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4 毫秒
1.
屈赋研究的指路牌──简评赵沛霖《屈赋研究论衡》林祥征天津教育出版社为了推动学术研究的深入发展,出版了一套《学术研究指南》系列丛书,受到了读者的好评。赵沛霖先生为这套丛书先后写了两部著作,一部是《诗经研究反思》,另一部就是《屈赋研究论衡》。(以下简称《...  相似文献   

2.
《史记》与屈赋,一个是历史,一个是抒情诗。两者体裁虽不相同,但其精神实质是一脉相承的。清人刘鹗说:“《离骚》为屈大夫之哭泣,《史记》为太史公之哭泣”①,鲁迅先生则一针见血地指出,《史记》就是一部“无韵之《离骚》”②。《史记》与屈赋,都是滴泪为墨,研血成字,充满着强烈的爱憎感情,笼罩着浓厚的悲剧气氛,表现出卓然独立的狂放精神,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  相似文献   

3.
江苏教育出版社《语文》九年级上册中选有季羡林先生的《成功》。文中提到韩文公,书下的注解是:  相似文献   

4.
并蒂奇葩 争芳斗艳─—谈《庄子》与屈赋浪漫主义的异同李金善,贾东城我国浪漫主义文学从神话开始萌芽,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阶段以后,到战国时代已臻成熟,《庄子》和屈赋便是其代表。它们吸收神话的浪漫主义精神,运用大胆的夸张、驰骋神奇的想象,形成我国浪漫主义...  相似文献   

5.
先生这个称呼由来已久。不过历史上各个时期,对先生这个称呼是有不同对象的。《论语·为政》:有酒食,先生馔。注解说:先生,父兄  相似文献   

6.
汤炳正先生在《屈赋新探》一书中,探讨了关于屈原及其作品的一系列问题.书中第五篇——《〈楚辞>成书之探索》,陈述了他对《楚辞》成书的研究,为后人进一步研究提供新的论据.汤先生以《楚辞释文》的篇次为依据,将其分为五组,并详细分析每组的成书年代、纂辑者等问题,虽然这一见解颇有新意,但仔细分析,尚有不足之处.本文从篇次、篇目、五组分法、“楚辞”一名、作品增补等几个方面进行论证分析,以期为后人研究《楚辞》和汤先生的《屈赋新探》提供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7.
钱钏书先生《宋诗选注》的注解向来为人称道,笔时常翻阅,获益良多,亦发现还有些地方可再作补正,现略陈管见,请大家指正.  相似文献   

8.
梁启超说:“吾以为凡为中国人者,须获有欣赏《楚辞》之能力,乃为不虚生此国。”然而由于教育的缺失,今天已经有不少人对《楚辞》感到陌生了。近读汤炳正先生的《楚辞讲座》,我隐然看到了一座通向楚辞研究的要津。汤炳正先生乃当代楚辞研究大家,担任中国楚辞学会会长十余年,其《屈赋新探》、《楚辞类稿》为楚辞研究的力作,乃当今治楚辞学者之必备参考书。  相似文献   

9.
梁启超说:“吾以为凡为中国人者,须获有欣赏《楚辞》之能力,乃为不虚生此国。”然而由于教育的缺失,今天已经有不少人对《楚辞》感到陌生了。近读汤炳正先生的《楚辞讲座》,我隐然看到了一座通向楚辞研究的要津。汤炳正先生乃当代楚辞研究大家,担任中国楚辞学会会长十余年,其《屈赋新探》、《楚辞类稿》为楚辞研究的力作,乃当今治楚辞学者之必备参考书。  相似文献   

10.
《论语》学是研究《论语》的专门学问。它在中国古代共经历了五个时期,第一个时期是形成期,期间,《论语》一书的整理与定型及对《论语》的注解几乎同步进行,《论语》学作为一门学问诞生。第二个时期是发展期,这一时期注解《论语》的专著大增,出现了两本对后世《论语》研究有重大影响的专著《论语集解》和《论语义疏》,这两本书也代表了当时的两种新的注解体例。第三个时期是衰落期,这一时期注解《论语》的专著数量锐减。第四个时期是复盛期,这一时期注解《论语》的专著数量激增。产生了《论语》学史上两部有重要影响的著作《论语注疏》和《论语集注》,注解方式也趋向义理化。第五个时期是总结期,产生了不少以辑佚、考异、辨伪、注释为主的《论语》研究的新成果。  相似文献   

11.
《现代汉语词典》对量词“位”的解释是:“用于人(含敬意):诸位、各位。”《辞海》的注释为:“称人的敬词,如:三位来宾。”但在语言运用中存在与《现代汉语词典》等注解不同的用法,提出来,以就教各位先生。  相似文献   

