引导式设疑这种方式一般用于教师导学的过程,常采用“套句”法,提出一系列问题,使学生一步一步地深入理解教学内容。如《背影》:1、本文主要写谁?重点写了他的什么情感?2、“背影”在文中出现了几次,它在文中起什么作用?3、作…  相似文献   

16.
体式即体裁或文体,是文章的表达方式。任何文章都要依附一定的体式才能表达,精彩的字、词、句、段如果离开一定的体式就不能完整地表达意思;同样的字、词、句、段在不同体式的文章中就有不同的意思。只有根据写作目的和意图选择相匹配的体式,才能正确使用字、词、句写出得体的文章。王尚文在《走进语文教学之门》一书中指出:“写作时,人们是凭着既有的体式感来决定一个词、一个句的使用。这种支撑性的作用自陈述的第一个词开始直到最后一个词,没有体式的这种支撑我们什么也做不了。”小学生作文肯定也要凭借一定的体式。那么,有怎样的作文教学体式?哪种体式更科学有效?教师应该教什么样的作文体式?这些问题值得探讨。  相似文献   

17.
小学语文段落教学的基本方法永昌县城关一小王建华长期以来,小学语文基础知识的教学都习惯于依照由字到词、由词到句、由句到篇的顺序进行。然而,由句到篇,中间就跳越了一个最基本也是最核心的环节─—段。虽然语文教师往往把“分段”和讲“段落大意”作为最基本的教学...  相似文献   

18.
学习语文,自然离不开字、词、句、段、篇的学习,这是语文教学之本。窦老师执教古诗《游园不值》便紧紧抓住了这个根本,在整个课堂教学中,十分重视字、词、句的学习。她教学生理解字、词、句的意思,不是简单地就词解词,就句论句,而是让学生反复“推敲”。  相似文献   

19.
一、模式的提出阅读的目的是什么 ?是为了明确结构 ,体会情感 ,是为了休闲 ,是为了获取知识 ,是为了学习某种技能……答案肯定是因人的需求、兴趣而异 ,不应有统一的规定。可是 ,教学是社会化的行为 ,纳入教学的阅读 ,要有统一的目的 ,这种共性的规定与每个学生个体的兴趣、感悟、需求就构成了矛盾。我们是怎样教学生读书的 ?我们坚信 ,字不离词 ,词不离句 ,句不离段 ,段不离篇。一篇文章的结构、中心、写法、语言都要到位 ,达到参资的要求。这样我们学习一篇文章的程序大都类似 ,从正音正字、分清层次 ,到总结中心、写法。可是 ,我们这些教…  相似文献   

20.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应善于抓“联系”□王冰清文章是一个系统,是由词、句、段等要素组成的篇章系统,词、句、段、篇之间相互联系。“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段、篇”,反映了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在阅读教学中,如能抓住段篇中的某些体现联系的关键性词句就能促进学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