12.
奉手书并承惠赠大著《屈赋注解》(贵州人民出版社)一册,谢谢!拜读之后,获益良多。然大著中诸多观点或受《屈原新考》(中国文史出版社,作者张中一。下又简称《新考》.转述引文矾吗,均指该书)影响,或直接采用《新考》之说,如《新考》说“汉北”是“滩北”,指“西洞庭”“古滩‘汉寿’之北”(66页、70页);说“陵阳”是指“城陵矶水域”“城陵山之阳”(73页)或“巴陵之阳”(75页),又说“陵”是“小山”,“陵阳”是“山地之阳”(175页)或“陵”“陆”通用,“陵阳”即“陆阳”,即“大陆之阳”(175页);还说“庐江”不…  相似文献   

13.
本文用比较丰富的材料对王力先生主编的《古代汉语》文选部分的几个词语作了补充注解,有些地方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14.
这是屈赋《九章·惜往日》中的一段。其中的“立枯”一词,古今注家多认为是指介子推抱树而立被烧死。一九五六年,文怀沙同志曾发表过不同看法:“我觉得这种理解嫌迂曲,所谓立枯,就是无精打彩地老站在那里发愣的样子。”(《屈原九章今译》)但联系上下文,此解似嫌勉强,故对此说附和者甚少。不久前拜读《“立枯”新解》 (载《徐州师院学报》1985年第二期,以下简称《新解》)一文,看到对“立枯”的解释又有新说。《新解》直截了当地断言:在注释“立枯”时“介子推抱树而立被焚”的说法“其实是无稽之谈,向壁虚造”,判定姜亮夫、马茂元、聂石樵、金开诚、郭沫若等学者对“立枯”的注解都是错误的。《新解》的推理过程大致是:这些人的注解都是沿袭王逸  相似文献   

15.
从形式和内核两个方面界定悲剧概念的基本含义,从外在的、外在与内在相结合的以及内在的三个层面对屈赋的悲剧价值进行具体论述.屈赋的悲剧价值在于既是时代、社会的悲剧,又是性格的悲剧和精神的悲剧.屈赋继承和开拓了《诗经》的悲剧意识;屈赋的悲剧精神对我国文学有着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屈骚探幽》是赵逵夫先生十几年来呕心屈赋研究的一部代表性成果。如果说他的《屈原与他的时代》一书主要是从文献学角度对屈原的世系、行踪、思想、主张、创作、交游及当时的政治、军事、外交、文化等一系列重大问题作了全方位考察的话,那么,《屈骚探幽》则主要是从文艺学、美学、阐释学的角度对屈原的代表作《离骚》作了立体式探索。  相似文献   

17.
《张衡传》一文中有“因入京师,观太学,遂通五经,贯六艺”的句子,注解说:“[六艺]见《周礼》,指的是礼、乐、射、御、书、数六种学问和技能。”笔者认为这一注解是错误的,这里的“六艺”应指《诗》《书》《礼》《易》《乐》《春秋》等六部经书。注解中这“六艺”并非太学里的教学内容。汉武帝于公元前124年置太学,设五经博士,传授《诗》《书》《礼》《易》《春秋》等儒家经典。而注解中的“六艺”指西周国学的教育内容,《周礼·地官司徒》:“大司徒以乡三物教万民而宾兴之,……三曰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其中“礼”…  相似文献   

18.
《山居秋暝》是王维写景抒情诗的力作,不少人认为,尾联中的“随意”一词作“任凭”解,如徐中玉先生主编的《大学语文》,林庚、冯沅君先生的《历代诗歌选》等都是这样注解的,不少的赏析文章也是这样认为的。如作此解,“随意”二句则意为:春天的花草任其凋谢吧,秋色亦佳,王孙念此自可相留。这种解释,表现了作者对春景的—种毫不留恋的态度,我个人认为是欠妥当的。  相似文献   

19.
在山东,以毕生精力全面、系统研究蒲松龄的,当是淄川路大荒先生。早在30年代他在上海世界书局整理出版了《聊斋全集》。卷首附有所撰《蒲柳泉先生年谱》、世系、生年考证以及张元的《墓表》、胡适的《墓表跋》等。为了便于读者理解,并撰有《淄川土语注解》。另在日本文求堂出版了蒲氏俚曲《磨难曲》,在书眉上同样  相似文献   

20.
学术界对《诗经·伐木》四个句末“我”字,迄今没有令人信服的解释,向熹先生的《诗经词典》甚至没有这四个“我”的注解。高亨先生的《诗经今注》认为“我”当为“哉”,形似而误,其说因为缺乏论证没有得到学术界的公认。该文作者认为高说可从,为其说作了补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